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种与考证
  • 全部课程
  • 分销联盟
  • 培训认证
  • XR浏览器下载
  • 文章资讯
  • 学习中心 APP下载
    扫码下载-100VRAPP
    扫码下载-技能培训APP
    扫码下载-互动科普APP
    建议意见 官方客服

    官方客服

    您可以与在线客服进行沟通或者拨打客服热线获得帮助

    电话:0592-2529323    0592-5551325

    邮箱:help@onesoft.com.cn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讯 > 职教新闻 > “创造有温度的教室”课堂教学技巧、方法及策略

    “创造有温度的教室”课堂教学技巧、方法及策略

    发表于:2019-07-23
    阅读:2226
    评论:0

     

    12月1日和2日,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了三位同事一起到西安参加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邢磊老师主讲的“创造有温度的教室”课堂教学技巧、方法及策略研修班。邢老师用了一天半的时间,介绍了四个教学设计专题,分别是《基本教学技巧》、《课堂提问的技巧》、《讨论式教学》以及《学习动机:4因素和33条策略》。下面首先对四个专题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复盘和整理,之后对教师培训的课程开发、教学过程组织和实施三个方面谈一谈收获的启发。

    一、课程内容复盘

    (一)教学设计:基本教学技巧

    1、教学过程中的三个误区

    “教”得多等于“学”得多。(教不等于浇)

    专家很专业,没有盲点。(专家教学具有“危险性”,新手教学可能更有效)

    知识是基础,所以先教知识。(装货VS加油)

    通过三个误区的解读,引起了学员们的学习兴致,也为后续的学习内容进行了铺垫,当然也顺便证实了专业度。

    2、有效教学的原理

    基本原理就是以学定教,学习的基本过程是通过同化、顺应以及机械学习三种途径完成的。三种学习途径在认知神经科学上的表现就是建立连接的方式不同,顺应是加强了原有意义连接,同化是增加了新的意义连接,而机械学习只能建立弱连接或者机械的连接。有效的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建立有意义的连接的过程。意义连接也是当前人类和机器相比较的优势所在。学习的最佳途径是探索和主动学习。

    3、课堂教学四个环节中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导入环节:讲故事、运用多媒体、头脑风暴

    教学实施:继续讲故事、黄金圈原理(What How Why)、书架策略(讲授与主动学习策略夹花)、Think Pair Share、提问题。

    教学节奏:关注学生的反应(三点监控法监测学生代表),探测学习效果(使用投票)。

    课堂总结:A. 概括重复重点、B. 回到大纲,指出进度、C. 布置作业、D. 答疑、E. 引导学生的学习反思、F. 以疑引新。技巧:经典三问、小纸条意见收集、概念图笔记法。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问题会涉及到不同的层次,可以参考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层模型设计问题。

    问题的设计策略可以参考情景式问题模型,最好是三个圈的交叉部分,三个圈分别是本学科知识圈、个人经验圈和其他学科圈(至少是前两个圈的交叉)。

    提问分为提问、候答和理答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策略如下:

    提问环节的策略:

    1. 使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

    2. 提出的问题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3. 将那些能用“是”、“不是”就能回答的问题转变为用“如何”“为什么”来提问。

    4. 重申或重新定位问题。

    5. 每次仅问一个问题。

    6. 让学生自己想出问题问别人。

    候答环节的策略:

    6. 等待学生的答案。

    7. 不要回答提出的问题。

    8. 在大组交流之前,鼓励先与同伴交流或在小组中先交流。

    9. 随机地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也可以让这个学生指定下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

    理答环节的策略:

    10. 主动听取学生们的发言。

    11. 避免打断学生的发言。

    12. 保留自己的判断,并用非评估的方式给予回应。

    13. 进行追问:“为什么?”“你能说得更详细一点吗?”“还能再举个例子吗?”

    14. 鼓励学生“暴露自己的想法”,并和大家交流自己是如何形成这样观点的。

    15. 纠正不正确的回答。

    16. 让一个学生总结另一个学生的观点。

    17. 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

    18. 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

    (三)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的优点有:

    1.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行为

    2.及时显示、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

    3.提高学生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认知

    4.提高学生对课程、专业的兴趣和价值观,改进学习态度及与人合作的技能。——情感

    5.使学生面临新问题时更有自信。——迁移

    讨论过程的控制:为每个情景设计2-3种用于反馈的开场白或者句子。

    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境:话痨,没有预习,冲突,跑题,沉默,存在另类,期待老师给答案……

    讨论结果的展示:大白纸,旋转舞台,滚雪球或金字塔,智力拼图,技术。

    参考文献:

    文献1:组织讨论步骤清单

    讨论前的准备:

    1.创建一个安全的讨论氛围。

    2.分组。

    3.尽可能形成讨论空间。

    4.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5.准备好讨论题。

    6.计划讨论的时长。

    讨论中的引导:

    1.观察讨论情况。

    2.及时干预。

    3.应对沉默。

    4.提醒时间。

    总结讨论:

    1.教师或者学生总结讨论的结果:要点、结论、新问题。

    2.回答问题。

    3.给予积极的反馈。

    文献2:小组讨论参与度评价策略——多视角

    教师视角:

    1.提前告知学生评价标准,通过教师的观察进行评价。

    2.要求学生提交讨论手稿,教师根据标准进行评价。

    同伴视角:

    1.设计成员之间的互评。

    2.要求每个成员写出各自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情况。

    自我评价:

    1.提供参与度打分表,让学生自行打分。

    2.要求学生撰写讨论情况的个人反思,要求其为自己今后在类似活动中的表现设定目标。

    (四)学习动机:4因素和33条策略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喜好,功利心,效能感,情感。

    1.喜好(喜欢的)

    1.1成绩感

    1.1.1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1.1.2联系个人目标(使用需求调查、显示与学业和职业的关系)

    1.1.3鼓励学生应用知识(提供真实情境任务、提供选择)

    1.2个人兴趣

    1.2.1游戏化

    1.2.2安全的竞争(设计安全竞争规则、辩论)

    1.3好奇心

    1.3.1不寻常的信息

    1.3.2提问

    2.功利心(不得不做的,是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博弈,保持效益并降低成本)

    2.1奖励或者惩罚

    2.1.1分数或者表扬(不是所有的表扬都具有教育性)

    2.1.2小礼物

    2.2明确学习任务

    2.2.1明确教师的期望

    2.2.2确保目标、评估和教学策略一致

    3.效能感或者成就期望(影响动机,但是未必都能激发动机)

    3.1提升自我效能的例子(励志故事和名言)

    3.2适度挑战

    3.2.1任务难易度弹性

    3.2.2尽早提供成功的机会

    3.3记录学习效果的变化

    3.3.1量规跟踪

    3.3.2档案袋

    3.4建设性反馈

    3.4.1“3-2-1”模式

    3.4.2三明治模式(肯定、建议、鼓励)

    3.5提升学生元认知能力(学会正确归因)

    3.5.1正确看待成败

    3.5.2教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4.情感

    4.1教师积极态度和热情

    4.1.1个人故事

    4.1.2言语和非言语信息

    4.1.3幽默

    4.2让学生感知到被认可

    4.2.1叫出名字,识别特点

    4.2.2鼓励而非表扬

    4.2.3公平平等

    4.3学生精力水平

    4.3.1身体动作(拍手游戏、展示活动、投票)

    4.3.2使用有效的节奏(书架策略)

    二、启发

    本次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学习教学设计的知识,另一方面是学习组织培训的方法和策略。结合前几次的外出培训,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可以为将来组织校本培训提供帮助。

    首先,可以专门为学员制作《学员手册》,手册的内容不必复杂,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辅助呈现学习内容,类似教材。另一个是辅助教师组织学员开展教学活动,类似练习册。

    其次,对成年人的学习规律开展专题学习,根据成年人的学习特点设计、开发、实施培训。只有充分了解了我们的教学对象,才能更好的服务他们。

    最后是向TTT课程学习,也就是研究一下职业培训师培训的课程,让培训变得更“职业”一些,剔除那些过分理想主义色彩的部分。

    附件1:成人学习的一般特点

    资料来源:http://media.bnude.cn/course/web/0267/2/2/5-1.htm

    1.成人学习原理

    由于年龄、心理、生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成人具有与儿童和青少年学生不同的学习特征。例如,在心理层面,成人的理解能力优于背诵;在生理层面,成人的生理条件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退化,对学习可能导致负面的影响;在社会层面,成人扮演着多元的角色,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遇到障碍,例如职业的变动(王政彦,2003)。

    成人学习的特殊性吸引了许多西方学者对成人学习理论的研究。美国成人教育家诺尔斯(Knowles,M)的成人教育思想是西方成人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基于诺尔斯的成人教育思想,成人学习的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如下4点:

    (1)学习自主性较强

    成人学习者和儿童、青少年在学习的自主性上存在显著差别。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决定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师具有较强的依赖。在成人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降低,学生具有较强的个人意识和个人责任感,能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希望教师关于教学的任何决定能够与他们协商后做出。

    (2)个体生活经验对学习活动具有较大影响

    个体生活经验的差异使得儿童、青少年的学习活动与成人的学习活动存在较大差异。对儿童和青少年而言,个体经验主要来自成人的间接经验,并且很不丰富和全面,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产生影响的直接经验非常少。对于成人学习者,学习活动中更多地借助于自己的经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成人的这一特点对其学习活动有如下特殊意义:

    ★成人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识、新经验的有机结合使成人的学习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在学习活动中,成人本身就可以被当作学习资源,这种资源既能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利用。

    ★成人的经验有时会形成某种学习定势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3)学习任务与其社会角色和责任密切相关

    成人的学习任务已经由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以身心发展为主转变为以完成特定的社会责任、达到一定的社会期望为主。对成人而言,学习任务是促使其更有效地完成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提高社会威望的方式,往往学习成为他们职业生涯或生活状态的一个转折点。因此,这种学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且学习动机较强。由此可见,了解成人学习者的各种学习需要在成人教学中非常重要。

    (4)问题中心或任务中心为主的学习

    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目的指向未来的生活,而成人学习的目的则在于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当前的社会生活问题。因此,成人学生更喜欢问题中心或任务中心的学习。教育活动对成人是一个十分明确的学以致用的过程,他们能够针对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学习,并具有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愿望。

    2.成人学习方式

    不同的成人在学习方式方面具有自己的倾向和爱好,常见的成人学习方式有如下四种:

    (1)行动型

    有些成人学习者倾向于“从做中学”,他们对于教师详细的讲授往往会感到不耐烦,当教师提问的时候经常不加思考就立即给予回答。他们热心于新事物,喜欢新的体验。在集体学习活动中表现积极、主动,很多情况下处于领导者的地位。

    (2)深思型

    这类成人学习者在回答问题前需要长时间的考虑,经常犹豫不决,很难做出肯定的回答,在回答之前需要更多的信息。这类学习者喜欢与他人一起学习,因为这样便于收集更多的观点和信息。

    (3)理论型

    这类成人学习者在解决问题前喜欢首先理解基本原理,然后提出假设,并采用循序渐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他们常常用客观的、公正的和逻辑性较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接受他人的主观的判断和众多的不同观点。

    (4)试验型

    这类成人喜欢尝试和应用新的观点。对于学习内容,一定要经过尝试后才会相信,这些人探讨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他们充满信心、精力充沛,但总感到教师讲得太多。喜欢解决问题,认为只有在新的情景下才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他们喜欢显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机会自己做的时候,他们会立即感到失望。

    3.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1)学习需要的类型

    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可以被分为外部需要和内部需要两类。内部的需要如个人发展与进步的需要、认知兴趣的需要以及得到认同与尊重的需要,外部需要包括社会威望、群体活动等引起的外部期望以及服务与社会组织的需要等(陈月如,2002)。下面将对每个具体需求进行介绍。

    ★职业提高的需求

    成年人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岗位人才竞争中不被淘汰,不得不持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各个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但要求提高而且更新也非常迅速,这种现象在各种基于信息或信息技术的行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这种压力下,职员在自身行业中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都需要不断学习。求得个人职业进步,职务的晋升或为接受更高级的教育做准备。

    ★社会交往的需要

    很多成人学习者将学习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需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与其他学习者和教师进行交流,建立友谊。因此对他们而言,学习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扩大人际交往、增进人际间的友谊,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同。

    ★社会刺激的需要

    部分成人学习者借助学习这种社会群体活动来摆脱生活的单调乏味和孤寂。这些学生希望在与他人的共同学习中获得愉悦、惊喜,分享彼此的各种经验和体会。对他们而言,学习使得原来单调的、孤独的生活丰富和生动起来。

    ★外部期望的需要

    有些成人学习者学习的主要动机是满足所在社会群体对他们的外部期望,从而具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或特殊的待遇。

    ★服务于社会组织的需要

    有的成人学习者希望提高社会活动能力以便更多、更好地为社会组织服务,同时得到人们的理解。

    ★认知兴趣的需要

    有些成人学习者学习是为了培养素质、陶冶情操、满足自己的认知需求和兴趣。这类成人以学习充实精神生活,认为学习即享受。

    (2)学习需要的特点

    成人的学习需要具有与儿童和青少年不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和具有社会性和变动性两个方面(陈月茹,2002)。

    ★多元化、多层次

        年龄跨度较大的成人群体在从业范围、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具有较大差异。因此,成人的学习需要各不相同,而且从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理解,成人学习者需要的层次也具有较大差异。

    ★社会性、变动性

    成人的学习需要与其社会角色和职责有密切联系,因此,学习需求具有显著的社会性特征。社会期望、职业竞争和个人需求都可能引起成人学习需要的变化,因此,成人的学习需要还具有变动性的特点。

    4.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障碍

    (1)环境障碍

    环境障碍是大部分成人学习者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这类障碍主要是由家庭和工作环境引起。例如,家庭、工作环境中不具备学习需要的技术环境,家庭和工作的责任对学习经历和时间的影响,财政困难和交通不便等。许多成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工作和家庭,而且对于他们而言,工作和家庭往往比学习更为重要,一旦工作和家庭责任与学习发生冲突,成人学习者大多数会选择前者。因此,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对学习时间和精力的影响非常突出,成为成人学习者学习主要的障碍。

    (2)生理障碍

    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理功能也会出现衰变,如记忆力衰退、感知觉能力下降、各种器官活动速度减慢以及体力上的减弱等。这些生理方面的障碍对成人的学习活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心理障碍

    成人学习的心理障碍又称为态度障碍或性情障碍,它主要是指影响人们参加学习的个人信念、价值观、态度或观念。在一定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使得成人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较难改变,那些对学习有消极影响的思维定势会成为学习的心理障碍。例如,不容易接受新概念,担心年纪大了学不好,认为在校学习比远程学习好。

    (4)学习能力障碍

    成人学习者和青少年学习者一样也会存在学习能力方面的障碍。例如,由于离开常规学习时间过久,很多基本的概念、规律、原理可能被遗忘,需要复习,或以前学习的知识已经陈旧,需要补充和更新;缺乏新的信息技能方面的训练;家庭和工作的压力要求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大部分成人长期缺乏学习技巧方面的训练。上述这些都构成成人学习能力方面的障碍。

    附件2:TTT培训大纲一份

    摘自李伟讲师1981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9ff6cf30102xrf3.html,体验一下职业培训师具有的特殊本领。

    《TTT内部培训师培训》

    本套课程研发与设计实战训练从企业实际应用而不是从编写课件需要出发,带领您掌握学会实用有效的课程设计工具和流程,并通过现场大量练习使您能更犀利更精准地识别企业培训真实需求,颠覆以往拖泥带水的培训设计思路,快速有效直指培训症结与问题核心,最后设计出高质量又能在企业落地的实战课程!

    培训大纲:

    第一篇:基本素质篇

    一、培训师角色认知

    1、培训师两个职责

    (1)课程的专家:理念+知识=要能够授之于“鱼”

    (2)培训的教练:方法+技巧=要能够授之于“渔”

    2、培训师三种角色

    (1)编—课程设计:培训前的准备

    (2)导—教学技巧:资源氛围掌控

    (3)演—表达魅力:讲台上的表现

    3、培训师六大能力

    (1)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肢体动作、态度仪容

    (2)专业能力:基本素质、专业知识、专门技能

    (3)激励能力:具有活力、具沟通力、具影响力

    (4)制作能力:资料收集、材料汇整、做幻灯片

    (5)应变能力:临危不乱、问题转移、幽默以对

    (6)学习能力:截长补短、累积裂变、成功之路

    4、培训师专业形象

    (1)仪容:头发、眼神、笑容

    (2)服装:上衣、裤裙、鞋袜

    (3)形象:站姿、坐姿、走姿

    5、一分钟演练点评

    (1)学员上台做一分钟演讲练习

    (2)工作人员在现场录像

    (3)一一回放录像老师点评建议

    二、公众的表达魅力

    1、成人学习的心理

    (1)企业内训与学校教育区别:学习者、教学方法

    (2)成人学习注意力曲线变化:注意力、学习时间

    2、克服紧张的情绪

    (1)成功冥想法:把所有可能会发生的一一克服

    (2)自我解脱法:丢掉面子架子不要自己吓自己

    (3)生理舒缓法:深呼吸放松神经缓解紧张情绪

    (4)压力转换法:利用内容逆向正向转换注意力

    (5)课托协助法:找到面慈心善老露牙齿的学员

    3、语言肢体的表达

    (1)音量:音量的大小在于准确表达思想和感情

    (3)语调:抑扬顿挫是语言表达不可缺的调味料

    (4)停顿:停顿则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修辞手段

    (5)重音:重音既能突显关键词句又能美化语言

    (6)手势:交流、拒绝、区分、指明、号召、激情

    (3)课堂干扰:讲话强势介入,高手先拜码头

    (4)被问不会:留下联络方式,丢给其它学员

    (5)预防技巧:小搞预防忘词,提问条挑着答

    5、三分钟演练点评

    (1)学员上台做三分钟表达演练

    (2)其它学员按点评流程给意见

    (3)最后老师综合点评指导建议

    4、突发状况的处理

    (1)内容错漏:说错立即更正,说漏无痕补回

    (2)气氛沉闷:冷场主动提问,多讲案例故事

    (3)课堂干扰:讲话强势介入,高手先拜码头

    (4)被问不会:留下联络方式,丢给其它学员

    (5)预防技巧:小搞预防忘词,提问条挑着答

    5、三分钟演练点评

    (1)学员上台做三分钟表达演练

    (3)最后老师综合点评指导建议

    第二篇:课程设计篇

    三、专业的课程设计

    1、课前的调研工作

    (1)调研的对象:组织者、学员、领导、有经验者

    (2)调研的角度:个人角度、工作角度、观念角度

    (3)调研的方法:问卷调查&人员访谈&现场观察

    (4)培训三维度: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态度

    2、材料的掌握收集

    (1)材料的收集:网络、图书、报纸、文件、经验

    (2)材料的取舍:重要、客观、案例、前瞻、简单

    3、结构大纲的设计

    (1)常用的设计:启承转合&开场、本文、结语

    (2)常用的结构:

    ①并列式结构……独立的单元

    ②偏正式结构……主次的单元

    ④递进式结构……因果的单元

    ⑤画龙点睛式……先提出问题

    (3)五线谱展开:

    ①时间线……课程中时间演进

    ②内容线……课件的结构设计

    ③目的线……学员的参与状态

    ④方法线……教学的方法技巧

    ⑤准备线……课前的准备事项

    4、学员演练及点评

    (1)学员根据老师指定题目研讨

    (2)制做出一份课程的五线谱来

    (3)一位同学上台做五分钟呈现

    (4)最后老师综合点评指导建议

    5、开场白与结尾语

    (1)常用的开场:

    ①开宗明义法……直接点题

    ②名言锦句法……成语格言

    ③事件故事法……案例经验

    ④数据提示法……统计民调

    ⑤问题导入法……提问讨论

    (2)常用的结尾:

    ①前后呼应法……头尾相连

    ②提炼总结法……归纳慨括

    ③赠言收结法……经典词句

    ④活动结束法……游戏活动

    ⑤祝愿结语法……祝福期许

    6、学员演练及点评

    (1)派二位同学上台做呈现演练

    (2)一开场五分钟一结束三分钟

    (3)最后老师综合点评指导建议

    四、演示文档的制作

    1、版面风格的设计

    (1)一级页面:主题页面-要明确、要突显

    (2)二级页面:架构页面-要清晰、要完整

    (3)三级页面:说明页面-要简单、要扼要

    2、图表数据的活用

    (1)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2)流程图是最佳说明

    (3)连结图讲彼此关系

    (4)一张图表达一主题

    (5)理解快速容易记忆

    3、色彩与动画表现

    (1)暖色系:感性、温暖、活力

    (2)冷色系:理性、冷静、稳重

    (3)中性色:衬托、搭配、平和

    (4)互补色:对比、突显、差异

    (5)相邻色:协调、渐进、一致

    4、操作时的小技巧

    (1)从电脑输出至投影机

    (2)培训时幻灯片的播放

    (3)操作中画笔巧妙运用

    (4)播放中断全黑或反白

    (5)幻灯片的多屏幕显示

    (6)PPT档案随身带着走

    五、灵活的教学方法

    1、体验式教学法

    (1)优点:容易调动气氛,亲身体验成长快速

    (2)缺点:场地不能太小,讲师要能提炼总结

    2、启发式教学法

    (1)优点: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学习与创造力

    (2)缺点:讲师基本素质要好,专业知识要够

    3、分析式教学法

    (1)优点:着眼逻辑分析,解答多元而有创意

    (2)缺点:时间长效率低,案例不好开发通用

    4、互动式教学法

    (1)优点:强调互动效果,容易调动学习氛围

    (2)缺点:不先沟通场面难控制,常偏离主题

    第三篇:TTT进阶培训篇

    六、培训课堂中的应对技巧

    1、故事笑话的恰当运用

    2、学员心理与培训节奏

    3、用词的学问

    4、逻辑与悬念

    5、课堂上提问与回答技巧

    6、处理课堂异议与突发事件技巧

    7、课堂点评技巧

    8、课堂时间掌控技巧

    9、如何避免培训时的常犯错误

    现场演练:课堂点评技巧

    七、17种培训方法训练

    1、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2、各种教学方法的定义,使用场合

    3、讲授法

    4、案例教学法

    5、团队引导法

    6、分组讨论法

    7、演示教学法

    8、游戏带动法

    9、参观访问法

    10、角色扮演法

    11、体验式教学法 (拓展培训法)

    12、沙盘模拟法

    13、暗示教学

    14、情景化教学

    15、、抛锚式教学

    16、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之能力

    17、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与选用原则

    现场演练:17种方法的运用

    八、课程设计与开发

    1、教学目标的分类

    2、课程设计要思考的问题

    3、课程设计的流程

    4、内容展开—心理图像法

    练习:心理图像法

    5、一堂成功的课,培训师要准备的事项说明

    6、课程内容设计的要求

    7、教案的五项架构

    8、内容的黃金组合指南

    案例:内容的黃金组合练习

    九、课程工具包的使用

    1、工具包的构成

    2、教学计划

    3、培训师课程流程

    4、案例、游戏、工具的使用

    案例:课程工具包有哪些东西

    十、培训课程的评估

    1、为什么要进行培训评估

    2、为什么培训会没有效果

    3、培训评估的内容是什么

    4、何时进行培训评估

    5、培训评估的种类

    6、如何进行培训评估

    7、培训师常用的评估方法

    8、培训结束后的行动指引编写

    现场演练:培训师常用的评估方法

    十一、培训师的激情表达营造训练

    1、哲理营造:

    精华概括法

    时空超越法

    观点扬弃法

    2、幽默营造:

    夸张幽默法

    错位幽默法

    转折幽默法

    3、情感营造:

    激发情感上的共鸣

    真情诉求法

    崇高诉求法

    现场演练:激情表达营造训练

    十二、教练技术理论

    1、教练技术的对象是人,是人的心态与信念

    2、人面对改变有两个模式

    3、教练什么时候与采取什么方式

    4、人的表现=潜能-干扰

    5、人是有改变的能力,会为自己作最好的选择

    6、教练步骤:厘清目标--->反映真相--->心态迁善--->行动计划

    现场演练:教练技术的运用

    十三、教练的四大技巧

    1、聆听的技巧

    2、发问的技巧

    3、区分的技巧

    4、回应的技巧

    现场演练:教练与学员的对话

    十四、TTT培训总结

    1、知识点回顾

    2、课程总结

    3、Q&A

    以上就是100唯尔(100vr.com)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有温度的教室的知识技巧了,学习以上的“创造有温度的教室”课堂教学技巧、方法及策略知识,对于有温度的教室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这也是新手学习职教新闻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使用100唯尔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右侧人工服务,我们会有专业的人士来为您解答。

    本站在转载文章时均注明来源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未用于商业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图片等在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存在问题或异议,请与本站联系(电话:0592-5551325,邮箱:help@onesoft.com.cn),本站将作妥善处理。

    收藏

    赞一个

    踩一下

    换一批

    有温度的教室课程推荐

    模具虚拟培训系统

    模具制造技术

    147334人学过

    ¥500/月

    机械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123072人学过

    ¥500/月

    机械结构

    机械加工设备应用与维护

    189990人学过

    ¥500/月

    电气控制

    机械加工设备应用与维护

    174591人学过

    ¥500/月

    加工仿真

    机械加工设备应用与维护

    231733人学过

    ¥500/月

    职教新闻客服中心

    王老师

    立即交谈

    林老师

    立即交谈
    更多>>

    推荐阅读

    100VR精品课程推荐

    评价

    0
    发表评论

    0/500字

    更多>>

    最新文章

    江苏持续推进职教体系建设改革

    江苏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8项重点任务,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贡献度。 《实施意见》提出,开展省市联合建设改革新模式试点,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积极推动部省共建,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围绕江苏“1+3”重点功能区、苏锡常都市圈等重点区域,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围绕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由产业链链主企业、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联合组建一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设60个左右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000门左右省级在线精品课程,扩大优质资源共享;实施产教融合提升行动,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50个左右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省级层面建成30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遴选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 来源:新华日报

    辽宁省印发《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近日,辽宁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印发《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22〕2号)要求,加快推进我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健全教师标准体系,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特制定《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试行)》 以下是通知原文 附件: 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试行) 一、认定范围 全省职业学校(含开展职业教育的本科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公共课教师、校内其他具有教师资格并实际承担教学任务的人员,正式聘任的校外兼职教师,以及其他依法开展职业学校教育的机构中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可参照实施。 二、认定标准 《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附件1)和《辽宁省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附件2) 三、组织机构 (一)认定管理机构及职责 省教育厅负责全省“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 各市教育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负责本辖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工作。 各高等职业学校负责组织领导和监管本校的“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工作。 (二)认定实施机构及职责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主体是各市教育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负责本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 高等职业学校(含开展职业教育的本科学校,以下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主体是各高等职业学校,负责本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 各市教育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以及高等职业学校应明确负责部门,组建由教育部门人员、行业企业人员(应具备高级职称)、院校专家(应具备高级职称)等不少于10人共同组成的认定专家评议委员会,具体实施认定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可下设若干专业大类评议组,一般不少于5人组成,负责某专业大类“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认定结果经检查复核通过后,报省教育厅备案。 四、认定程序 (一)个人申报。各职业学校负责组织本校教师通过辽宁省职业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进行个人申报,并对本校教师申报材料进行真实性、有效性核查,核查合格的,提交认定专家评议委员会。 (二)组织认定。认定专家评议委员会开展评议,评议结果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形成认定结果。 (三)结果复查。认定结果经检查复核通过后,省教育厅予以备案,生成“双师型”教师档案,统一管理。 五、激励措施 (一)促进持续发展 各地各校要制定激励政策,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教师不同能力条件分级认定,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走“双师型”发展道路。在职务(职称)晋升、教育培训、评先评优等方面应向“双师型”教师倾斜,课时费标准原则上应高于同级别教师岗位。要根据“双师型”教师不同阶段发展需求,精准提供教育教学、岗位实训、企业实践等机会。要鼓励“双师型”教师取得行业领域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聘行业领域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二)注重作用发挥 各地各校要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在综合育人、企业实践、教学改革、社会服务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带头引领作用,充分挖掘典型案例,探索示范教师培训、顶岗实践、研修访学等成长路径方法。将“双师型”教师作用发挥情况作为“双高”建设计划、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达标、专业设置审批和布局结构优化、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及教师创新团队、名师(名匠)工作室、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等工作的重要指标。 六、证书管理 在辽宁省职业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建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管理模块,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证书纳入上述平台统一管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证书有效期为5年,期满后对“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进行复核,突出聘期内岗位业绩考察,促进教师知识技能持续更新,进一步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七、工作要求 (一)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安排具体部门、专人负责,并做好宣传、引导、鼓励和组织申报、材料审核等工作,确保认定工作顺利进行。严格落实评议认定回避制度。学校要对教师申报的材料逐一进行核实,严禁弄虚作假。 (二)各市教育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以及高等职业学校要制定本区域内或本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细则,向省教育厅备案后实施。各学校应在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中及时更新“双师型”教师信息,确保数据准确统一。 (三)省教育厅将对认定工作全过程规范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公示公开、第三方评估、抽查复查、责任追究、过程追溯等制度,发挥广大教师的监督作用,畅通投诉反馈渠道,确保过程透明规范、结果公平公正。 八、附则 (一)“双师型”教师认定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对已认定发生师德师风违规行为的“双师型”教师应予以撤销。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3年内不得再次申报认定。 (二)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可参照实施。 (三)本办法由辽宁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附件: 1.《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2.《辽宁省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附件1: 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一、基本要求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良 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到工学 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在教育教学和技术技能培养过程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形成相应的经验模式。 (三)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掌握先进 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能够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方式,不断提升数字素养,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四)能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积极深入企业和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岗位实践,时长、形式、内容、标准等应符合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相关规定。理解所教专业(群)与产业的关系,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 (五)具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基本条件,其中校内专任教师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者必须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职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校外兼职教师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者必须具有本专业非高校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认定级别及标准 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各级别认定条件如下: (一)初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所教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以及教学、生产实习实训方法等,教学评价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 (2)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参加校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校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三等奖及以上。 2.实践能力条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中级工(四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初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7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初级考评员资格。 (6)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前7名);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前2名);或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第1名);或软件著作权(前2名),且实际开展成果转化。 (7)参与(前7名)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计1万元及以上。 (8)在校级及以上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校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9)作为参与人获得校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10)近10年中有3年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或在近三年内至少参加一期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企业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1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校级及以上“技术能手”等技术技能类荣誉称号。 3.岗位业绩条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参与国家“双优计划”、辽宁省“双优计划”、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参与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开发、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一定促进作用。 (二)中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业绩显著,教学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等次一次。 (2)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习实训教学研究、专业建设等能力,主持校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三等奖及以上。 2.实践能力条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技师(二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5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中级考评员资格。 (6)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前5名);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1名);或软件著作权(第1名),或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第1名),且实际开展成果转化。 (7)参与(前5名)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计3万元及以上。 (8)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9)作为参与人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10)近10年中有3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且担任技术骨干;或近5年中有6个月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且承担投资额度1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非工科类在相关单位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 (1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市级及以上“技术能手”等技术技能类荣誉称号。 3.岗位业绩条件。近五年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国家“双优计划”、辽宁省“双优计划”、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开发、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较大促进作用。 (三)高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深入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业绩突出,教学特色鲜明,经教学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等次两次。 (2)在教育教学团队中发挥关键作用,担任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负责人等,或主持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主持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建设,或主持省级专业建设。 (3)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习实训教学研究、专业建设等能力,主持市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前3名)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二等奖及以上。 2.实践能力条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高级技师(一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3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资格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高级考评员资格。 (6)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第1名), 或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1名),或2项软件著作权(第1名),且实际开展成果转化。 (7)主持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计10万元以上。 (8)在省级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及以上。 (9)作为参与人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10)近10年中有3年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且担任技术负责人;或近5年中有6个月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且承担投资额度20万元及以上技术改造项目。 (1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省级“技术能手”技术技能类等荣誉称号。 3.岗位业绩条件。近五年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国家“双优计划”、辽宁省“双优计划”、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开发、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突出作用。 三、校外兼职教师申请认定条件 (一)校外兼职教师指来源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仅能选择在有效聘期内的1所学校申报。 (二)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条件按以下标准执行,实践能力条件和岗位业绩条件按所申请相应级别的条件执行。 1.申报初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1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1年或实训课程1门。 2.申报中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2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2年或实训课程2门。 3.申报高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3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3年或实训课程2门。 (三)须与兼职聘用单位履行聘用协议满1年,且将行业企业生产、管理经验融入学校,从事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改革工作。 附件2: 辽宁省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一、基本要求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在教育教学和技术技能培养过程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形成相应的经验模式。 (三)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能够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方式,不断提升数字素养,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四)能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积极深入企业和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岗位实践,时长、形式、内容、标准等应符合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相关规定。理解所教专业(群)与产业的关系,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过程。 (五)具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基本条件,其中校内专任教师申请认定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者必须具有高校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校外兼职教师申请认定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者必须具有本专业非高校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认定级别及标准 辽宁省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各级别认定条件如下: (一)初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所教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以及教学、生产实习实训方法等,教学评价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 (2)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参加校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校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三等奖及以上。 (3)作为参与者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与申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作为参与人获得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以上;或参编著作或教材等。 2.实践能力条件一。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中级工(四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初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7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初级考评员资格。 3.实践能力条件二。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前7名),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前2名),或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第1名),或软件著作权(前2名),且所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转化收益3万元及以上。 (2)参与(前7名)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1万元及以上。 (3)在校级及以上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校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4)作为参与人在校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5)近10年中有3年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或在近三年内至少参加一期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企业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6)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校级及以上“技术能手”等技术技能类荣誉称号。 4.岗位业绩条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参与国家“双高计划”、辽宁省“兴辽卓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参与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经学校认定,参与校级及以上“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建设,或学校认定参与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项目。 (3)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中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业绩显著,教学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等次一次。 (2)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习实训教学研究、专业建设等能力,主持校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三等奖及以上。 (3)作为参与者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与申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受到学术界好评;或作为参与人获得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以上;或参编著作或教材等受到学术界好评。 2.实践能力条件一。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技师(二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5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中级考评员资格。 3.实践能力条件二。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前5名);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1名);或软件著作权(第1名);或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第1名),且所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转化收益5万元以上。 (2)参与(前5名)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计3万元及以上。 (3)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4)作为参与人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5)近10年中有3年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且担任技术骨干;或近5年中有6个月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且承担投资额度10万元及以上技术改造项目,非工科类在相关单位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 (6)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市级及以上“技术能手”等技术技能类荣誉称号。 4.岗位业绩条件。近五年内须具备下列岗位业绩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国家“双高计划”、辽宁省“兴辽卓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经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省级及以上“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建设,或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项目。 (3)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高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深入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业绩突出,教学特色鲜明,经教学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等次两次。 (2)在教育教学团队中发挥关键作用,担任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负责人等,或主持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主持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建设,或主持省级专业建设。 (3)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习实训教学研究、专业建设等能力,主持市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前3名)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二等奖及以上。 (4)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期刊发表与申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作为完成人(前3名)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及以上;或作为编著(前2名)出版著作或省级规划教材等。 2.实践能力条件一。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高级技师(一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3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资格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高级考评员资格。 3.实践能力条件二。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第1名),或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1名),或2项软件著作权(第1名),且所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转化收益10万元及以上。 (2)主持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计10万元及以上。 (3)在省级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及以上。 (4)作为参与人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5)近10年中有3年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且担任技术负责人;或近5年中有6个月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且承担投资额度20万元及以上技术改造项目。 (6)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省级“技术能手”等技术技能类荣誉称号。 4.岗位业绩条件。近五年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国家“双高计划”、辽宁省“兴辽卓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经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省级及以上“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建设,或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项目。 (3)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突出作用。 三、校外兼职教师申请认定条件 (一)校外兼职教师指来源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仅能选择在有效聘期内的1所学校申报。 (二)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条件按以下标准执行,实践能力条件和岗位业绩条件按所申请相应级别的条件执行。 1.申报初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1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1年或实训课程1门。 2.申报中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2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2年或实训课程2门。 3.申报高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3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3年或实训课程2门。 (三)须与兼职聘用单位履行聘用协议满1年,且将行业企业生产、管理经验融入学校,从事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改革工作。

    江西新设一所高职院校

    从江西省教育厅获悉,拟设置赣东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公示中。 以下是公示原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等有关规定,经第四届江西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和评议,拟设置赣东职业技术学院获得通过,现将学校相关信息向社会公示。 公示时间:2024年2月18日—2月22日。公示期内,如有不同意见,请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邮寄或传真等方式书面实名反映。我们将对线索明确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为反映人保密。 受理部门:江西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邮政编码:330038;联系电话:0791-86765095;传真号码:0791-86765093。 附件:拟设置赣东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表 江西省教育厅 2024年2月18日 附件 拟设置赣东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表 学校名称 建校基础 所在地 办学性质 办学层次 举办者 赣东职业技术学院 新设 抚州市 非营利性 民办 高职 中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最新批复!江西新余新增1所高级技工学校

    关于同意设立遂川高级技工学校的批复 遂川县人民政府: 你县《关于申请设立遂川高级技工学校的请示》收悉。根据《江西省技工院校设立审批办法》(赣人社发〔2023〕27号)等规定,经实地考察、专家评议、社会公示、会议研究等程序,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设立遂川高级技工学校。遂川高级技工学校为遂川县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级技工学校,学制教育规模暂定为5000人,初设茶叶生产与加工、茶艺、电子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健康与社会照护等专业。 二、遂川高级技工学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贴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突出办学特色,强化师资力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行工学一体,培育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遂川县政府要对学校加强领导,加大经费、编制等保障力度,切实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学校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吉安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要对学校加强业务指导,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4年2月1日

    吉林省将新增一所学院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长白山技师学院的批复 吉政函〔2024〕5号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你厅《关于提请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长白山技师学院的请示》(吉人社报〔2024〕9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设立长白山技师学院。举办者为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地址在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长白山技师学院业务工作接受你厅指导和监督。 二、长白山技师学院为民办非营利技工院校,办学经费自筹解决。学院以培养技师(预备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同时承担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开设护理、康复保健、电子商务、休闲体育服务、旅游服务与管理5个专业。招生对象主要为技工学校、高中、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学制2—5年。 三、你厅及长白山管委会要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规定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加强对学院建设和办学的指导,督促长白山技师学院依法依规办学。 四、长白山技师学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教育局)、科技厅(局)、财政厅(局)、国资委、总工会: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制定了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财政部 国务院国资委 全国总工会 2024年1月30日 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扩大高技能人才数量规模,提升素质水平,从2024年到2026年,联合组织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培养一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以下简称“领军人才”),支持他们不断成长、发挥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一)领军人才范围。领军人才指政治立场坚定、践行工匠精神、解决生产难题、推动创新创造、培养青年人才的骨干中坚技能人才,包括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或享受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认定的“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 (二)工作目标。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指导,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需求,动员和依托社会各方面力量,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有关行业重点培育领军人才。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全国新培育领军人才1.5万人次以上,带动新增高技能人才500万人次左右。健全培养、使用、评价、激励联动推进机制,加快培养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数字技能型领军人才,全方位用好领军人才,发挥领军人才引领示范作用,带动高技能人才整体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三)制定专项培养计划。要加强对领军人才供给需求的预测,结合经济社会转型、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变革趋势,制定地方性、行业性领军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将技能高超、表现突出的青年技能人才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成绩优异选手做为领军人才培养培育重点,支持其成长成才。建立领军人才培育信息库,摸清掌握领军人才及培育重点对象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培养及队伍建设工作。 (四)加大培养培育力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依托企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工匠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平台,通过企业岗位培训、校企联合培养、关键岗位实践、重点项目参与等方式,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的领军人才。支持企业联合教育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培养、项目协作等方式,帮助领军人才及培育重点对象提高技术研发水平。组织技能研修、同业交流、名师带徒、赴境外培训等活动,提高领军人才的综合素质、技能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推动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技能高超的青年技能人才,并纳入领军人才培育范围。 (五)畅通晋升成长通道。支持企业健全“新八级工”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在设有高级技师的职业(工种)中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技术职务(岗位),推进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评聘工作。对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完整的职业(工种),企业可直接认定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对技艺高超、业绩突出的一线职工,进一步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可直接认定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对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的高技能人才,可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支持理论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参加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六)提高待遇水平。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对在技术革新或技术攻关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企业可从成果转化所得收益中以奖金、股权等多种形式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对关键技术岗位领军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国有企业可在工资总额内对领军人才予以适当倾斜,结合实际实行特岗特酬。 (七)完善稳才留才机制。鼓励企业创新、完善相关制度,吸引稳定领军人才。支持企业与领军人才依法约定服务期、订立竞业限制协议。对工作中急需、退休后将对工作带来较大影响的领军人才,符合国家统一规定的可推迟办理退休,并向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对实际工作中急需、已办理退休手续的领军人才,企业可与其协商签订返聘协议。 (八)支持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为领军人才参与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领衔一线生产难题攻关、总结推广绝招绝技等提供帮助。保护领军人才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权益。支持领军人才参加国内外大型工业展会、“一带一路”框架下南南合作技能开发网络、对外援助等合作项目。组织领军人才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鼓励领军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提升学徒、学生的实践能力、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九)加强领军人才平台建设。优先支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领军人才领衔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技能等领域开展技术革新、技能攻关和人才培养工作,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经费支持。鼓励各地打造人才港、工匠城等技能平台,组织领军人才开展技能文化传播活动,设立技能展示、技能互动、职业体验区域,面向公众和青少年学生加强技能知识传播和文化培育。 (十)选拔表彰优秀领军人才。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对涌现出的优秀选手,按规定授予相关荣誉、落实职业技能等级晋升政策,纳入培育重点对象范围。加大省部级以上表彰奖项和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向高技能人才支持力度,积极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申报参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等。将符合条件的优秀领军人才按照有关规定选拔推荐到工会等群团组织挂职或兼职。 四、工作要求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有关部门各司其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领军人才培育工作机制。要积极向党委和政府汇报工作,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力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国资、工会部门要做好信息共享,加强组织推动,共同推动领军人才培育工作。 (十二)做好保障服务。加强技能人才服务窗口、技能大师之家等建设,做好领军人才支持服务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地方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等,支持做好领军人才培养,按规定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等政策。引导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合理使用职工教育经费,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和培训,并将此情况与企业申请用地、用能及开展评先评优等挂钩。 (十三)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舆论正面引导作用,多渠道多方式宣传技能人才工作重大政策、重要活动、创新经验和工作成效,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突出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深入挖掘领军人才工作事迹、成长经历,讲好技能故事,打造技能明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山西新政:高技能人才可应聘职业和技工院校

    从现在开始,对于优秀高技能人才,山西省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将其招聘至与所获技能奖项相关的岗位工作。山西省人社厅、省教育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招聘优秀高技能人才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相关政策。 根据通知,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具体范围包括13类人员: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选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全国技术能手、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军人、全国技能大赛优胜奖以上选手、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一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决赛单人赛项前10名、双人赛项前7名、三人赛项前5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表彰的高技能人才、省级综合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军人。 对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招聘的优秀高技能人才,省人社厅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其中优秀高技能人才中的技师可认定为中级职称,高级技师可认定为副高级职称,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可认定为正高级职称。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可以根据需要,将其聘用到相应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其中技师可聘用到专业技术10级岗位,高级技师可聘用到专业技术7级岗位,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可聘用到专业技术4级岗位,执行相应岗位工资,纳入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常设岗位管理,以后实施正常的岗位等级或层级晋升。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常设岗位已满,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申请特设岗位,用于吸纳优秀高技能人才。

    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中期评价结果公示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在其官方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中期评价结果公示,通知全文如下: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名单的通知》(苏教职函〔2021〕48号)要求,经相关学校自评,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省级评价,形成中期评价结果。现将评价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2月2日—2月9日。 如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反映,并写明联系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单位提出异议的,须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须签署真实姓名。 联系人:李永乐、薛清,电话:025-83335583、83335605。 联系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5号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邮编:210024。 附件 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中期评价结果 序号 学校名称 评价结果 1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优 2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优 3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优 4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优 5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优 6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优 7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优 8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优 9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优 10 苏州市职业大学 优 11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优 12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优 13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优 14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良 15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良 16 扬州市职业大学 良 17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良 18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良 19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良 20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良 21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良 22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良 23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良 24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良 25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中 省教育厅 2024年2月2日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