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教育信息化能否引起革命性的改变?还是说仅仅是教育科技改变了教学的工具?
2020-03-06 08:25:57来源:100唯尔

  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除了“三全两高一大”新目标的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衍生出来的其他产业链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期。 作为教育系统变革的内生变量,在新技术、新政策的推动下,新的教育信息化现象如教育机器人、智慧课堂等也将迎来新的变化。

  过去一年,教育信息化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从1.0时代迈入2.0时代,这是在教育信息化历史成就基础上实现的新跨越。 今天,小编带您用10个关键词一起回顾这一年来我们认真走过的每一步。教育信息化在我国轰轰烈地开展着,但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比较典型的就是“工具论”和“革命论”两种不同的观点。 人类的技术革命历程可以由下图来表示,几次的技术突破引起的工业革命是有目共睹的,比较容易被人们认可。在历次的工业革命中,唯独教育置身事外,基本不受影响,而今的信息化革命能否在教育方面也引起革命性的改变呢?或者说引起革命性改变的条件是否成熟呢?

  一、“工具论”

  在许多人看来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就像之前的教具,如挂图、模具和幻灯片一样,只是辅助教师把课讲得更好一些。用得好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如通过动画或视频可以让教师把一个概念或原理讲得更加透彻,更加浅现,让学生好理解。同时用得不好也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如有些老师用PPT代替黑板,而其PPT只是教案或教材的再现,把原本在黑板上的内容搬到屏幕上而已。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即看不到老师推导过程,也体会不到老师演绎的思路,于是用了PPT反而使教学效果更差。

  既然是辅助工具是否使用还得看老师本身的认识,有的老师认为自己的水平足够,一根粉笔一张嘴足以把课讲得很好,辅助工具就可用可不用,所以教学信息化也就可有可无了!

  还有的老师认为,信息化是教师的好帮手、好工具,应该好好地利用。于是就想方设法把PPT做得生动活泼,热衷于引入电子白板、微课,希望通过这些信息化工具把课讲得生动活泼,讨学生喜欢,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新技术总是层出不穷,这是不可避免的时代速度;与此同时,有些看上去旧的技术又总是被忽略,这是一个不太来得及怀旧的时代。

  一位从教二十七年的老教师如是说到:

  传统教育:黑板+粉笔+课本z

  信息化教育:电子白板+电子笔+电子书包

  教育信息化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对比: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育信息化总是变化无常难以琢磨。我们需要深度把握那些最重要的技术,并慢慢地形成自己的新常态化习惯,而不是纠缠于那些可有可无的技术。

  以下,我们用最快速的速度来盘点那些最不容忽视的关键性工具,它们是教育信息化常态化中最重要的要素。

  一、博客、个人主页、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无论选择哪一个,拥有专业分享的状态!

  如今,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几乎没有技术瓶颈地快速创建自己的个人分享空间。创建个人空间的难度已经非常低了。每一个人,不需要会编程,不需要懂代码,都可以轻点几下鼠标,抑或触摸几下屏幕就可以注册一个博客,申请一个个人主页,编辑QQ空间,发布微博消息,分享朋友圈,甚至连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也不是难事,都可以免费申请,发布文章。

  然而,千万不要以为博客,QQ空间,微博过时了,就是当初的坚持没有用了,就是当时推行这个技术运用失去了价值。恰恰相反,教师可以转移到不同的空间,并保持着不断专业分享的状态!有了这种状态,一个教师可以在网络空间里表达思想,并可以看到更多不一样的思想,并在分享与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反馈与提升。一个教师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而是可以到全国乃至世界寻找并拥有志同道合的群体。

  二、保持对开放资源的关注度,形成对信息再利用的敏锐意识。

  这一点看起来平谈无奇,却常常难以实现。我曾多次在教师培训现在询问大家听说过网易公开课吗?举手的大约在30%。大家看过网易公开课里面与自己学科相关的视频吗?举手的大约在10%。大家用过网易公开课的视频在自己的课堂上吗?举手一般就只剩1%了。

  实际上,网易公开课上大量与学科有关的系列课程视频。并且网易公开课也是国内目前最出名的开放课程平台之一。这些视频下载下来,剪出所需要的片段都是非常好的资源再利用。或许,要让一个学生深度地学会某个学科的体系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但是要让他们爱上某个学科往往就是那些动人的细节。资源再利用就是想让这些细节去打动学生,这很重要。

  我们需要收集的不仅仅是文字库,图片库,教案库,也需要保持对开放资源的高度关注。重新释放资源的力量!

  三、微信群的快速建立与解散,潜移默化地认识信息时代的碎片化组织学习。

  信息时代有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存在于网络之中,我们不可以忽视它们的存在。因此,如何逐步地形成有效地接受碎片化信息促进个人发展,亦或是碎片化地组织学习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根据项目或是讨论话题,快速在师生之间建立小规模或大规模的微信群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之中有这样的模式切换,这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虚拟的群空间组织学习的过程。这里面有非常多的小技巧,包括如何激发群关系,如何制定群规则,如何定期举办活动,如何针对话题深度讨论,如何结合图片视频等分享作品等等。有了这些经验,教师们就能够更好地把控“微”在移动学习中的作用。

  四、深度运用移动应用程序,逐步具备重新设计教学的能力。

  移动应用程序越来越丰富了。无论是智能手机上的,还是平板电脑上,这些移动应用程序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教师们重新设计教学的能力。

  当有些老师接触了应用程序:Explain Everything,突然觉得录制微课在技术上是那么的简单。就像很多人用了Camera 360就发现自拍和处理相片还可以这么美!

  当有些老师使用了100唯尔教育网的3D人体解剖课件的应用程序后,发现原来学习人体骨骼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还可以这样互动地体验!

  当有些老师鼓励学生们用英语配音秀来练习英文的时候,猛然发现学生们拥有了更大的学习群体和学习伙伴!

  这就是移动应用程序。它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教师创生资源的能力,辅助教师讲解的能力,拓展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常态化并非一蹴而就,学校教师的转变更是一个需要一定时间去转变的过程。在这里,所梳理的渐进性工具看上去有些平淡,却意味深长。没有太新的技术名词,也不至于太久,甚至忽视了很多热词。不是说那些技术性热词不重要,它们同样非常重要,而是教育信息化要想深入常态化就必须正视以上四种渐进性的改变。

  也只有这样,教师群体专业分享的状态、信息再利用的敏锐、碎片化组织学习和重新设计教学的能力才能够生根发芽!

  目前大多数人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主要还是停留在“工具论”的阶段上。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即便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也无法替代教师进行学科创新与育人。智能教育产品可以帮助教师从大量重复性说教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得教师能够腾出精力进行创新和更多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情感需求、身心成长。

  二、革命论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至今,信息时代,老师将变成公众人物,其教学和学术成就将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判。抛开信息技术产物的好与坏来讲,回首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下的七年来,教育信息化确确实实改变了学校、教师、学生。

  还有人认为当今的信息化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就是一场革命,它将颠覆整个教育界,包括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

  不可否认,互联网正逐步影响整个社会,乃至教育这片净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甚至办公,从教育观念到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也不知道是改革还是革命。

  从组织形式来说,如学校、教室,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校、教师与学校的关系。如MOOC的发展使得学生不需要与教师见面就可以获得他所需要的学分,完全学分制以后学生就不是某个学校的学生了,而是通过修满学分就可以拿到某学校的文凭,而他的学分是在不同学校修来的。

  从教学模式来说,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在课堂、在学校了,教师的教可能只是学生学习内容的来源的一部分,而大部分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来自学生自主在网络和与同学交流之中形成,传统的师生关系被弱化了。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原来的“灌输者”转化为“咨询师”。

  这样教育不管从组织形式还是学习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大变化,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必须被重新定义,还以学习由学习者自主的本来面目。

  信息化对教师的影响(笼统):

  (1)给教师的传统教育理念带来冲击

  

  (2)对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带来挑战

  

  (3)对教师原有知识体系带来挑战

  

  (4)对教师原有教学方法和技能带来挑战

  

  (5)对教师的教育职责和工作重心带来挑战

  

  (6)对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带来挑战

  

  信息化对教师的影响(实际):

  (1)备课:备课助手、素材资源网

  

  大量教育资源进校,成体系化展现,到章到节,每一课时都有相应的课件、教案、练习、视频。如人教数字教材资源、金太阳教育资源网等,改变了教师单一从网上寻找素材的方式,并且大量缩短了教师寻找资源的时间。从而由传统方式的备课(课本批注+Word教案),转变为智能备课(电子教案+电子教材)。

  

  (2)授课:智慧课堂、电子书包

  

  授课无疑是整个教学闭环内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最频繁的一节,短短三四十分钟,授什么课,通过什么方式授课,需要经过大量的打磨。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是单一的教师授,学生学的说教式授课,学生通常独自学习和讨论,以课本情景载体。信息化课堂:学生人手一部平板(装载学习所需的电子课本、习题等),通过观看电子白板/交互式一体机(放映PPT、视频等课件资源),教师结合移动讲台/掌上黑板(借助手机或者平板等工具,将黑板带到讲台下,形成移动式讲台授课方式)。主要表现有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

  

  (3)评价:多维度评价方式(教师→教师,学生→教师,家长→教师,自己→自己)

  

  对于一个教师,他()的多少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多少创新的学术成果能经得住实践检验、为人所用,都将成为评判一个老师学术水平、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传统体制下,教师的水平由学校评判。互联网时代,裁判主体变成了整个学习社会的学生。评价方法从领导或同行参观一堂作秀似的公开课,变成学生对该教师的网上课程的评价和选课率的高低。

  

  (4)阅卷:智能组阅卷、大数据成绩分析

  

  大到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小到每一单元考,每一次随堂测练,每一节课后作业,哪怕只教一个班级,50个学生,批改作业依然是教师工作量较大的一项工作。客观题的对错,主观题的批改和注解,这需要花掉教师很多(课余)时间。传统阅卷方式,一支笔,一叠卷子,一张椅子,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信息化阅卷方式:将试卷放置手机/扫描仪下扫描,平均一秒一张卷子,错误率1/10000。通过系统大数据分析,自动算出分数、班级平局分,每一题错误率,每个学生形成对应错题本/集。极大的简化了教师对试卷的统计分析时间。

  

  (PS:单纯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改变谈起,不涉及信息化的对与错,好与坏。)

  可见,教育信息化已然渗透到课堂和教学当中。一方面,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电子产品也改变了教学方式,教师对此作出相关反应(拥抱、融合、创新)。但是,我们也必须知道,教育信息化产物只是工具,作为辅导型工具,它的作用取决于教师(使用者),不应本末倒置。

  三、认识与技术的视角

  其实不管是“工具论”还是“革命论”都有各自的道理,都是在不同阶段的认识问题:一从信息化技术上来说,若处于技术的初级阶段,那它体现出来只是工具的功能,如现在的投影、白板、PPT、精品课程、电子书包等,它们主要的功能在协助教师的教。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如当今网络技术、虚拟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完善,信息化教学已经可以取代教师的一大部分的功能,如要学习驾驶汽车,你只要在模拟器里完成大部分的学习,只剩下10%的上路进行实操的项目。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你有么问题,还可以随时询问微软小娜(CORTANA)或苹果的小丽(SIRI),它们能回答你90%的问题,而只剩下10%的问题才留给你的老师(教练),这个时候革命性的教育便发生了。二是从人的认识上来说,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需要有个过程,在初级阶段你可能认识到信息化教学只是工具而已,随着你对它的认识逐步加深,你才渐渐感觉到它的革命性。实际上当第一台蒸汽机发明和应用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会意料到它给我们的世界带来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不仅仅是在工业生产方面。 显然如果我们的认识仅停留在“工具论”,那我们的信息化教学工作只能在做一些改善教学的环节上徘徊。相反如果我们有“革命论”的思维,则能够加快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上应用的突破,在教育信息化上取得创新性的发展。

  所以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技术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认识问题。

  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的真正革命是可以期待的。如随着电脑与人脑的信息互通技术的成熟,人们将可以像电脑读取硬盘信息一样,把外部信息直接输入人脑,届时你的知识、技艺和思维方式即可瞬间形成,到那时就不存在现在意义上的学校和教师了,甚至不存在“学习革命”这一词了。届时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就到来了------第五次工业革命(生物信息技术革命)

  来源:现代课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