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除了打骂,父母有太多其他办法能教育好孩子了,比如给行为分颜色
2020-02-13 21:51:14来源:100唯尔

除了打骂,父母有太多其他办法能教育好孩子了,比如给行为分颜色

辣妈亲子说 原创

蒙台梭利认为:给孩子自由才是真正的爱。

所有的孩子,哪怕是刚出生的婴儿,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和心理需求,他们在潜意识里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学什么、如何学,而家长所要做的是恰到好处的引导,尽可能少的干涉。

道理虽是如此,但真正做到少干预的父母恐怕不多,尤其是家长觉得孩子的行为有问题,或者孩子的需求跟父母的需求有冲突时,家长要如何处理?

建议家长可以考虑为孩子的行为划分3大区域:绿色区域、黄色区域和红色区域,并为几个区域的行为设定相应的规矩。

除了打骂,父母有太多其他办法能教育好孩子了,比如给行为分颜色

绿色区域中包含父母希望并认可的行为,这些行为正是父母期待看到的结果,所以我们会大方地允许孩子们这样做。

在黄色区域里,孩子的行为是父母所不认可的,但如果属于以下两种原因中的一个,父母可以选择包容。

1,初学者的偏差行为。

比如,带孩子去看电影,4岁的孩子做不到全程都保持安静,但你能预期他在将来会改进。

2,艰难时刻的偏差行为。

5岁的孩子因为感冒很难受而乱发脾气,尽管你不能认可这种行为,但你可以暂时容忍,但你需要让孩子明白你的态度,让他明白你容忍是因为情况特殊。

红色区域里的行为是家长无论如何都不会容忍的行为。

这包含一些伤害到孩子自身,或对其他孩子构成危害的行为,也包括那些违法的、不道德、不符合伦理、不被社会接纳的行为。

除了打骂,父母有太多其他办法能教育好孩子了,比如给行为分颜色

家长在为不当行为划定界限时,也应该让孩子知道,遵守或违反规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比如,好行为的结果可能是得到父母的肯定、赞扬,甚至是一些特权或奖励。而不良的行为不会受到父母的赞许,更得不到任何特权或奖励,甚至还会得到相应的惩罚。

如果从孩子出生开始,家长每次都能公平、一致地应对不良行为,孩子们也会配合父母,作出改进。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大约是3~8岁,当他们做了错事或者行为不好时,父母们可以试着使用一种叫计时隔离的惩罚措施,孩子会被短暂隔离,比如靠着墙先冷静2分钟,这个过程中孩子不能与任何人交流。

如果父母使用得当,这种方法能有效阻止孩子的不好行为,这个过程能帮助他们安静下来,换上好的状态重新开始。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很多父母在使用计时隔离的方法时有失妥当。他们在实施隔离的过程中,还不忘用苛刻的话语、轻蔑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受到侮辱,觉得自己不被接纳。这种贬低性的惩罚措施,长久来看,对孩子的性格发育有一定害处。

除了打骂,父母有太多其他办法能教育好孩子了,比如给行为分颜色

不少父母还习惯使用的一种惩罚措施是:体罚。

1990年,美国对大学生做的一项调查表明:

93%的人在童年时期挨过打,10.6%的人表示自己遭受的体罚程度已经造成了瘀伤。尽管体罚对美国父母来说很普遍,但这并不是全球统一现象。

比如,在瑞典,仅有11%的父母体罚孩子,很多人认为这一数据与这个国家的低暴力犯罪率有直接的关系。

很多父母表示,他们打孩子是因为这样做能让孩子听话。

的确,为了避免身体上的疼痛,很多孩子会选择顺从父母的要求。然而,体罚的威胁在短期内效果非常明显,但也扼杀了这个孩子学习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长期来看,体罚是毫无效果的,相反,体罚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因为体罚让孩子感到一种无力感,感到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甚至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愤怒情绪。在挨打之后,孩子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报复,而非如何改善自身。在羞辱感觉的驱使下,他们在做了不好的行为后,会否认甚至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行为,避免被人抓到。

除了打骂,父母有太多其他办法能教育好孩子了,比如给行为分颜色

体罚也教孩子明白,强势的行为是帮你得到想要事物的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

挨过打的孩子更有可能动手打自己的伙伴,尤其是那些体格较弱小的孩子。体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长期的。

还有数据显示:

孩子的攻击性与其所受的体罚程度成正比。这些孩子在十几岁时更有可能动手打自己的父母。成年以后,他们在恋爱时更倾向于使用暴力,或者容忍对方使用暴力。随着父母越来越年长,童年时期受过体罚的孩子更有可能对年老的双亲置之不顾。

尽管不少数家庭都使用体罚,但我相信这些父母还是希望用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的。

研究证明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旦父母学会了其他管教孩子的方法,他们会不自觉地戒掉体罚。

除了打骂,父母有太多其他办法能教育好孩子了,比如给行为分颜色

写在最后:

父母在划定行为界限时,懂得顾全孩子的尊严、自尊心和权益的家庭,往往培养出来的孩子情商都很高。

只要孩子理解这些界限,懂得规范自己的生活,他们就会主动避免不好的行为,当孩子把父母看作公平、可信赖的盟友时,他们会更愿意和父母一起探讨如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