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深刻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新价值与重大战略意义 | 吕文利
2020-04-29 20:04:45来源:100唯尔

劳动教育,植根中华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以劳动立德树人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2012年以来,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只有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升劳动质量,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加快实现从“人口红利”向 “人才红利”的转变,有效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加强劳动教育,这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闻背景: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意见》对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意见》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以劳动立德树人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三大产业结构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发生重大变化,生产性劳动者的体力劳动成分大幅度降低,生产性劳动者越来越具有脑力劳动者的特征。基于新时代人类社会劳动形态的深刻变化,《意见》极大丰富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载体,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劳动教育应谋求手脑相长。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融入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了兴国利民的重要作用。

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在学校课程的实施中,存在“口头上重视、课程上忽视”等情况,劳动教育内容大多以活动的方式呈现;社会和家庭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存在认识不足。推动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就要使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常规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形成劳动树人、协同育人的格局。

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为了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意见》提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新格局、新战略。

家庭在儿童劳动素养培育中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家庭生活是儿童生活的重要领域,在家庭中开展劳动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儿童劳动素养的形成起着“打底”和“奠基”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在一项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评价的调查中显示,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务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加强家庭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家庭在支持学校和社会劳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意见》提出的大量劳动教育的实施,都离不开家庭的大力支持。可以说,家庭是儿童校外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持者和保障者。

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意见》要求“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父母热爱劳动,孩子才能热爱劳动;父母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孩子才能学会通过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意见》强调,“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劳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意见》同时提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包括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时间,有序安排学生集体劳动,等等。而从社会角度看,企业公司、工厂农场可以开放实践场所,工青妇、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等可以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

在推动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理念的基础上,更应倡导创造性劳动。

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注重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的锤炼,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近年来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就是着眼于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就能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更能在劳动中拓宽个人成才、国家发展的广阔天地。

马克思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广大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他们从小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之美,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习惯,从而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最高层面首次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这些新思想和新论断,对于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吕文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