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职业教育帮穷扶贫都有哪些招数?找贫困原因对症下药,教贫困户技能脱贫致富
2019-12-13 10:34:33来源:100唯尔

职业教育帮穷扶贫都有哪些招数?找贫困原因对症下药,教贫困户技能脱贫致富。

聚焦职业教育东西协作,扩大东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输入,推动贫困地区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以职业教育促进转移就业,增收脱贫效果。

-----《关于办好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

日前,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75所直属高校已全部投入扶贫,而在此之前,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排头兵,早已走在精准扶贫的前端。

“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来自顶层设计,整合职业培训资源,职业教育扶贫被视作见效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扶贫方式。国务院扶贫办一名负责人曾透露一组数据:对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分析表明,90%的贫困人口为初中以下学历,其中小学、半文盲、文盲的比例超过50%。贫困与教育的联系紧密且复杂,通过职业教育习得一技傍身,从而获得“捕鱼”能力,方有机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免费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技能教育

教育部最近出台了《关于办好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同时,鼓励深度贫困地区普通初中通过开设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班等方式,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也就是说,今后深度贫困地区的学生可以通过义务教育,学到一技之长,即便之后没有考上高中或大学,也能从事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依靠技能就业脱贫,而不是只能去做简单的体力活。

坚持做有温度、有品质的职业技能培训,助力就业、创业和脱贫攻坚。使一部分人带领一群人走上致富之路,让技能培训敲开农民的就业之门、幸福之门,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一方热土,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构建职教培训大格局,在中国落地生根。

职业教育是找饭碗的教育,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到,想通过职业教育找饭碗,先得有钱上职业院校。因为职业教育不在义务教育体系中。学生要上职业院校,就要交学费。

我国职业院校中存在大量民办院校,其收费比普通高中、公立大学要高。有些民办职业院校年收费上万元,再加上五花八门的各种费用,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相当大。就算是公立职业院校,按照国家标准,年收费也要数千元,加上生活费,对于个别家庭年收入只有几百元的贫困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不小开销。所以,很多贫困学生想上职校也掏不起钱,只好出门打工。

现在,在免费义务教育阶段就能接受实用的职业技能教育,贫困学生还能申请各种国家资助,从学费到生活费的后顾之忧基本解决了。

有人可能会质疑,认为学生就应该学知识,不能因为家庭贫困就认定他们只能学手艺,不能学知识、考大学。笔者认为,这是对文件理解有偏颇,因为《意见》提出的是“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同时,鼓励开设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班”,并不是只学手艺不学知识、不让考大学。而且要认识到,教育公平化不是教育一致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设计教学内容,就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学习职业技能,并不意味着要放松文化知识学习。学生只有“文武双全”才会就业不愁。自2006年以来,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在70%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对于一些家庭贫困学生来说,找工作挣钱养家显然要比考大学来得实际。同时,如果是成绩优异、一心求学的中职学生,照样可以通过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技能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等方式进入高职,完成中职、高职、硕士、博士的“升级”,路径畅通,只不过是换了一条路子。

当然,培养知识、技能都过硬的初中学生,还需要切实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和提高师资水平。期待通过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加上鼓励初中阶段学生到当地中等职业学校选修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等方式,培养一批农牧科技明白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帮助学生更好就业,带领当地群众脱贫。

“控辍保学是教育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我们探索出了在职业学校举办‘职业初中班’的模式。”到河北省威县挂职副县长的教育部教师司干部王炳明介绍了该县职业教育助力控辍保学的经验。

威县针对初中阶段辍学学生,探索开办“职业初中班”。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以获得文化课辅导、职业启蒙、职业体验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我们提供有温度的教育,所有任课老师均参与全员管理,每个老师分包45名学生,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生活指导、职业指导工作,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王炳明说,目前已经招录两期学员共200余人。学生在完成“职业初中班”后,可以继续学习中职相关专业。

中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排头兵

“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排头兵,是见效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扶贫方式。”在1016日举行的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说。

产业薄弱是阻碍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之一。在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过程中,引入东部地区职业院校自身与产业紧密联系的优势,可谓是为这些困难人群插上了“翅膀”。产业帮扶,成为职业教育参与扶贫助困的有效方式。“职业教育+就业安置+人才后市场服务”的模式在很多地区的职业教育扶贫工作中被证实是有效的帮扶手段,得到很好的效果。

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教育技能扶贫研究课题组”研究指出,近年来职业教育培训范围逐步从过去单一的送教下乡、农民短期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转向更加系统的全日制学校人才培养、东西部合作办学、全行业全产业在职培训以及各种灵活多样的专门化社会技能培训项目。在培训内容方面,既关注了对有就业意愿缺乏劳动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和贫困人口的培训,也有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市场化需求的家政服务业技能培训项目,同时对于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加大了创业培训力度。在培训形式方面,既有到乡村基层或田间地头开展现场实用技术培训的技术下乡,又有基于发挥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院校或者职业培训机构,面向贫困户大力开展企业岗前技能培训、学徒制培训和订单式培训。

创新方法、更新理念,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拓宽培训渠道,调动了参训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只培训还不能直接变成收入,村民对我们的期望是帮助他们实现产业升级。”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副校长郑艳秋结合该校30多年服务农村的经验指出。培训有了质量、有了效果。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源于四个字:对接市场。

产业发展是彻底摆脱贫困的动力源泉,而产业薄弱也恰恰是阻碍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之一。在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过程中,不少东部地区职业院校发挥自身与产业紧密联系的优势,带着产业和企业共同参与,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并输送产业急需的人力资源。

北京市商业学校校长侯光介绍说,该校电商专业和一家上市电商企业开设保山青龙学生创业班,打造创客空间,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学校出资,从账号注册、运营到推广,一年内让所有学生掌握。目前,这些毕业生已在云南保山孵化多个店铺,还有学生自己创办物流公司,使当地农产品走出大山。

创新技能培训方式,制定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案,确保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如送培训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由学员“点餐”,我们“掌勺”,烹制出各种“营养可口”的培训小鲜;依托电脑、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

培训与市场接轨,与企业接轨,举办了乡村企业家专题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专题培训,特

为提升职教生就业、创业的成活率,培训中心不断加强后续跟踪服务工作,“扶上马,再送一程”。还时常牵头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沙龙、创业者年会和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学员搭台子、扶梯子、指路子。

针对不同贫困家庭的具体实际,一对一制定帮扶方案。从扶技、扶志、扶资金等多种方式,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开设流动课堂,开办心理健康大讲堂,接地气实施培训,把培训做到实用,产生实效,赢得认可,留住农民心,摘掉贫困帽。

在培训方法上,综合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方式,提高参训学员对技能的把握能力,确保增强培训实效。今年重点开设家庭服务类的技能培训如护工、月嫂、育婴、养老护理、家政服务、产后恢复等,让培训学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能找到好工作,高薪就业,让技能培训在扶贫工作中更精准。

规范培训过程,提升培训质量。在培训中,积极转变培训作风,从严要求学员,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在每个班次的开班式上都对相关制度规定等问题进行专门强调,对累计请假时间超规定学时的,不颁发证书。未经批准擅自不参加学习的,责令退学。通过严格执行这一制度,每个班次的学员出勤率均达到98%以上,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在扶贫方面,职业教育承担着短期和长期双重任务,面向未来面临着质量提升和能力提升的要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等多位专家指出,一些贫困地区在观念上还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职业教育还需要继续提高自身的质量和吸引力,以便更好地发挥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