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职教干货整理:职业教育国际化平台建设的全需求分析以及构建路径
2019-12-12 10:27:31来源:100唯尔

  职教干货整理:职业教育国际化平台建设的全需求分析以及构建路径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出口国,资本、商品和服务与各国的交流互动规模前所未有,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各国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如何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虽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如国际合作项目增速快,但参与的院校并不广泛;合作办学项目涉及的课程不少,但专业结构失衡;合作办学已尝试,但层次较浅,合作质量有待提高,精品项目不够等等。许多职业院校现有的国际化实践缺乏战略思维和宏观设计,合作办学多是一些零散的、随意地行为,国际化实践的策略水平有待提高。因此,职业院校国际化的当务之急是要制定国际化发展规划及与之相适应的策略措施。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建设将成为今后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促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特色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等,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平台构建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推进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国际化过程中,既要重视搭建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平台,又要发挥现有国际化平台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的职业教育国际化起步于学习和引进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与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和探索适应本土发展需求的路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我国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将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走出去并重转变,职业院校的国际化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一个涉及面广、发展时间长的过程,涉及厘清思路、统一目标和资源优化整合等多方面问题,需要有相应的战略规划统领全局,我国的职业教育应主动跟进一带一路建设,抓住新机遇、满足新要求,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走向国际市场职业教育需要搭建新的国际化平台,创新国际化的发展形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发展。

  一、搭建职业教育国际化平台意义重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的职业教育国际化起步于学习和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与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应本土发展需求的路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我国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将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走出去并重转变,职业院校的国际化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建设将成为今后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指出,要促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特色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等,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平台构建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因此,在推进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国际化过程中,既需要搭建新的国际化平台,创新国际化的发展形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发展;又要发挥现有平台在推进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走向国际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搭建职业教育国际化平台的特性体现

  政府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职教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目前我国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出台的政策法规主要涉及中外合作办学、出国/来华留学、境外办学、国际远程教育等,如《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等,但主要着眼于普通本科院校,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亟待政府出台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和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政府应制定发展战略,明晰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为出台具有前瞻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提供保障。

  此外,培养国际通用的职业人才,关键在职业技能的评估标准与资格认证上与国际接轨。从国际上看,欧盟在不改变欧盟各自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通过评估与考核承认各相关专业的各国职业教育证书的等值性,据此制定了适合欧盟各国的欧洲职业教育通行证。因此,建立和完善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也是我国职教国际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质量标准,逐步实行评估标准国际化。这样,既可规范劳动力市场,又能使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目标可循,同时也可促使职业院校学生适应国际人才质量认证标准,从而获得更好的就业资格而顺利走向国际化。

  首先要体现职教特性。国际化平台的构建要充分对接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要素、遵循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发挥职业教育的功能,通过平台搭建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其次要体现合作性。构建职业教育国际化平台,要注重协调优化各方资源配置,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搜集教育发展、产业需求等国际资讯,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提供跨境职业教育技术服务等等,以增进各利益相关方的交流与合作。

  再次要强化服务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大批中资企业赴境外开拓国际市场,但由于受到当地人力资源素质和技能不高等因素制约,给企业发展造成了困难。因此,要发挥职业教育国际化平台的服务功能,集聚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培养培训中资企业境外发展所需的本土化人才,服务中资企业境外发展需求。

  三、职业院校搭建职业教育国际化平台的路径选择

  院校方面:以国际化为契机,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院校应从办学理念的国际化、管理模式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课程内容的国际化等方面着手。

  办学理念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国际化是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前提。职业院校应以国际化的职教理念为指导,制定院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和规划,提出相应的国际化发展目标、规划要点、实施策略等,充分利用教育国际化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和丰富的教育交流资源,加强智力引进和人才交流,通过组织访学游学与国际会议、合作研究与联合培养、结成友好学校与国际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实践经验,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1.是要拓展现有国际化平台的功能,发挥民间组织在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中的作用。

  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组建的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就需要进一步发挥平台在汇聚资源、信息沟通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职业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同时,要拓展孔子学院等境外办学机构的作用,助力职业教育走出去,针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劳动力素质不高、技能水平低的现实,孔子学院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可以与职业院校联手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当地劳动力水平。

  2.是要借助地缘和区域优势,打造区域性职业教育国际化平台。

  职业院校可以发挥地缘优势,拓展国际化办学领域。如云南德宏职业学院利用地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与缅甸中国友好学会青年会、曼德勒医科大学等机构合作,招收缅甸籍留学生365;可以利用区域优势,发挥如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宁波中东欧论坛等区域性国际交流平台的作用。要积极搭建校际合作平台,提升国际化办学质量。

  校际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国际化最为普遍的形式,合作层次涵盖中高职院校,类型包括引进来走出去。一批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开展境外办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贝宁CERCO学院合作在当地招收计算机专业的全日制学生,采取“2+1”的培养模式,颁发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和CERCO学院双文凭。随着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职业院校与境外学校的合作项目将越来越多,需要深入研究校际合作平台的功能和定位,提升合作水平。

  3.是要搭建校企协同平台,职业院校要伴随企业“走出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在境外开展业务,亟须大量熟悉国际规则和企业所在国当地文化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要积极与企业协同搭建走出去平台,在服务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职业院校要协同走出去企业搭建员工培训平台。广西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印尼生产基地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一方面,通过招收印尼学生到柳州学习,成立中印(SGMW)汽车学院,为企业在印尼的生产基地及相关产业园区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与印尼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成立印中(SGMW)汽车学校,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印尼生产基地培训一线技术型工人。

  职业院校要协同走出去企业搭建技术服务平台。陕西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将服务航空产业发展、培养具有航空特色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学院的建设方向,积极参与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与加蓬共和国政府合作的中航国际加蓬职教项目,帮助加方建立职业院校,学院担任中航国际加蓬职教项目唯一指定咨询机构,组织教师和技术骨干为加蓬共和国完成了相关航空院校专业筹建方案书、专业教学方案、航空维修工程实训室建设方案以及加蓬高校航空维修工程实训中心建设师资培训计划,直接参与加方航空维修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工作,并承担中航国际加蓬职教项目的师资培训工作。

  职业院校要协同企业组建标准研发组织,共同开发境外培训的标准、课程和教材等,推进标准建设的国际化。北京交通运输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五大汽车厂商共同制订了汽车机电维修专业教学大纲、考核标准、评估标准等。这些标准不仅在国内项目实施的院校中使用,而且也被德国汽车厂商等机构,用于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

  职业教育国际化平台的构建路径

  A.管理模式国际化:国际化管理策略是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而这个国际化的管理模式和策略又不能完全照搬别国的既有做法,而是要根据国情和院校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探索国际经验的本土化管理模式,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创新,实现教育管理与国际对接,又保留与国际教育对话的空间。

  B.师资队伍国际化:要建设国际化院校,首先就要打造一支具有系统化理论知识、实践化技能知识以及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师资队伍。因此,职业院校应更加注重拓宽师资队伍的国际视野,不仅请进来,也积极走出去,学习了解国际先进职教经验和教育理念的同时开展广泛多元的交流与合作,以打造出具有国际意识和沟通能力、了解本专业国际发展态势、洞悉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熟练掌握外语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C.课程设置国际化:构建国际化的教学体系和课程,是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主要途径。传统的职业教育,强调死记硬背,强调看得见摸得着的专业技能,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文类通识教育,更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人文类通识教育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学生视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所以,要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课程体系,职业院校应通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材建设、外语教学等形式,将人文、通识教育,跨文化的知识、观念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有机结合,把教学重点放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沟通与合作能力等方面上。

  (作者为任君庆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宁波日报

   李敏 中华职教社副调研员 人民政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