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教育部&人社部齐发声,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保障
教育部&人社部齐发声,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保障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胡凯红(徐想 摄)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2020年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出席就“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相关政策”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答记者问。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就业工作原本压力就不小,加之突发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一起来解读这场发布会传递的“安心”信号!
四大方面推进毕业生就业问题
最大限度增加就业机会
拓展毕业生升学深造渠道
多种途径开拓招聘渠道
更加精准提供指导服务
五大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徐想 摄)
第一,面向国家战略。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
第二,扩大重点领域的招聘。鼓励各地加大重点领域招聘,需要开辟更多这样的岗位。同时落实应届公费师范生全部入编入岗,今年重点督查。
第三,引导基层就业。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
第四,鼓励入伍参军。主要向毕业生倾斜,过去是在校学生都可以,今年更大力度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毕业生的积极性也很高。
第五,丰富新就业形态。目前我国新就业形态发展迅速,其中含有大量的像服务预定、技术开发、内容付费等新的就业形式,将鼓励毕业生到这类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以及民生急需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就业创业。教育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开拓更多的就业渠道。
人社部相关政策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徐想 摄)
一是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完善落实就业创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一批,引导基层就业一批,支持创业带动一批,并协同做好机关事业单位的招聘考录工作,千方百计挖掘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二是优化招聘服务。加大线上招聘,启动“e路同行、职等你来”网络招聘活动,推出线上指导,组织百名职业指导师开设就业指导的“云课堂”。提早谋划,一旦疫情解除,迅速组织动员全国各级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服务机构,密集推出行业化、特色化的现场招聘。
三是扩大见习规模。今明两年将组织百万毕业生见习,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企业开放见习岗位的,给予3-12个月的政策补贴。
四是强化困难帮扶。对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尽早与教育部门对接信息,开展实名服务,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实行“一对一”的帮扶举措,政策服务全兜底。
科学扩招,重点对口,严把质量
首先,科学确定分校招生规模的方案。今年基本测算: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同比比去年可能会增加18.9万,同时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同比争取增加32.2万人。
二是重点投放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关注社会需求,培养专业能力,确保就业问题。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专升本的计划增量,将投向职教本科和应用型本科,主要向这些学校增加名额,向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倾斜。
三是严把招生和培养的质量关。教育部将指导各有关招生单位以质量为核心,严格招生培养管理,扩招以后必须要高质量完成招生和培养任务
高考时间需评估,将及时公布
一方面,会商有关部门及各地方研判疫情发展情况,研判疫情走势。
另一方面,组织专家评估疫情对考试组织、考场防疫、交通出行、命题制卷及中学教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力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密切关注高三学生和家长们的关切,稳妥审慎研究制定今年高考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关工作安排,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特殊人群特殊地区毕业生重点帮扶
首先是着力强化重点群体的帮扶。将全面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等特殊的大学毕业生的情况,实行分类帮扶和“一人一策”的动态服务,优先推荐就业岗位。
二是强化湖北地区高校毕业生帮扶。受疫情影响,他们可能返校复学的时间会更晚一些。教育部发文,今年研究生毕业答辩、学位审核适当可以延长时间,特别是对湖北籍、武汉籍的学生,要求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增加学位委员会开会的次数,分期分批认定学位授予。
同时,教育部将在就业、毕业等方面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我们跟湖北省教育厅不断取得联系,比如在特设岗位计划、中央基层项目、研究生招生计划、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计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
举办面向湖北高校以及湖北籍学生的专场网上招聘活动,现在正在筹备,并积极协调用人单位,能够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时间,推迟签约录取。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让湖北籍的学生和在湖北高校的毕业生能够安心。
最后,加强对所有毕业生的服务保障。按照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两年内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我们要求高校按照应届毕业生身份帮助办理就业手续。
信息来源:教育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