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种与考证
  • 全部课程
  • 分销联盟
  • 培训认证
  • XR浏览器下载
  • 文章资讯
  • 学习中心 APP下载
    扫码下载-100VRAPP
    扫码下载-技能培训APP
    扫码下载-互动科普APP
    建议意见 官方客服

    官方客服

    您可以与在线客服进行沟通或者拨打客服热线获得帮助

    电话:0592-2529323    0592-5551325

    邮箱:help@onesoft.com.cn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讯 > 职教新闻 > 《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开展课堂导入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开展课堂导入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梁家勇
    发表于:2019-07-23
    阅读:3849
    评论:0

      摘要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念推动物理课程改革和发展。物理课堂是当下培养学生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和发展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最主要途径,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立足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发展的课堂导入环节成为新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本论文重点结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要求,探讨课堂导入。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物理;课堂导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话题。物理课堂是当下培养学生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和发展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其中导入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理念,高中物理的课堂导入教学将有新的发展。

      大多数学生感觉物理难学,容易对物理科目的学习失去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否利用好课堂上最开始的三到五分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去,逐步建立起对物理学科的信心,这些都将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的成败。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结合当今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理念,通过对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讨论其原因,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提出优化对策,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设计出成功的课堂导入,调控好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大量研读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已有的相关研究存在下面几个问题:第一、一线教师的研究论文主要是教育经验的总结,或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介绍的一些具体做法,有的容易借鉴模仿,而有的不具有普遍性。其研究的内容不深入,成果不丰富。如详细论述主要集中在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介绍,对导入功能和原则都只是简单提及,更少有联系当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深入研究。第二、物理学科课堂导入的相关研究文献非常少。第三、已有论文的指导方向更多关注教学本身,较少讨论如何在理论上全面深入的了解课堂导入的核心素养要求;如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用好这些原理使物理教师更好的调控教学过程,根据以上的设想,确立本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目的。

      (三)研究的意义

      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物理课堂是当下培养学生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和发展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其中导入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整个教学过程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如果能通过一个精心设计导入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之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及其意义,或进入问题的情境等,定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成功实施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标提出物理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其原因分析有助于丰富课堂导入环节教学设计的有关理论;揭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有助于发现现有物理课程和教材的不足之处,促进教材中新知识导入环节的编写。这一轮的新课程改革是全面而深刻的,它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突出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核心,本课题研究形成的结论可以直接指导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研究概念界定

      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开展课堂导入教学研究的研究界定主要包括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课题导入教学两个部分的界定。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指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良好科学思维的素养。为切合教育部颁布的“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体系的新课程要求,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时俱进,包括以下四方面。

      1.物理概念及实践应用

      物理概念及应用包括物理概念的定义、图像及公式等物理语言及其应用,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对自然运动和相互作用等关系先进行记忆、理解等加工处理后,寻找概念之间存在的广泛内在的生成过程本身。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对自然规律探索后需要形成一系列的物理观,并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

      2.科学思维与物理思想

      科学思维是探索自然规律的有效工具。以学生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离不开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形成勇于攻关、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进而使学生不仅收获知识,还学会获取知识点的方法和能力,更重要是受到启发进而激活创新的科学思维。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科学思维指引学生在物理实验结果上进行物理建模,逐步形成分析推理总结的物理思想。

      3.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

      新课程倡导科学探究的教学思想,实质是科学探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特别是创新精神具重要意义。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探究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手段,通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提出,作出合理适当的假设,多渠道完善实验方案的,设计出有效的实验等,这过程完全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

      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包括科学本质内容和方法原则、探究科学的严谨态度与价值观追求,以及科学技术结合人文社会环境诸多要素。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识物理科学的本质,形成的对物理科学应有的科学态度及社会责任。

      (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最开始的3-5分钟,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课堂导入主要包括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和导入媒介,导入媒介主要是指导入内容、导入方式和导入手段等。

      课堂导入的过程实际就是新旧知识建立连接的过程。导入的内容要与教学任务相对应,导入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导入的手段也可千差万别,最好的导入应具趣味性和艺术性。教师能够顺利带领学生进入教学环节并能通过导入的延伸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与人格养成;以学习方式改变为突破口,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和学的方式,在教学中就关注每个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克服使用旧教材的不足。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2.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把认知的发展总结为两个方面,即认知形成的心理结构和认知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他强调新知识的获取只有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才会被吸收,只有在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下,经过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往复认知才能得到更新,每个学生认知上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在素质教育的当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在提高学生认知的前提下,做到因材施教。

      3.知识迁移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得到充实和改造,新知识获得了实际意义。 他认为在一切有意义的学习中,新旧知识间是存在关联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新学习是不存在的。所以在课堂实践中运用迁移理论,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并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得来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通过有意义的建构获得的,即借助教师同学的帮助或一些学习资料的帮助获得的。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正在不断得到提升,教师的引导启迪作用也更加的得到了体现,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一的灌输和说教,而是要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下建构起自己的理解和知识体系。

      四、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促

      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结合当今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理念,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优化传统导入案例,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设计出成功的课堂导入。

      3.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素养,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五、研究内容

      (一)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

      1.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指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良好科学思维的素养。在教育部颁布的“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体系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物理概念及实践应用、科学思维与物理思想、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明确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为课堂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指导课堂如何更好生成。

      2.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念的课堂教学时代要求

      ①在动态化的学情研究中培养核心素养

      有研究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的途径在学校等场所获得的教育内容,作为生活于现实世界的学习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关键能力的内核。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形成源于后天教育的培养,他是人格完善和能力提升的认知基础和精神支柱。物理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物理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将要把学生带向何处。要弄清楚上述问题,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更要在动态化的教学系统中分析学情,让有序且有距离感的知识更加匹配学生的认知习惯,如此才能让物理课堂更加适合学生,才能让核心素养的培养之路更加顺畅。

      动态化的学情研究应该关注学生的过去、现状以及未来,应该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信任感以及归属感,让学生做人做事具有理性的思考与科学的行为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以此来勉励学生,缩短它们与核心素养之间的距离。研究学情还应该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点,及时调整物理教学,引导学生向引导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允许个别学生彰显个性,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们学有所长。

      ②在教学互动中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使用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要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教材内容、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成长经历有效整合。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更要追求教学背后的意义价值,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本。“动态”与“系统”是新型课程观念的关键词,教师要善于在系统优化的层面上引导教学互动,在学生与情境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同时也启发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不断地活化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之中,促进全面发展。

      3.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念导入教学的初步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课堂导入教学对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作用举足轻重。作为物理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提升。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的导入方向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以问题为导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分析与探索,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此外,教师在分析学情的过程中还将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让学生感受彼此尊重的幸福和共同成长的快乐。

      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了四个维度:物理观念和应用、科学探究和交流、科学思维和创新、科学态度和责任。

      一、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三、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

      四、物理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应侧重在以下四个方面作出努力。

      1.物理教学要把身心健康放在首要目标

      2.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物理教学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

      4.物理教学要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下工夫

      五、总的来说,要充分发挥高中物理课程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就是要努力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来可以运用物理思维的方式方法去处理各种实际问题。

      (二) 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的应用现状

      选取禅城区的两所普通高级中学作为研究样本,对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和物理教师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研究分析。

      1.课堂导入设计的调查分析

      ①导入设计的重要性

      在回收的200份有效学生问卷中,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认为一堂课最开始的五分钟最为重要,也就是说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肯定了导入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还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没有意识到导入的重要性。同时,有72.5%的学生不希望教师一进教室就直接上课,27.5%的学生希望教师一进教室就开始上课,说明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教师能够在上课之前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仅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物理教师能够在上课之前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这说明导入环节在高中物理课堂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实施,教师更偏向于进教室直接上课。

      在回收的45份有效教师问卷中,有13.33%的教师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入设计不太重要,28.89%的教师认为导入设计有时重要,48.89%的教师认为导入设计比较重要,这说明大部分教师比较重视导入设计。但在实际备课中,有15.56%的教师不会进行导入设计,37.78%的教师偶尔进行导入设计,只有42.22%的教师会经常进行导入设计,4.44%的教师总是进行导入设计,这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导入设计还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

      ②导入效果方面

      有5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导入与接下来的学习有关,还有4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导入与接下来的学习无关,这说明教师的导入缺乏目的性,效果欠佳,导致课堂上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62%的学生认为课堂导入非常有用,能够有效地集中学习注意力,引起同学们对本课内容的关注,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这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有效的、简短的导入,能够让他明确学习任务,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也能够启发思维,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60%的教师认为导入的效果明显,一个好的导入完全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把新旧知识进行更好的衔接;对于导入效果反思方面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只有2.22%的教师每次都会进行反思,这部分教师很看重导入对整堂课的启发作用;有13.33%的教师表示不会进行教学反思,40%的教师偶尔会进行教学反思,只有44.44%的教师表示会在课后经常进行反思,这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是认可导入的重要性的。有55.55%的教师认为导入环节在整堂课的评价中至少要占到20%-25%的比例,44.45%的教师不认同这种观点。

      要切实提高物理成绩,利用好课堂导入这一不错的课堂手段,往往事半功倍,而且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与教室的课前引导和引导产生的作用存在显著关系。

      ③导入设计要求方面

      有47.5%的学生认为物理教师能经常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比如播放动画、讲述物理学史、复习旧知识等,36%的学生认为物理教师有时会采用多种导入方法,16.5%的学生认为物理教师不会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这说明教师的导入方式单一,不够灵活。10.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导入角度不够新颖,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37.5%的学生认为教师有时能跟上时代变化设计出新颖的导入;有52%的学生认为物理教师能够跟上时代变化,导入角度的新颖,引人入胜。

      同时,有57%的学生希望教师的教学能够有所变化,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30.5%的学生有时希望教师能够改变教学方式,12.5%的学生则不希望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改变课堂教学。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都希望教师能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有57.5%的学生表示会更加关注导入的趣味性和实用性,33.5%的学生表示会偶尔关注,9%的学生则表示不会关注。

      教师方面,有11.11%的教师表示不会结合学生实际、课外参考资料和网络等收集导入素材,40%的教师偶尔会结合学生实际、课外参考资料和网络等收集导入素材,48.88%的教师会经常结合学生实际、课外参考资料和网络等收集导入素材。此外,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有62.22%的教师会更加注重导入的同时性、针对性、趣味性、时效性,8.89%的教师不会关注这些要求。

      在学生层面来说,希望物理教师的课堂导入形式多样化,多角度新颖跟随时代,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同时,还能关注着学生的心理变化,投其所好。这也给物理教师很大的启示,比如从导入语言,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用简洁、有感染力的语言、创新的方式引入新课,挖掘学生的兴趣面和教学知识链的交叉点,往往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2.传统课堂导入设计存在的问题

      ①对导入设计的重视性不够

      有些物理教师认为只要把教学内容讲全、讲透,完成好教学任务就足够了,没有必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入导入设计上,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在新课开始时就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还有的教师虽然关注导入设计,但是对导入内容和方式的把握还不够,使得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渐降低,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导入作为现代教学的手段之一,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没有好的导入参与到教学中去整个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承上启下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每位师者都应提高认识,要对导入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善于用本学科的知识魅力来吸引学生,使师生都能够以饱满的情绪共同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②导入设计的方法单一不够灵活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都是很强的,正因它的这些特点让物理教师常以最原始的方法进行导入,即实验导入法和旧知识导入法。虽说实验导入法更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的认识也要适应形势的需要,如何在导入教学中寻找突破是值得从教者深思的,一味的守旧对学生接受新知识势必有影响。所以教师更应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最佳的导入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③忽略了导入设计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随意设计课堂导入,没有认真选取导入的材料,也没有设计导入的语言;有些教师虽然进行导入了,但是目的性不强,当学生感觉跟后边的学习可能有关时,教师又不进行强调和解释,往往会给学生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作为教师一定要牢记导入的要求和目的,没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导入再用心去设计也是无用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导入设计时,应尽力抓准切入点,做到导入适度,衔接自然,以便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

      ④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导入设计时感到困难,怎样设计才能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提高教学效果,不少教师感到自己设计的导入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说明教师更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只有不断地通过实践、反思、创新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⑤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只有少数学生会在学习新课前预习物理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这个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学生做好上课准备,教师才能顺利开展课堂导入。所以,教师不但要教会知识更应在培养学生认知习惯上下功夫。

      (三)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念课堂的导入对策

      高中物理教学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为了培育高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导入教学应侧重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1.转变教育观念,使导入设计成为教师的自觉性行为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认知,敢于接受新事物的挑战,敢于抛弃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念更多是注重发展学生学习物理能力的培养,是可持续性的让学生具备更好学习物理的能力,授之以渔,应该把高效、实用、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中,让学生学的轻松,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导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被广泛采用,如何把导入设计做的更好,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把导入引入课堂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2. 丰富导入手段,使导入能够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实验导入法、旧知识导入法、生动实例导入法、直观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和问题导入法等。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一定要从多方入手,找准知识迁移的关联点,针对学生的特点把控导入的完整性和趣味性。在寻求高效导入时,教师应在知识的拓展上下功夫,多收集一些与现实生活贴近的案例,充实到导入中去。同时也应在课下与学生多沟通有关导入的话题,做到认知的统一,这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导入的高效性。

      3.进行总结反思,及时改进导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离不开教师的总结和反思,反过来总结和反思也能为教师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对于导入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能为我们寻找到不足和改进的方向。教师不仅要经常自己总结反思,还要把总结和反思中发现的问题拿到课堂同学生共同探讨,从而发现忽略掉的一些问题,做到教学相长。

      (四)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念课堂的导入实践

      笔者通过外出听课观摩学习与观看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相关录像,收集并筛选符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念的课堂案例、课堂实录导学案和教学设计等,整理发现优秀的课例无不具备精彩的导入案例设计,而且导入案例的思路基本契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念的内涵——“物理概念及实践应用”“科学思考和物理思想”“科学探索与物理实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以下列举部分实例,阐述基于高中核心素养理念的课堂导入实践措施。

      1. 突出视觉效果,锐化物理概念及实践运用

      学生学习物理的首要任务是物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这需要物理教师通过课堂导入部分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形成具象化的认识,把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接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因此,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导入生活常见的物理现象,为课堂概念的说明打下基础。

      在研究《离心现象》一节课,新课导入可以播放录像,展示生产、生活中的离心现象,如:滑冰运动员滑倒是偏离滑倒,雨伞快速转动水滴抛出,汽车转弯时人上身向外侧摆动,汽车一级方程式大赛赛车转弯时撞上围栏等;在《超重与失重》的课堂导入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现场演示人站立在磅枰上,在学生向下蹲的过程中,发现可能向下加速、匀速、向下减速运动时,指针的示数有时小于重力、等于重力、大于重力,让学生学习物理的同时,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样是《超重与失重》一节课的导入中,可以课前播放视频向学生展示“神州”6号飞天过程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的生活视频录像,让学生观察对比航天员在航天器完成这些动作的情况与行人在地球表面情况的区别。让学生在讨论交流问题的过程中,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寓德育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2. 重视实验环节,激发学生科学思考

      物理实验是透过物理现象验证物理规律的重要手段,是物理学习的本质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形象性,引导学生重视物理实验,学会在实验中进行科学思考与设计方案。

      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一节课中,教师可以不按常规创新性布置测定本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的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小组内课前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和原理。方案一:利用某密度大体积较小的重物自由下落,用刻度尺测量下落高度h,用秒表测量下落时间t,然后利用计算g;方案二:自主设计滴水法,设计滴水装置,使容器的第一滴水落地时第二滴水刚好下落,用刻度尺测两水滴之间的高度差h,用秒表测出100滴水下落的总时间t总,然后利用计算出g;方案三:用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片的方式,记录物体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一系列点迹,用刻度尺测量相邻两段距离,其中频闪照片方法注意照片与实物的比例,然后计算,求g。教师利用任务驱动型的导入方式,是课堂教学具有明确方向,使学生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陈述等过程,激发学生科学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 创设情境教学,推动科学探索和交流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包括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物理研究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或其他途径,设置合理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在新课学习中不断探索和交流物理知识。

      在《平抛运动的规律》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大胆创设有趣的情境:从网上找到小游戏,通过调整飞机的高度和速度,控制飞机释放炸弹的时机将敌方的军舰炸掉,并让学生自行上台演示展示。演示后,教师总结性提问学生准确轰炸的技巧,引导学生回答注意好军舰和飞机的速度和高度,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分析,教师再进一步提示炸弹的运动属于平抛运动。因此,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先研究平抛。在同学们集体讨论基础上教师给出假设,并把课堂重点转移到验证假设的方向上。在学生主动参与情景体验、教师辅以点拨的课堂推动下,学生发现认识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课堂的和谐氛围,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勇于实践的精神,逐步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锻炼扎实的科学探究基本功。

      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念的课堂导入教学,强调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把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作为落脚点。以上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念开展课程导入的部分案例仅供参考,相信日后随着时间经验的积累和教学实践,更多契合核心素养理念的导入案例将在课堂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和应用。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查阅、搜集有关研究的理论,跟踪最新研究动态,借鉴有关研究成果。从已有的权威数据库文献中,挖掘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并对其整理、归纳,探索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及创新之处。

      (二)理论分析法

      课题的导入环节结合结合时下先进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探讨良好的课堂导入带来的不同积极作用,做到在理论上全面深入的了解课堂导入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

      (三) 调查研究法

      课题采用调查研究法分别对高中物理教师和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调查选取的受试对象为禅城区内两所普高的学生和在校物理教师,其中学生问卷共在两所中学里发放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0.9%;教师问卷发放50份,有效回收45份,有效率为90%。学生问卷共设计27道题,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情况以及对课堂导入的态度、评价等;教师问卷共设计15道题,主要涉及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的现状、导入的教学设计及存在的问题等。对调查数据使用SPSS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七、研究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过程

      第一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前期准备阶段

      1.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标理念核心素养解读,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对高中物理课题导入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初步找出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比分析,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在初步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供研究的思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第二阶段(2018年1月—2018年7月)组织实施阶段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争研究取得实效。

      1.课题组内分享理论学习成果,结合网上查收到的有关资料和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撰写与课堂导入相关的理论分析和感想,重点结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和学生个性和心理研究部分,力求有新的体会。

      2.分别对高中物理教师和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所用问卷由课题组成员参考相关问卷后自行设计,并计划先做实验性调查后才最后定稿。按预期计划,教师问卷设计目的主要为了调查我区各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现状和原因,以便提出改善目前现状的对策;学生问卷是为了调查我区各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现状和导入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程度。

      3.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相关系数,得出调查结论,明确当前课题导入的具体情况,围绕核心素养要求讨论中学物理课堂导入教学现状的形成原因及改善对策,边研究边论证,逐步完善研究方案。

      4.通过日常外出听课记录与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相关录像等途径,收集并筛选符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念的课堂导入案例、课堂实录导学案和教学设计等,通过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优秀的物理课堂的导入方式,整理优秀的导入案例,集中分析。

      5.扎实研究过程,积累研究资料。

      (三)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

      第三阶段(2018年8月—2018年10月)总结阶段

      1.及时物化课题研究成果。

      2.分析总结课题实施情况,撰写课题总结。

      八、研究结果分析

      课堂导入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启发作用是独特的,它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我们在注重掌握知识的关联性和延续性的同时,应把导入设计的更加符合教学的内容,更加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教师的导入有新意,学生的接受有效果。

      本课题理论层面上结合当代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论进行辩证分析,对导入问题的提出和课题的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重点在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念导入教学的分析。在实践层面上,选取禅城区的两所普通高级中学作为研究样本,对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和物理教师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研究分析。在调查报告结果基础上,针对目前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其次,为日后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教学设计积累了大量素材,本课题从日常外出听课记录与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相关录像的教学案例并进行整理,筛选出符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要求的优秀案例,回归到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物理概念及应用”“科学思考和创造”“科学探索与实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明确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开展物理课程导入的方向,最后用实例论述高中核心素养理念的课堂导入实践措施。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由“精英教育”改变为“大众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该阶段基础物理课程应该满足所有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升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1、熟练掌握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提高实验基本技能。

      2、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物理实验的基础。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基本仪器有刻度尺、天平、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当前中考对基本仪器仪表的考查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选择仪器(含量程)入手。

      3、为了加深学生对基本仪器操作的印象,教师可采取边复习相关内容,边提出问题边作演示的做法。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进行操作演示,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4、熟练掌握探究基本环节,发展实验探究能力。按照课标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学生应掌握的科学探究能力有提出问题能力、猜想(即预测研究结果和方向)能力、搜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评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

      其他方法:

      (1)示范操作再现情景。因此,教师在实验复习时可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强的实验在课堂上当众进行“临床”操作表演示范,为学生再现实验过程。帮助学生对实验形成更清晰的整体认识。

      (2)辨析讨论抓住要点。在复习实验时,教师可根据考试的考点、实验的关键点、学生认识的盲点,有意识地结合学生平常易出现的马虎、错漏问题,或者设疑提问,讨论辨析;或者布设陷阱,引诱学生上当,让学生通过细问→广答→讨论→纠正,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

         如何在高中物理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

      1、物理观念

      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这些观念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2、科学思维

      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3、实验探究

      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实验探究意识,能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与假设;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 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循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九、通过课题的研究引发的思考、建议及不足之处

      (一)课题引发的思考

      通过对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论的分析归纳,对课堂导入具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课堂导入的研究和探讨,我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我认识到了没有导入参与的课堂实践是枯燥的也是无趣的,对知识的衔接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的,没有充分认知学生的核心地位,以发展学生能力为落脚点的课堂导入是没有灵魂的,导入效果的大打折扣的。对于一个想在工作岗位有所发展的物理教师而言,设计好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课堂导入非常重要,一个趣味小实验就可以将同学们的目光集中在讲台上,一段富有启发性引入入胜的导入语就可以启迪同学们思考,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对导入设计给予充分的重视,做到把握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多留心生活中的素材,用生动有趣的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饱满的情绪带领同学们共同学习,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不足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由于受本人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1.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理论认知还比较浅薄,挖掘的内涵有待进一步丰富。

      2.调查问卷的样本不够全面,本研究只选取了佛山市禅城区区的若干所高中作为样本,导致样本容量较小,局限性较大,导致研究的结果不够全面深刻。

      3.调查问卷的设置有待改进。从内容上看,有些问题目的性不够明显,在后续的研究中应对问卷进行补充和完善。

      4.由于理论基础有限,导致文中所提出的导入设计存在的问题、相应的优化对策以及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课堂导入实践措施不够全面,仍需要补充和完善。

    以上就是100唯尔(100vr.com)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知识技巧了,学习以上的《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开展课堂导入教学研究》结题报告知识,对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这也是新手学习职教新闻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使用100唯尔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右侧人工服务,我们会有专业的人士来为您解答。

    本站在转载文章时均注明来源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未用于商业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图片等在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存在问题或异议,请与本站联系(电话:0592-5551325,邮箱:help@onesoft.com.cn),本站将作妥善处理。

    收藏

    赞一个

    踩一下

    换一批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课程推荐

    模具虚拟培训系统

    模具制造技术

    147334人学过

    ¥500/月

    机械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123072人学过

    ¥500/月

    机械结构

    机械加工设备应用与维护

    189990人学过

    ¥500/月

    电气控制

    机械加工设备应用与维护

    174591人学过

    ¥500/月

    加工仿真

    机械加工设备应用与维护

    231733人学过

    ¥500/月

    职教新闻客服中心

    王老师

    立即交谈

    林老师

    立即交谈
    更多>>

    推荐阅读

    100VR精品课程推荐

    评价

    0
    发表评论

    0/500字

    更多>>

    最新文章

    江苏持续推进职教体系建设改革

    江苏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8项重点任务,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贡献度。 《实施意见》提出,开展省市联合建设改革新模式试点,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积极推动部省共建,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围绕江苏“1+3”重点功能区、苏锡常都市圈等重点区域,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围绕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由产业链链主企业、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联合组建一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设60个左右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000门左右省级在线精品课程,扩大优质资源共享;实施产教融合提升行动,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50个左右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省级层面建成30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遴选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 来源:新华日报

    辽宁省印发《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近日,辽宁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印发《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22〕2号)要求,加快推进我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健全教师标准体系,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特制定《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试行)》 以下是通知原文 附件: 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试行) 一、认定范围 全省职业学校(含开展职业教育的本科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公共课教师、校内其他具有教师资格并实际承担教学任务的人员,正式聘任的校外兼职教师,以及其他依法开展职业学校教育的机构中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可参照实施。 二、认定标准 《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附件1)和《辽宁省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附件2) 三、组织机构 (一)认定管理机构及职责 省教育厅负责全省“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 各市教育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负责本辖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工作。 各高等职业学校负责组织领导和监管本校的“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工作。 (二)认定实施机构及职责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主体是各市教育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负责本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 高等职业学校(含开展职业教育的本科学校,以下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主体是各高等职业学校,负责本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 各市教育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以及高等职业学校应明确负责部门,组建由教育部门人员、行业企业人员(应具备高级职称)、院校专家(应具备高级职称)等不少于10人共同组成的认定专家评议委员会,具体实施认定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可下设若干专业大类评议组,一般不少于5人组成,负责某专业大类“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认定结果经检查复核通过后,报省教育厅备案。 四、认定程序 (一)个人申报。各职业学校负责组织本校教师通过辽宁省职业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进行个人申报,并对本校教师申报材料进行真实性、有效性核查,核查合格的,提交认定专家评议委员会。 (二)组织认定。认定专家评议委员会开展评议,评议结果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形成认定结果。 (三)结果复查。认定结果经检查复核通过后,省教育厅予以备案,生成“双师型”教师档案,统一管理。 五、激励措施 (一)促进持续发展 各地各校要制定激励政策,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教师不同能力条件分级认定,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走“双师型”发展道路。在职务(职称)晋升、教育培训、评先评优等方面应向“双师型”教师倾斜,课时费标准原则上应高于同级别教师岗位。要根据“双师型”教师不同阶段发展需求,精准提供教育教学、岗位实训、企业实践等机会。要鼓励“双师型”教师取得行业领域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聘行业领域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二)注重作用发挥 各地各校要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在综合育人、企业实践、教学改革、社会服务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带头引领作用,充分挖掘典型案例,探索示范教师培训、顶岗实践、研修访学等成长路径方法。将“双师型”教师作用发挥情况作为“双高”建设计划、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达标、专业设置审批和布局结构优化、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及教师创新团队、名师(名匠)工作室、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等工作的重要指标。 六、证书管理 在辽宁省职业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建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管理模块,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证书纳入上述平台统一管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证书有效期为5年,期满后对“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进行复核,突出聘期内岗位业绩考察,促进教师知识技能持续更新,进一步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七、工作要求 (一)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安排具体部门、专人负责,并做好宣传、引导、鼓励和组织申报、材料审核等工作,确保认定工作顺利进行。严格落实评议认定回避制度。学校要对教师申报的材料逐一进行核实,严禁弄虚作假。 (二)各市教育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以及高等职业学校要制定本区域内或本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细则,向省教育厅备案后实施。各学校应在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中及时更新“双师型”教师信息,确保数据准确统一。 (三)省教育厅将对认定工作全过程规范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公示公开、第三方评估、抽查复查、责任追究、过程追溯等制度,发挥广大教师的监督作用,畅通投诉反馈渠道,确保过程透明规范、结果公平公正。 八、附则 (一)“双师型”教师认定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对已认定发生师德师风违规行为的“双师型”教师应予以撤销。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3年内不得再次申报认定。 (二)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可参照实施。 (三)本办法由辽宁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附件: 1.《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2.《辽宁省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附件1: 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一、基本要求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良 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到工学 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在教育教学和技术技能培养过程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形成相应的经验模式。 (三)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掌握先进 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能够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方式,不断提升数字素养,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四)能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积极深入企业和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岗位实践,时长、形式、内容、标准等应符合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相关规定。理解所教专业(群)与产业的关系,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 (五)具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基本条件,其中校内专任教师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者必须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职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校外兼职教师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者必须具有本专业非高校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认定级别及标准 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各级别认定条件如下: (一)初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所教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以及教学、生产实习实训方法等,教学评价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 (2)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参加校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校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三等奖及以上。 2.实践能力条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中级工(四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初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7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初级考评员资格。 (6)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前7名);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前2名);或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第1名);或软件著作权(前2名),且实际开展成果转化。 (7)参与(前7名)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计1万元及以上。 (8)在校级及以上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校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9)作为参与人获得校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10)近10年中有3年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或在近三年内至少参加一期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企业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1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校级及以上“技术能手”等技术技能类荣誉称号。 3.岗位业绩条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参与国家“双优计划”、辽宁省“双优计划”、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参与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开发、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一定促进作用。 (二)中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业绩显著,教学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等次一次。 (2)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习实训教学研究、专业建设等能力,主持校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三等奖及以上。 2.实践能力条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技师(二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5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中级考评员资格。 (6)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前5名);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1名);或软件著作权(第1名),或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第1名),且实际开展成果转化。 (7)参与(前5名)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计3万元及以上。 (8)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9)作为参与人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10)近10年中有3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且担任技术骨干;或近5年中有6个月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且承担投资额度1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非工科类在相关单位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 (1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市级及以上“技术能手”等技术技能类荣誉称号。 3.岗位业绩条件。近五年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国家“双优计划”、辽宁省“双优计划”、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开发、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较大促进作用。 (三)高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深入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业绩突出,教学特色鲜明,经教学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等次两次。 (2)在教育教学团队中发挥关键作用,担任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负责人等,或主持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主持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建设,或主持省级专业建设。 (3)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习实训教学研究、专业建设等能力,主持市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前3名)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二等奖及以上。 2.实践能力条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高级技师(一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3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资格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高级考评员资格。 (6)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第1名), 或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1名),或2项软件著作权(第1名),且实际开展成果转化。 (7)主持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计10万元以上。 (8)在省级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及以上。 (9)作为参与人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10)近10年中有3年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且担任技术负责人;或近5年中有6个月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且承担投资额度20万元及以上技术改造项目。 (1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省级“技术能手”技术技能类等荣誉称号。 3.岗位业绩条件。近五年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国家“双优计划”、辽宁省“双优计划”、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开发、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突出作用。 三、校外兼职教师申请认定条件 (一)校外兼职教师指来源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仅能选择在有效聘期内的1所学校申报。 (二)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条件按以下标准执行,实践能力条件和岗位业绩条件按所申请相应级别的条件执行。 1.申报初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1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1年或实训课程1门。 2.申报中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2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2年或实训课程2门。 3.申报高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3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3年或实训课程2门。 (三)须与兼职聘用单位履行聘用协议满1年,且将行业企业生产、管理经验融入学校,从事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改革工作。 附件2: 辽宁省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一、基本要求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在教育教学和技术技能培养过程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形成相应的经验模式。 (三)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能够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方式,不断提升数字素养,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四)能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积极深入企业和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岗位实践,时长、形式、内容、标准等应符合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相关规定。理解所教专业(群)与产业的关系,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过程。 (五)具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基本条件,其中校内专任教师申请认定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者必须具有高校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校外兼职教师申请认定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者必须具有本专业非高校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认定级别及标准 辽宁省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各级别认定条件如下: (一)初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所教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以及教学、生产实习实训方法等,教学评价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 (2)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参加校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校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三等奖及以上。 (3)作为参与者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与申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作为参与人获得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以上;或参编著作或教材等。 2.实践能力条件一。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中级工(四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初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7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初级考评员资格。 3.实践能力条件二。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前7名),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前2名),或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第1名),或软件著作权(前2名),且所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转化收益3万元及以上。 (2)参与(前7名)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1万元及以上。 (3)在校级及以上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校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4)作为参与人在校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5)近10年中有3年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或在近三年内至少参加一期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企业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6)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校级及以上“技术能手”等技术技能类荣誉称号。 4.岗位业绩条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参与国家“双高计划”、辽宁省“兴辽卓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参与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经学校认定,参与校级及以上“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建设,或学校认定参与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项目。 (3)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中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业绩显著,教学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等次一次。 (2)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习实训教学研究、专业建设等能力,主持校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三等奖及以上。 (3)作为参与者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与申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受到学术界好评;或作为参与人获得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以上;或参编著作或教材等受到学术界好评。 2.实践能力条件一。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技师(二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5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中级考评员资格。 3.实践能力条件二。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前5名);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1名);或软件著作权(第1名);或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第1名),且所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转化收益5万元以上。 (2)参与(前5名)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计3万元及以上。 (3)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4)作为参与人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5)近10年中有3年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且担任技术骨干;或近5年中有6个月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且承担投资额度10万元及以上技术改造项目,非工科类在相关单位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 (6)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市级及以上“技术能手”等技术技能类荣誉称号。 4.岗位业绩条件。近五年内须具备下列岗位业绩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国家“双高计划”、辽宁省“兴辽卓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经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省级及以上“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建设,或学校认定主要参与(前5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项目。 (3)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高级“双师型”教师 1.教学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 (1)深入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业绩突出,教学特色鲜明,经教学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等次两次。 (2)在教育教学团队中发挥关键作用,担任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负责人等,或主持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主持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建设,或主持省级专业建设。 (3)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习实训教学研究、专业建设等能力,主持市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前3名)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加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类竞赛等获得个人或团体二等奖及以上。 (4)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期刊发表与申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作为完成人(前3名)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及以上;或作为编著(前2名)出版著作或省级规划教材等。 2.实践能力条件一。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外实施的高级技师(一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在院校内实施的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并参与(前3名)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 (5)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资格或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高级考评员资格。 3.实践能力条件二。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第1名),或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1名),或2项软件著作权(第1名),且所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转化收益10万元及以上。 (2)主持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且到款额累计10万元及以上。 (3)在省级技能类竞赛中担任专家或裁判;或指导学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及以上。 (4)作为参与人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科技发明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 (5)近10年中有3年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且担任技术负责人;或近5年中有6个月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实践锻炼且承担投资额度20万元及以上技术改造项目。 (6)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省级“技术能手”等技术技能类荣誉称号。 4.岗位业绩条件。近五年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经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国家“双高计划”、辽宁省“兴辽卓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校级子项目建设,或经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经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省级及以上“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建设,或学校认定重点参与(前2名)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的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项目。 (3)能够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且经学校考评能够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挥突出作用。 三、校外兼职教师申请认定条件 (一)校外兼职教师指来源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仅能选择在有效聘期内的1所学校申报。 (二)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条件按以下标准执行,实践能力条件和岗位业绩条件按所申请相应级别的条件执行。 1.申报初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1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1年或实训课程1门。 2.申报中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2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2年或实训课程2门。 3.申报高级“双师型”教师须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3年,并曾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训教学任务3年或实训课程2门。 (三)须与兼职聘用单位履行聘用协议满1年,且将行业企业生产、管理经验融入学校,从事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改革工作。

    江西新设一所高职院校

    从江西省教育厅获悉,拟设置赣东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公示中。 以下是公示原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等有关规定,经第四届江西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和评议,拟设置赣东职业技术学院获得通过,现将学校相关信息向社会公示。 公示时间:2024年2月18日—2月22日。公示期内,如有不同意见,请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邮寄或传真等方式书面实名反映。我们将对线索明确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为反映人保密。 受理部门:江西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邮政编码:330038;联系电话:0791-86765095;传真号码:0791-86765093。 附件:拟设置赣东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表 江西省教育厅 2024年2月18日 附件 拟设置赣东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表 学校名称 建校基础 所在地 办学性质 办学层次 举办者 赣东职业技术学院 新设 抚州市 非营利性 民办 高职 中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最新批复!江西新余新增1所高级技工学校

    关于同意设立遂川高级技工学校的批复 遂川县人民政府: 你县《关于申请设立遂川高级技工学校的请示》收悉。根据《江西省技工院校设立审批办法》(赣人社发〔2023〕27号)等规定,经实地考察、专家评议、社会公示、会议研究等程序,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设立遂川高级技工学校。遂川高级技工学校为遂川县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级技工学校,学制教育规模暂定为5000人,初设茶叶生产与加工、茶艺、电子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健康与社会照护等专业。 二、遂川高级技工学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贴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突出办学特色,强化师资力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行工学一体,培育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遂川县政府要对学校加强领导,加大经费、编制等保障力度,切实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学校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吉安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要对学校加强业务指导,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4年2月1日

    吉林省将新增一所学院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长白山技师学院的批复 吉政函〔2024〕5号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你厅《关于提请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长白山技师学院的请示》(吉人社报〔2024〕9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设立长白山技师学院。举办者为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地址在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长白山技师学院业务工作接受你厅指导和监督。 二、长白山技师学院为民办非营利技工院校,办学经费自筹解决。学院以培养技师(预备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同时承担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开设护理、康复保健、电子商务、休闲体育服务、旅游服务与管理5个专业。招生对象主要为技工学校、高中、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学制2—5年。 三、你厅及长白山管委会要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规定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加强对学院建设和办学的指导,督促长白山技师学院依法依规办学。 四、长白山技师学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教育局)、科技厅(局)、财政厅(局)、国资委、总工会: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制定了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财政部 国务院国资委 全国总工会 2024年1月30日 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扩大高技能人才数量规模,提升素质水平,从2024年到2026年,联合组织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培养一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以下简称“领军人才”),支持他们不断成长、发挥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一)领军人才范围。领军人才指政治立场坚定、践行工匠精神、解决生产难题、推动创新创造、培养青年人才的骨干中坚技能人才,包括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或享受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认定的“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 (二)工作目标。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指导,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需求,动员和依托社会各方面力量,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有关行业重点培育领军人才。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全国新培育领军人才1.5万人次以上,带动新增高技能人才500万人次左右。健全培养、使用、评价、激励联动推进机制,加快培养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数字技能型领军人才,全方位用好领军人才,发挥领军人才引领示范作用,带动高技能人才整体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三)制定专项培养计划。要加强对领军人才供给需求的预测,结合经济社会转型、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变革趋势,制定地方性、行业性领军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将技能高超、表现突出的青年技能人才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成绩优异选手做为领军人才培养培育重点,支持其成长成才。建立领军人才培育信息库,摸清掌握领军人才及培育重点对象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培养及队伍建设工作。 (四)加大培养培育力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依托企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工匠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平台,通过企业岗位培训、校企联合培养、关键岗位实践、重点项目参与等方式,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的领军人才。支持企业联合教育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培养、项目协作等方式,帮助领军人才及培育重点对象提高技术研发水平。组织技能研修、同业交流、名师带徒、赴境外培训等活动,提高领军人才的综合素质、技能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推动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技能高超的青年技能人才,并纳入领军人才培育范围。 (五)畅通晋升成长通道。支持企业健全“新八级工”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在设有高级技师的职业(工种)中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技术职务(岗位),推进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评聘工作。对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完整的职业(工种),企业可直接认定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对技艺高超、业绩突出的一线职工,进一步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可直接认定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对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的高技能人才,可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支持理论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参加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六)提高待遇水平。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对在技术革新或技术攻关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企业可从成果转化所得收益中以奖金、股权等多种形式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对关键技术岗位领军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国有企业可在工资总额内对领军人才予以适当倾斜,结合实际实行特岗特酬。 (七)完善稳才留才机制。鼓励企业创新、完善相关制度,吸引稳定领军人才。支持企业与领军人才依法约定服务期、订立竞业限制协议。对工作中急需、退休后将对工作带来较大影响的领军人才,符合国家统一规定的可推迟办理退休,并向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对实际工作中急需、已办理退休手续的领军人才,企业可与其协商签订返聘协议。 (八)支持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为领军人才参与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领衔一线生产难题攻关、总结推广绝招绝技等提供帮助。保护领军人才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权益。支持领军人才参加国内外大型工业展会、“一带一路”框架下南南合作技能开发网络、对外援助等合作项目。组织领军人才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鼓励领军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提升学徒、学生的实践能力、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九)加强领军人才平台建设。优先支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领军人才领衔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技能等领域开展技术革新、技能攻关和人才培养工作,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经费支持。鼓励各地打造人才港、工匠城等技能平台,组织领军人才开展技能文化传播活动,设立技能展示、技能互动、职业体验区域,面向公众和青少年学生加强技能知识传播和文化培育。 (十)选拔表彰优秀领军人才。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对涌现出的优秀选手,按规定授予相关荣誉、落实职业技能等级晋升政策,纳入培育重点对象范围。加大省部级以上表彰奖项和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向高技能人才支持力度,积极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申报参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等。将符合条件的优秀领军人才按照有关规定选拔推荐到工会等群团组织挂职或兼职。 四、工作要求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有关部门各司其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领军人才培育工作机制。要积极向党委和政府汇报工作,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力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国资、工会部门要做好信息共享,加强组织推动,共同推动领军人才培育工作。 (十二)做好保障服务。加强技能人才服务窗口、技能大师之家等建设,做好领军人才支持服务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地方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等,支持做好领军人才培养,按规定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等政策。引导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合理使用职工教育经费,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和培训,并将此情况与企业申请用地、用能及开展评先评优等挂钩。 (十三)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舆论正面引导作用,多渠道多方式宣传技能人才工作重大政策、重要活动、创新经验和工作成效,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突出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深入挖掘领军人才工作事迹、成长经历,讲好技能故事,打造技能明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山西新政:高技能人才可应聘职业和技工院校

    从现在开始,对于优秀高技能人才,山西省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将其招聘至与所获技能奖项相关的岗位工作。山西省人社厅、省教育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招聘优秀高技能人才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相关政策。 根据通知,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具体范围包括13类人员: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选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全国技术能手、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军人、全国技能大赛优胜奖以上选手、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一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决赛单人赛项前10名、双人赛项前7名、三人赛项前5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表彰的高技能人才、省级综合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军人。 对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招聘的优秀高技能人才,省人社厅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其中优秀高技能人才中的技师可认定为中级职称,高级技师可认定为副高级职称,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可认定为正高级职称。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可以根据需要,将其聘用到相应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其中技师可聘用到专业技术10级岗位,高级技师可聘用到专业技术7级岗位,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可聘用到专业技术4级岗位,执行相应岗位工资,纳入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常设岗位管理,以后实施正常的岗位等级或层级晋升。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常设岗位已满,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申请特设岗位,用于吸纳优秀高技能人才。

    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中期评价结果公示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在其官方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中期评价结果公示,通知全文如下: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名单的通知》(苏教职函〔2021〕48号)要求,经相关学校自评,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省级评价,形成中期评价结果。现将评价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2月2日—2月9日。 如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反映,并写明联系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单位提出异议的,须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须签署真实姓名。 联系人:李永乐、薛清,电话:025-83335583、83335605。 联系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5号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邮编:210024。 附件 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中期评价结果 序号 学校名称 评价结果 1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优 2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优 3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优 4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优 5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优 6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优 7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优 8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优 9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优 10 苏州市职业大学 优 11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优 12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优 13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优 14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良 15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良 16 扬州市职业大学 良 17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良 18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良 19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良 20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良 21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良 22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良 23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良 24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良 25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中 省教育厅 2024年2月2日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