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务员面试热点: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等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治那些事儿
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那些事儿: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等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治
截至目前,全国超配的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已经消化32041名,三年整治任务已完成79.85%。
那么,什么是超职数配备干部?为什么要整治呢?今天小灵就和大家聊聊关于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那些事儿
1.什么是超职数配备干部
说的简单些就是超过组织人事部门的领导干部职数编制数量配备干部,也指一些单位超编进人。就叫超职数配备干部。假如一个单位或部门副职规定为2人,实际上有2人以上就是超配,一般是按编办制定的三定方案为准。
“三超两乱”(超职数配备干部、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擅自设置职务名称)
2.为什么要大力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现象?
超编进人,不仅使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形同虚设,更在一些单位造成混岗混编、人浮于事的现象。
说起超职数配备干部,让人敏感的除了产生“吃空响”的人之外,还有就是超编配备领导干部。事实上,一些地方和单位在领导干部调整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单位的编制数在经过机构编制部门核定后,是不能自行突破的。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职数多了,办事人员自然就少了,班子成员比普通干部还多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并不罕见。
无论是超职配备一般干部、还是领导干部,首先是破坏了正常的组织秩序,违背了管理科学的层级原理,其次则是增加当地财政的负担。超职配备一般干部,一般来说就仅是多支出工资,而超职配备领导干部不仅要多支出工资,还要支出比一般干部更高的医疗、出差、电话费等各种补贴。
超职数配备干部,意味着超额支出经费。当违规行为和金钱挂上钩,也就滋生了产生违规违纪的“温床”。超职数配备干部,是对核定职数政策法规的践踏,是权大于法的表现。
超职数配备干部是严重的官僚主义和违法乱纪行为,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毒瘤”,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是严肃队伍管理的一项重要行动。解决超职数配备干部这一问题,除了要对各单位进行严格清理、限期整改之外,纪检监察、组织、编制、审计部门还要各司其职、齐心协力,严肃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3.怎么治理超职数配备干部现象?
高度重视,责任明确
中央对解决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审定整治工作文件,要求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决心和举措抓出成效。中央组织部及时作出部署,强调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制定和落实整改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抓下去,扎扎实实把中央赋予的任务落实好。这些重要部署和要求,为整治工作的扎实推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切实把整治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组织人事、机构编制部门肩负起直接责任,通过整改任务的“顺排”和消化时限的“倒推”,持续不断地加压用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政策具体,纪律严明
2014年1月,中央组织部会同中央编办、国家公务员局出台《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简称《通知》),进一步重申“五个严禁”的纪律要求,即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严禁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严禁违规设置职务名称,严禁用职务职级待遇奖励干部,严禁变相设置非领导职数。同月,中央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均明确提出,不准超职数配备、超机构规格提拔领导干部,或者违反规定擅自设置职务名称、提高干部职级待遇。随后,又配套下发了《关于职数界定若干问题的答复意见》,进一步明确和界定有关政策。对那些超配严重的地方,采取“退多补少”的办法,既体现整改要求,又适度保持干部工作活力。这一系列政策规定的出台,为整治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亮明了底线、划出了红线。
思路清晰,措施得力
《通知》下发后,中央组织部按照“摸清底数、严控增量、消化存量”的思路,推动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在摸清底数方面,各地各单位采取本级自查、重点抽查等方式,核查所辖地方和单位实际配备干部情况,并登记造册。中央组织部干部监督局会同有关方面,组织专门核查组,认真核对干部名册、职数核定表、工资审核清单、工资发放清单等“四本账”,全面掌握了全国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情况。在严控增量方面,各地各单位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案预审制度,明确在整改消化期内,有超配问题的地方和单位选拔任用干部时,必须报经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预审。
对“因军转安置、机构改革、换届等特殊情况”需要超配干部的,必须进行事前报告,由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和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把关。
在消化存量方面,各地各单位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结合贯彻落实有关制度规定,切实打好整改消化的“组合拳”。在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县以下机关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意见印发后,各地根据文件精神,统筹做好超配乡科级干部的整改消化工作。在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印发后,各地各单位对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干部加大调整力度,对到退休年龄的及时办理退休手续,对违规违纪的及时免去现职,通过畅通“下”的渠道消化超配干部。
监督到位,成效明显
整治工作持续时间长、推进难度大,为避免出现前紧后松或“一阵风”现象,从一开始就把从严监督抓在手上,用核查、检查、督查方式保证整治工作实效。
一是定期对账核查。从2014年开始,中央组织部先后3次对全国整治工作情况进行集中调度。通过逐一对账审核和随机抽查的方式,不仅查看整改进度,而且查验消化渠道;不仅看消化数字,而且查验干部名册和任免文件,做到整改任务明确、消化账目明晰。
二是结合巡视检查。将整治工作列入结合巡视开展选人用人检查的内容,对中央巡视组巡视发现的超配问题,及时建账督办,限期整改。各地各单位采取本级自查、上级复查、重点督查等方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三是开展巡回复查。先后派出11个批次的巡回复查组,对黑龙江省等19个省(区、市)的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查验,对整改不力的及时进行督促。目前,全国有24个省(区、市)已完成超配乡科级以上干部消化任务的50%,其中完成70%以上的16个,完成90%以上的7个。四是实行立项督查。对反映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的举报进行立项督办,发现顶风违纪的严肃处理和追责。截至目前,共查实超配问题25件,处理和纠正相关人员308人。大家普遍反映,这次整治工作力度大、措施实、推进稳、效果好,几十年的顽疾通过3年左右的集中整治得以基本根治,各地各单位严格按职数配备干部、按规矩选拔干部的意识显著增强。
4.超职数配备干部现象之网友观点
整治超职配备干部何以“神速推进”?
治疗重病顽疾固然需要猛手重药,但更需要因病治宜、对症施治。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也是如此,各地超配情况千差万别,如若急于求成,“一刀切”,往往会“欲速而不达”。“摸清底数、严控增量、消化存量”……
中组部有力、有序、有效推动整治工作,分清情况、讲究方法,综合施策、不急不燥,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推进。消化存量上,结合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各地各单位对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干部加大调整力度,对到退休年龄的及时办理退休手续,对违规违纪的及时免去现职,通过畅通“下”的渠道消化超配干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推进整治超职配备问题,既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又把握制度的灵活性。这也是整治超职配备能“神速推进”的关键所在。(闫华)
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不能“一篙松劲”
在后续的整治过程中,各地各单位必须继续发扬“啃硬骨头”和“钉钉子”精神,再接再厉、持续推进,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放松、标准上不能有丝毫降低、力度上不能有丝毫减弱。这样才能使整个整治工作一鼓作气,一作到底。
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眼下继续推进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必须以最坚定的决心、最认真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一抓到底。这样才能真正让按职数配备干部、按规矩办事成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常态。(刘灿)
整治超职数配备还需多杀“回马枪”
超职数配备干部出现反弹,说明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真正遏制各地“三超两乱”现象,除了要善打攻坚战外,关键还需多杀几个回马枪。运用好这一利器,彻底击碎地方前紧后松、阳奉阴违的幻想,才能确保如期圆满完成整治任务。
当然,让按职数配备干部尽快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必须得提高回马枪的命中率和杀伤力。具体来讲,一要畅通举报渠道,引入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力量,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监督网。二要采取明查暗访,通过对账审核、随机走访等形式,一旦发现整治走过场整改不到位情况,对当地主要领导务必要严肃处理严厉追责。(武西奇)
消化超配干部还应“乘胜追击”
打蛇打七寸。各地还应定期核查各单位的编制手册、干部花名册、考勤签到册、工资发放册等“关键点”,不给超职数配备干部留一丝可乘之机。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超配干部问题积弊已久,惟有形成不能、不敢、不想的长效机制,坚持边消边查边改,露头就打,毫不留情,乘胜追击,才能真正根治干部选配中虚胖的“富贵病”。(尹宝平)
文章源自“微观张垣”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