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上海中等职业教育的“坚守”与“改革”让教学与社会需求零距离
现阶段乃至较长一段时间内,上海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中仍需保持一定规模比例,这既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也是缓解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的需要以及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同时上海中职教育也亟需根据内外部形势变化,加快学校和专业布局调整,加快转型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从长远来看,需要全面构建普职、职前职后交互贯通的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以从根本上解决中职教育的发展困境。
改革开放40年来,中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的规模比例,一直是国家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公开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并且作为了第二项改革举措“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首要之举。此前,《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等文件对“职普比大体相当”也都做了明确要求。
在国家政策不断强化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形势下,上海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比例却持续下降。
《上海统计年鉴》显示,自2009年以来,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由当年的49.18%一直下滑至2017年的40%,且仍在下降。从上海市教委获悉,2019年上海市高中阶段教育入学报考人数约7.6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与去年持平,约5.3万人,普职比7:3。可见,上海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下滑现象与国家政策要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上海中职教育规模是否需要保持、中职教育如何发展等问题已不容忽视。
一、上海中等职业教育仍需保持一定规模的必要性
(一)缓解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上海城市能级提升、产业转型升级、“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既需要一批优秀高科技专业人才,也亟需大批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据上海市人社局统计,2017年底上海高技能人才总量106.8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比重为32.08%。与发达国家40%以上的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另有调查报告示,近年来,上海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更是在2以上,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居高不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的逐步提高过程,许多技能,特别是一些精细工作,更宜从低年龄开始培养。可见,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上海市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力量,应该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二)新课程标准推进“双证”融通
进入新世纪,上海城市经济“大棋局”发生变化,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产业升级与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传统制造业明显萎缩,以汽车、石化、新材料、金融、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与此同时,随着上海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很多技术标准和生产工艺逐步与国际接轨,一大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在生产中应用,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沿袭了几十年的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的“三段式”课程设置越来越难以适应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能力为本的任务引领型中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由此拉开帷幕。这种课程模式摆脱了学科课程的思想束缚,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与实践,从岗位需求出发,让学生尽早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中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为了确保这一模式得以落实,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为42个专业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流程。每个专业都成立了由行业及企业从事一线生产管理的专家、课程专家和学校资深教师组成的专业标准开发项目组;项目组进行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开发出专业教学标准以及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拥有多个技能证书的学生就业优势明显。但问题随之而来,中职生除了要完成学历教育外,还必须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考各种与就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学历教育与证书考核“两张皮”的现实问题,就成了衡量课改是否成功、有效的重要指标。为此,上海提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选择课程内容。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体现职业能力?最直接也最具实效的方法就是把与各专业相对应的各种职业资格所需的技能要求融入到专业教学标准中,并以此实现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与培训等各个环节的整体联动。新的课程标准推进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项目与要求纳入到专业课程标准之中。
在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标准开发项目组提供的研究报告中,记者看到,共有制冷设备维修工、维修电工、中央空调工、制冷工、制冷与空调作业人员安全技术上岗证书等5个职业资格证与该专业对应。而在制定的专业教学标准中,这些资格证所要求的技能考核项目又与各工作任务模块实现了紧密对接。
“把提高专业技能和培育综合素养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是近年来上海中职课改的攻坚点。”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告诉记者。如今,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品行技能与岗位期望“零距离”,成为上海中职课改的“品牌”。
(三)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的教育现代化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高中阶段教育早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在此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发挥了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表1所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中职教育的招生比例和规模下降,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若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简单地等同于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势必会影响到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影响到高中阶段教育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普及。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发展情况多样,个性和兴趣爱好也多样,需要发展适合不同类型人才的教育。因此,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进程中,单纯通过扩大普通高中规模,难以保证高中阶段教育的整体质量。
(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随着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由高中教育阶段向高中后教育阶段转移,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职能已由就业导向逐渐变为学生生涯进路导向,在为社会、行业、企业培养输送合格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承担着为高职院校和应用本科培养输送合格生源的责任。根据《上海中职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近几年来,上海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率逐年上升,从2013年的40%左右增长至2018年的61.67%(表2)。2018年,升入高一级院校继续深造共18122人,其中升入高职高专院校占91.04%。可见,中等职业教育在本市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进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的目标。如何保证高职院校高质量地扩招,关键在于生源。中职毕业生经过三年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可掌握较好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形成一定的职业认同,在技能和知识上比普通高中毕业生更优,更易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说,保持一定规模的中等职业教育是积极响应国家大政方针的有力举措,也是高质量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重要保障。
(四)是被大多数发达国家教育实践证明了的经验
世界经合组织最新发布的《2018教育概览》显示,2016年世界经合组织各国高中阶段教育的职业教育招生比例平均为44%,其中,欧盟22国的平均比例48%;大多数实体经济发达国家的招生比例超过50%。例如,芬兰71%、奥地利58%、荷兰69%、瑞士65%、卢森堡61%、比利时59%、澳大利亚56%、意大利56%、挪威50%。另据《德国职业教育动态信息》,当前德国各类职业学校总数为5225所,在校生267万人,占高中阶段学生数的70%。从国际经验来看,中等职业教育是实体经济亟需的一线青年劳动者不可替代的培养基地。因此,促进本市实体经济发展仍需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保持中等职业教育的一定规模。
二、上海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持续保持6:4的普职比,确保普职协调发展
一方面,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设置并保持一定比例的中等职业学校数、专业数。另一方面,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扩大高职院校、应用本科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以保持一定规模的初中毕业生起点的职业教育。此举既可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更有质量的普及,又可通过学制的拉长,培养职业道德更优优、职业认同更高、专业知识更为扎实、专业技能更为熟练、技术应用能力更强、职业发展后劲更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更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类型人才的成长需求。
(二)加快中、高等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布局调整
在全市人才需求类型、结构和规模大调研基础上,进行全局性的职业教育大调整。根据人才需求进行中、高等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布局,合理确定三年制中职、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甚或是应用本科的院校数、办学规模、专业分布等,聚焦优质资源,实现集约化发展。
(三)引导中职学校加快转型,由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向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
多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全国领先的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拥有仪器设备先进的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90余个。中等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其开放实训中心,面向社区、行业、企业开展中短期职业培训和鉴定,把中等职业教育融入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为所有有技能需求、转岗需求和再就业需求的人提供技术技能教育机会,实现转型发展。
(四)聚焦课堂教学,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
长期以来,质量不高一直制约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在当前上海中等职业学校硬件条件相对充足的条件下,应重点加强学校软实力建设,如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教学水平等。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指导,应由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开发等转向课堂教学,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形态、评价方式等的指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以此赢得社会声誉的提升和学校长足的发展。
(五)全面构建普职、职前职后交互贯通的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要从根本上解决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必须将其置于整个教育体系来系统思考。当前需要加快技术或技能应用型高等院校的转型,加大分类考试力度,为中职学生提供主要的升学途径;推进职业教育课程和职业证书向普通教育的渗透;制定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互认机制等。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交互贯通的“立交桥”,让学生在“升学”与“就业”之间“自由行走”,从而逐渐消弭普职之间的界线,实现普职融合发展。
(六)行业性职教集团解校企脱节难题
上海从2007年起尝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至今已先后建立了现代护理、交通物流、电子信息、商贸、旅游等以专业为纽带的行业性职教集团,以及嘉定、徐汇、闵行、黄浦、浦东新区等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特点的区域职教集团,10个职教集团形成了行业与区域纵横交错的崭新局面,集团化办学的聚集作用和辐射功能初步显现,学校、行业、企业、区域联动的“大职教”新格局更趋完善。
卫校护士学的大多是护理单项、专项技术,医院护士则需要全方位的操作本领;金融单位需要复合型人才,会计专业学生却在按部就班学习;职校还是老专业,区域经济则早已冒出新产业……几年前,尽管校企合作叫得很响,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很多困难。
为此,上海开始探索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模式,着力解决校企脱节难题。为了让学生实现能力突破,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改变了国内护理职教传统的“专项操作”模式,引进和发展“系统护理”、“剧本式培养”模式。据介绍,以往专项操作模式培养的护士,仅能熟练操作某一技能,不能全面应对患者需求;而“剧本式培养”将学生置于护理情境中,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过去,一个专业对准一种行业,一个学生只能适应一种岗位,所学专业中高职难以衔接。这个问题,通过职教集团化办学迎刃而解。上海交通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由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市交通学校牵头,吸纳沪上20多家单位共同参与,覆盖陆海空交通物流领域,跨行业、跨系统、跨产业、跨地域。
“资源可以融合,平台可以结合。”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副总经理、徐汇职教集团理事会副理事长陈青洲说。长期以来,漕河泾开发企业面临高新技术人才短缺、培养成本高的难题,区政府为此每年对开发区投入1000万元补贴,但在相关高端职业教育上存在盲点。徐汇职教集团依托自身平台资源以及复旦、交大的资源,形成政府、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合作体系,为园区内企业量身定制了面向在职员工与院校在读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
上海的职教集团视野不断扩大,道路越走越宽。商贸、电子信息两个职教集团与西部职业院校开展全方位合作办学。一些职教集团还把眼光投向了世界。如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专业护理为基地,通过国际合作来办学,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8个国家的护理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借鉴和引进这些合作院校的成功经验,学校成立了国际护理教育委员会,邀请合作院校的护理学院院长、护理行业管理部门官员、临床护理专家等国际专业人士担任委员,组成“智囊团”,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七)政府主导确立中职教学改革新目标
今年3月,上海提出了中职教学新一轮改革的目标:创建100门精品课程、80个特色鲜明并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特色专业;重点扶持20个专业进行课程改革;依托职教集团开发和完善相应的专业课程与教学标准。这标志着上海中职从形态布局调整全面转向以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阶段。
而促进上述转变和调整的关键在于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近年来,上海坚持优化资源配置,持续加大投入,促使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明显增强。上海市教委引导学校主动面向市场、面向产业,调整专业结构,市区两级政府为主投入1.5亿元,打造100个重点专业,基本覆盖了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的11个大类专业,其中8个是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示范性专业点。目前上海中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分布在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42∶55,基本与近年上海“一、二、三”的产业结构比例相适应。
在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日益显现的过程中,政府坚持用机制推动交流共享。如今,每三年举办一次“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建设展示交流会”,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优质教材给予奖励,鼓励学校创新求精。每四年举办一次“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使教师在教学水平、专业技能、评课水平上产生质的飞跃。每两年举办一次“星光计划——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比赛”,上千人次参赛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近百人获得劳动部门的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
近年来,上海整个产业结构已经有了很大的调整,而且仍在不断的调整中,因此上海中职教学工作的重点始终围绕区域经济调整,进行相应的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工作,不断加强专业、课程、教材、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业指导委员会作用,听取来自行业企业方面的意见,建立有效的专业建设调节机制,通过建设职教集团、鼓励校企合作等方式,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来源:《上海职业教育》杂志参考文献:
上海中等职业教育的“坚守”与“改革”让教学与社会需求零距离
关键词:上海;中等职业教育;普职比
作者简介:兰小云(1978-),女,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在站博士后,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高教所所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