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职业教育如何找准发展新定位:适合的职业教育的价值特征与实现路径
2020-01-21 11:30:48来源:100唯尔

与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新导向、新诉求一样,“适合的职业教育”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再度聚焦和需要深化突破的一个命题。它是职业教育发展到高级阶段必须回应和正视的问题,是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关键期必须面对的重大关切。

适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符合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适合的职业教育”,即指这种职业教育是一种符合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的教育。“适合”与“合适”都有符合之义,但又有所不同。“适合”是外在的客观规定性、规范的应然要求,偏于事物本质或属性层面;“合适”则指主观的体验感受,是一种被实践裹挟的验证与认同。适合的职业教育亦可以定性为,是一种客观规定的应然的、理想化的、本真性的职业教育。

有适合的职业教育,就一定有不适合的职业教育或错位的职业教育。它们是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的。而且按照哲学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一发展的方向,一定是由不适合走向适合,由错位化走向本真化的。尽管这一进程中有曲折、有回旋,但方向是前进的。这是一种建基于形而上哲学基础上的信念,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遵从和笃信。就二者的关系看,不适合是走向适合的前提,是需要付出探索的代价和容错成本的探索过程;而适合则是对不适合的否定、扬弃和升华,是不适合的必然归宿。

一、适合的职业教育的价值特征

价值特征是价值与特征融为一体的存在。它是适合的职业教育属己本真的多维度的呈现,是对适合的职业教育内涵探求的彰显。这样的价值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回答的是适合的职业教育究竟应该适合什么或什么适合的问题。

(一)适合的职业教育是适本真之遵从的教育

本真,可以解读为本色与真谛,指向的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层面的存在。它关涉到教育的性质定位和方向引领。适合的职业教育一定要率先明确这一上位的根本问题,才能使教育不迷误、不走偏、少折腾,理性把持,正确前行。适合的、本真的职业教育是整合跨界的教育。姜大源教授认为: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跨教育与产业之界、学校和企业之界、工作与学习之界、理论与实践之界。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是整合的教育。整合即事物的统整、融合与浑成。整合是职业教育的理论之根、特色之魂、存在之本、方法之宗、学科之基。这就是适合的职业教育本质定位、理论标高。职业教育必须遵从这样的思想理念和思维范式办学,才能真正办成高品质的适合的职业教育。

(二)适合的职业教育是适特色之彰显的教育

整合跨界是职业教育的上位之“道”。职业教育的所有特色生成都源自这一“道”的遵从、支配和派生。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特色,“产教融合”是宏观层面的体制整合,“校企合作”是中观层面的主体整合,“工学结合”是微观层面的方法整合。适合的职业教育只有彰显出与学科教育不同的自身特色,体现出类别差异和不可替代的属性,才有底气和自信宣称自己是适合的职业教育。

(三)适合的职业教育是适个性之发展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适合的职业教育的最本质的价值特征,是职业教育的终极追求。个性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相对稳定的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与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含纳人的天资、禀赋、能力倾向、特长等,是实施适合的职业教育的内在依据和目的所在。蔡元培说:“与其求划一,不如展个性。”黄炎培也说:“职业教育是用教育之法,遵从人的个性,使个体在生活的供给中获得生活的乐趣,同时尽了对社群的义务。” 即职业教育应依其个性,发展能力;本其所长,学有所专;据其所好,因材施教。否则,就很有可能成为“去适合性”的错位的职业教育。

(四)适合的职业教育是适文化之润育的教育

文化润育是适合的职业教育的题中之义,是适合的职业教育高端层级和高阶品格。文化的高端性在于它育人的统摄性。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认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归根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文化的高端性在于它育人内容的高阶性。比如职业教育的知识、技能、方法、文化的传授和赋予,是一个逻辑递升的内容序列,文化是在高端顶层的。文化的高端性还在于它育人方式的独到性。文化是渗透在人的生命中的精神取向和生活方式。文化育人不是靠强行灌输和死记硬背,它是“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和渗透,是“行不言之教”的示范与启悟,它是内化于心、深入灵魂的。适合的职业教育只有向着文化育人转化升级,才能成就高品质的适合的职业教育。否则,就只能被锁定在教育层级的低端,成为低级适合的教育。

二、适合的职业教育的实现路径

适合的职业教育是新时代职教发展语境下的一种探索创新,是撬动职业教育新突破、新超越的一个创新着力点。其实现路径和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教育类型,坚守本真属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篇即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对职业教育“类型说”的鲜明肯定。适合的职业教育一定要研究其类别差异,并按应然的类型属性办学,才能真正办成适合的职业教育。第一,适合的职业教育一定是有别于学科或普通教育特点的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的类型。普通教育是定界性的,职业教育是跨界性的;普通教育是知识本位的,职业教育是能力本位的;普通教育是升学导向的,职业教育是就业导向的。第二,适合的职业教育一定是在整合理论引领下发展的教育。整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是职业教育的哲学之“道”和理论基质,适合的职业教育一定要坚守整合的理念,用整合的思想指导职业教育实践。第三,适合的职业教育一定是持续探索而建构的合适的教育。当职业教育锁定目标,认清方向,厘定类型后,就一定要持续探究,执着坚守,不折腾,不动摇,不反复,这样假以时日,才能真正建构起合适的职业教育。

(二)践行核心特色,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我国职业教育历经几十年探索发展,凝练出的核心特色,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加上的“知行合一”,使它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明确要求要“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 “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构适合的职业教育一定要扭住核心特色的“牛鼻子”,这样建成的教育才是中国特色鲜明的适合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键在于下位创新。即在贯彻落实上要能提出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使核心特色能够“引领职教谋发展,践行落地见真章”,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沉睡在文件中。

(三)遵从育人规律,展现个性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职业教育要想办成适合的教育,就必须研究培养对象的“性格禀赋、兴趣特长、素质潜力”是什么?然后据此施教,遵从知人论教、因人施教、知人善教的原则,扬长避短,长善救失,精心施教。按照颜元的观点,职业教育应当“就质性之所近,心志之所愿,才力之所能以为学”,这样才能达到柳宗元以树为喻强调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效果。再进一步展开,适合学生个性培养、人格塑造的职业教育,应当从适个性之发展,适才能之彰显,适就业之安顿三个逻辑维度入手,才能真正做好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四)升级育人层级,弘扬工匠文化

职业教育是“谋生之准备,谋个性之发展”的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现实就业,又要关怀学生的终身发展。要职业性与人文性并重。什么是人文性?就是人的文化属性。适合的职业教育必须赋予学生文化属性,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实施文化育人,必须以工匠文化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工匠品格。工匠文化是工匠们在职业实践中淬炼形成的精神文化和职业品格。

工匠文化的内涵包括矢志创新的匠心,敬业爱岗的匠魂,追求完美的匠情和精益求精的匠行。现实中我们看到,那些凡是为工匠文化浸润、具有工匠精神的人,都是深深迷恋自己的职业,全情投入自己的手艺,不管这手艺是写代码还是扫大街。不为任何人,自己就是最大的理由,不苟且,不应付,不含糊,把自己正在做的事当作与世界呼吸吐纳的接口。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必须“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把握文化育人真髓,升级育人层级,就是要在育人实践中培养学生这样的工匠精神、文化品格和价值坚守。这样的职业教育才是真正适合的、高端的职业教育,是我们所追求的应然的职业教育。

“适合的职业教育”,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一个系统的创新工程。其理论体系建构和实践探索创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全体职教人凝聚智慧、协力攻关,才能有所成就。我们欣喜地看到,江苏省以战略性、政策性重大课题为载体,启动了“适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项目。我们真诚期待江苏的研究探索能持续下去,深入下去,进而产出高质量的普适普效性的精品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可借鉴、可示范、可共享的创新成果。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13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