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讯 > 职教新闻 > 【学位论文】英国职教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学位论文】英国职教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学位论文:英国职教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摘要 :在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发展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已成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战略支撑,专业化的职教师资队伍将对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起关键性作用,没有既懂技术又有教育实践智慧的师资队伍,转型升级将很难实现,赢得全球化市场和技术竞争更没有可能。然而,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正面临“去师范性”和“去技术性”之困境,技术师范学院体系正走向终结,30年德国职教经验的学习也难以有效本土化,职教教师教育体系急需创新和重建。英国职教教师教育体系中形成的证书课程、在职培养、工作本位学习和结果导向评价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近些年来,中英职业教育在学徒制、国家资格框架、影子校长和教师培训等领域合作交流越来越深入,我国长三角地区和高职学院正深入探索职教教师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以试图弥补当前体系带来的问题。因此,深入开展对英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不仅对于科学理解英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对深化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实践,加强中英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英国职教教师发展的历史经验、现实模式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针对中国的问题提出可供学习的建议和借鉴。研究具体包括三个阶段:
首先,基于历史与发展。
本阶段通过演绎和归纳的分析方式,采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对19世纪初至21世纪以来英国职业教育与师资发展的变革历程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发现,英国职教教师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样态可以用“弃儿”、“孤儿”和“宠儿”三个词描述;在上述基础上,本研究通过运用社会文化与政策分析对不同时代职教教师身份样态进行了研究讨论,分析认为,这种身份反映了不同时期英国政府、社会、雇主和市场等利益相关者对职教教师的态度,解释了英国职教教师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教师作为技术性、工具性和自主性存在的社会选择与存在意义。
其次,回归现实与做法。
本阶段通过对文献分析和深入访谈等方法,沿用教师教育的一般分析框架(培养目标、培养课程、教育模式与评价机制)对英国职教教师教育的实施动因、具体内涵、实施过程与效果、存在争议与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从“为什么”(背景与动因)、“如何做”(实施过程与策略)以及“怎么样”(效果与反应)等多个维度解释了英国职教教师教育关于“双专业”定位、能力本位课程、工作本位学习以及结果导向评价的现实形态与实践逻辑。
最后,针对问题与困境。
本阶段采用调查研究和政策分析等方法,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管理体制与教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基于实证的分析和总结,并结合英国在上述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结论是:
(1)职教教师作为一个社会角色,在历史与现实中的作用和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受文化传统、经济与技术水平、政治理念等外部环境等的深刻影响 ;虽然,外部环境不同因素对职教教师身份形成具有重要制约或促进作用,但改变不了职教教师技术性、工具性和自主性存在的本质;
(2)职教教师作为国家教育体系重要组成要素,其发展离不开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离不开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离不开职业院校的重视、规划和培养,离不开教师自主反思性实践和工作本位学习 ;
(3)关于职教教师的教育问题,不仅需要建立一套专业化、多元主体参与、服务教师发展的治理体系,而且要对教师准入、入职教育、在职发展和职后激励等方面综合设计。 从教师外部而言,要建立和形成政府、教师专业组织、行业和相关机构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确保教师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教师内部而言,要优先行业和专业资格,强化教师入职教育,构建大师工作室等实践共同体,开展结果导向教师评价。
本研究的学术贡献包括:一方面,本研究从历史和社会学的视角解释了英国职教教师身份的起源、身份的样态,关键是透析了教师身份不仅是自我身份的存在,而且是一个国家社会制度、文化、技术本质、政治理念存在的反映,为我们理解职教教师身份提供了理论视角和实践框架;另一方面,本研究以教师教育的范式深度诠释了职教教师特有的实践模式,包括优先行业性资格、入职教师教育、能力本位课程、工作本位学习以及结果导向评价,对职业技术教育和职教教师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后记
做博士是一种学术的朝圣之旅,这是一场冒险的旅程 ……因为你不知道其最终的终点和结果,有时候你甚至会困在途中,最终以失败告终。更为重要的是,你要建造你的学术人格并接受此后一生在该领域中外界对于你学术成就的评价。尽管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去选择冒险,试图对生命价值在学术上进行创新与锤炼、洗礼和重塑,这就是我们人类的伟大。诚如哈弗大学的Gary King所指出的:“博士论文,并不仅仅只是完成250页的写作,而是如何重塑你的人生。”Gary的话道出了我内心对这种生活历程的深刻体悟,也让我深刻感受到自己学术人生中经历的充满荆棘、困顿、孤独、黑暗和安静的历程……
我的博士论文是2013年9月启程的,当时没有什么具体要写什么的念想,只是内心激动于能够重返华东师大读博,并能够有幸成为石伟平教授的弟子(这是任何有志于从事职教科研者的梦想)。实际上,博士期间我一直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下过正常人的日子,对于学术似乎没有太深刻的投入。也曾经秉持“能够进来,就会毕业”的传统思维。今天回想起来,自己当初是多么天真。
2013年底至2014年上半年,由于工作便利我获得两次去英国交流考察职业教育的机会,让我最终也明确了以英国职业教育作为最终选题的目标。虽然这样,选题也一波三折差点夭折;由于同门师姐临时换题做关于职教师资培养的主题,让我一度思考是否放弃职教师资问题,因为如果继续坚持将面临很多不可预测因素。好在坚持了下来,师姐的研究最终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靶子。再联系到研究必须超越前人,现在回想,这种安排似乎有点因祸得福。
作为一位在职者,做博士尤其困难。在完成了第一年的博士课程之后,你几乎就无法专门深入到博士研究的实践之中。因此,从2014年7月至2017年的今天,我必须始终一边工作一边来从事博士论文的研究。这种生活只有经历过博士学习者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欲罢不能,当你想安静并下定决心做点什么的时候,你的事情和工作却不允许,你只能始终在夜深人静之后来开展你的学术之旅。
2016年6月23日,我家二宝诞生,原本2017年上半年预期毕业的计划被搁浅。比较而言,二宝比我这个“三宝”更需要得到关爱。因此,当大家都在准备递交毕业论文初稿时,我的论文还是停留在脑海之中。现在回想,二宝的到来给予了我的一种定力,让我在目送同伴毕业而内心安静。事后证明,安静也是一种修养和力量。
2017年3月预答辩前,导师出差来教育部开会,本来应该汇报论文的我根本不敢谈及论文之事。在和导师一起回单位的出租车上,导师在我下车之际送给了我一句“宜早不宜迟”的话语至今记忆如昨日。这句话促使我不惜在单位旁边租酒店夜以继日撰写,最终拿出了一个今天自己都感觉“胆子够大”的论文初稿!这一初稿的框架设计让我获取了一种成功的可能性,当然是假以时日。
2017年5月后,当同门师兄弟都顺利毕业离开,特别是作为这一届博士的4位男生都成功带帽,而我只能偷偷躲开时,心理还是难免失落和压抑。
应该说上述的每一个过程在内心都留下深刻痕迹,对于置身其中而又无法超越者而言,那是一种煎熬。有时候你会不由自主想“为什么有些博士会选择跳楼”,因为其实它本不关乎生死,而是关乎尊严与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讲,你可以不去选择这段旅程,但是一旦上路必须跑完“最后一公里”。
能够完成这篇论文,要感谢的人很多。他们都是我的贵人。
首先是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王继平(原教育部职教所所长)、高瑛副所长、刘宝民副所长、刘立新副所长(现祝德国教育公参)、[王平安主任]、邓泽民主任等,作为我的领导,他们不仅鼓励年轻人成长,而且为我博士阶段的学习提供了可能的便利。杨进博士对论文开题报告的指导是具有深意的,刘义国老兄一直以来的关注和点拨也是让我深受启发。特别感谢北京理工大学董宏建教授,这个作品成就离不开他给予的支持和所提供的创作条件。
导师永远是构建学术人生的技术与精神支柱。 特别要感谢的是导师石伟平先生,作品的诞生导师就是规划师,对先生的感谢无法言表……;导师的点拨润物无声,很多的交流似乎不关乎学术,更关乎生活与人生;非常深刻的体悟是在导师眼里没有差生,类似我这样的也能够在其“四两拨千斤”话语中结下硕果;期间,在北京地铁途中、宾馆里都留下了导师审阅论文的瞬间,更有国庆节5天对我论文全文精雕细琢的批注(已经保留范本);今天来看,没有对学术与生命关系的思考,要成就卓越的学术似乎很难。感谢徐国庆教授,作为我国职教界卓越的青年学者,他对于学术的判断力和点击是一针见血的,但他对我却是包容的;他总是以关心我的角度来了解我的论文进展,这与他对待其他学生的方式很是不同,我自然心理清楚,而正是这种包容让我内心也压力山大;我真诚希望今天这个作品能够让徐老师满意。感谢匡瑛教授,作为英国通,匡老师对我的论文的建议虽然直接,却饱含着一种期待与突破。感谢付雪玲老师永远充满微笑和阳光的娃娃脸,让这些在学术朝圣之路摸爬滚打的博士生们似乎一下发现“洞穴”出口的阳光;感谢叶老师提醒与问候,博士毕业离不开她周到的提醒与服务……;感谢华师大职成所的文化与氛围,成就学术,更成就饱满的人生。
英国职教界的朋友是本论文素材的关键途径。 感谢学院联盟主席John Windown,国际交流部主任John Montefode,政策部主任Tack,……;感谢德比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John Down、达德利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等20多位中英“影子校长”伙伴学校的帮助,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论文将很难反映真实英国职教,彰显新时代英国职教师资发展,成就今天这样的英国职教师资体系之作。
同门是一辈子的缘分和伴侣,是相互成就的兄弟与姐妹,更是我们成长途中无形的社会资本。 与启龙在北京宾馆两次的深夜研讨及对框架推到与重建,至今历历在目;跃刚、伟杰和文华几位硬汉子鼓励的话语;濮海慧对学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及无微不至的毕业帮助;晓红姐从健康医疗角度对我们身体的提醒;俊杰师兄以编辑眼光的监督和提醒;峰哥每次周到的接待和有求必应等都已经刻录在这280页的字里行间;钱维臣的祝贺、徐坚的国际视野、还有石门的各个似曾相识弟子的学术展示,他们都是我不断学习的动力。
家人永远是成就学术的后盾和幸福学术之港湾。 父母的叮嘱与期望,两个妹妹对哥哥信任和宽容,特别是我妻子每天辛勤的付出和无怨言的鼓励,女儿的乖巧与理解(女儿经常会问,爸爸博士论文写好了吗?那你去写博士论文吧,爸爸你有27根白头发……),儿子只知道把爸爸叫成“妈妈”的亏欠,……,没有他们的理解和付出,旅程必将继续延伸!
自始至终,我都不敢确定我是可以做学术并可以以学术为业的人,海德格尔说:“思想之业是具有风险的”。很难相信我具有完成这样充满危险的旅行的能力。基于今天的作品,或许可以改变过去的认识,让自己更为积极参与到未来学术生活之中。显然,今天280页的纸在打印机中充其量也就5分钟,但是,它却承载了一种新的生命,预示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带着这种可能性,我将继续在职业教育学术领域中前进!
作者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涂三广
本栏目编辑徐珍珍
以上就是100唯尔(100vr.com)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英国的知识技巧了,学习以上的【学位论文】英国职教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知识,对于英国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这也是新手学习职教新闻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使用100唯尔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右侧人工服务,我们会有专业的人士来为您解答。
本站在转载文章时均注明来源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未用于商业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图片等在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存在问题或异议,请与本站联系(电话:0592-5551325,邮箱:help@onesoft.com.cn),本站将作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