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一位高职教师眼中的“职业教育”
去年11月,姜大源教授在微信朋友圈转载了他在《光明日报·教育家》发表的文章《职业教育基础理论探索对教育学的贡献》,我拜读后深有启发,随后给姜老留言发表了个人感慨,但意犹未尽。今天想继续感慨一下,谝一谝关于职业教育的那点事。
今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一句话就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既然是“同等重要”,那就意味着【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一个妈妈生的两个孩子,两者不分亲疏、不分贵贱、不分高低,不分优劣。
早在1904 年,山西农林学堂总办姚文栋最早使用“职业教育”一词,他指出:“论教育原理,与国民最有关系者,一为普通教育,一为职业教育,二者相成而不相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需为用,缺一不可。”
如果分别存在针对两种教育的研究领域或者学科的话,它们理应是平起平坐的“兄弟”关系,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GB/T 13745-2009),共设5个学科门类、62个一级学科、748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职业技术教育学”属“人文与社会科学”门类中“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如表1所示。
表1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
按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共13学科门类, 110个一级学科,375个二级学科。
“职业技术教育学”属于“教育学”门类下“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如表2所示。
表2 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分类
所以,如果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的地位并没有想象的那般重要与平等。
一直以来,历史上的教育学只能相当于普通教育学,从研究对象上看,职业技术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即现实中的教育学)有着平行的、各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他们是事实上的“兄弟”关系,而现实中却变成了“母子”关系。
高等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的哲学教育,在《高等教育哲学》中,美国教育家布鲁贝克对两千年前的古希腊教育思想理论进行研究,指出当时的高等教育分为以追求高深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大学”(相当于现在的研究型大学)和注重技术应用“自由大学”(相当于现在的应用型大学和职业大学),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奠定了职业教育存在地位的理论和哲学基础。
但是多少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一直受到来自主流的“傲慢与偏见”,一提到职业教育,不少人就联想到高职、中职、技校等,总是以为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是“没出息”的教育。
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若失去了对职业学校学生最基本的尊重,职业教育从何谈起?
现实中的【职业教育】为何低人一等?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阶层”的存在,从本质上来讲,是人们对【职业】的歧视,是存在于人性深处的一种不平等。
社会阶层是根据各种不平等现象把人们划分为若干个社会等级。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占有一定的资源,但其占有多少不同。用占有资源多少的不同来区分人们处于什么样的阶层。
高阶层下的群体拥有“精英”、“权威”、“高薪”、“体面”等世俗的代名词,这种世俗忽视了大多数基层劳动者,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这道屏障就是所谓的“价值”,以金钱和权力体现的劳动的价值、存在的价值和拥有的价值。
从生命的角度来看,人人生而平等,并无价值差异,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的分工和工作领域的不同决定了职业与岗位的差异,也就产生了由地位高低、薪酬多少等带来的世俗化的东西,因为分工决定了价值,价值决定了财富,财富激起了欲望,欲望则让这个社会更加的世俗....
今天,我们之所以为职业教育正名,第一是为了正本清源,第二正是为了被别人承认价值的欲望使然。
“东大名僧”草薙龙瞬说,人有七欲,“承认欲”,即“被别人承认”,是所有欲望中最根本、最难克服的一种。因为,我们都是“社会人”。既然是社会人,就会有分工不同,有财富不均,有职位高低,有贫富贵贱等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虽然我们的内心都有一个乌托邦,虽然我们并不想承认这些现实差异的存在,但这些差异却会一直、永远的存在下去……
如何压制人性深处的偏见而突出平等意识?如何让容易世俗的“社会人”正确看待那些应该被正确看待的事物?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更强大的意志改变世俗的意识!我想,德国的职业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德国对职业教育的研究,正如其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一样,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果说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那么制造这些秘密武器的是德国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而促进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理论基础——职业教育学的发展、改革与创新的,则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在诞生了像黑格尔、康德等世界著名的哲学大家以及马克思、恩格斯这样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德国,其思辨的传统对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正是在这思辨的土壤中,产生了许多极具职业教育特色的理论成果,凸显了职业教育自身的规律。
纵观当今世界,只有德语文化圈国家(德国、奥地利、瑞士)将职业教育学作为大学的一门独立学科,集中了大批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建立了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将自洪堡大学开始的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大学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既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的师资,又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科研成果。
德国的职业教育之所以成为典范,主要在于政府的政策保障,根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 各州拥有包括教育在内的文化主权, 所以德国职业教育体制的基本特点是: 各级各类学校属于州一级的国家设施, 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由各州负责, 按州《州学校法》的规定实施; 校外特别是企业形式的职业教育, 则由联邦政府负责, 按联邦《联邦职业教育法》( 手工业企业按《手工业条例》) 的规定实施。
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法律有: 《联邦职业教育法》( 1969年) 、《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 1981 年) 以及《手工业条例》( 1965 年) 、《联邦劳动促进法》( 1969 年) 、《企业宪法》( 1972 年) 、《联邦青年劳动保护法》( 1976 年) 。2005 年4 月1 日将《联邦职业教育法》与《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 经修订后颁布并实施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
高晓松去了趟北欧,回来后写了一篇文章:《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
高晓松出身名门,书香世家,自己又浸淫音乐艺术多年,还具有远远高于一般人的文史哲知识积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在这个民族中都算是优秀人物了。但是去了北欧竟然觉得自己很丑陋!他看到北欧人生活富足但不炫耀,不讲究豪车、美食、华服、名牌,一切以自己随意舒适为主,人们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没有性别歧视、没有种族歧视、没有职业歧视、没有身份歧视,甚至没有动物歧视,真正实现了自由、平等、博爱。
这是国家意志和人民信仰的使然!
这些年来,我们的呼吁和呐喊,其实并不是为了唤醒那些世俗的众生,而是世俗的权利,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了希望。中国职业教育的崛起,必须是政府的政策保障在先,用政策制造教育的公平,用法律保障教育的运行。国家的政策不但可以消灭不公,还可以影响世俗,希望乘着这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让中国的职业教育在世俗中不俗,在平凡中不凡!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
唐林伟,作为二级学科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困境与突围,《职教论坛》 2018年01期。
张振,摘掉“有色眼镜”看待职业教育,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8年06月19日第9版
来源丨新时代教改论坛
作者丨西安培华学院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