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为什么说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职业教育作为类型定位的性质特征有哪些?
2020-01-21 11:09:45来源:100唯尔

为什么说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职业教育作为类型定位的性质特征有哪些?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教育类型”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篇的重要论述。为什么说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职业教育作为类型定位的性质特征有哪些?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定位,既突显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也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据此,本文从职业教育的性质特征方面诠释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基本特征。

教育类型不同首先决定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特性。若目标同质化,则无法独立成为一种类型。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才可以分为认识世界的人才和改造世界的人才。按人力资源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功能可将人才类型划分为学术型(或理论型、科学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则主要培养工程技术和技能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主要应用智力技能,而技能型人才则倾向于操作技能。因此,应用型本科主要针对工程型人才培养,高等职业专科教育主要针对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等职业教育主要针对技能型人才培养。

根据H·W·French 提出的职业带理论,他将工程领域中的技术工人、技术员和工程师三种类型人才从左向右依次分布在职业带的三个不同连续区域上(图1)。不同区域代表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两个方面的不同能力结构要求。越靠职业带左边,对操作技能要求愈高,对理论知识要求愈低;靠右则反之。随着技术不断升级,促使职业带上三种类型人才的结构与分布随之演化并向右移动(提升)。培养技术工人的“技能教育 ”,培养技术员和工程师的“工程技术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

为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共修订调整41条,新增15条。与原法相比,《征求意见稿》所涉内容更为全面、多元和立体,更完整地勾勒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蓝图。《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打通了职业学校教育发展通道,向上包括专科、本科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向下融入义务教育,加强职业启蒙教育。同时,推进中等、高等学历职业教育的贯通培养,可以实行弹性学制。值得注意的是,“职业高等学校”的说法首次出现。起草说明指出,为落实类型教育的定位,用职业高等学校的概念替代高等职业学校概念。

一、职业教育人才目标定位的基本特点

一).层次性。职业教育从层次上划分为初、中、高三等。职业教育的层次性不仅在于学历、学位的区别,其根本区别在于各层次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所具备职业能力的内涵及程度高低不同。

(二).复合型。从人才培养方面分析,随着科学原理进一步应用到技术领域,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复合型人才主要为具有两个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才类型。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尤其指向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动态性。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实现专业定位与职业发展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要求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的“五对接”。随着技术更新,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不断发生变化,显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随之变化,因此职业教育目标定位是随时代需求动态调整的。

二、职业教育作为类型定位的性质特征:

兼具职业属性和教育属性的跨界性质

职业教育兼具职业属性和教育属性。职业教育正在突破传统的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及其他社会主体的多元办学形式;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并举。

(一)从教育属性到职业属性的跨界

职业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可以从教育过程中获取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其最核心、最稳定、最突出的性质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其属性特征包括:一是教育性。它要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系统的专业知识。二是人文性。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职业道德高尚、有人文关怀的职业人。三是职业性。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岗位人才,培养内容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四是实践性。职业教育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应突出实践性。

四个特征围绕着职业知识、职业道德、职业岗位、职业培养进行,可见,职业教育不仅具有教育属性而且具有强烈的职业属性。职业教育既要传授知识,也要传授技能,千差万别的职业对应了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职业教育的内容决定了其必须跨越“知识与技能”之界。职业教育按岗位和技术领域设置专业,从人的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需求出发,与企业、行业、社会跨界融合,直接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需求对学习者开展教育与培训,为行业企业培养人才。

(二)跨界性质决定了职业教育生源的多样性

职业教育不仅以智力为标准选择教育对象,其跨界性决定其选拔标准的多样性。从教育的角度要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从不同职业的角度又决定了这样的需求是多样的。要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职业学校的生存之道是培养多样性的人才,开展多样化的教育,这为职业院校拓展服务范围、开设新的专业、增加各类生源、打造自身特色、提高规模效应有积极的作用。人格特质是多样的,不同岗位需要不同特质的人才,职业教育应该为不同人格特质的人提供适合的教育,由此也决定了职业教育生源渠道是多种的。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任务中提出,高职院校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创新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入学方式,吸纳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待业人员等报考。在高职扩招100万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依据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在更加开放公平的维度上为更多潜在的受教育者提供机会和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服务。

(三)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人力资源

职业教育不是一次性就业教育,它还包含了在职或职后学习,是持续开发人力资源的开放性教育。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人的职业、岗位会发生经常性变动,必然要求人经常地、不断地、终身地接受职业与技术教育或培训。

根据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同等条件,教育程度越高,所创造价值越高。通过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也就是说,教育可以改变劳动者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个人收入,使社会分配不断趋向于平等。同时,企业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可以更加有效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其潜能发挥,发挥人的创造性。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一种终身性的教育,仅靠职业院校无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校企联姻”的“跨界教育”,通过教育与培训,校企合作共同为社会培养人才,提高人力资源水平。

三、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体系结构:

内部衔接、外部对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职业教育有完整性的体系结构

自成体系是类型教育的基本特征。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从层次结构来看包括了初等教育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及正在试行的更高层次职业教育。从办学类型结构来看包括政府办学、企业办学和社会办学。从办学形式结构来看包括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当前,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仍在推进,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内容,不断完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实践形式,持续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整性。

(二)以开放性与闭合性明确职业教育边界

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衔接与贯通,通过开放与闭合明确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边界。第一,通过中高本衔接,构建职业教育系统的闭环模式,形成类型属性。打通职业教育内部上升通道,通过中高职衔接、高本衔接、中职本科衔接等多路径,实现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中职学校之间招生的衔接畅通,构建职业学校学生成长通道。第二,通过职普融通机制的创建,搭建起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桥梁,以开放融合的方式构建类型边界。通过职普互认与融通,使职业教育具有与普通教育同等的类型身份。第三,通过育训结合,实现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直接对接。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同时推进学校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共同发展。国家通过1+X证书制度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实现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通过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内、外部衔接机制,推动构建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我国职业教育服务发展的多元化、独特性实践路径。

(三)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制度

职教高考制度以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类型化,充分体现和巩固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要求职业教育构建丰富的人才成长路径。理顺职业教育的内部衔接通道,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起来,考试招生制度至关重要。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了“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职教高考可有效解决教育评价导向问题,实现了高考制度体系的进一步类型分化,通过考试内容、生源对象的差异,明确了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之间的类型差异。

四、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实施路径: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实施职业教育的基本路径。

(一)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转变和发展,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随着近年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的技能不匹配问题变得更为突出,走产教融合之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实际上是校企双赢发展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市场化办学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产教融合的特征。一是在办学主体上,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形成行业、企业多种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办学格局;二是在体系建设上,不断完善服务终身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是在办学形式上,将更多的办学形式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并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有效地认定、积累和转换;四是在制度建设上,在职业教育改革关键环节不断构建和完善制度体系,包括规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教师下企业实践以及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等制度。

(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

在我国,职业学校是职业人才培养的主导者和实施者,企业参与程度一直相对较低,但依世界各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和态势来看,行业企业参与度应逐渐提高,企业培养所需人才的作用应更加突显。

在我国职业教育传统的校企合作中,学校具有绝对的主动性,以实习作为校企合作的最主要形式,企业较少考虑技能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而近年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表明,企业积极、深入参与校企合作对于产业转型、提升校企融合有积极意义:一是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产业先进技术元素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尤其是把职业岗位关键要求和技术转化为教学要素;二是将体现精湛技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等产业优秀文化元素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促进职业理念、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融于一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是将产业发展需求融入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过程,促进职业院校专业教学革新和服务能力提升,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行业性、地方性特征。

五、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功能范畴:

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

职业教育具有学历教育的功能,但更要发挥职业培训的功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为学习型社会构建和终身教育服务。

(一)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领域同时发挥作用

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也是《职业教育法》的要求。除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外,职业培训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有助于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者终身发展。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硬件资源和教师资源优势,面向行业企业,走出学校外,进社区、企业,不断扩大社会培训的范围、种类,及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服务终身教育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更加突出职业技能培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人的生存和发展是终身的,终身学习也是时代所需,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有助于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劳动者个体的终身学习和培训需求。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成果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的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用学分银行来存储记录,从而构建终身学习和培训的制度保障体系。因此职业教育肩负着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双重功能,在国家资历框架建立、学分银行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理应将职业教育体系内的所有概念确立为“类型+层次”的形式,即应将职业教育划分为:职业初等教育、职业中等教育、职业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层次),接下来还会有职业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博士层次),进而纵向贯通职业学校体系建设,使职业教育学生可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向上发展。这种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性的,是深深扎根于职业实践进行人才培养的教育,其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是工作实践领域的职业能力要求。

例如,当前对于职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称呼有“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和“本科高等职业教育”的说法。这些说法在认识层面难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混淆,既可以理解为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又可以理解为普通本科院校内进行的高等职业教育(既可以是专科层次又可以是本科层次)。在实践层面,本科院校内开展的职业教育,其教育本质还是理论性的,其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还是理论知识,只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为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强调的是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因此,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按照“类型+层次”的表述方式,应统一称呼为“职业高等教育本科”,这是将其看作是职业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层次。

《征求意见稿》对职业教育的定位等很多现实问题作了法律层面回应,为我国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为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夯实了基础。

Q1: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目标定位?

A: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Q2:职业教育作为类型定位的性质特征?

A:兼具职业属性和教育属性的跨界性质

Q3: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体系结构?

A:内部衔接、外部对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Q4: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实施路径?

A: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实施职业教育的基本路径。

Q5: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功能范畴?

A: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

作者:宗诚

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