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讯 > 通用性技能知识 > “工匠精神”助推职教改革
“工匠精神”助推职教改革
近年来,“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工匠精神”已然成为当下热词,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共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所在。
从“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到“十三五”规划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工匠精神”的多次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共识,9月26日更是被杭州确定为“工匠日”,以此纪念1937年的9月26日,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正式通车,表达对于“工匠精神”的敬意。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如何突破发展瓶颈,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对精湛技艺的追求,从而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就成为当下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
那么,如何在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中融入“工匠精神”,使其成为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为培养大国工匠扎根奠基呢?几点建议:
一是补职业教育短板,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工匠情怀。
二是转变观念,推进职业教育目标体系改革。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信息化素养、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开设及目标的制定上,要将产业需求作为课程内容、过程、评价的设置标准和依据,注重专业性提升和信息化融合,不断增强学生的关键能力。
三是强化校企合作,加强企业对工匠能力的提升锻造。
四是转变舆论导向,增强师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形成人人尊重和敬畏社会建设者和制造者的氛围,弘扬“工匠精神”,传承民族匠心,培养大国工匠。
传统工艺里的“大城工匠”
一件淡蓝色衬衫工装,一条黑色长裤,余剑霞如往常上班一样,早早便来到了讲座现场进行准备。登上“珠三角工匠精神大讲堂”的余剑霞,不仅是南海的“大城工匠”,更是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余剑霞担任研发科基础研究组组长期间,专注于基础研究,主要开展酒体微量成分色谱分析和菌种微生物研究。在实验中,她开始了解检验当中所有药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然后寻找检验方法的关键点。她不断给自己加压,同时不断雕琢、精益求精,逐渐成长为“大城工匠”。
为职校学生埋下“工匠种子”
“中职学生如何与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如何提高职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当天的活动现场,来自九江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深受“大城工匠”余剑霞分享的感染,在互动环节,一个又一个问题被抛出,余剑霞在现场一一解答。来自九江职校18级电商专业的李骏杰说:“听完今天的讲座,我觉得很受鼓舞,自己以后也要向余老师一样,努力打好技术基础,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实现自己的目标。”
工匠精神需要培育,也需要传承。职业学校是培育工匠的地方,也是传承工匠精神的所在地。而每一个企业家,每一个工匠,都是一个“大讲堂”。
以职教为媒发扬工匠精神
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南海是先行者。如今,南海也在将工匠精神深入推进校园。据了解,今年南海将出台《南海区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实施细则》,以购买服务、周转编制自主聘任兼职教师、设立产业教师流动岗位等方式引进“能工巧匠”进校园。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工匠精神的培育传承相辅相成。九江职校副校长黎国玉表示,“大讲堂活动走进学校,对我们职业学校意义很大,也很实用,让我们职校学生从刚开始规划人生的时候,就埋下工匠精神的种子,去传承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专业敬业的精神”。(摘编自《南方日报》)
以“工匠精神”育工匠之师/夏德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职业教育发展置于宏观调控层面予以重点部署,进一步彰显了职业教育在调整产业结构、人才结构、教育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推动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双师型”教师是关键。他们既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有娴熟的实践技能;既能在讲台上传道解惑,又能在车间里传技授业;既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是工匠精神的传播者。因此,打造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其重要。
“双师”之要求
“职教20条”中有9条涉及师资队伍建设,其中第12条更是明确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和具体任务,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理解相关要求。
“定性”就是要职业院校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准入标准、认定标准和评价标准,明晰“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即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
“定量”集中凸显在三个层面。一是引进层面,要求从2019年起,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二是培养层面,要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分专业、分批建成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三是培训层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
“双师”从何来
一抓“入门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主要来源于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扩大其规模的关键是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准入标准,扩大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落实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直聘”制度,推动“固定岗+流动岗”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校企专业人员“互聘”制度。
二抓“培养关”。在院校布局方面,需要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抓紧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和产教融合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新体系。在师资培训方面,海外研修—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校本培训“四位一体”,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三抓“共育关”。“双师型”教师源于企业,又反哺于企业,是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并形成良性反馈机制的主体。“双师型”教师既要承担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神圣职责,又要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抓“质量关”。要建立分层分类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尽快出台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的国家要求,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资格条件。同时要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将“双师”素养作为专业课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条件。
五抓“保障关”。落实职业院校教师的权益保障和激励机制,建立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还需要扩大职业院校在国家级教学名师、“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精品在线课程遴选等方面的份额,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师报》2019年10月30日第7版
以上就是100唯尔(100vr.com)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工匠精神的知识技巧了,学习以上的“工匠精神”助推职教改革知识,对于工匠精神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这也是新手学习通用性技能知识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使用100唯尔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右侧人工服务,我们会有专业的人士来为您解答。
本站在转载文章时均注明来源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未用于商业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图片等在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存在问题或异议,请与本站联系(电话:0592-5551325,邮箱:help@onesoft.com.cn),本站将作妥善处理。
上一篇: 让职业教育成为培养工匠精神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