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张军平|终身教育理念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模式与完善路径
终身教育理念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模式与完善路径
2010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明确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将职业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在政策的指引下, 全国各地根据自身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 积极开展了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实践模式探索。本文选取全国部分省市的实践案例, 对其具体做法进行深入分析, 总结各类模式的生成机理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并就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终身教育理念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典型模式
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 各地因地制宜地形成了不同的终身职业教育实践探索。目前, 江苏、上海、山东、北京等地区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实践方案。尽管这些不同的实践方案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生成背景, 但综合考察可以发现,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主要还是通过打通不同职业教育的升学渠道为基础;或是通过推进融通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实现不同教育形态和职业教育类型之间的学分转换或互认;或是通过具体的教育形态分级制度建设, 将教育对象纳入不同的教育体系来拓展学习者的学习空间, 进而实现职业教育的终身服务理念。尽管上述模式的发展路径和实践重心各异, 但整体而言, 可以分为三种典型模式:衔接拓展型、融通互换型和分级多元型。不同类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模式对终身教育理念的体现和反映不同, 每种模式均有自身突出的特质。
衔接拓展型
衔接拓展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其构建重心体现在学历教育体系中, 通过实现中职、高职教育之间的学习衔接渠道打破职业教育的“断头状态”, 实现职业教育与更高一级本科院校之间的衔接, 或是在本级院校内部实现学历培养的拓展和延伸, 构建中高职向本科、研究生教育之间的上升渠道。在这方面, 江苏省的做法就较为典型, 充分体现了衔接拓展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征。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 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从自身产业体系需求出发, 充分考虑本地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 实现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产业发展的一致性。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 主要从五个方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衔接试点工作:第一, 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3+2”或“3+3”分段培养模式;第二, 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的“3+4”分段培养模式;第三,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分段培养模式;第四,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联合培养模式;第五, 实施中高职5年一贯制的连续培养模式, 并遴选了部分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作为试点单位。经过5年多的发展, 成效显著, 大大拓展了学习者的发展空间, 实现了人才培养和成长渠道的畅通。
融通互换型
融通互换型模式主要是在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之间以学分互换或学籍相互承认的方式实现融通, 这要求教育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之间在政策方面实现衔接, 确保学籍转换以及学分互认能够实现。一直以来, 政策障碍是阻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因素, 为此, 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联合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 尽力打通职业资格和学历证书互认的障碍, 同时上海市教委还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普通高考出台了多个文件, 为普职沟通和双证互认提供了政策保障。山东省教育厅为了促进普职融通以及学分互认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从2014年以来山东省初中毕业生可以同时报考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 并在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之间实现了学分互认以及学籍互换, 为职业学校、普通高中的学生提供了相对多元的学习选择。
多级多元型
所谓的分级多元型构建模式, 主要是在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按照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 对职业教育的纵向体系进行分级, 明确不同等级对应的教育层次, 并实现纵向体系上的衔接和沟通。在分级制体系中, 将学习者的连续学习和弹性学习进行结合, 推进学习制度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 不论是成人学习者还是适龄学生, 根据自身的需求均可以进入分级系统, 进而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格局。北京市从2014年以来推行职业教育分级制, 该体系以初中毕业生为分流起点, 实施职业教育5类等级架构为主体, 分别是初中后的中职 (高中) 、高职 (专科) 、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初中毕业生按照考试成绩可以选择进入高中或中职学校就读, 可以通过高考或一贯制模式进入普通专科或职业学院, 专科或职业学院学生可以通过在北京市范围的专升本或自学考试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后可以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来选择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北京市实施的多元分级体系, 大大拓宽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功能, 并扩大了职业院校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渠道, 为学习者提供了接受更高一级职业教育、应用技术教育的机会, 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民性理念。
终身教育理念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模式的生成机理
上述三种模式推动了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终身教育理念的实现, 它们不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不同阶段, 没有先后之分, 也没有高低差异。这些地区的模式探索和选择是按照本地区的教育发达程度以及人们对终身学习的需求不同而开展的, 与区域范围的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紧密相关。比如北京市构建的5级多元体制, 充分体现了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特征, 也与北京市高等教育体系发达有密切关系。因此, 分析上述三种模式, 可以探索它们共同的生成机理, 主要有三个方面。
破解断头教育的理念
长期以来, 职业教育的断头教育、终结教育特征极为明显, 也是困扰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衔接的主要障碍。就职业教育体系内部情况看, 在纵向方面从中等职业教育可以延伸到高职教育, 学生可以实现向上流动。但是上升到高职教育之后, 进入本科、研究生教育的通道依然是封闭的。
职业教育学生想升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和空间极为有限, 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人发展, 这也是近年来职业教育吸引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在终身教育理念下, 职业教育要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其必然不能是一种断头教育。就人们在职业发展中的需求而言, 职业教育也不该是一种终结教育。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 人们的岗位转换速度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均在大大加快, 终身学习已经是一大趋势, 只有构建终身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者的终身学习才能成为可能, 职业教育的终结教育特质才能破解。
满足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在终身教育理念下, 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是要满足学习者全面发展的要求。每个社会个体为了提升自身的发展空间, 提升自身的职业适应力和转换能力, 其最好的途径就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来获得。如今我国正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 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产业结构及经济社会发展形式的转变给个体的素质、职业技能带来了更高要求。
任何个体要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 接受终身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目的就是要为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一个多样化的“时时、处处”可以学习的机会, 在学习过程中还能够实现在不同教育类型和层次之间相互转换。
前述几种模式提出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通、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互认、学分和学习成果的互换等做法, 正在为职业教育的终身模式创造具体的可行条件。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职业教育是实践教育, 也是跨界教育, 其必须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个体的全面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切能力。但是全国各地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 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寻求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并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因此各地在探索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实际。
比如江苏省经济发达, 区域范围的经济发展水平对职业教育人才层次需求比较高, 而部分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师资水平也比较高, 因此衔接拓展模式可以发挥其客观长处。北京、上海两地不仅经济发达, 而且教育发达, 聚集了各行各业的高端人才, 加上城市生活压力大, 生活节奏快, 人们的终身学习成为必然趋势, 因此通过分级多元、融通互换等方面可以较好地解决职业人才特别是高等职业人才随时随地进入不同学习系统来获取自己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终身教育理念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尽管上述三种模式成效较好, 但与终身教育理念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需要改善。存在问题:
第一, 衔接拓展型模式存在的问题。此种模式过度依赖于学历教育体系中升学路径的打通来吸引学生就读职业教育, 其着眼点是为了扩大职业教育的生源体系。
在部分中、高职院校采取大规模的方式来打通学历教育上升通道的同时, 却没有真正考虑到地方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 甚至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部分中、高职学校之间的衔接并不是真正学习内容的衔接, 而只是学历的衔接, 在学习内容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重复交叉问题。
此外, 还有部分中高职院校在打通升学通道的过程中, 并未考虑到自身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 盲目衔接,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者的培养质量。
第二, 融通互换型模式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 学分互认、学籍互换还不能够完全自由的实现。
一方面是因为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 学籍转换涉及多方利益, 实现难度较大;
另一方面是因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办学理念、考核评价方式存在较大差异, 学分互认的准确性无法把握, 这些问题导致真正自由式的互换和融通还不能够完全实现。
第三, 分级多元型模式存在的问题。此种模式表面看起来也是纵向学历体系中的转换通道, 实际上是将职业教育的功能拓展到学制体系之外。
学习者只需要按照自身的能力水平以及个体生涯发展的要求, 进入这个考核体系之内, 就可以通过连续学习或多次学习的方式来积累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知识体系, 按照相关要求修满学分就可以获得学历证书或资格证书。但是这种模式对于分级设置的课程体系及考核方式还需要深入思考, 不同教育主体如何按照分级的要求设置标准化的教学方案, 以及学习者过往的学历、学习经历、职业资格等如何进行准确确认。
此外, 分级的模块化的管理和教学模式如何能够确保与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相结合等, 均是值得仔细探究的问题。由此看, 此种模式有待教学、管理、认证等方面的精细化设计。
终身教育理念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模式的完善路径
终身教育理念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模式, 必须充分考虑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按照各地职业教育的现实水平, 做好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第一, 科学定位, 做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具体规划。
终身学习理念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并无定式, 需要根据本地情况做好科学规划和准确定位。要科学分析各自区域范围产业结构对人才的真正需求, 建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互动体系。
第二, 健全体制机制, 扩大职业教育体系的教育覆盖面。
一方面, 要在国家层面上完善职业资历框架体系, 构建职业资格与学历互认的实现机制;另一方面改革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 确保两者之间的学分、学习成果互认更加精准。
除此之外, 还应该从纵向、横向两个层面扩大职业教育的覆盖面, 特别是要扩大非学历职业培训的覆盖面, 满足不同学习者的技能和知识需求。
第三, 实现正规职业教育和非正规职业教育的结合, 拓展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时空延伸性。终身教育理念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模式, 必须是在时间层面上具有纵向的延伸性, 在空间层面上具有横向的交叉性, 确保各类资源之间实现互补, 共同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全方位的多样化学习空间。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模式中, 不仅需要完善学校职业教育体系, 还应该强化学校职业教育体系与非正规职业教育的结合, 进而才能实现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衔接和转换。此外还应该将各类非正规职业教育培训与信息化下的各类非正式教育形态结合, 确保每个学习者在职业教育体系空间下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是不受年龄、空间和时间限制的, 其学习方式也自然是灵活的, 可以是反复学习和多次学习, 也可以是非连续性学习, 还可以是远程学习, 学习的方式和时空不受局限,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时时、人人、处处”学习的目标。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