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职教未来要实现质量转身,“钱”不是问题,问题是职业教育转型从哪破题?
2019-12-23 16:56:36来源:100唯尔

职教未来要实现质量转身“钱”不是问题问题是职业教育转型从哪破题?

当高等教育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质量革命”时,刚刚迎来百万扩招春天的职业教育是否也需要这样一次转身?

新任务:当前的职业教育如何转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直接。不久前,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其具体目标包括到2022年建设150个骨干专业(群)。

“中国将在5~10年内推动职业教育完成三个转变。”在近日举办的“赢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这样说。

他指出,一是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提高质量的转变;二是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三是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

在整个教育领域的“蛋糕”中,职业教育占据着不小的一块。截至2018年,全国有职业院校11600所,每年招生926万,在校生近3000万,其中中等职业教育1万所、高等职业教育1418所,每年向社会提供的技术技能人才近1000万人。每年,职业教育为我国培训近亿次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一共1000多个专业,这些专业覆盖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也覆盖了市场所需求的各个岗位。

而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迭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赋能全产业、全领域、全行业,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社会面临全面转型,世界面临着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既承担更加重要的作用,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世界技能组织前主席西蒙·巴特利表示,数字经济带给社会的变化将会产生很多挑战。未来可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从事6种不同的工作,所以在20~30岁之间,个人将有多种角色和工种的变化。但是目前人们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每个行业都存在人才需求和供应的不匹配、失衡,职业教育正是要解决供求两方失衡的情况。

荷兰驻华大使贺伟民指出,目前我们的社会缺乏熟练的水管工、机械师、保姆、医护人员等,这是世界面临的问题,也是荷兰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职业教育的项目要与工种、行业紧密地相连,并且服务于当前社会需求。

改革开放40年来,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至少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次是逐渐由普通教育基于知识存储导向的单一学科专业,向职业教育基于知识应用导向的单一职业岗位的专业转变;第二次是逐渐由针对单一岗位的知识应用型专业,向针对职业能力相近的多岗位的知识应用型岗位群的专业转变;第三次是逐渐由直面职业能力相近的多岗位的知识应用型专业,向直面职业能力同类的多职业的知识应用型专业转变。

显见,专业或专业群建设的三次转型,即从单一性专业到复合型专业的转变,以及从针对一维的“点”的专业到针对二维的“面”或三维的“体”的专业群的转变,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必然趋势,也是整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中国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新技术提出的诸多挑战?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表示,职业教育要服务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社会需求;服务百姓的需求;服务对外开放。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大源则认为,职业教育需要企业和学校的联姻、产业与教育连接,还需要共性和个性并蓄,以就业为导向。

“不仅要关注学校教学,还要关注企业教学。不仅要关注学习心理学,还要关注工作心理学、职业心理学。要将产业的需求和教育需求融合起来,学校要根据劳动市场就业导向培养人才。”姜大源说。

基于类型教育来进行专业群建设,是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相互衔接的关键节点,应该成为职业院校必须摆到议事日程上的当务之急。

在技术手段突飞猛进的今天,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普及应用,行业与行业,以至产业与产业间的衔接、跨界已表现为一种链式结构。这种链式结构更多地呈现为一种跨越一二三产的产业链结构。这意味着,与之相应的职业教育的专业群建设,也应以链式结构为路径,才能实现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专业建设特色,才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复合型、创新型职业人才。

以产业链为基准的专业群或专业链建设,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培养的职业人才,就构成了产业链所需要的一整套人马,使得职业院校将逐渐成为复合型、创新型的链式人才库。而职业院校的建制,特别是二级学院或系部的建制,将不再是单一的同类职业领域或同类产业领域里的专业群,很可能是基于产业链的且跨越了职业领域或产业领域的链式专业群或专业链。

没有结构的改变,就谈不上改革,更谈不上创新。基于产业链的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的专业群建设,将以一种创新的结构形式出现在职业教育领域,为实现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拓展出一个新天地、一个大舞台。

对于未来的发展,田学军表示,职业教育还将努力实现“五个更”的目标:

一是更优质形成按照类型教育特点办学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学生多元成才搭建更多成长平台;

二是更全体系建立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从学历教育到职业培训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是更高质量能够有效促进充分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更有活力进一步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五是更开放继续深化与各国教育的交流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工作,创新工作模式,分清主次,统筹推进,在为学生提供优质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撑。要高度关注一职教师的工作、生活,保证教师在学校转型过程中待遇不降低,让全校教师对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职教20条”的主要精神,瞄准方向,做好职教转型、融合与迭代的文章,以变革的姿态拥抱未来,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理念、新举措和新路径。

一是转型,要围绕区域发展,办好作为类型的职业教育。

“职教20条”开宗明义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从国家政策层面解决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之争”,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位”,也更加明晰了职业教育的“本有之义”,标志着职业教育地位的真正“转型”。

作为类型的职业教育,它必须同时满足人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将培养人文精神与满足区域产业需求融为一体,这是职业教育作为不可替代的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职业教育以产业与教育链接的整合需求为其生存发展的社会价值,因此必须有整合的思考。职业教育要乘势而上,抓住改革发展的机遇和政策释放的红利,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满足培养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实现出彩人生。

二是融合,要深化产教融合,构建职业教育的“命运共同体”。

“职教20条”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开展合作”“组织实施好产教融合工程,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要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专业指导委员会,真正构建职业教育的“命运共同体”,共同打造教学实训车间,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将学校、行业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结,形成政校企行合作的良好局面。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和企业主导,四方携手,极大地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从浅水区向深水区发展,保证职业教育适需对路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是迭代,要面向未来发展,走向智能时代的“全新职教”。

在智能时代、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作为一种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双重挑战。一些传统的简单、机械、重复性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正逐渐被机器取代,与此同时,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样态。“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等,成为摆在当下职教人面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教什么?构建职业教育的动态发展机制。职业教育要把专业、课程建在产业链上,对接岗位群,并随着信息技术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更新。正如“职教20条”所指出的,健全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和教学资源库,原则上每5年修订一次专业目录,每3年修订一次教材,每1年调整一次专业。

怎么教?鼓励探寻全新课堂教学新样态。要积极变革和迭代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打造智能时代的全新样式,学会善用大数据,融合AI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打造超维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全向互动学习环境,积极探索活力课堂,促进学生高效、个性、多样的学习,实现教师从教学的主导者、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的引导者转变。

谁来教?探索区域教师集群式发展模式。要培育在智能教育环境下主动创新教学的中职教师队伍,必须创新区域教师培养培育机制,建立多层多类、校企融合的“双师”团队,形成合作网络,超越孤立的课堂,扩展到学校,跨越校际,跨界行业企业,甚至更广的范围。

(作者系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主任)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