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难点:质量监测对象众多 教育评价体系缺乏科学的评估质量工具
2020-02-21 14:13:40来源:100唯尔

  难点:质量监测对象众多 教育评价体系缺乏科学的评估质量工具

  目前,由于我国中小学校数量多,有两亿多中小学生,城乡差距大,质量监测对象为数众多,建质量标准所需数据的采集难度较大,建立教育质量标准面临的难题很多。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认为,质量标准不仅包括学科水平,还涉及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学业和学习素养、艺术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包括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学校、社会、家庭因素等,监测的信度和效度如何,结果怎样使用,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董奇说,提升基础教育质量,需要科学的评估质量的工具,需要大量基础性数据的收集整理,需要大量实证性的研究分析,没有这些就没法谈质量。教育这几年投入很大,但如果我们没有科学的工具,对我们的监测对象如中小学生的发展状况、心理状况和学业状况描述不清楚,也就不能用科技数据和指标体系说明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程度。但他承认,目前监测的难点是还需在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基础上对质量监测制度进行创新。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型的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的项目主要有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等。PISA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评估主要分为3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PISA测试的重点是看学生全面参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

  “教育质量监测的根本目的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技术获取数据信息,对现行的教育教学现状作出诊断,并提供改进策略和决策依据。”北京师范大学辛涛教授认为,质量监测的出发点,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关注的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准确把握,从中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结合对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可能的改进建议或参考。

  对策:加强质量标准建设 完善质量监测体系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论坛上专门提出,要加强质量标准建设,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未来10年,将在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研究制定符合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教育各学科质量标准,并着手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标准的研制工作;将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认为,提高质量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包括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整体发展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这些先进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引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保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公平和质量两大目标如期实现,关键还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测系统。”中央教科所教育督导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刘芳说

  “教育质量标准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准则和依据”,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中心主任马晓强认为,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同时要注重标准的可测性,并且要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分级分类制定教育质量标准,以提高教育质量标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只有建立了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才能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不断地追求卓越就是质量。”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玉琨教授认为,学生智慧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就是质量,而质量就表现在他们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他希望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把学生的成长看作是比较成功的标志。他建议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当中,一定要有教育的附加值理论,要关注学校给学生作了多少贡献,而不是学生的绝对水平。

  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确立总体的教育目标和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依据既定的教育评价体系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评价。

  2019年教育部工作要点

  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提出了六个方面34个具体任务和工作措施。其中,在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方面,教育部提出:

  深入开展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调查研究,分类推出评价改革相关举措,形成相对完整的教育评价改革制度框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改革融入“双一流”建设、教学审核评估、学科评估的核心指标。进一步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研究建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规范科研评价结果使用,进一步改革高校科技奖励工作。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制订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

  目标任务

  推动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着力破除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五唯”问题,促进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的各阶段、各环节、各方面。

  工作措施

  1.深入开展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调查研究,分类推出评价改革相关举措,形成相对完整的教育评价改革制度框架。

  2.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改革融入“双一流”建设、教学审核评估、学科评估的核心指标。

  3.进一步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4.研究建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

  5.规范科研评价结果使用,进一步改革高校科技奖励工作。

  6.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制订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体系中的“五唯”问题

  我国教育评价制度日趋改进,但受一些深层次因素的影响,教育评价制度依然存在一些待破解的难题。我国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五唯”已成“顽瘴痼疾”。评价学生学校一刀切,“唯分数”论英雄。将升学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教育目标“唯升学”。学历决定就业升迁,评价毕业生“唯文凭”。论文决定职称,评价教师水平“唯论文”。以“帽子”定待遇,评价人才“唯帽子”。

  “五唯”是一个狭隘的教育评价体系,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严重影响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民族前途和国家未来,必须加以克服。

  如何克服“五唯”问题?

  克服“五唯”根本之路在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评价必须符合人的成长规律。

  从受教育者角度看,需要教授学生多方面知识,培养多种能力,养成优良的品德,引导学生成长的评价标准不能狭隘。

  从教育者角度看,教师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思维能力、敬业的职业态度和高贵的师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评价教师的标准也不能狭隘。

  因此克服“五唯”最重要的举措是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构建多元教育评价体系,纠正“五唯”之狭隘。

  “五唯”由来已久,克服“五唯”绝非一日之功,需动员多方面的力量,付出长期努力。

  中考和高考是教育事业最重要的评价指挥棒,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五唯”最重要的举措是建立和完善多元评价的中考和高考制度,不“唯分数”,建立综合的学生水平评价体系,录取学生以学生的综合水平为依据。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对孩子成长有着直接深远的影响,家长也不能“唯分数”“唯升学”,不能不惜代价让孩子考分数升名校,应全方位培养孩子,尤其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教师评价模式不但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评价教师不能“唯论文”“唯帽子”,要建立多元教师评价制度,全面衡量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业绩、态度和师德。

  用人单位是学生的归宿,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也影响到教育体系的评价标准和培养模式,单位用人不能“唯学历”“唯帽子”,选拔和任用人才时要全面考察人才的资历、知识、能力和品德等多方面的因素,政府出台的用人政策更是如此。

  教育评价应该聚焦“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教师队伍、教育体系、教育管理”七个方面,推动人的现代化。

  树立现代教育评价观,要建立唯科学、唯价值、唯解决实际问题的评价文化和评价体系;对于教育主体的评价不能只看分数,只看学历,只看升学率,打破“一刀切”式的评价方式,尊重差异性,鼓励多样化发展,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体系,建立全面多元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评价方法。

  综合素质评价是“五唯”破除的路径探索。教育评价从单一走向多样需要制度设计与文化认同。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高考,形成常态化,运用综合评价理念、方法开展对人的评价,在实践中就是真正赋予高校招生自主权。

  “调整应试教育、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调整教育教学目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必须要呼应、建立高效的督导体系、评价制度和方法创新”五个方面给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