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大国工匠养成记:如何帮助中小学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启蒙教育?
大国工匠养成记:如何帮助中小学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启蒙教育?
日前,教育部官网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建立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同时规定普通中小学要开展职业启蒙教育。
中小学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教育如何完美开展?
现如今,劳动教育、职业教育成为教育界的两大热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鼓励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小学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将成为职校生源培育的有效路径。这对改变劳动教育被弱化现象,改变人们轻视技能的观念,改变人们对普通教育的狂热追求,对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改变人们对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和职业技能劳动的偏见,当前在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显得尤为迫切。职业启蒙教育不是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而是开启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情感和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职业倾向、职业意识及初步职业技能的教育。
劳动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等,其中许多内容与职业启蒙是相通的,在劳动技术中接入职业技术因子,加强职业认知和职业体验,使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技术与职业意识、职业认知、职业技能紧密结合,增强劳动教育与社会和职业的联系,提高劳动技术、实践技能的职业含量,避免劳动教育内容单一或泛而无物。
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列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包括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在课时安排上,要求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则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笔者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框架下,中小学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由于劳动与职业天然的紧密关联,往往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可以同步实施。例如,学科课程中渗透,完全可以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一并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课也应该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纳入,或开设劳动与职业技术课程,将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有机融合;校内劳动、手工制作、校外劳动、学工学农则应多以职业体验为载体,让学生更多了解劳动与职业的关系,体认“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更应该将对职业的认知和体验、职业意识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职业技能学习作品等有机融入。
要实现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的融合,一是可以借助外部力量为劳动教育开发一系列相关体验课程;二是可以打通教师配置,充分利用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企事业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和社会人员参与,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经验的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师队伍,保障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的统筹实施。让学生在职业体验中体验职业之魅、劳动之美,开启自己的职业理想。
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的有机融合,要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外延,将课程设置与前瞻性的项目化任务结合起来,将学生个性特长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多样化的劳动实训平台,保障中小学自主或参与开发和实施相关的课程与活动,积极引导和教育家长早期参与,科学设定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与标准,确保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具有重要地位。
职业启蒙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初步职业认知和职业体认的教育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持续性和社会性等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2001年)中提出:“初步了解职业生活和技术应该是普通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关于职业的入门教育应成为进行教育改革和民主化过程中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它应该成为初等教育开始一直到中等教育最初几年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其中所述的初步了解职业生活和技术,即职业启蒙教育的内容。当然,职业启蒙教育并不意味着要将学生都引导到职业教育,学生个性条件和兴趣偏好差异很大,发展需求和职业理想各不相同,社会职业更是丰富多彩,职业的种类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因此,职业启蒙教育并不局限于职业教育的范畴,而是整个职业世界,这就要求职业启蒙教育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社会是一个大学校,包括各行各业、社区家庭。
从构建健全的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视角审视,职业启蒙教育对中小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在“适合的教育”理念下,客观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适合并需要选择职业教育,在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对学生了解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很有帮助;另一方面,人要通过教育成为社会人,在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对健全学生整体素质、认知结构、综合能力和思维方法更为重要。人与社会的联系主要是通过职业来实现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是通过职业生活建立和体现出来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全面素质,需要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来更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缺少职业启蒙教育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职业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 是道德品质。 职业启蒙教育的核心含义是职业和劳动,而职业和劳动是人的道德品质的集中表现,人的许多素质和品质是建立在一定的职业价值观之上的,职业价值观不正,道德品质也将出问题。职业启蒙教育与劳动教育紧密联系,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实施途径,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对不同职业的体验和体认,将促进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形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理解职业分工、尊重不同职业劳动价值的思想品质。
二 . 是职业认知。 职业与生活紧密相关,一定程度上,职业世界即生活世界,如何认识社会、理解父母从事的职业,如何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发现职业兴趣、建立职业理想,都需要学校与社会结合的职业启蒙教育来更好实现,在这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未来更好地实现个人禀赋、兴趣特长、职业理想与职业选择的匹配,取得职业生涯的最佳发展。
三 . 是科技素养。 中小学教学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学生基本接触不到科学技术知识的实际运用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信息,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学生有机会走进职业院校和企业车间,通过参观考察和亲身体验,建立起学科知识与科技运用的联系,理解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科学精神和求知好学的品质。
四 . 是实践能力。 通过中小学与职业院校共建职业体验中心,开发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递进式的典型职业工作工种的技能学习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并自主完成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和认真专注的品质,真正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其中。
五 . 是创新精神。 学科知识主要通过记忆掌握,而创新的产生往往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实践路径实现,学生通过技能学习项目的实施等职业实践活动,会随时发现问题,通过伙伴间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形成探究学习,逐步培养创新品质。
职业启蒙教育应贯穿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从小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会使人们对未来职业世界有所了解,认识职业的性质,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进而激发自身的兴趣和特长,为适应职业环境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