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后疫情时代,“超长寒假”+在家网课打破家庭教育的舒适区,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尚能饭否?
2020-03-24 17:49:25来源:100唯尔

  后疫情时代,,“超长寒假”+在家网课打破家庭教育的舒适区 超长寒假——家长你还能撑多久?

“疫”当前,00后学生迎来“超长寒假”

此刻,我们的青少年宅在家里,他们可以做些什么?应该要获得哪些成长?在这个加长版的寒假中,不少孩子都变得懒散了。二月底之前不开学,三月四月不明朗。虽然这结果也是在意料之中,但是和孩子们大眼瞪小眼,已经是两看两生厌了。我们发现,孩子上网课没以前专心了,做作业也没以前用心了,每天只想赶快去玩。停课不停学,假期虽然延长,孩子却不能完全不学习。

  2020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小学生们也迎来了有生以来最长的“寒假”。在这样一段特殊的时期,家长不仅需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还需要为孩子的日常教育殚精竭虑,如何帮助家长更好地胜任家庭教育职责一时间成为社会舆论关心的热点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疫情给了家长平时求之不得的大块时间陪伴孩子,这种社会重大事件中很多东西是无法通过教科书直接教给孩子的,家长可以借此机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能,从生活习惯的形成、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感恩与责任感的教育、信息筛选能力的培养、生命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等各方面挖掘相关素材,从而收获一个更懂事、更成熟、更有责任和担当的孩子。与此同时,也为整个教育社群重新思考如何定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家庭将成孩子全人教育最主要的场所

  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显示,家庭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在某种程度上与学校教育的影响基本相当,甚至犹有过之。例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科尔曼1966年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报告,通过调查4000所学校、60万名儿童,得出这样一条结论:“黑人学校和白人学校在办学条件、教师等方面没有太大差别,导致黑人学生文化教育水平低,而且年级越高与白人学生差距越大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的家庭,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影响着孩子的学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底色。”2017年,麦肯锡公司基于PISA项目2015年测试数据结果,发布了一份名为《影响学生成绩的动因之亚太篇》的报告。报告深度分析了影响亚洲学生在2015年经合组织PISA测试中科学成绩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除学生个体心态对成绩的影响程度,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教师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在15%-18%之间。

  传统家庭教育教育方法略显粗暴

  另外,现在的家长普遍分为四种情况,一部分家长通过某种渠道了解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养方式,认为应该给孩子自由,于是盲目推崇“快乐教育”,认为自己在给孩子自由但其实是在放纵孩子。一部分家长认为对孩子要严格要求,甚至不惜使用暴力使孩子屈从,他们往往认为孩子在这样的高压下必将成大器。还有一部分家长比较摇摆,没有自己坚定的立场,总是焦虑,于是天天盯着别人家教育孩子的方式,然后拿来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另外一种家长是偏中立的,既不过于高压,也不过于放纵,他们较为理性,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论,并且能够认真的执行下去。

  我个人认为前四种家长的教育方法弊端很大,第五种家长是最理想的,然而现实是第五种家长少之又少,不过以我接触的家长来看,年龄越小的孩子的家长中第五种家长占比越高,换句话说,第五种家长的数量是在逐步增加的,相信假以时日,中国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会发生很大改变,中国的教育环境也会日渐好转。当然了,还有一个我们不能避免的问题始终存在,而这个问题,正是决定我们的教育环境能不能真正改变的关键。

  思维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

  比如,更加明智的表扬孩子,但不要表扬孩子的智力或者能力,也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这样的话,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受到表扬可能仅仅只是因为智商或者能力,长此以往会使他们拒绝承担风险,担心搞砸或是担心别人觉得“很蠢”,长此以往容易失去积极性。

  家庭教育作用日趋凸显

  国际上已经有大量实证研究证明,无论是家长参与学生学习,还是家长参与学生生活,都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例如杰恩斯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对近年来的52篇国际研究中六-十二年级的超过30万名的学生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家长参与对中小学学生学业成绩、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影响。

  早在2007年,中日学者联合开展的《世界五大城市五年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中显示,北京学生课外家庭补课时间为131.6分钟,而东京、伦敦、赫尔辛基和华盛顿DC同龄人补课时间分别仅有101.1、74.1、68.2和62.6分钟;并且,76.6%的北京学生主要学习内容为英语、奥数、作文等“学术项目”,而赫尔辛基、伦敦和华盛顿DC三城市学生补课内容的前3项无一例外是体育、音乐、舞蹈等“非学术”项目。

  以小学四年级阶段为例,更多家长会参与到与学生学校学习、学业发展相关的活动中来,如63.5%的学生表示家长会询问作业,55.7%的家长表示会检查作业。与之相比,只有27.7%的学生表示家长会陪他们去动物园、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参观。在孩子成长的初期阶段,相当一部分家长将大部分精力放到检查作业、监督学业方面,将家庭教育作为延伸学校知识教育的一种形式,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学习的积累,以及好奇心、求知欲、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等方面的发展。

  而一组由加拿大学者迪斯兰兹和克劳蒂亚对15岁左右儿童的研究数据则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家长参与是一项十分“私人”的活动,不应该过多地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相联系:有60%的学生希望家长能够陪伴他们的阅读,86%的学生希望家长能够为他们正在从事的爱好出主意,71%的学生希望家长能够与他们讨论电视节目;与之相对的是,仅有33%的学生希望家长参与到他的与学习相关的事务中。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根芳的一席发言提到了家长在教育的与时俱进方面表现出的不足,他认为:“现在教育对象基本属于95后、00后甚至10后,他们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拥有知识和信息的质和量超越了上辈;他们的痛点、痒点、兴趣点、吐槽点分布在哪里,跟上一代有巨大差异。我们应该承认,代际对立与冲突已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几代人之间。”

  2016年,中国青少年儿童发展中心在人民网上发布《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推进策略研究》,分析了我国家庭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七大问题,其中一项重要问题就是对家庭教育组织的相关指导和服务水平专业化程度不足,无法为家长提供与当前时代同步的教育指导。而一项由香港中文大学Esther Ho Sui-Chu教授等人实施的研究也发现,学校教育系统能够为家庭教育提供的支持十分有限,好学校并不一定能够为家庭教育带来更好地帮助。

  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多个国家正在尝试建立这样一种家庭教育支持系统,为提升家长教育能力提供多样化的指导。例如美国全国家长教师协会制订的《家长/家庭参与教育计划国家标准》中包含了六方面的评价项目。此外,还有英国的“学习支持助手”项目,通过招募家长成为教学协助人员以帮助家长积累家庭教育经验。1999年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家庭教育手册”,从“家庭是什么”“家教”“同情心”“个性与理想”“游戏”5个方面,帮助家长更好地在了解孩子的同时,也了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扮演的角色。这些举措均从不同方面设法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提供支持。

  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推动“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争取专门经费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专业支持体系,刻不容缓!

  (刘坚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启蒙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