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花钱很痛快,知识付费买到知识就等于学到了知识?
2020-04-03 19:07:34来源:100唯尔

买到知识就等于学到了知识?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行业分析师,是刚从业的互联网白领,还是有百万粉丝的科技自媒体,几乎都一边倒的持有这样的观点,仿佛反对知识付费已然成为了政治正确。可是你看不起的知识付费,真的只在收“智商税”吗?

“知识付费”这个词的兴起大概在2016年,当时罗振宇仅靠一个名为“罗辑思维”的公众号刷屏各大微信群。也在当年,一条贴片广告拍出了2200万的罗辑思维和Papi酱引起了互联网行业的沸腾,当时的内容创业者们还不知道原来内容营销还可以这样玩。

我想起了十年前互联网没那么发达的高中时代:

每个暑假都会在图书馆借来的十几本书,不辞辛苦背回家,直到开学前几天才发现封面上不过多了些尘埃;

借来学霸的笔记,一字不落的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也依然没有考过年级第一。

那些囤积起来的知识,更像是种心理安慰剂。

剑桥大学知名教授彼得·伯克曾在著作中这样定义知识和信息:

知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处理过的或者系统化的事物,信息是相对原始的、特殊的和实际的事物。

可以说,没有经过思考的知识实际上并不能称之为知识,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从获取信息到掌握知识,并不是一个非常轻松易得的过程。

交了2000块智商税,对于知识付费,我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而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获取信息的门槛大幅降低,面对洪水般的信息,筛选和抉择信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好像我们以付费的方式,就可以期待直接获取最有效的信息,甚至获得直接效果。

很多人将“得到”视为“知道”,满足于当下的获得感。

可正如爱因斯坦的司机可以记忆和模仿爱因斯坦授课,却最终回答不了台下观众提出的刁钻问题,收藏夹和记事本里你本来要学习的知识,并不不能像芯片一样被植入大脑,也无法就此激发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

热衷买课的背后:折射出我们小时候的教育方式

你是否对这样的场景很熟悉?

老师站在讲台写板书,时不时扣扣黑板强调重点,学生们乖乖抄写,教师里出奇的安静,只有笔尖碰在笔记本上的声音沙沙作响。

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间,我们一直像这样,在被动接受知识,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了。

在课堂上,我们练习被规定好的内容,老师和家长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学习目标与考试分数直接挂钩,学习的动力大部分来自于想要考个高分,不管是否感兴趣,也不问为什么学习。

交了2000块智商税,对于知识付费,我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面对新知识,我们慌了,没有老师我们该如何学习呢?

其实想学习一门知识,有很多途径,甚至有许多优质的免费资源:比如出门泡书店、请教大咖、上在线大学公开课、泡专业论坛和阅读深度专业文章,这些都是能找到的公开资源。

然而相较于走出家门、人际交流、花费时间搜索整理,躺在沙发上,戴上耳机听那些已经分门别类的课程还是要更舒适一些。

但是你以为知识就可以这样舒舒服服的学好吗?就连拥有绝对音感的周杰伦,从4岁时就被妈妈逼着每天练习2小时钢琴,你确定你的天分比周杰伦还高吗?

半途而废,真不是因为你懒

知识付费的课程,还不如为了考试学习效率高。

最好的学习就是在实践中应用,考试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实践了,考高分也是很多学生的学习动力之一。

爱因斯坦说:

“纯粹的逻辑思维不能给我们提供任何关于现实世界的知识;所有关于现实的知识始于经验,也终于经验。”

然而面对干瘪的文字和已经录制好的内容,我们只能接受已经成形的概念,却无法真正运用。几节课后,我们对故事三要素熟稔于心却还是写不好一篇200字的文案;聊到消费分层、下沉人群头头是道,也还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份尽调报告。

交了2000块智商税,对于知识付费,我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就像电影《后会无期》中说的台词一样,

“听说过很多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面对成百甚至上千的读者,付费的知识提供给我们的是通用的格式化的解决方案,并不具备针对性,真遇到什么问题,还是要另想解决方案。我们从知识付费中学到的知识,往往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付费的学习过程也往往缺乏足够的互动感和监督,即便是有在线小助手,面对动辄百人的大群也总是显得力不从心,稍不留意,你的留言就被淹没在了刷屏信息里。

缺乏实践反馈,没有目标也没有成就感,自然也就没有坚持下来的动力。

如何学习才更有效率?

在如何学习才更有效率的问题上,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曾经提出金字塔学习理论。他将学习的方式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部分,而通过主动式学习的方法,知识的留存率要远高于被动学习方法的留存率。

在被动学习方法中:

阅读可以记住学习内容的10%;

聆听可以记住学习内容的20%;

看图可以记住30%;

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学习可以记住50%

在主动学习方法中:

参与讨论,发言可以记住70%;

做报告,情景模拟,亲身实践可以记住90%

近年来,主动学习方法也被运用到国内的学校的教学中,问题式学习(PBL)就是典型的应用之一,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系统思考的能力。

而目前流行的所谓知识付费,其实大多数都停留在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中,显然,这种方法已经过时了,我们却在为这种过时的方法交智商税。

知识,从来都是艰苦的后天习得

事实上,想要获得知识,尤其是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往往需要深入钻研庞大的知识体系。主动获取知识只是第一步,主动展开持久的学习才是真正掌握知识的开始。

作家格拉德威尔则在《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中提出,

想要成为一个领域的大师,需要花费1万个小时不断反馈和刻意练习,这个时间几乎是所有成功者的必要条件。

比尔盖茨在七年级的时候开始接触计算机,在大二决定创办公司时,他无间断的编写了7年的程序。

莫扎特令世人惊叹的第九钢琴协作曲,诞生于他21岁,那时莫扎特作为协奏作曲家的生涯也已经有十多年。

交了2000块智商税,对于知识付费,我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说,

“没有哪个每周工作40小时的人可以改变世界”

他自己自2001年以来每周工作120小时,从来没有休过完整的周假。

真正习得知识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想要获得成长,就不能有畏难情绪,才能真正将知识装进脑袋里。

如果你想真正学到知识,就删掉手机里的知识付费软件吧!

原头条号标题:交了2000块智商税,对于知识付费,我得到这样一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