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疫情防控考验高校治理能力,在线教学力促高校课堂变革,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危中有机
2020-03-06 10:16:49来源:100唯尔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防疫抗疫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中,社会各方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其中,作为学生聚集地的各大高校有着亮眼的表现。

受到疫情影响,开学带来的学生流动和学生聚集势必会带来极高的隐患。因此,许许多多高校都选择了延迟开学。

此外,在延迟开学期间,高校也在各大宣传平台通过发布疫情相关信息传达防疫理念。从整体上来看,126日起,大部分高校疫情相关新闻数量增多。其中,武大、华科在疫情相关新闻发布方面较为活跃,很好地起到了疫情严重地区的高校示范作用。

当前,全国上下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全国多地教育部门陆续宣布中小学延期开学,全国多数线下教育培训机构也暂停了线下课程。在此背景下,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保证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积极组织提供线上课程,为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服务。

在线教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背景下的燃眉之急,但是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基于国内现实背景与微观统计数据,并结合现有的高质量研究,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现阶段“在线教育”进行讨论:首先,基于国内大型微观数据,对在线教育的可行性和实施基础进行统计描述;其次,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讨论信息化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职业发展的影响;第三,分析在线教育可能面临的困境;第四,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并讨论在线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希望,这些讨论一方面可为当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在线课程制定提供短期思考,另一方面能就我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型过程中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长期建议。

()邱国良:以有效的疫情防控全面提升高校治理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共同抗“疫”。高校是智力资源汇聚地,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学校教学、科研以及学生返校、考试、就业、心理等问题给高校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要以有效的疫情防控迎接对高校治理能力的挑战,守住校园这片净土,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疫情防控需要有明晰可行的制度。大学校园属于人员聚集的公共场合,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高校要履好职、担起责,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建立和完善通报沟通制度、师生健康信息日报制度、动态管理制度、督查督办制度等,压实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做到群防群控,守护师生安康。

此次战“疫”提醒我们,真正的治理现代化,需要未雨绸缪,放眼长远。最近,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实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虽然在线教学平台在高校教学中已应用多年,但如此大规模、广范围、长时间使用线上平台教学尚属首次,暴露出网络卡顿、教师不熟练、学生不适应等问题,这对教学服务管理部门、广大师生提出了新要求,也对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提出了新挑战。这需要高校进一步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师加快拥抱新兴理念与技术,及时提升专业素养。

高校作为知识型社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在战“疫”中要依托人才科技优势和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立足工作实际,整合优质资源,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开展科研攻关,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真正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这场抗“疫”阻击战带给人们太多的思考与感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战“疫”与育人相结合,把鲜活感人的事例与素材变成教材,充分利用现实启发、现状驱动、现场感染的形式,点燃学生思想,给学生上好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公德教育课。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学生成长辅导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安抚与支持,纾解学生因疫情而产的不良情绪,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疫情,安排好学习与生活。同时,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疫情,不偏听偏信、不盲从跟风、不信谣传谣,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这些工作需要依靠强大的成长辅导团队,积极对大学生提供网络心理援助服务。

这场疫情“大考”,凸显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我们既要着眼当下,依靠科学防控和严格管理,把守护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总结经验,针对一些高校面对这次疫情过程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齐、完善。如此,高校方能建立更加完善和精细的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立德树人能力。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研究员)

作者:邱国良

《中国教育报》20200306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张立迁:在线教学力促高校课堂变革

当前,在线教学成了疫情防控形势下的重要教学模式,为积极配合打赢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全国各地高校切实扛起疫情防控责任,努力实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最近,《中国教育报》刊发了一组“扎实开展在线教学”的系列评论,引发了我对高校如何搞好在线教学的一些思考。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计算等新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在线教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我国也一直坚定推进在线教育发展。比如,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2017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2019年,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高校在线教学的推广应用。

当前,高校当秉持积极审慎态度,践行“开放”“共享”“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力促在线教学实现有效、有序变革,这既是应时之需,也属长久之策。在笔者看来,高校搞好在线教学首先要把握好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性。应当说,在线教学有效满足了大学生作为“数字土著”的认知特征和学习需求,适应了他们对视频图像等强刺激和虚拟情境感兴趣的特点,实现了随时随地自由控制式的“即时学习”。实践证明,通过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师生与生生协作互动、批判式思考等学习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之成为主动且高效的学习者。其次,在线教学要调动好教师“全情投入”积极性。广大高校教师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身边向导,并成为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通过知识内容、学生特点、多媒体技术、问题情境等多要素互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培育、人格塑造等综合功能。

在线课程是在线教学的核心元素和载体,其质量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在线教学的实施成效。因而,要以高阶性、挑战性兼有的课程目标,学术性、系统性、前沿性兼备的课程内容,适切性、探索性兼具的课程方法,以及科学性、严格性兼顾的课程评价,建立起课程质量标准。在线教学是一场深刻变革,高校要系统研究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谋划搭建在线教学创新发生与扩散的综合支持体系,积极推动学习分析、移动互联、知识管理和社交网络等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在线教学规模与深度。

  (作者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教师)

  作者:张立迁

《中国教育报》20200306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三)砍柴网:渡过疫情,学校信息化建设危中有机

2月,全国诸多省市线上“开学”,超过1亿中小学生在线迎来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一时间,直播上课的相关话题霸屏微博、百度。对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关注达到了空前高度,更有行业人士表示,“这是教育信息化的历史性时刻。”

然而直播授课火爆的同时,“上网课的尴尬”也登上热搜。不少老师更表达了对直播课后学习进度管理、线上教学与教务衔接等实操环节的担忧。“疫情必然会过去,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其实刚刚起步。”国内专业的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提供商——校宝在线学校事业部总经理邹依依向记者表示,“成体系的信息化开放平台亟待成为每个学校的‘标配’。”

直播爆红,却撕开了学校信息化的“皇帝新衣”

随着《教育信息化2.0》、《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推出,全日制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入快车道。智慧校园甚至被纳入很多省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环节之一。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更让学校真切感受到了信息化的迫切性。据媒体报道,某在线直播教学服务商的用户需求从122日就开始爆发,比1月上旬跃增10倍;某在线课堂工具仅一天就有千余新用户注册。诸多教育信息化的上市公司更是股价逆势大幅增长。

火爆背后,各类问题却也见诸报端。很多课程在依托QQ群、微信群、甚至一些以游戏、娱乐为主的平台进行直播,“打call、送火箭”抢过了上课的“风头”。一些老教师不擅操作,静音讲了一节课。生物等课程因“敏感词”而无奈“下播”。即使专业的教育直播平台,在大流量的冲击下,迟缓、卡顿、系统奔溃都成了家常便饭。原本严肃认真的教学场景却沦为抖音段子手的包袱素材。

下播后,更大的烦恼等着老师们。在QQ群里做直播,在微信群里布置功课,拿画图软件批改学生上传的作业,还要接待家长不时的电话、微信询问。这样的三头六臂成为许多老师这几日的常态,不仅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如何将现阶段的内容与正式复课后的教学相衔接更是难题。

而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还有许多看不见的“隐患”。有校长表示,全员都隔离在家,很多开学筹备都无法正常启动,一旦宣布学校复课,大量的教务工作都需要压缩时间快速启动,学生信息统计、排班……无不面临极大压力。而作为近几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民办学校和国际化学校,春季也是重要的招生阶段,线下的全面停摆无疑将对学校的正常运营造成了巨大影响。

从教学到教务,“智慧”校园面对疫情忽然变得“笨拙”了起来。

学校呼唤信息化真正“落地”

为何仅仅几天的直播课就让火热的教育信息化行业露了怯?一些老教师认为线下教学本就有它的不可替代性。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上直播课的方式和在教室里授课是完全不同的。未经培训把内容生搬到网上,自然难以吸引学生。而学生的反馈、家长的沟通、作业的批改修正都与课堂教学形成一个整体,如今被切得“七零八落”更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而在邹依依看来,这背后是教育信息化并没有真正在校园落地:“很多报告告诉我们,全日制学校的数字化普及做得很好、信息化程度很高。实际上,这些统计只看学校装没装系统、教室里按没按屏幕、谈‘有没有’却不关注‘用没用’。直播看似简单,但需要完善的教务体系和标准化规范作为后盾支持,现在匆忙‘上播’,效果差、流程繁琐、反馈不佳只是表象,真正暴露的是薄弱的信息化基础。“

邹依依的观点并非不经之谈。据艾瑞《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报告》调查显示,以15分计算,目前中小学阶段的全日制学校里,技术与教育需求的渗透融合度基本停留在3分的中位线,高等院校也只有部分环节达到4分。而且目前信息化技术多应用在教学活动的“练--评”环节,其他如教务等环节的数据化程度更低,资源无法有效利用。可以说,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学校的运营管理需求严重脱节。

疫情过后,教育信息化期待春天

事实上,一些较早搭建信息化平台的学校就在这场直播战中体现了优势。广州执信中学国际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学校很早就开通了校宝智慧校园Plus版,把教学、教务全流程搬到了线上。这次疫情突发,他们直接采用校宝平台上对接的直播服务,不仅可以在直播界面上完成教学、提问、互动等,学生也能方便地回看课程内容;同时,通过排课系统,他们快速调整了一个特殊时期的课表,保证各年级学生在不耽误学习进度的情况下劳逸结合。而作业等也可以方便地通过系统云端完成对接存档,把老师从繁杂的后续教务中解放了出来。同时,通过云端的协作办公,招生宣传、新学期课表等日常工作也得以顺利推进。“包括像复课后,健康考勤等应对疫情的特殊需求,校宝智慧校园也可以充分满足,目前我们各项教务教学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广州执信无疑是信息化进程与学校发展紧密联动的成功范本,而在邹依依看来,体系化、平台化是其成功关键词。

“体系化地打通教学、教务、管理各环节,把学校的运营全流程数字化、云端化,是当务之急。”邹依依认为,很多的学校对于信息化的认知还停留在双师课堂、线上授课这些常见的概念上,没有把信息化纳入学校管理的全盘思维中。“通过新技术切实解决教学实质问题当然是学校的核心,但脱离了教务和管理的信息化却也孤掌难鸣。”她表示,不能把学校“局限”成一间间的教室,要以一个组织的角度去看待教育信息化。“校宝通过智慧校园Plus版等一站式的信息化产品,正是希望全方位地推动学校的数字化改革,让学习过程标准化、能力评价多元化、教务管理智能化、家校互动透明化、校园服务移动化。只有将整个学校的管理和教学体系都数字化。无论是应对疫情或其他突发状况,才能快速有效地牵动老师、后勤、学生和家长共同响应、积极应对。

同时,邹依依更希望广大的校长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帮学校搭建一个在线管理系统,更是打造一个连接行业上下游的平台。”邹依依校宝为例,作为教育产业服务平台,校宝针对全日制学校推出校宝智慧校园Plus版。它不仅覆盖教学、教务、财务、运营等学校全管理流程,更接入了魔点、依时利等优质硬件供应商,还和浦发银行、网商银行等第三方服务平台合作,衍生出多样化的创新服务与产品。此次面对突发疫情,校宝快速联系了多家专业直播平台,为学校及时免费上线了相关服务;同时,联动支付宝为学校开启线上缴费,保障学校日常的运营需求。此外,校宝还联系了行业专家开设线上课堂,为特殊时期学校的招生、运营支招。“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在我们的信息化体系内的。”邹依依表示,帮助学校与行业的上游和下游进行连通,将大大降低学校的营销成本、运营成本和财务成本,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

“我们相信,随着更多学校强化信息化意识,联动像校宝这样的平台真正将信息化‘用起来’,疫情过后,全日制学校的发展将迎来一个不一样的春天。“邹依依对学校信息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作者:砍柴网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