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山东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迎百日,制度先行,“一市(校)一案”编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2020-04-19 12:19:52来源:100唯尔

  山东省财政近日下达10亿元,用于职业教育中的高职院校建设、中职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技能人才培育等方面,助力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山东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高职院校建设方面,山东下达6.5亿元,重点支持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的14所高职院校;下达1.2亿元,对全省所有55所公办高职给予生均拨款支持,由学校统筹用于事业发展。在中职学校建设方面,山东下达1.5亿元,重点支持第三批立项的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山东下达0.4亿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教师培训,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在技能人才培育方面,山东下达0.4亿元,对参与“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的中职学校专业给予奖补,鼓励学生拓宽就业创业本领;对在2019年全国和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给予奖励,引导学生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年前进入阵地,年后发起总攻!”随着大众对终身学习的不断追求,职业教育俨然成为未来教育产业中的热门赛道。而如何能令职业教育走的更远?有一种观点认为插上AI这双翅膀或许可以办到。

  突如其来的疫情,向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依旧未能阻挡山东前进的步伐。距离共建职教高地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已过去三个多月,“起步成势,一年成式,两年成是,三年成事”,征程在脚下,无鞭已奋蹄。

  即将迎来“百日”的共建职教高地“长势”如何?近日,记者走访各地职业院校,近距离观察全国首个共建职教高地的“成长轨迹”。

  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制度机制加速形成,直指改革发展深层痛点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责任。但职业教育“上热、中温、下冷”现象普遍存在,受重视程度急需提高。为此,共建职教高地建立部省协调推进机制,职业教育成为对山东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

  “有什么样的人才结构,才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教育为先,让职业教育走在前面,才能更好地实现滨州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3月27日,在滨州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座谈会暨校地合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市委书记、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召集人佘春明强调“职业教育是滨州的城市名片,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加大服务保障和支持驻滨高校发展力度,滨州建立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指挥部和工作专班,市委书记、市长任召集人。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杨耀楠透露,当地职业教育实施方案正在研究制订中,紧密对接当地“5+5”产业发展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技术技能型人才。

  眼下,全省各设区的市正紧锣密鼓制订“一市一策”实施方案。潍坊成立《潍坊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专班,聚焦职业教育现代治理体系、现代育人体系、产教深度融合等方面。临沂正研究讨论《临沂市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草稿),推进“一县一案”“一校一案”编制,并建立台账挂图作战,将在落实5项办学自主权、绩效工资、产教融合等政策方面取得新突破。

  与此同时,职业院校也正牢牢把握机遇,力求突破职业教育学制“天花板”。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正探索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本科教育试点工作,组建“卓越师资班”。“制造业先进、教育发达的国家普遍通行的教育制度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互联互通,均能纵向贯通至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我们也要抓住时机,开展本科教育试点工作,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院长许明道介绍。济南职业学院聚焦教育部山东省《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提出的“支持1-2所院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已向市教育局提交“建设职教本科技术师范大学”申请及方案。该院教务处处长张松说:“学院正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国家学分银行落地工作机制。”

  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资源要素加快汇聚,强大合力正在形成

  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探索多种办学体制,是此次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着力探索创新的重要环节。山东各地正积极推动学校、企业、地方等资源要素汇聚,打造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形成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3月30日上午,东营市东营区南一路与华山路交界处,由蓝海集团承办的山东胜利职业学院新校建设开工。新校工地的正北方,是东营区职业中专,又名山东蓝海职业学校,由蓝海集团托管。

  招生、招工同步,实习、就业一体,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互相转化。蓝海职业学校校长鞠荣祥告诉记者,蓝海集团全程参与办学过程,并组建180人的专兼职教师资源库,将集团所属全国各地70多家星级酒店作为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成功构建完善的产教融合育人共同体。截至目前,山东蓝海职业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2万余名,就业率达100%,毕业生入职企业满意度达97%。“山东胜利职业学院新校建设,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创新,也将有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一体化办学。”鞠荣祥说。

  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快技工院校融合发展,山东正加快打破学校类型界限、条块分割藩篱,促进不同资源碰撞融通。

  3月12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济南交通技师学院两校整合工作专班成立,实质性推进整合工作。两校整合有助于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突破“占地不够、校舍不足”的瓶颈,帮助济南交通技师学院摆脱“师资薄弱、招生困难”的困境。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慧青认为,整合对进一步探索优化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空间、资源有效集中,推动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优质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项目为主要抓手,加快优质资源汇聚,形成推动合力。威海从市区两个层面,启动部省共建意见省级“45项任务清单”认领工作,每区(市)、校确定3-5个重点项目,每项任务对照标准、查找差距、分析现状、细化措施,确定完成时限及责任人。威海市教育局职业教育科科长张锐介绍,威海将发挥重点项目建设引领作用,全面推进职教高地建设系统工程的整体质量提升。

  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率先探索标准体系,打造职教“山东模式”

  部省共建职教高地,肩负着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的重大历史使命。

  勇立职业教育现代化样板标杆,探索建立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制度创新高地,山东重任在肩。部省共建意见为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导,“不打折”落实落地方案,是关键。山东各地院校正按照统一要求,立足实际所需,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表示,这次部省共建,既为我们“先行先试”带来了重大机遇,更对我们做好山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将以强有力的责任担当,深化改革创新,勇于攻坚克难,坚决打好建设职教高地这场硬仗,努力提供“山东样本”。

  规范建设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逻辑起点。国家督学、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董刚建议,在落实省部共建意见时,以全面提升教学标准开发质量为着力点,高标准高规格建设高于国家准入标准、符合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体系。他补充说,应建立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联动机制,以职业标准为逻辑起点制定专业教学标准,以先进完善的专业教学标准倒逼职业标准更新升级。

  相比部分国家地区优秀的职业教育,山东在职业教育学制、办学模式创新上还须“添柴加火”。青岛在全省率先开展普职融通试点,在13所学校设立了24个普职融通试点班。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刘鹏照介绍,青岛正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新型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率先探索,搭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全链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可能。

  烟台推进市属公办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将2所技师学院、1所区属高职院校、2所区属中职学校主管部门统一调整为市教育局,初步形成“大职教”格局,并鼓励各职业院校突出优势、差异化发展。当前,烟台正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紧密合作,组建高端化工、文化旅游、新工科等产教联盟,建设全市智能制造与控制、VR+等公共实训基地,努力形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标准体系。

  “起步成势,就是一起步就要有气势,创造浓厚的氛围。”眼下,山东各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共建职教高地正加速稳定推进。

  “在一年时间内,实现重要领域有突破、重大项目有阶段性成果,为全国职业教育提供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一年成式”的考卷,山东正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奋力答题,誓要交出优秀答卷! 记者

  新闻附录:关于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山东“一市(校)一案”编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全文

山东省教育厅等6部门

  关于“一市(校)一案”编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

  鲁教职字〔2020〕4号

  各市教育(教体)局,市党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深入贯彻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大会精神,根据《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要求,现就“一市(校)一案”编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促进各类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大会部署,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系统设计区域内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结构布局,推动教育制度创新,建立产教深度融合、同发展需求密切对接、与加快教育现代化整体契合的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为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注重攻坚克难。逐项研究工作任务,查找破解痛点堵点难点,不避重就轻、不选择性执行,推动政策落地生根。——注重全面对接。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大局,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服务高质量发展。——注重开放共享。树立大职业教育观,校校、校企、校地协同,跨校、跨行业、跨区域共建共享,办出特色、办成一流。——注重改革创新。对标全国顶尖、世界水平,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政策的前瞻性和务实管用。——注重模式探索。科学确定探索突破点、规律切入点、创新发展着力点,从不同层面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趟路子。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布局。坚持市级统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趋势、产业需求、人力资源规划、人口结构和生源数,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确定学校数量、规模、职普比例。夯实中职教育基础地位,确保职普比大体相当。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布局五年制高职教育学校,统筹发展初中后五年制和高中后三年制专科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本科职业教育,2022年实现高职教育基本普及,使城乡新增和现有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二)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围绕“十强”产业,结合重大工程和项目,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分市、分县优化专业布局,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设置变革的驱动调控机制。科学规划“十强”产业和其他重点产业对应的专业及学生数,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相关专业,扶持农林地矿油和水利、养老、家政等专业及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人才紧缺专业,培育优势特色专业,与区域经济、行业产业结构完全对接。

  (三)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坚持产教融合与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建设同谋划、同推进,同步制定产教融合政策、规划支持要素和项目。支持各类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订单班、冠名班等,校企共建一批专业、一批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认定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区(园),区域形成兼具人才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研发转让、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功能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制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励措施,细化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政策、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抵免政策。

  (四)科学规划区域实训基地体系。坚持实训基地建设与产业技术进步相适应,同步规划,适当超前布局,科学确定实训基地数量、工位数、设施设备等。按照与校内实训基地错位互补原则,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方式,每个设区的市至少建设一个共享性、企业化管理的大型智能(仿真)实训基地,打造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高地和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

  (五)建设高素质“双师型”队伍。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招聘数量、生师比、“双师型”教师比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等年度目标,配足配齐教师。制定具体措施,支持学校引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交流机制,建设一批“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2年市域内“双师型”教师比例平均达到70%。

  (六)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各地制定具体措施,由学校在限额内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并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自主设置岗位、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在相应人事考试官方网站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自主招聘各类人才,实行事后备案;探索由学校自主聘用内设机构干部。制定措施,落实绩效工资制度,搞活内部分配。制定以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引进高层次人才措施。落实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规定。

  (七)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技工学校纳入各市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平台,支持按照高校设置程序进入高等学校序列的技师学院纳入高职(专科)统一招生平台,并以XX职业技术学院(XX技师学院)予以明确体现。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推进技工学校与其他中职学校融合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按程序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对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可按程序加挂技师学院校牌,由教育部门牵头建立完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学籍学历、考试招生等教育业务统一管理的机制。

  (八)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职业院校育训并举法定职责,明确培训规模和目标,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大力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培训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在内部分配时向承担培训任务的一线教师倾斜。允许职业院校将一定比例培训收入纳入学校公用经费。

  (九)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支持职业院校对接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积极引进国(境)外高水平应用技术型高校或知名企业到本地办学。服务企业“走出去”,支持本地职业院校在国(境)外建设“鲁班工坊”,支持海外中资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院校,培养适应企业走出去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十)多渠道强化经费投入保障。健全政府、行业、企业、个人、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资机制,明确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专项经费投入、省地共建经费投入、社会力量经费总投入、生均拨款等目标。完善奖补政策,按时足额拨付中、高职生均拨款。制定化解公办职业院校债务计划。鼓励社会力量多种方式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整体提升市域内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确保所有职业院校2022年全部达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专题向当地党委、政府或举办部门汇报,参照部省做法,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做好方案编制工作。(二)加强督导检查。将职业教育纳入督查督导范围,作为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要内容。省委督查室将每半年督查一次,省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季度调度一次。(三)加强考核激励。我省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奖补、项目安排、办学水平考核及试验区建设、改革成效明显市、县(市、区)遴选等“挂钩”。

  各市要“一县(校)一案”指导各县、各中职学校编制实施方案。各市方案要附各县及省规范化、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的实施方案。各高职院校要参照制定方案,并附举办方具体支持措施。请各市、各高职院校于2020年5月30日前印发(含附件表格)实施方案,报送省教育厅。省教育厅统一报送教育部和省政府备案,并面向社会发布。

  山东省教育厅

  中共山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人力资源厅

  2020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