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怎么抓?
“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怎么抓?生活垃圾为什么分?”
在刚刚举行的“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发布会上,徐胜杰,向台下抛出了这些问题。
在徐胜杰看来,面向青少年群体的生态文明教育目前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不少青少年重视环境问题,但缺乏相应的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行动,知行脱节。另一方面当前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只注重短期效应,对于生活垃圾为什么分、分什么、怎么分等基本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虎头蛇尾。”
他表示,以静态的知识信息接受为主,缺乏直观的实践参与,是导致青少年难以由“知”到“行”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们在提升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性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徐胜杰介绍,“我们在把环保知识带进校园的同时,还定期组织志愿者走进每家每户,普及分类知识,教授分类技巧,提供分类垃圾箱等,采用学校与家庭双向引导模式。在校园内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环保路上一起走’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习环保漫画读本、学唱环保儿歌等形式,帮助青少年树立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的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叮嘱参加植树活动的少先队员,要从小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用自己的双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祝他们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总书记的话,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加强对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教育。只有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才能代代传承。
总书记对青少年的叮嘱,让我们更加明白,在新时代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领青少年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在育人过程中创新思维和方法,把生态文明教育做得更好。
施教者先要受教育,对青少年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态文明素养。虽然生态文明的理念由来已久,但受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限制,在这个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几代人,都还需要不断调整思维方式、加强学习,才能更好适应生态文明教育的新形势。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今年两会上回应政协教育界别委员建议时提到,在课程设置、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等环节,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融入。这显示了教育部门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高度重视。我国现在的国民教育,虽然包含着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但从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其内容和形式都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这是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给出自己的答案。
生态文明教育不但要培养青少年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更要培养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能力。让广大青少年在植树节亲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就是最好的生态文明教育。引导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应该结合青少年的实际,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既可以鼓励青少年在植树节、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参与植树造林、护鸟等活动,又要注重把生态文明教育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的理念,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每一张纸。此外,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入育人全过程,是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应有的贡献。只有为未来培养出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才能传之久远,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