• 首页
  • 工种与考证
  • 全部课程
  • 分销联盟
  • 培训认证
  • XR浏览器下载
  • 文章资讯
  • 学习中心 APP下载
    扫码下载-100VRAPP
    扫码下载-技能培训APP
    扫码下载-互动科普APP
    建议意见 官方客服

    官方客服

    您可以与在线客服进行沟通或者拨打客服热线获得帮助

    电话:0592-2529323    0592-5551325

    邮箱:help@onesoft.com.cn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讯 > 信息技术 > 职业教育IT细分赛道:市场上都存在哪些新IT职业教育模式?IT教育的用户规模有多大?IT职业教育是如何演化至今的?

    职业教育IT细分赛道:市场上都存在哪些新IT职业教育模式?IT教育的用户规模有多大?IT职业教育是如何演化至今的?

    发表于:2020-05-27
    阅读:11736
    评论:0

      以下文章来源于58产业基金,作者张腾、徐子珺原创文章:原标题: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新IT职业教育”

      此前,我们梳理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体制和教学质量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断档的情况。近日在进一步探究职业教育IT细分赛道时,我们发现正是这种现象反而给予各类社会机构参与到IT职业教育的动力和空间。本文将通过梳理IT职教市场及典型商业模式,获得对该领域相对全面的认知。

      

      一、IT教育的用户规模有多大?

      工信部今年2月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软件及IT服务业企业年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的已超4万家,行业累计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24,794亿元稳健增长至71,768亿元,而整体利润从彼时的3,366亿元增长到去年年底的9,362亿元。

      

    图1–2012年至2019年我国软件及IT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统计公报)与行业快速扩张相匹配的,是IT行业从业人员规模。自2012年以来软件及IT职业规模呈现逐年稳步上升态势,近几年IT从业规模也在2014年的激增后趋于稳定扩张态势。

     

    图2–2012年至2019年我国软件及IT从业人员数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统计公报)

      行业规模的扩大刺激了人才需求,同时受IT领域薪酬稳定且持续走高的“加持”,越来越多的求职者瞄准了这一行业。即便如此,人才培养速度还是赶不上行业增长速度,求职者的专业技能水平也不能全然满足用工需求。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IT行业从业人员新增市场需求增长到了290万人,算上因退休、转行等各类原因造成的人员流失,整个IT行业仍有超过185万人的人才缺口。以软件开发为例,我国软件人才需求以每年递增20%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需求近百万。再考虑到近年兴起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新兴细分领域人才需求,据权威预测,未来五年,我国信息化人才总需求量高达1,500万至2,000万人。

     

    图3–2018年各行业平均薪酬比图4–2014年至2017年我国IT技术人才缺口(数据来源:《中国在线职业教育白皮书》,前瞻经济学人)

      二、IT职业教育是如何演化至今的?

      职业教育自身即带有较强的社会属性,加之近几十年来IT产业迅猛的发展速度,对IT职业培训来说,每十年就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自其萌芽,IT职业教育的内容和边界一直在主动地或被动地迭代、扩张,为了明晰IT职业教育的演变历程,我们将从社会环境、产业环境、IT人才供需等维度展开讨论。

     

    图5–IT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

      第一阶段:使用技能的普及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个人PC开始普及,最早的电脑职业技能基础培训逐步兴盛,这个阶段主要是熟知PC,使用应用软件的基础学习,教学内容围绕五笔打字、办公软件操作等使用技能教学为主。彼时电脑作为新兴事物,其用户组成极为多样,教育机构也极为分散,大多数以本地化培训班为主,在当时能够形成规模的就是新华电脑学校、文达电脑学校了。这个时期诞生了很多以“打字”为生的职业,高技能IT从业者是中国社会中的少数精英群体。

      第二阶段:厂商资格认证的短暂生命

    直到90年代末,以Microsoft、IBM为代表的外资IT企业逐渐进入国民视线,带动了国内IT产业的发展及人才的需求,IT从业者的的学习目的进阶到技能提升的阶段。CISCO、HP、IBM、Microsoft等头部外资厂商推出了一系列按产品划分等级的人才资格认证体系,引起了一波线下培训班的潮流。这类认证,在当时一度成为高薪行业的敲门砖,但由于都是从各家产品、系统出发,而非以市场需求为主,缺少与学习者的互动,而且能参与这类培训的用户普遍需要具备一定的IT基础,市场普适性较低。与此同时,从事“真正的”IT培训的机构在我国市场大量兴起,厂商认证不再成为吸引人的卖点,因此匆匆走向结尾。

    第三阶段:独立IT培训的兴起

      千禧年初,北大青鸟与印度培训公司Aptech合作,以“软件蓝领”为核心,引入印度流水线式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依靠连锁加盟和“北大”的名牌,在二线及以下市场迅速规模化。2008年,青鸟以近40%市场占有率稳坐第一,远超第二名NIIT近33个百分点。能在早期迅速扩张,北大青鸟也是得益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我国IT产业发展处于早中期,人才培养体系尚未成型,求人倍率失衡产生了极大的供需差,同时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也给从业者带来极强的的高薪红利。2009年准备赴美IPO的青鸟已设立234个校区,直营率6%,授权逾500家其他机构进行内容使用。

      再好的社会环境也是需要企业良性配合才能健康生存,青鸟上市之前,公司显示营收超3亿元,利润高达1.3亿元,而管理层股权激励竟有1.98亿元。彼时市场反应逐渐出现种种弊端。当时中国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精细化的行业分工,而“软件蓝领”应当以大规模的基础IT外包为前提才能实现;此外,从用户上来说,青鸟的学员都是中专水平的高中生或高考落榜的学生,生源质量差直接导致就业质量不能保证,进而对公司口碑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而在那之后的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规模涨了5倍,进而压缩了低学历学员就业空间。青鸟当年上市失败后,仍处于业务调整的过程。

     

    第四阶段:“互联网+”IT职业教育

      在全球经济和技术的快速融合下,国内与美国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越来越小,IT职业培训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一方面IT相关行业从业者被国内985/211等大学的工程师们所填满;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又增加了IT从业人员的需求。以达内教育为代表的公司踩准了互联网红利,通过互联网手段获客,相比线下机构使得其具备了快速规模化的能力。达内首创的双师模式,解决了名师数量有限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向下沉市场发展时师资质量的问题,在模式上被多家机构纷纷借鉴。然而在迅速扩充规模和夯实教学质量两个方面,达内显然选择了前者,生源质量下降,教学流程管控不严,导致最终教学质量不达标,大量学员并不能找到工作,即便找到工作,用人单位也不满意,尤其上线教育分期付费的金融产品之后更是负面消息频出,只得在上市2年后转攻少儿IT培训寻求更高的市场空间。教育也许不是短期见效能实现爆发式增长的行业,营销是其中重要一环,真正了解用户,满足用户实际需求,才是站稳脚跟的主要抓手。

      第五阶段:回归IT职业教育本身

      移动互联网的红利逐渐接近尾声,新增需求将集中于数字化经济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上。我们判断IT培训需求的增量一方面将来自于基础从业者向高端者升级的技能提升需求,另一方面来自于与数字经济相融合的增量人员。在市场逐渐成熟的情况下,IT职业教育很难再有机会在脱离产品教育本质的情况下寻求接近的机会,我们所说的回归本质,应当是在更加关注教育体验和教育结果的前提下的规模化,需要创业者以关注教学质量和服务为核心,满足技能提升类用户职业前中后的成长需求从而达到良好的口碑以实现拉长LTV的目标,同时在获客方面能够有足够高的敏感度,能够持续的找到流量红利,提升企业转化效率。

      三、IT职业教育的用户都是谁?

      从IT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基础型IT技能人才一直是传统IT培训机构主要针对的目标人群,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测试、运维、安全、编程语言、程序开发等。传统IT培训学员的普遍学历程度集中在大专左右,主要诉求就是通过获得相关资格证帮助求职或转岗,入职之后再次寻求技能培训的概率相对较低。

      新技术发展迅猛,将原有IT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无限延展,企业对于技术人才Skillset的要求也有所变化。掌握AI、大数据、IoT等技术的尖端型人才作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推动者,对附加价值的创造和生产力的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类人群在市场上炙手可热,亦都处于互利网公司的高薪职位,因此大量的IT从业者或在校生希望通过IT教育机构实现转型或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催生了一大批如51CTO、开课吧等针对高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机构。

      尖端型人才培训的准入门槛较高,用户学历水平一般在本科以上,人群包含相关专业的在校生、初入职场但技能不满足实践需求的新员工、以及已工作一段时间需要获得进一步提升的老员工。与基础IT学员相比,尖端型人才在进化过程中需要真正满足实践的干货、技能的提升、资深名师点拨。

     

    图6–IT职业教育用户划分

      四、IT职业教育用户希望获得什么样的产品?

      我们从体验层面和结果层面来进行探讨。体验层面主要指用户在参与培训过程中的观感体验,包括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对教学服务的体验等。结果层面主要指用户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结束后是否获得了自己希望得到的学习结果,如获得资格证、能够实操技能、获得工作机会等。

         中国用户在教育方面带有很强的本土特点,诸如美国LinkedIn Learning、Udacity原本的知识付费或订阅型教育在中国市场并不叫座。中国用户基于其成长经历更适应班级式学习,尤其相对初级的IT学员存在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低的情况,虽然依靠焦虑感参与了培训,但如果因为自制力导致学习效果不能被满足,焦虑的雪球就会越滚越大。因此班级式、跟踪式的监学督导能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归属感”、“仪式感”,毕竟在情感上,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总要比单打独斗更易坚持。具体应该采用何种授课班型,要兼顾用户群体特性,需要公司在成本比例和教学效果上寻找平衡。

     

    图7–不同类型用户对课程的偏好

    我们认为不同班型需以其追求的学习效果搭配不同密集程度的课后服务。所谓服务体验在学生视角看来就是是否被重视、是否被关怀,考验的是公司的运营能力。这个感性认知需要通过三个环节实现:课程内容对实现学习效果的帮助程度,问题的反馈时间及内容质量,对课程的意见的反馈效率和反馈结果。每位老师或助教能覆盖的课堂问题离散度是有限的,如何能达成教师人效、学习效果、满足学生心理预期三者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生源质量越高,对学习成果的要求就越高,同时对师资及助教能力要求就越高,班型太小会导致人效过低,班型过大则会导致反馈效率降低。我们理解,是否能在整体服务链条中按时间节点或流程节点尽量将多样化的用户需求整理成标准化的反馈机制,输出精细化SOP,是减少管理成本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培训用户的驱动力往往都是结果导向的,尤其对于IT培训类的硬技能来说,主要用户的诉求无非两种:求职+升职(跳槽)加薪。对IT培训公司来说,IT技术的不断更新丰富就是天然优势,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从业者在职业生命周期中不断学习,才可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路径,这是行业自带的复购属性。面对用户简单而不易完成的需求,如何回归教育产品“授人以渔”的本质,通过产品内容提高复购,善用流量,在行业buff下夯实内功,更是我们期待见到的。

      五、市场上都存在哪些IT职教模式?

      

            1.C2C:

      Udemy和51 CTO都是平台逻辑,在课程内容方面,Udemy更加多元化,IT技术只占10%左右,而51CTO是专注于技术培训的。二者都是通过老师的多元性,灵活的满足学员要求。

      (1)Udemy

      Udemy是一个开放的MOOC平台,平台对筛选符合资格的老师录制课程上传,根据学生流量来源不同,与平台按不同比例分佣。Udemy的用户主要集中在25-35岁,对于这部分人群,平台的教学理念不在于证书的获得,而是能力的获得,体现在产品上,则表现为其课程内容的“碎片化”,相对于学生的完课率,平台更在意用户对于内容的满意度。其竞争力在于内容的前沿性,“新的苹果系统出来之前六个礼拜,平台大概有十几种语言教授如何用新系统开发应用”。

      据悉,平台上共有约5千万注册学生,80%来自北美以外地区,5.7万名教师上传15万节课程。今年2月,Udemy完成E轮5千万美元的融资。

      (2)51CTO

      51 CTO早期定位为IT技术咨询发布内容网站,2013年转型教育,依旧专注IT培训。51CTO也是一个开放平台,在内容供应端主要为签约合作的老师及中小机构签约,有直播和录播两种课程形式。平台老师多为兼职,由入驻老师进行课程研发,平台提供监督,通过课程的销售额与老师或机构进行分佣。51CTO的课程矩阵旨在覆盖IT从业者全职业周期,已有1.5万+课程,学生600万+,入驻老师累计3千名,用户年人均付费购买4门课程。

      今年51CTO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2千万美金。值得提出的是,Udemy和51 CTO作为平台企业不约而同的想触角伸向2B业务。Udemy从18年起开始提供订阅式企业内训,目前合作企业几百家,“比如新加坡政府,订购是三年,保证了三年的业务,新加坡政府和我们合作已经超过三年了,Udemy目前是新加坡政府最大的内容提供商”。51CTO的2B模式有所不同,小B直接购买标准化课程,大B可进行定制化内容;另外与1000多所学校产生合作,提供教辅课程和教材,纵向延伸用户LTV。

      2.B2C:

      开课吧和传智播客都是品牌化战略,不同的是开课吧主要卖点在于名师教研团队,传智播客主打名企合作,开课吧主要关注职后环节;传智播客在成人IT教育外,于19年正式进入K12编程赛道。

      (1)开课吧

      开课吧自2013年成立,从最初的MOOC形式转向线上+线下形式后,目前专注线上IT职教。平台制定教学需求,由行业名师及大厂专家共同研发输出课程,外聘行业名师合作周期最短在一年左右。据公开信息显示,开课吧自身沉淀及通过慧科积累3000余名产学研师资,教学教研与产品研发团队占公司全员的55%。线上课程覆盖各级别IT从业者,形式包括公开课、微课、小班课、大班课、厂课等,19年上线“后厂理工学院”,以大厂专家为导师形成小组,参与企业可交付项目,学员可获得相应企业认证。与BOSS直聘、猎聘网等招聘平台的匹配推荐系统打通,对开课吧学员予以优先推荐。

      将开课吧放在慧科的整体框架中更具意义,慧科2B业务主要分为两类:与高校合作,输出教学内容、教学运营、帮助学生就业;与企业大厂合作,提供企业内训,培养定向人才。开课吧不仅是C端流量的获取端,同时也是将教学研发进行市场验证的重要端口,通过C端反应对产品进行进一步打磨,再反哺2B学生推广。

      (2)达内

      达内设立于2002年,与2006年上线了双师模式,讲师们远程线上讲课,学员在线下教室听课,由助教进行答疑指导,有效的解决了跨地区教学、师资有限的问题,边际成本得到极大优化。与此同时,达内还首创了另一个扩招利器:先上课后付费,通过学费分期金融产品辅助,将价格敏感用户也拉进招生范围,迅速提升招生规模。达内在采用这两种扩张手段之前,年营收在1500万左右,上线这两种功能后,2006年的营收飞速增长到5000万元,业务毛利很高。

      2013年,达内学员中,采用学费分期的占比约56.9%,这部分是达内巨大的增长,也是巨大的隐患。盲目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存在一定争议,导致教学效果出现了问题,部分学生不能如愿找到如培训机构所描绘的工作,口碑在发展过程中有所下滑。据公开信息,56.9%的用户不仅要承担本不属于自身消费能力的学费,同时要支付10%的利息,导致达内一度在教育培训行业消费者投诉问题中榜上有名。

      2014年达内成为当年赴美上市的第一支IT教育概念中概股,为IT教育领域打入强心剂,而近期根据达内公布重新审计后的2014年至2018年业绩显示,自上市当年,达内就存在虚增收入的情况,累计虚报营业收入为6.3亿元。自2016年高调转型K12编程,2018年亏损6亿,2019年上半年净亏损6.25亿元,同比扩大84.93%。2018年底到2019年中,达内的K12教育中心由148个增加到177个;成人教育中心由180个减少到142个,曾经“用亏损换市场”的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3)传智播客

      传智播客创办于2006年,通过免费JAVA教学视频获得第一批流量。传智播客有三大业务线,分别为IT短期培训(线上培训+线下培训)、IT非学历高等教育培训和少儿非学科素质教育培训;建立了IT教育品牌“黑马程序员”、IT在线教育平台“博学谷”、高等教育机构“传智专修学院”、少儿教育品牌“酷丁鱼”以及IT互联网精英社区“传智汇”五个品牌。

      传智播客早期一直依靠口碑传播,在18所城市开设直营分校,受疫情影响,现已宣布全面转为线上。传智播客在业界的名声一直是稳扎稳打,团队整体2000多人,教研团队占70%左右,营销比重较少,70%学员来自于口碑推荐。这得益于公司一直以来对于生源质量的把控,尤其短期线下培训的“黑马程序员”,对学员监督力强,通过快慢班有针对性的教研辅导。

      线下的扎实既是长处但也是转型的束缚,据其2018年招股书,IT学科短期现场培训和泛IT学科短期现场培训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87.33%、7.67%,与线上模式相比,其传统模式存在着客单低、支付能力弱、复购低、生命周期短、服务重且环节多的弊端。公司线上扩招成绩并不显著,18年线上收入虽比17年翻了约一倍,但由于基数小,也只占总营收的1.63%。

      达内和传智播客基本属于同一时期,二者风格大相径庭,一些简单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差异。传智播客的体量及收入规模远不如达内,但好在整体财务发展较为稳定健康,按年复合增长率计算,公司营收增长约为14.21%,净利润增长33.5%,营业成本增长幅度与收入增长基本成稳定比例,2019年上半年营收4.41亿元,对应净利8300万元。同期而言,达内近两年持续投入少儿编程,2017年净利润则仅为1.84亿元,几乎与传智播客持平;2018年直接净亏损约6亿元,2019年仅上半年已经亏损超过6亿元。其主营业务成人IT培训,在三年内的收入分别为15.8亿元、18.7亿元、及17.8亿元,于2018年开始出现下滑,今年受疫情影响,线下部分更不乐观。

     

    图8–2016-2018年达内及传智播客财务数据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市场信息及相关财报)最大的差异体现在销售方面。传智播客在营销费用方面花钱更为谨慎,2016至2018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占同期营业收入的10.20%、7.99%和9.42%。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教研人员占比70.28%,市场营销人员占比16.72%,依靠口碑路线形成难得的低成本营销体系。数据上看来,达内的销售风格较为粗放,2016至2018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占同期营业收入的33.43%、35.43%和49.53%,占比竟约为公司收入的一半。诚然没有任何一个模式是完美的,但至少这个事实证明,口碑和市场规模以及营销投放并不是成正比的,市场逐渐成熟,用户不再接受纯销售驱动的产品,资本也不再buy-in以量为主品质次之的逻辑,口碑的树立和优质产品的打磨,才是公司踏实发展的基础。

      除此之外,市场上也出现了以风变科技为代表的AI互动Python课快速抢占新的需求市场,获得较好的关注。深入了解了这个行业,我们发现技术从业者也追“idol”,业界有影响力的名家名师往往能带动起来的“粉丝”不仅流量大,而且有质量,还有学习热情。

      以奈学教育为例,创始人都是从业多年极具行业地位的实战专家,在教研思路上通过实践场景确定学习思路,将多年的职业经验转化成标准可复制的教学理念进行教授,仔细打磨课程的同时又不断更新行业案例,让用户真正在体验和结果双重方面受益。奈学教育从高端向低端切入,在公司品牌打造方面更有优势。奈学教育定位于新IT职业教育培训平台,致力于帮助每一个IT人持续提升职业技能。目前从架构编程品类切入,采用在线直播大班训练营模式教学,针对3年及以上的职后人群,提升IT从业者的整体技术思维和技术能力。目前已推出中阶课(架构师训练营)和高阶课(百万架构师训练营)。中阶课程针对3~5年工作经验的人群,通过把孤立的技术知识点连成线,帮助学员从全局视角掌握分布式架构设计方法,成为合格的架构师。高阶课程针对拥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群,通过把技术从线连成面,帮助学员形成完整立体的方法论体系,掌握架构设计的哲学本质,成为顶级的架构师。

      新的技术发展会带来IT在线教育培训的持续需求。一方面C端职场用户缺乏系统性的成长路线,职场能力的持续提升面临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B端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技术人才体系的培养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IT职业教育发展至今,我们很看重核心团队对流量敏感度的把握,同时看重团队回归教育本身,为用户提供核心价值的决心。

      六、IT职业教育未来会走向何方?

      ·未来市场缺口会在哪里?

      以日本经济省近期发布的产业报告为参考,就日本而言,到2030年日本市场IT从业者需求缺口将达到2018年的两倍,虽然基础型人才需求占比仍占大比例,但长期看来市场规模会逐步缩小,而尖端型人才的需求量不减反增。考虑到中日劳动密集度的相似性,尤其是我国IT从业人员基数不断变大,入门后对于技能提升的刚需将会更加显著。我们考虑中国市场也会出现类似的变化趋势,IT人才缺口总量上会逐渐变大,但结构上基础型人才需求会逐渐饱和,尖端型人才缺口会呈相反趋势。因此,如何提高基础型人才向尖端人才的转化率,才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

      ·IT职业教育会有什么变化趋势?

      1.服务形式-加速线上化

      尤其受疫情影响,使得线上教育的市场接受度被动加速,线上化可以有效的解决地域局限,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强调运营及服务,使得传统的线上用户感受到“虚拟的”仿若坐在教师中的约束力。且随着K12线上教育的普及,线上教育用户的年轻化,将进一步助力职业教育线上化。

      -更关注教学结果给学员带来的终身价值前面提到,IT培训的学员重点关注在培训结果是否能达到求职加薪的目的,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2C企业逐渐尝试2B合作,例如传智播客、拉勾网等等,这里的B端还分为学校和企业两种情况,无论具体的结合方式是什么,目的都是相对一致的,要么解决就业出口,要么解决技能提升,未来随着行业的进一步成熟,我们预测这种结合趋势也将逐步加强。

    2.服务内容

    1)-重流量转向重服务

      平台型的优势在于流量广,可以灵活按照市场需求上线产品。职业教育是一门重服务的生意,平台型企业可以在流量和工具上起到帮助,但若不能形成良好的教研及教学体系,不易在强调体验和结果的成人教育发挥作用。流量为核心,平台型扩科逻辑随着获客成本增高和内部运营效率达到效益递减的边际而逐步丧失效应,如何能够在垂直人群中产生正向口碑,完成其职业提升应是关注重点。

      2)-更关注用户LTV

      LTV的延长的第一点在于产品质量的提升,追根溯源,用户本身的需求依旧是能否获得工作、能否获得技能、能否升职加薪。如何平衡营销和口碑,告别“割韭菜”式招生,是用户和市场乐于见到的。另外,也需要对用户职业生命周期中需求点进行持续挖掘,这就要求教研团队和一线保持密切互动,对新技术和新实践方法不断进行更新。

      3.服务对象

      -向泛IT人群延伸

      未来服务对象将向泛IT人群发展,如何设计好泛IT领域的教学场景是IT教育公司的核心。例如,Python作为非常user-friendly的编程语言,大大降低了IT行业技术性准入门槛。IT已被划入未来求职必备技能之一,尤其对于律师行业、金融从业者、财务岗位人员来说,掌握基础的编程技能或为求职重要加分项。尤其考虑到编程在K12阶段的流行,未来成人教育的用户基数将进一步横向延展。那么如何赋予IT教育的行业属性对于企业是一个挑战。

      Reference:

      -工信部,《2019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

      -力宏,2019,《从几家企业看IT培训行业20年发展》

      -中国报告网,2020,《2020年中国IT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

    以上就是100唯尔(100vr.com)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IT职业教育的知识技巧了,学习以上的职业教育IT细分赛道:市场上都存在哪些新IT职业教育模式?IT教育的用户规模有多大?IT职业教育是如何演化至今的?知识,对于IT职业教育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这也是新手学习信息技术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使用100唯尔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右侧人工服务,我们会有专业的人士来为您解答。

    本站在转载文章时均注明来源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未用于商业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图片等在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存在问题或异议,请与本站联系(电话:0592-5551325,邮箱:help@onesoft.com.cn),本站将作妥善处理。

    收藏

    赞一个

    踩一下

    换一批

    IT职业教育课程推荐

    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145730人学过

    ¥500/月

    数据库基础

    软件与信息服务

    90984人学过

    ¥500/月

    综合布线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148106人学过

    ¥500/月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

    91642人学过

    ¥500/月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

    141710人学过

    ¥500/月

    信息技术客服中心

    王老师

    立即交谈

    林老师

    立即交谈
    更多>>

    推荐阅读

    100VR精品课程推荐

    评价

    0
    发表评论

    0/500字

    更多>>

    最新文章

    江苏持续推进职教体系建设改革

    江苏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8项重点任务,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贡献度。 《实施意见》提出,开展省市联合建设改革新模式试点,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积极推动部省共建,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围绕江苏“1+3”重点功能区、苏锡常都市圈等重点区域,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围绕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由产业链链主企业、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联合组建一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设60个左右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000门左右省级在线精品课程,扩大优质资源共享;实施产教融合提升行动,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50个左右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省级层面建成30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遴选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 来源:新华日报

    辽宁省印发《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近日,辽宁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印发《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22〕2号)要求,加快推进我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健全教师标准体系,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特制定《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试行)》 以下是通知原文 附件: 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试行) 一、认定范围 全省职业学校(含开展职业教育的本科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公共课教师、校内其他具有教师资格并实际承担教学任务的人员,正式聘任的校外兼职教师,以及其他依法开展职业学校教育的机构中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可参照实施。 二、认定标准 《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附件1)和《辽宁省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附件2) 三、组织机构 (一)认定管理机构及职责 省教育厅负责全省“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 各市教育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负责本辖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工作。 各高等职业学校负责组织领导和监管本校的“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工作。 (二)认定实施机构及职责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主体是各市教育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负责本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 高等职业学校(含开展职业教育的本科学校,以下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主体是各高等职业学校,负责本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 各市教育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以及高等职业学校应明确负责部门,组建由教育部门人员、行业企业人员(应具备高级职称)、院校专家(应具备高级职称)等不少于10人共同组成的认定专家评议委员会,具体实施认定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可下设若干专业大类评议组,一般不少于5人组成,负责某专业大类“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认定结果经检查复核通过后,报省教育厅备案。 四、认定程序 (一)个人申报。各职业学校负责组织本校教师通过辽宁省职业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进行个人申报,并对本校教师申报材料进行真实性、有效性核查,核查合格的,提交认定专家评议委员会。 (二)组织认定。认定专家评议委员会开展评议,评议结果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形成认定结果。 (三)结果复查。认定结果经检查复核通过后,省教育厅予以备案,生成“双师型”教师档案,统一管理。 五、激励措施 (一)促进持续发展 各地各校要制定激励政策,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教师不同能力条件分级认定,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走“双师型”发展道路。在职务(职称)晋升、教育培训、评先评优等方面应向“双师型”教师倾斜,课时费标准原则上应高于同级别教师岗位。要根据“双师型”教师不同阶段发展需求,精准提供教育教学、岗位实训、企业实践等机会。要鼓励“双师型”教师取得行业领域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聘行业领域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二)注重作用发挥 各地各校要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在综合育人、企业实践、教学改革、社会服务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带头引领作用,充分挖掘典型案例,探索示范教师培训、顶岗实践、研修访学等成长路径方法。将“双师型”教师作用发挥情况作为“双高”建设计划、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达标、专业设置审批和布局结构优化、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及教师创新团队、名师(名匠)工作室、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等工作的重要指标。 六、证书管理 在辽宁省职业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建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管理模块,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证书纳入上述平台统一管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证书有效期为5年,期满后对“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进行复核,突出聘期内岗位业绩考察,促进教师知识技能持续更新,进一步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七、工作要求 (一)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安排具体部门、专人负责,并做好宣传、引导、鼓励和组织申报、材料审核等工作,确保认定工作顺利进行。严格落实评议认定回避制度。学校要对教师申报的材料逐一进行核实,严禁弄虚作假。 (二)各市教育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以及高等职业学校要制定本区域内或本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细则,向省教育厅备案后实施。各学校应在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中及时更新“双师型”教师信息,确保数据准确统一。 (三)省教育厅将对认定工作全过程规范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公示公开、第三方评估、抽查复查、责任追究、过程追溯等制度,发挥广大教师的监督作用,畅通投诉反馈渠道,确保过程透明规范、结果公平公正。 八、附则 (一)“双师型”教师认定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对已认定发生师德师风违规行为的“双师型”教师应予以撤销。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3年内不得再次申报认定。 (二)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可参照实施。 (三)本办法由辽宁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附件: 1.《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2.《辽宁省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附件1: 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一、基本要求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良 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到工学 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在教育教学和技术技能培养过程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形成相应的经验模式。 (三)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掌握先进 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能够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方式,不断提升数字素养,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四)能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积极深入企业和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岗位实践,时长、形式、内容、标准等应符合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相关规定。理解所教专业(群)与产业的关系,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 (五)具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基本条件,其中校内专任教师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者必须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职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校外兼职教师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者必须具有本专业非高校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认定级别及标准 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各级别认定条件如下: (一)初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所教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以及教学、生产实习实训方法等,教学评价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 (2)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参加校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校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三等奖及以上。 2.实践能力条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中级工(四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初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7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初级考评员资格。 (6)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前7名);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前2名);或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第1名);或软件著作权(前2名),且实际开展成果转化。 (7)参与(前7名)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计1万元及以上。 (8)在校级及以上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校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9)作为参与人获得校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10)近10年中有3年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或在近三年内至少参加一期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企业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1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校级及以上“技术能手”等技术技能类荣誉称号。 3.岗位业绩条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参与国家“双优计划”、辽宁省“双优计划”、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参与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开发、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一定促进作用。 (二)中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业绩显著,教学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等次一次。 (2)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习实训教学研究、专业建设等能力,主持校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三等奖及以上。 2.实践能力条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技师(二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5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中级考评员资格。 (6)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前5名);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1名);或软件著作权(第1名),或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第1名),且实际开展成果转化。 (7)参与(前5名)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计3万元及以上。 (8)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9)作为参与人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10)近10年中有3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且担任技术骨干;或近5年中有6个月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且承担投资额度1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非工科类在相关单位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 (1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市级及以上“技术能手”等技术技能类荣誉称号。 3.岗位业绩条件。近五年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国家“双优计划”、辽宁省“双优计划”、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开发、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较大促进作用。 (三)高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深入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业绩突出,教学特色鲜明,经教学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等次两次。 (2)在教育教学团队中发挥关键作用,担任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负责人等,或主持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主持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建设,或主持省级专业建设。 (3)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习实训教学研究、专业建设等能力,主持市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前3名)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二等奖及以上。 2.实践能力条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高级技师(一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3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资格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高级考评员资格。 (6)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第1名), 或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1名),或2项软件著作权(第1名),且实际开展成果转化。 (7)主持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计10万元以上。 (8)在省级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及以上。 (9)作为参与人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10)近10年中有3年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且担任技术负责人;或近5年中有6个月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且承担投资额度20万元及以上技术改造项目。 (1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省级“技术能手”技术技能类等荣誉称号。 3.岗位业绩条件。近五年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国家“双优计划”、辽宁省“双优计划”、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开发、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突出作用。 三、校外兼职教师申请认定条件 (一)校外兼职教师指来源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仅能选择在有效聘期内的1所学校申报。 (二)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条件按以下标准执行,实践能力条件和岗位业绩条件按所申请相应级别的条件执行。 1.申报初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1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1年或实训课程1门。 2.申报中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2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2年或实训课程2门。 3.申报高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3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3年或实训课程2门。 (三)须与兼职聘用单位履行聘用协议满1年,且将行业企业生产、管理经验融入学校,从事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改革工作。 附件2: 辽宁省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一、基本要求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在教育教学和技术技能培养过程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形成相应的经验模式。 (三)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能够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方式,不断提升数字素养,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四)能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积极深入企业和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岗位实践,时长、形式、内容、标准等应符合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相关规定。理解所教专业(群)与产业的关系,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过程。 (五)具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基本条件,其中校内专任教师申请认定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者必须具有高校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校外兼职教师申请认定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者必须具有本专业非高校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认定级别及标准 辽宁省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各级别认定条件如下: (一)初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所教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以及教学、生产实习实训方法等,教学评价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 (2)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参加校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校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三等奖及以上。 (3)作为参与者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与申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作为参与人获得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以上;或参编著作或教材等。 2.实践能力条件一。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中级工(四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初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7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初级考评员资格。 3.实践能力条件二。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前7名),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前2名),或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第1名),或软件著作权(前2名),且所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转化收益3万元及以上。 (2)参与(前7名)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1万元及以上。 (3)在校级及以上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校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4)作为参与人在校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5)近10年中有3年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或在近三年内至少参加一期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企业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6)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校级及以上“技术能手”等技术技能类荣誉称号。 4.岗位业绩条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参与国家“双高计划”、辽宁省“兴辽卓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参与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经学校认定,参与校级及以上“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建设,或学校认定参与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项目。 (3)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中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业绩显著,教学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等次一次。 (2)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习实训教学研究、专业建设等能力,主持校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三等奖及以上。 (3)作为参与者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与申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受到学术界好评;或作为参与人获得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以上;或参编著作或教材等受到学术界好评。 2.实践能力条件一。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技师(二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5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中级考评员资格。 3.实践能力条件二。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前5名);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1名);或软件著作权(第1名);或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第1名),且所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转化收益5万元以上。 (2)参与(前5名)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计3万元及以上。 (3)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4)作为参与人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5)近10年中有3年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且担任技术骨干;或近5年中有6个月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且承担投资额度10万元及以上技术改造项目,非工科类在相关单位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 (6)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市级及以上“技术能手”等技术技能类荣誉称号。 4.岗位业绩条件。近五年内须具备下列岗位业绩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国家“双高计划”、辽宁省“兴辽卓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经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省级及以上“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建设,或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项目。 (3)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高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深入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业绩突出,教学特色鲜明,经教学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等次两次。 (2)在教育教学团队中发挥关键作用,担任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负责人等,或主持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主持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建设,或主持省级专业建设。 (3)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习实训教学研究、专业建设等能力,主持市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前3名)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二等奖及以上。 (4)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期刊发表与申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作为完成人(前3名)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及以上;或作为编著(前2名)出版著作或省级规划教材等。 2.实践能力条件一。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高级技师(一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3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资格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高级考评员资格。 3.实践能力条件二。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第1名),或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1名),或2项软件著作权(第1名),且所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转化收益10万元及以上。 (2)主持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计10万元及以上。 (3)在省级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及以上。 (4)作为参与人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5)近10年中有3年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且担任技术负责人;或近5年中有6个月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且承担投资额度20万元及以上技术改造项目。 (6)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省级“技术能手”等技术技能类荣誉称号。 4.岗位业绩条件。近五年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国家“双高计划”、辽宁省“兴辽卓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经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省级及以上“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建设,或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项目。 (3)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突出作用。 三、校外兼职教师申请认定条件 (一)校外兼职教师指来源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仅能选择在有效聘期内的1所学校申报。 (二)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条件按以下标准执行,实践能力条件和岗位业绩条件按所申请相应级别的条件执行。 1.申报初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1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1年或实训课程1门。 2.申报中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2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2年或实训课程2门。 3.申报高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3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3年或实训课程2门。 (三)须与兼职聘用单位履行聘用协议满1年,且将行业企业生产、管理经验融入学校,从事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改革工作。

    江西新设一所高职院校

    从江西省教育厅获悉,拟设置赣东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公示中。 以下是公示原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等有关规定,经第四届江西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和评议,拟设置赣东职业技术学院获得通过,现将学校相关信息向社会公示。 公示时间:2024年2月18日—2月22日。公示期内,如有不同意见,请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邮寄或传真等方式书面实名反映。我们将对线索明确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为反映人保密。 受理部门:江西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邮政编码:330038;联系电话:0791-86765095;传真号码:0791-86765093。 附件:拟设置赣东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表 江西省教育厅 2024年2月18日 附件 拟设置赣东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表 学校名称 建校基础 所在地 办学性质 办学层次 举办者 赣东职业技术学院 新设 抚州市 非营利性 民办 高职 中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最新批复!江西新余新增1所高级技工学校

    关于同意设立遂川高级技工学校的批复 遂川县人民政府: 你县《关于申请设立遂川高级技工学校的请示》收悉。根据《江西省技工院校设立审批办法》(赣人社发〔2023〕27号)等规定,经实地考察、专家评议、社会公示、会议研究等程序,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设立遂川高级技工学校。遂川高级技工学校为遂川县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级技工学校,学制教育规模暂定为5000人,初设茶叶生产与加工、茶艺、电子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健康与社会照护等专业。 二、遂川高级技工学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贴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突出办学特色,强化师资力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行工学一体,培育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遂川县政府要对学校加强领导,加大经费、编制等保障力度,切实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学校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吉安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要对学校加强业务指导,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4年2月1日

    吉林省将新增一所学院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长白山技师学院的批复 吉政函〔2024〕5号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你厅《关于提请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长白山技师学院的请示》(吉人社报〔2024〕9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设立长白山技师学院。举办者为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地址在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长白山技师学院业务工作接受你厅指导和监督。 二、长白山技师学院为民办非营利技工院校,办学经费自筹解决。学院以培养技师(预备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同时承担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开设护理、康复保健、电子商务、休闲体育服务、旅游服务与管理5个专业。招生对象主要为技工学校、高中、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学制2—5年。 三、你厅及长白山管委会要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规定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加强对学院建设和办学的指导,督促长白山技师学院依法依规办学。 四、长白山技师学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教育局)、科技厅(局)、财政厅(局)、国资委、总工会: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制定了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财政部 国务院国资委 全国总工会 2024年1月30日 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扩大高技能人才数量规模,提升素质水平,从2024年到2026年,联合组织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培养一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以下简称“领军人才”),支持他们不断成长、发挥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一)领军人才范围。领军人才指政治立场坚定、践行工匠精神、解决生产难题、推动创新创造、培养青年人才的骨干中坚技能人才,包括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或享受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认定的“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 (二)工作目标。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指导,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需求,动员和依托社会各方面力量,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有关行业重点培育领军人才。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全国新培育领军人才1.5万人次以上,带动新增高技能人才500万人次左右。健全培养、使用、评价、激励联动推进机制,加快培养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数字技能型领军人才,全方位用好领军人才,发挥领军人才引领示范作用,带动高技能人才整体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三)制定专项培养计划。要加强对领军人才供给需求的预测,结合经济社会转型、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变革趋势,制定地方性、行业性领军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将技能高超、表现突出的青年技能人才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成绩优异选手做为领军人才培养培育重点,支持其成长成才。建立领军人才培育信息库,摸清掌握领军人才及培育重点对象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培养及队伍建设工作。 (四)加大培养培育力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依托企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工匠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平台,通过企业岗位培训、校企联合培养、关键岗位实践、重点项目参与等方式,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的领军人才。支持企业联合教育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培养、项目协作等方式,帮助领军人才及培育重点对象提高技术研发水平。组织技能研修、同业交流、名师带徒、赴境外培训等活动,提高领军人才的综合素质、技能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推动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技能高超的青年技能人才,并纳入领军人才培育范围。 (五)畅通晋升成长通道。支持企业健全“新八级工”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在设有高级技师的职业(工种)中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技术职务(岗位),推进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评聘工作。对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完整的职业(工种),企业可直接认定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对技艺高超、业绩突出的一线职工,进一步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可直接认定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对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的高技能人才,可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支持理论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参加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六)提高待遇水平。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对在技术革新或技术攻关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企业可从成果转化所得收益中以奖金、股权等多种形式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对关键技术岗位领军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国有企业可在工资总额内对领军人才予以适当倾斜,结合实际实行特岗特酬。 (七)完善稳才留才机制。鼓励企业创新、完善相关制度,吸引稳定领军人才。支持企业与领军人才依法约定服务期、订立竞业限制协议。对工作中急需、退休后将对工作带来较大影响的领军人才,符合国家统一规定的可推迟办理退休,并向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对实际工作中急需、已办理退休手续的领军人才,企业可与其协商签订返聘协议。 (八)支持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为领军人才参与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领衔一线生产难题攻关、总结推广绝招绝技等提供帮助。保护领军人才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权益。支持领军人才参加国内外大型工业展会、“一带一路”框架下南南合作技能开发网络、对外援助等合作项目。组织领军人才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鼓励领军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提升学徒、学生的实践能力、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九)加强领军人才平台建设。优先支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领军人才领衔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技能等领域开展技术革新、技能攻关和人才培养工作,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经费支持。鼓励各地打造人才港、工匠城等技能平台,组织领军人才开展技能文化传播活动,设立技能展示、技能互动、职业体验区域,面向公众和青少年学生加强技能知识传播和文化培育。 (十)选拔表彰优秀领军人才。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对涌现出的优秀选手,按规定授予相关荣誉、落实职业技能等级晋升政策,纳入培育重点对象范围。加大省部级以上表彰奖项和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向高技能人才支持力度,积极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申报参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等。将符合条件的优秀领军人才按照有关规定选拔推荐到工会等群团组织挂职或兼职。 四、工作要求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有关部门各司其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领军人才培育工作机制。要积极向党委和政府汇报工作,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力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国资、工会部门要做好信息共享,加强组织推动,共同推动领军人才培育工作。 (十二)做好保障服务。加强技能人才服务窗口、技能大师之家等建设,做好领军人才支持服务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地方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等,支持做好领军人才培养,按规定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等政策。引导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合理使用职工教育经费,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和培训,并将此情况与企业申请用地、用能及开展评先评优等挂钩。 (十三)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舆论正面引导作用,多渠道多方式宣传技能人才工作重大政策、重要活动、创新经验和工作成效,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突出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深入挖掘领军人才工作事迹、成长经历,讲好技能故事,打造技能明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山西新政:高技能人才可应聘职业和技工院校

    从现在开始,对于优秀高技能人才,山西省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将其招聘至与所获技能奖项相关的岗位工作。山西省人社厅、省教育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招聘优秀高技能人才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相关政策。 根据通知,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具体范围包括13类人员: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选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全国技术能手、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军人、全国技能大赛优胜奖以上选手、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一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决赛单人赛项前10名、双人赛项前7名、三人赛项前5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表彰的高技能人才、省级综合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军人。 对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招聘的优秀高技能人才,省人社厅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其中优秀高技能人才中的技师可认定为中级职称,高级技师可认定为副高级职称,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可认定为正高级职称。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可以根据需要,将其聘用到相应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其中技师可聘用到专业技术10级岗位,高级技师可聘用到专业技术7级岗位,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可聘用到专业技术4级岗位,执行相应岗位工资,纳入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常设岗位管理,以后实施正常的岗位等级或层级晋升。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常设岗位已满,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申请特设岗位,用于吸纳优秀高技能人才。

    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中期评价结果公示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在其官方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中期评价结果公示,通知全文如下: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名单的通知》(苏教职函〔2021〕48号)要求,经相关学校自评,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省级评价,形成中期评价结果。现将评价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2月2日—2月9日。 如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反映,并写明联系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单位提出异议的,须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须签署真实姓名。 联系人:李永乐、薛清,电话:025-83335583、83335605。 联系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5号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邮编:210024。 附件 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中期评价结果 序号 学校名称 评价结果 1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优 2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优 3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优 4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优 5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优 6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优 7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优 8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优 9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优 10 苏州市职业大学 优 11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优 12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优 13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优 14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良 15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良 16 扬州市职业大学 良 17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良 18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良 19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良 20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良 21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良 22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良 23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良 24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良 25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中 省教育厅 2024年2月2日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