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水产常见水生动物知识:其实鱼虱和鲺不是同一种寄生虫,而且区别很大
2020-04-28 10:37:18来源:100唯尔

  广大水产资料经常会描述这样一个常见鱼类寄生虫情况:养殖鱼类体表上寄生了一些“小虱子”,有的人叫“鱼虱子”,有的又称它们为“鲺”。到底哪种说法对,或者是否是指一种寄生虫呢?其实鱼虱和鲺不是同一种寄生虫,而且区别很大,下面将它们的区别之处介绍一下,起因是昨天一篇推文《鲺可能是淡水中金属污染的早期指标》,学生把鲺,误以为鱼虱,而错的源头则是百度百科。

  看文字介绍“鱼虱目(Caligoida),鱼虱科(Argulidae)”,可分类那里的鱼虱科却变成了(Caligidae)。混了,全混了。从配图来看,百度百科想说的是“鲺”,代表种日本鲺Argulus japonicus,但是这个鲺并不属于桡足类,而是鳃尾类。

  事实上,桡足类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鱼虱目,而是管口目(Siphonostomatoida),管口目下面有个鱼虱科(是Caligidae,而不是百度百科里面的 Argulidae),鱼虱科Caligidae下面有三个属,包括CaligusGloiopotesLepeophtheirus. 其分类地位如下图:

NCBI-Taxonomy中关于鱼虱科的分类

  这三个属无一例外的都是在海水环境或海水鱼种,所以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sea lice即海虱,说起来大家应该不陌生了,危害挪威三文鱼、美洲虹鳟等的就是这种sea lice,包括我国的南海鱼虱、东方鱼虱都属于这一类,它们长得是这样子的:

  鱼虱-维基百科

  它们造成的危害是这样子的:

寄生状态下的鱼虱

  而百度百科里面的鱼虱,实际上应该是鲺,其分类地位应该是鳃尾类Branchiura,下面有鱼虱目Arguloida,鱼虱科Argulidae,仅有鱼虱属Argulus一个属,旗下有十几个种,包括常见的日本鲺、喻氏鲺,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大部分是淡水的,所以也叫鲤虱。

  它们造成的危害是这样的:

寄生状态下的鲺

  其实,从拉丁文来说,这完全是两个物种,分属于不同的纲(桡足纲和鳃尾纲)。但是,混淆这两类的,不仅仅是中国人(因为早期翻译过来都是鱼虱、都属于鱼虱科(Caligidae和Argulidae)),所以,在很早时候中国的鱼病学家就发现这个问题了,所以我们有鲺(鳃尾类,淡水)和鱼虱(桡足类,海水)两个不同的名词来区分。那么,外国人为什么也容易搞错呢?因为它们的英文名或者说common name,都是lice,只不过一个是sea lice(桡足类,海水),一个是fish lice(鳃尾类,淡水)——坏事就坏在这个fish lice上,因为海水鱼也是鱼,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海水鱼的鱼虱也是fish lice了。

但是,像百度百科这样把两种完全混着说,我也是长知识了。

水产鱼虱的危害以及治疗

感染的迹象鱼虱是盘状寄生虫,直径在8~12毫米之间,有各种颜色,从浅绿色到褐色都有。可以看到他们贴在鱼体上和鳍上。

  受侵害的鱼类鱼虱能侵害很多种冷水鱼。几乎不可能在热带品种上发现它们,除非寄生虫是在活饵料上或植物上被带入水族箱。即使那样,鱼虱在温水里不能存活很长时间。

  感染详述这种寄生的甲壳动物有八条羽毛状的腿,它们用腿游动以寻找寄主鱼。小尾巴用来掌握方向并且含有繁殖器官和呼吸器官。在虫体的腹面,两个有力的吸盘能使鱼虱牢牢地粘在寄主的鳞片上。两个吸盘之间是一根毒针,毒针能把抗凝剂注射到鱼体里,并且用和毒针联在肌体组织。  世界范围内大约有200种鱼虱。最常见的是叶形鲺、白鲑鲺和日本鲺。

  鱼虱通常在仲夏产卵,产在石头上或其他固体的表面上,大约一个月以后幼虫孵化出来并且自由游动,直到它们找到寄主鱼。吃饱时,幼虫随意地从一条鱼身上迁移到另一条鱼身上,有时好几天不吃东西。孵化出来五、六个星期以后,它们就能繁殖。人们怀疑鱼虱可能传播疾病,如水肿。

  推荐的治疗方法可以用摄子除掉鱼虱。如果有必要,漆刷醮浓盐水轻擦,或者用盐溶液浸泡,有助于除掉它们。替代的方法是在水里加入新型水族箱抗甲壳纲处理剂。敌百虫有效,但要依照规定使用。

  △内容源自水生动物健康评估,作者义海豪情,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