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师资紧缺与设备不足,职业教育亟待破解的两大难题
师资紧缺与设备不足,职业教育亟待破解的两大难题
原标题:职业教育亟待破解师资与设备两大难题
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如何看待职业教育在国内的发展前景?
职教师资人称“工匠之师”,是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多举措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从实际效果看,最佳途径就是通过职教师范院校培养人才。解决实训设备落后、紧缺问题,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技能专业培训,校企共同完成对技术工人培养。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动员和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应用技术、高端技术,毕业后充实产业工人队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项国家战略。在技术人才严重短缺,许多行业、企业面临“技工荒”的今天,更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此,各级政府制定目标规划,出台鼓励政策,投入资金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但是,由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提出以及当前职业教育的确存在着诸多问题等原因,加上媒体的宣传和不少专家学者的解读,我国的职业教育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凝练也给职业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特征。但对于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仍然缺乏实质性的挖掘与梳理,仅仅停留在表象问题解决上,甚至有些假大空,这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显然是十分不利的。由于长期以来的“欠账”,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并没有完全迎刃而解。例如职教师资紧缺、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仍然制约着部分职校尤其是基层职校的发展和技能人才的培养。
对于职业教育改革措施的讨论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的论证,都需要基于职业教育的问题现状,这就是说,职业教育也离不开以问题为导向,对于问题的理解深度如何,决定了改革措施是否能够到位的重要前提。
从生源角度看,由于经济发展,为避免青年结构性失业,促使大学扩招,一方面导致压力下调到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一方面释放大量毕业生,导致企业必须提高招聘学历水平,这又带来一种恶性循环。一方面是本应面向学术的硕博研究因本科学历贬值开始不得已再度扩招(不是说他们不能扩招),毕业的本科生极力倾轧职中职高毕业生,导致职中职高生不得已只能选择就业岗位更差的工厂、体力劳动等近乎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市场的学历导向,优秀生源开始向学术教育倾斜,职中生源市场更是进一步萎缩。这种萎缩会带来在市场反馈、师资补充和家长口碑等各方面的连锁效应。
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职业教育的中高职教育应是面向市场的, 但可能中职院校资金匮乏,招不到实践出色的双师型教师,对接培养的企业资质不合格,实践器材不充分不足够,教学管理得过且过等可能存在的问题,导致教学与工作严重脱节,学生毕业以后实践能力不合格。而且反观职业教育,从中职到高职再到现有的应用型本科,不知道这一通道能否打通,而且打通后是否会沦为像学历教育的重理论轻实践也不可知, 毕竟高校以论文为主,体系并轨但缺乏合适的评价机制,肯定会导致这个问题。还有一点,由于职业教育要服从教育部的安排,也会存在一定量的企业办学招生资格受限,打击企业积极性。
从职业教育发展上看,现有的职业从业人员发展,都要去考职称,考职称可能就要发论文,要考试做题, 个别还有学历要求,但对于从业人员来看,工作压力大是一方面,写论文,可能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论文或者工作核心机密不适合发表。而且国内的职业教育培训这一块,常见的都是商业培训机构,如常见的58招聘骗局,面向社会人员的培训深造不够,人员长期发展也无法得到保障。
发展职业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要求理论课讲解深入浅出,实训课熟练操作设备。但现实情况是,职业院校教师大多来自普通高校的大学毕业生,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不足,不能满足“双师型”教学要求。如果从企业招聘“工匠型”教师,又有理论基础相对薄弱问题,而且由于企业身份难以转换事业编制,制约了职校的人才引进。
职教师资人称“工匠之师”,是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多举措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从实际效果看,最佳途径就是通过职教师范院校培养人才。据悉,我国目前已有8所规模相对稳定,功能比较齐全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部分大学也开设了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承担着职教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师资培养任务。如果这些职教师范毕业生构成职校师资的主要来源,情况将大有改观。但问题是,目前报考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少,这个专业毕业后从事职业教育的年轻人少,进入职教师资队伍的青年教师留下来的少,成为深层次亟待解决的问题。
职教师资出现“三少”,有职业认识问题、经济待遇问题,也有政策导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的需要过程,有的需要条件,有的则需要采取应急措施,譬如,在职教师资一时难以满足需要的背景下,可以考虑动员和组织企业中有讲授能力的技能人才走上讲台,既教授学生,也提高自己。至于入编问题,则需要相关政策支持。
职校学生需要实践培训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这个环节的职业教育是有缺陷的。但许多职校现有实训设备不足也是一大难题。在落后甚至淘汰的机床上学技能,与课堂所学先进机械加工工艺不能匹配;没有实物操作,汽修专业学生只能按照书本想象汽车故障;有限的教学器具,众多学生争抢使用……这种实训设备落后、紧缺的状况困扰着教学,怎么能够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如果要求职校不断加大投入,经费又是新的难题。
解决实训设备落后、紧缺问题,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技能专业培训,校企共同完成对技术工人培养。企业有先进且充足的设备,可以利用起来为职校学生进行实训,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不仅有利于推动其技术水平与市场需求的对接,而且解决了学校实训设备落后、紧缺等问题,还能为企业物色招聘人选提供条件,是一种多赢模式。
只有正视职业教育面临的生源质量的困境,才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更有效的模式,而从人才市场供需关系中理解,只要处理好受职业教育者的就业选择及待遇问题,才能够更好的理解生源问题的解决。
来源丨劳动午报
作者丨张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