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战“疫”一线 | 感染性疾病科如何建设?让医护人员安全战疫逆行我们能做什么
2020-03-04 09:46:00来源:100唯尔

  医院感染科是疫情防控最前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日益发展的现代医学对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医院感染管理事业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医院感染管理事业必须要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当务之急是要切实加强学科的创新与建设。目前,国卫复审验收,纵观大小医疗机构,有几家医院感染性疾病门诊(呼吸道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按规范化建设了呢?国家要求背后的初衷,您了解吗?国内医院忽视医院感染科建设,还要让医护人员暴露多久? ?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想略微提一下相关规范的出台背景:

  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原卫生部医政司的领导下,于1986年在全国9省(市)16所医院组建了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从国家层面开始对国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

  2003SARS疫情之后,血的教训使得院感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正规化建设也就此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国家自此相继出台及重新修订了一系列与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制度,如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了《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以及于2006年出台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并先后在各地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使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较之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004年起,国家陆续或修订、或出台了几个法律法规,一起来看一下:

  1.2004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卫医发【2004292200493

  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的通知卫办医发【200416620041019

  4.《急性呼吸道发热病人的就诊规定》卫办医发【200422020041229

  5.《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卫生部41号令2005228日实施

  国家自此相继出台及重新修订了一系列与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制度,如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了《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以及于2006年出台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并先后在各地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使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较之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这份纲领性的文件中,院感科的工作职责包括以下12条:

  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5.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6.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7.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8.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9.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10.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11.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

  12.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当然,之后还陆续出台了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相关规范,此处不再罗列。

  2004年起,为什么会密集的出台与传染病相关的法律法规呢?我个人考虑应该是与2003年的SARS有一些关系的吧。当然,SARS距今已经过去16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SARS之殇显然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如果把SARS比作一场医务人员与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暴发疫情之间的战争,那么,当年的SARS绝对不亚于一场残酷的战斗!然而,没有亲历战场,有几人能够体会在防控疫情经验不足的年代是何等的困苦与艰难?

  回顾SARS之后16年以来国家控制突发疫情的历程,我们经历了H1N1流感的流行、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等致死率高的传染病疫情,相较之下,后面发生的疫情能够快速控制以及科学成熟的疫情防控经验,我们不该认为这是经历SARS之后的取得的宝贵经验么?

  这里提到的医院感染管理科(简称院感科,部分地区称院感办),虽然平时大家在就医时并不直接接触,但对于医院来说,这个默默无闻的科室是不可或缺的。笔者现就职于浙江省内某医院的院感科,也借此机会来谈谈自己平时工作中的感受。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院感染学》中的定义,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在院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医疗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能,又具有对医疗机构中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事件的处理进行专业技术指导的业务职能,是肩负管理和专业技术指导双重职责的职能科室。

  以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的感受,“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句话足以形象说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广度。实际工作中,由于院感科的工作范畴非常大,因此一所医院日常所面对的各种检查和考评,上至三甲医院复评,下至属地卫生管理部门的常规检查,都与院感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医院日常运行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几乎都可以与院感科工作扯上关系。

  国公立医院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很多时候需要自负盈亏。很大程度上,医院成本控制是压倒一切的根本原则。如果遇上一个斤斤计较的基层管理者,就会巧思妙想“开源节流”。比如,某护士长要求护士在上手术台之前实施外科手消毒“只准用一张擦手纸”,违规者被护士长知道,少不了一通唠叨。为了控制成本,护士人员不满编,而护理考核的进化又让护士们的工作内容变得越来越多,护士难免敷衍了事。举个小例子,手术病人刀口换药不去换药室,直接在病床上进行。人手不足,事事又照章操作,护士就不可能按时下班。日常医院追求经济利益,“萝卜快了不洗泥”的例子数不胜数。别说小护士,大主任也有蛮干的时候。

  在医院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耐药性强,各种新医疗技术的开展,大量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加。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是一项涉及全体医院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医务人员必须加强无菌观念,严格、规范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隔离技术,借助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技术,预防感染传播,保护患者并做好自我防护。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给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卫生资源大量浪费。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是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及严格有效的感染控制机制。

  随着医院感染管理这一学科的迅速发展,医院普遍提高了对消毒灭菌工作的重视,但基层医院软硬件方面与大医院相比有很大差距,消毒灭菌工作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自那以后,每家医院每年都会进行各种突发疫情的应急演练,要求多个部门如医务科、护理部、防保科、院感科、检验科、药械科、总务科等等参与进来,我们会模拟突发疫情,把演练脚本编写的极其周全、把应急演练做的真真切切,没有人会因为当下没有发生真的疫情而对院内的应急演练敷衍对待,而我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应急演练,让各个部门熟知当突发疫情来临时各自的工作职责、掌握应对突发疫情时的处置流程而从容应对。

  如果把几年一次的国卫复审比作一场国家层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疫情应急演练,那么,对感染性疾病科及门诊(呼吸道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的要求不就是演练最好的脚本么?唯一的区别恐怕就是:前者是医院内部层面,后者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在突发重大疫情来临之时、在传染性及病死率高的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造访”之时,每一家医院都需要有感染性疾病门诊(呼吸道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来接诊这些“特殊”的患者、避免医院其他就诊患者被无辜传染,更需要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留观这些“特殊”的患者以减少传播、避免疫情扩散。

  试想:

  SARS(其实一开始并不知道是什么感染,只是知道是一种肺炎,传播极快,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高,具体原因不明,甚至连病原体是细菌?还是病毒都还一无所知,SARS也只是后来才正式命名的)再次来袭,我们还会觉得感染性疾病门诊(呼吸道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是个累赘吗?我们还会质疑感染性疾病病房的规范化建设吗?预检分诊和所有门诊的人员还会让人催着去戴口罩、戴手套吗?

  当然,前提是我们得有这样的知识储备:当那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得有合乎规范的物资储备、我们得清楚预检分诊及患者的就诊流程、我们更要严格执行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级别啊!!!——这,就是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验收的目的吧,让我们在“狼来了”的时候,医务人员会保护自己、会救死扶伤、能做一个合格的白衣战士!

  然而,院感科在这些事务的决策过程中,却往往没有任何决定权,有时甚至没有任何话语权。要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时常需要仰赖医院管理体系中其他具有对应管理权限的核心部门,如护理部、医务科及后勤管理部门等部门积极配合以及上级领导的坚定支持,否则相应政策和措施难以出台及落实,解决问题更是无从谈起。

  比如,院感科在实际检查中发现临床一线护士指甲太长,则需要与主管护士的护理部沟通,促使护理部对下属护士长提出监督一线护士指甲长度的要求,从而达到控制一线护士指甲长度的目的。简而言之,院感科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并无制定及落实政策的权力,很多时候则是扮演着一位“温和的协调者”,或是一位“诚挚的恳求者”角色,尽力促使对应的政策和措施在核心部门的认同下落地。

  本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各地院感科除需要维持科室的常规功能之外,还需要参与疑似患者的诊疗流程及预案的制订及修订过程,需要每日进行院内巡察工作,检察医务人员防护装备的穿戴是否合规,对外派援助的医务人员进行防护服穿脱培训等工作。

  但在实践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不足。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人力不足的状态下难免顾此失彼。

  其次,在建筑密集的医院环境内选择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转运途径,也是一个棘手问题——毕竟很多医院的建筑年代较早,高楼林立,设计上根本就没有预留这种相对独立的通道。

  最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带来的恐慌不仅会波及普通民众,也会波及少数医务人员,使得医院内出现部分科室过量领用医疗防护装备,而真正需要这些装备的一线科室反倒出现库存不足的情况。这些情况,都是院感科需要协同医务科出面,解决这些纠纷。

  看到这里,大家对感染性疾病门诊(呼吸道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的存在和定位又作何感想呢?

    国家卫计委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付强解读了国家医疗管理政策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影响。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控处处长李六亿对世界发达国家与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学科建设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借鉴先进经验,推进管理创新,取长补短,走有中国特色的医院感染管理学科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