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冠肺炎疫情对殡葬企业影响到底有多大?火化、堆肥、化尸水:你的尸体如何成为新型殡葬业公司的商业故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放大灯”(ID:guokr233),作者:张旌,经授权发布。
新冠肺炎以其高传染性高死亡率牵动着众人心。分隔在各城市小区的人,也像武汉人似的宅在家中不外出,通过各种媒体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整天对着手机,看信息,刷微信,关注疫情变化,了解抗疫情况。更让人担忧的是危重病人,最令人伤感的是病亡者。这场疫情导致几千人死亡,多少个家庭破碎,有的全家人在不长的时段内相继死去,一个个悲惨的场景让人悲痛。
由于新冠肺炎的高传染性,谁病倒了,亲人不能陪护,没法探视,病亡不能告别。这恶贯满盈的新冠病毒,让人死得没有尊严,比其它的病故更让人绝望,倍感凄惨。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亲属难以见到一眼,那样的故去,十分的冷酷、残忍。谁能想到,继口罩、厕纸和呼吸机之后,连殡葬业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据路透社2日报道,面对新冠疫情导致的死亡人数激增,纽约市的火葬场延长了工作时间,直到深夜仍在火化尸体。纽约州已经开始对所有的火化和埋葬活动进行统计。纽约市政府官员正在调查北部的公墓,寻找临时埋葬点。殡仪馆和公墓的负责人说,自从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尸体安置需求出现了几十年来从未有的激增。新冠病毒在纽约市已经感染了数万人,并导致约1400人死亡。
据日本全日新闻网(ANN)在2月28日的报道[1],东京一家墓葬石材店铺遭遇经营难题:供应70%~80%墓碑石料的中国工厂,因疫情停工,导致日本的墓碑随之陷入短缺,目前有墓碑需求的5位客人,不得不排队等待。
日本因疫情导致墓碑石材不足。图源丨全日新闻网(ANN)[1]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西班牙十分严重,已致近8000人死亡。近日西班牙政府规范了当地殡葬业价格,不允许其抬高价格并要求殡葬业公司提前告知客户预算。此前因患者大量死亡,西班牙殡葬业价格一路飙升。尽管这类特殊状况不常见,但背后折射出一个事实:丧葬行业的产业链条之长,利润来源之多元化,超乎常人想象。
丧葬是一种文化,这种流传千年的文化却被新冠肺炎打得七零八落全球化的当代殡葬业面临诸多问题:价值数万元的天价骨灰盒和寿衣,停灵押金、抬棺费、火化费、点香费……名目繁多的收费业务,让传统的殡葬习俗和服务备受诟病,但当事人又难以开口评价 [2]。
一个典型的火葬产业流程图,资料来源:华经情报网[3],制图丨放大灯团队(ID:guokr233)
另一方面,畸形的服务价格背后,传统殡葬形式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视。例如上文中大多数纽约人选择火葬而不是土葬,但这座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只有四个火葬场:一个在布朗克斯,一个在布鲁克林,两个在皇后区。其中两处火葬场的负责人说,每日接收的尸体数量从10人左右增加到15人或更多,造成资源紧张。
目前我国殡葬策略是优先火葬,但遗体火化和祭品焚烧过程会产生烟尘、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常规大气污染物,还有汞(Hg)、二恶英类(PCDD/Fs)等有毒有害物质,不仅会加剧全球变暖等生态恶果,还会对周边居住人群构成潜在威胁 [4][5]。
北京市典型火化机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 | 薛亦峰 等 [5]
暂且抛却宗教等因素,绿色、环保的形式似乎更适合未来的殡葬行业,从法规政策的调整即可窥见一斑。
2018年我国民政部起草的《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指出 [4]:
“对采取海葬、树葬、草坪葬等不占土地、不保留骨灰方式进行生态安葬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奖励补贴。根据需要,可以为不保留骨灰的逝者建立统一的纪念设施。”
#冷知识# 我国将于2020年开设陵园服务与管理专业,该专业系首次纳入《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第一个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 [7]。
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一种新型的环保殡葬形式将踏上正轨,欲改变传统殡葬业格局。
2019年5月21日,美国华盛顿州州长杰伊·英斯利(Jay Inslee)签字通过法案,遗体堆肥将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成为合法的殡葬形式,华盛顿也是美国首个通过该法案的州。同期还有一种叫做“碱性水解”的殡葬形式,也在华盛顿正式合法化 [8]。
有趣的是,发起并推动该法案的是华盛顿州参议员杰米·彼得森(Jamie Pedersen),据称是受其邻居卡特里娜·斯佩德(Katrina Spade)的启发和建议,而后者恰巧是一家遗体堆肥公司 Recompose 的创始人。
用"遗体"种出花来
自幼时起,卡特里娜就目睹过农民用牲畜尸体堆肥。
2013年,在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的她,开始关注人死后的遗体处理问题,并思考人的遗体是否也能像动物那样堆制成肥料。
这一问题的答案催生了“Urban Death Project”(城殡计划),卡特里娜希望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系统,能够将遗体自然分解为肥料,并以此作为更有意义、对生态更加友好的方案,替代现有的遗体处理方式 [9]。
2014年7月,来自 Echoing Green 的气候变化研究基金(Climate Change Fellowship)为其项目提供了种子阶段的资金支持。另外,卡特里娜还在 Kickstarter 上众筹,截至2016年11月4日,累计获得了来自全球1218人,共计91,378美元的捐赠 [10]。
从遗体到泥土到植物 | Kickstarter
这些钱让卡特里娜的设想得以落地。2017年,她以这项遗体堆肥技术 Recompose(意为“重组”)为名,成立了一家遗体处理公司。
与此同时,来自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州自然资源保护局等机构在牲畜堆肥方面的研究,为遗体堆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商业化可行性。尤其是来自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土壤科学教授琳妮·卡本特-博格斯( Lynne Carpenter-Boggs),作为 Recompose 的科学顾问,她已利用 Recompose 支持者捐赠的6具遗体,开展初步研究。
他们是怎么做人体堆肥的?
按 Recompose 设计的流程,人的遗体和“辅料”会混装在一个封闭容器中,每周,容器会转动几次,破坏物理结构并保证通气,通俗地讲,就是“翻个面”,让微生物可以更好更快地将遗体转化成为肥沃的土壤。为使最终得到的肥料符合标准,在约2周的堆肥过程中,至少有3天时间里,装遗体的容器温度要维持在55℃以上,以便杀死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 [8][9]。
过程看似简单,真正执行起来并不容易。
第一个问题是原料。碳氮比是决定堆肥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其理想参数在25:1 ~ 30:1之间。但高水分和高氮的人体并非最佳堆肥原料,因此需要增加一些富含碳元素的辅料,例如某些植物(卡特里娜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他们会混入一定比例的木屑、苜蓿和稻草作为辅料)[11]。
但辅料的具体构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结果来支持。因为在堆肥时,这些材料不仅要包含微生物生存必要的营养物质,还需提供一些结构稳定的碳,以实现支撑、保持透气的效果。
第二个问题是堆肥过程。在厌氧环境下,遗体堆肥可能产生较多甲烷,大量氨气和一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造成异味,这都可能使最终得到的肥料无法达标,并对环境造成其它意想不到的危害 [11]。因此,工作人员还需要实时监测容器中水含量和通气量等指标。
此外,遗体堆肥还存在一些风险和尚未解决的难题。
如果逝者生前曾接受化疗,或做过补牙手术(牙齿填充物通常是银汞合金),又或植入假体等“异类”,则可能在堆肥过程中产生其它有害物质;一些特殊的病原微生物如炭疽杆菌,也会对环境和社会造成威胁。因此堆肥前,检查遗体并妥善处理残留特殊物质就显得十分关键。
即便这一整套流程能如卡特里娜所设想的那样顺畅,遗体肥料被家人领回,或被捐赠给自然保护区,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遗体堆肥并不那么亲民的价格(美国国家殡仪馆协会数据估计,堆肥式殡葬的要价约5,500美元),可能成为 Recompose 将来推广过程中的阻碍 [12]。
遗体堆肥的概念可谓足够新颖,但在英国公司 Resomation 看来,Recompose 还是too naive,同样受到牲畜遗体处理启发的技术,Resomation行动得更早,走得更远,他们的业务是——
把“遗体”冲进下水道
最初,高温碱水解技术用于处理骨头和动物粪便,该技术于1888年在美国获得专利。而用于人遗体技术的先行者,是一家名称怪异的公司——WR²。
WR²创立于1992年,在当时,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通过高温碱水降解的方式,处理动物遗体(包括实验动物和因疯牛病死亡的牲畜)。1998年,WR²将业务拓展到了人类遗体,可当时几乎没人能接受如此前卫的殡葬形式。直到2006年,公司才卖出了第一台人类遗体碱解机器,客户是梅奥诊所。但很快,WR²就因经营不善而宣告破产。
因为缺乏售后服务,这台要价38万美元的仪器出现故障之后就只能闲置。好在一名负责该仪器推广工作的前员工,桑迪·萨里文(Sandy Sullivan),愿意提供帮助。因为看好碱解形式在殡葬行业的前景,桑迪于2007年成立人遗体碱解公司 Resomation,专注于用高温碱性水解的方式处理人遗体,作为除火葬和土葬外更加环保的殡葬选择。
WR²公司倒闭之后,其前任CEO 乔伊·威尔森(Joe Wilson)于2006年12月成立了另一家遗体碱解公司 Bio-Response Solutions ,让自己的女儿做研究副总裁,儿子做总裁,他自己依然担任CEO。
同样以遗体碱水解为业的公司,还有提倡“Fire to Water”的Qico。
土葬、火葬和碱水降解对环境的影响 | TNO Report
虽然是三家公司,但其机器工作原理相同。高温碱水解遗体,又称为“水焚葬(Water Cremation)”,类似电影中变态杀手使用的“溶尸”手法,价格大概是2400美元(美国明尼苏达州)。该技术发展至今,已实现高度自动化:只需要将遗体放进碱水解机器中,输入对应参数并按下“开始”键,遗体便会和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并被加热到150℃以上,3~4小时后就只剩下一滩溶液和灰色柔软的骨头,前者经简单处理后便可冲入下水道,而后者烘烤后变成骨灰,便于亲属带走。
用来碱解遗体的自动化机器 The Resomator S750 | Resomation
前文提到,遗体中牙齿填充物、假体等可能带来环境隐患的“非人体部件”,在“水焚尸”时,会因为其耐强酸强碱特性,在碱解结束后可完好无损地取出,避免产生有害物质。遗体可能携带的各种病原微生物,也会因为高温和强碱被清除 [12][13][14]。
作为新型殡葬形式,碱水降解也难免遭遇争议。但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伦理与生死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对生态环境的愧疚和共情,也让人们越发重视环保。如今,碱水降解法在北美近一半地区已实现合法化 [15],在英国等欧洲地区的推广也逐渐走上正轨。
“水焚葬”在北美多个地区都已合法,绿色板块是合法地区(华盛顿于2019年也通过相关法案) | Resomation
当然,这些新型殡葬企业虽能获得政策绿灯,但想要做成一门生意,拥有足够的客户群,甚至替代以土葬和火葬,改变传统殡葬行业,却并不容易。
现有丧葬方法,制图丨放大灯团队
环保殡葬产业:看上去很美
环保殡葬寄托了更多美好的愿望,但要真走向规模产业化,还有很多挑战。
首先是伦理阻力。殡葬产业不是单纯的商业,其根柢系于信仰伦理。传统伦理的本质是“反革新”,全球皆然。
以火葬为例,尽管各国政府已提倡多年,但火葬依然没有彻底替代土葬:2017年,中国火葬普及率仅为48.6%,该比例甚至低于2002~2006年的数值 [16],美国的遗体火化率也只有50.2% [17]。
推行火葬尚且如此艰难,以遗体堆肥、碱水降解等为代表的生态殡葬方式的“伦理处境”,就可想而知。
美国宗教组织认为,火葬之后,骨灰依然需要进入墓地,而不是留在自己家中或“做成钻石吊坠”,而对新型殡葬的非议之声更是不绝于耳,他们认为碱解遗体是“亵渎人体”。2018年8月,密苏里州主教发表联合声明,反对该州通过碱水解遗体法案,认为该手段“没有充分尊重死者应有的尊严”,碱水解之后剩下的液体残留物“不能像排泄物一样被处理掉”。[18]
火葬迟迟无法彻底取代土葬,也与其收费价格有较大关系。火葬的初衷是低成本、环保,而一旦火葬成为殡葬产业的一环,事情就变味儿了。
毕竟,尽管世界各地民俗、宗教信仰各不相同,但殡葬业的商业逻辑出奇地一致:在丧葬行业中,棺材、骨灰盒等溢价产品,还有葬礼前后各种各样的服务费用(比如遗体美容等),才是这个行业的命门所在。
例如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火葬本身花费800~4300美元,但包括葬礼仪式、墓碑等在内的整个传统葬礼的平均价格却在10000美元左右 [19]。
美国火葬最贵的十个城市价格区间 | Parting
中国亦然:《大连日报》曾晒出一位市民操办母亲葬礼的账单,从寿衣到墓地,总计花了140560元,其中火化费用只有3000元,骨灰盒5200元;而青岛的一个火葬案例,费用有98215元,其中骨灰盒要价19800元 [20]。
另外,新型环保殡葬公司成本压力也较高。对于合作方的殡仪馆或医院而言,一台“水焚尸”的仪器价值数十万美元,还需要定期维护。而且新型殡葬形式所需时间,从数小时到数周不等,工作效率远不如传统火葬。
2020年,中国殡葬服务业总规模可能达到5054亿元人民币[3],而像 Recompose 或 Resomation 这样以碱水降解、遗体堆肥的环保殡葬公司,即便得到了法规政策的加持、科研的支持,也至多是殡葬产业中的一环而已。
尽管新型殡葬方式对环境更友好,但现实是,出于利益、效率、人力和能源开支的考量,这样的殡葬方式想要成为主流,道阻且艰。
References:
张旌丨作者
李拓丨编辑
放大灯团队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