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学术声音】浅析旅游心理学在旅游活动中的运用
浅析旅游心理学在旅游活动中的运用
学校里没有专门开设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程,所以我就自己到图书馆阅览相关书籍,发现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王伟红主编的《旅游心理学》相较于其他刻板的教科书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参考书,内容非常细致而且非常对题,还有非常多的补充资料和案例辅助理解,充分解答了我心中的疑问。
这里就要介绍几个专有名词:旅游动机和旅游需要。旅游需要是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满足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对于旅游的意向和愿望;旅游动机是引发、维持个体的旅游活动,并将这一行动导向旅游目标的心里动力,也就是激励人外出旅游的原因。总的来说,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动机是需要、诱因、情绪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旅游需要处于萌芽状态,客观上缺乏满足的对象、条件时,它只表现为一种意愿或意向,只有旅游需要强化到一定的强度,在客观上具有满足需要的对象和条件时,旅游需要才能转化为旅游动机。
一般介绍旅游需要都是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模型的,学校里就把旅游认定为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层次,但是书中有介绍到非常新颖的两点,作者认为产生旅游需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失衡感和好奇心。我也非常认同,生活和学习的压力是不是让你想要逃离这个城市?生活期望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生理和心理的作用会造成失衡感,旅游就是人们用来调节这种失衡感的一个工具,这样情况下旅游可以是没有目标性的,也就是说我可以无所谓去哪里,只要让我换一个环境,欣赏欣赏美丽的风景,调整好心情,就可以达到我旅行的目的了;另一种呢,就是目标性非常强的需求了,我们会在看到各种社交媒体上看到旅游目的地宣传或者是朋友的旅行照片与旅行笔记后,被一个特定的吸引物吸引,勾起了好奇心,想一探究竟,选择进行一次自己的旅行,例如名校游、影视旅行等等。
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也就是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分为经济因素、时间因素、社会因素(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因素、社会风气以及目的地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和个体因素(个人客观条件(人口统计学特征)和个人主观特征(气质、性格、兴趣等 构成的意识倾向性)) 。
旅游动机的类型,由于学者的角度不同,分类也有差异,但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大同小异的。最符合我此次宜春之行的应该属日本学者今景省吾的分类方法:消除紧张的动机、扩大自己成绩的动机和社会存在的动机。
赵丽
总编辑:韦志中
责任编辑:田芫 杨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