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
2020-04-30 18:34:29来源:100唯尔

中考成绩出炉,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对于选择就读普通高中还是中等职业学校十分犹豫。关于中职的这些事,你知道吗?

中等职业教育四十年的发展, 经历曲折 , 逐步形成了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历经70多年的风雨变革。回顾和反思中等职业教育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有利于探清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也有利于思考在高等职业教育扩招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走向。一段记忆,一段历史,国家在发展,而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也在变化中发展!

伴随着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洪流, 中等职业教育走过了从政府推动到市场驱动、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从均衡用力到协调发展、从重视基础建设到资助弱势群体、从“断头路”到“立交桥”的改革线路,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中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上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调整了我国的教育结构, 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90%以上来自于贫困家庭, 资助他们完成学业体现了最大的社会公平。

什么是中等职业教育?

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绝大多数要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分为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两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是为各行各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类教育,其培养目标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专业技术技能,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也可以通过对口升学、高职单独招生等渠道升入本、专科院校接受高等教育。

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区别有哪些?

1、入学门槛的区别:普通高中对中考分数要求较高;中职学校除较热门的部分中职学校和专业外,相当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对中考分数要求不高,只要是愿意继续学习就可以报名入学。

2、学习内容的区别:普通高中以升学为导向,以语数外等文化知识学习为主;中等职业学校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在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基础上,更加强调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学习方式较为灵活多样,更加强调动手实践。

3、毕业后去向的区别:普通高中毕业以升学为主;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既可以选择去就业也可以选择升学,真正实现就业有技能,升学有门路。

4、升学渠道的区别:普通高中毕业生只能通过参加普通高考升学;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学主要以参加技能高考或高职单独招生考试为主,考试难度相对较低,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也可以参加普通高考,但在录取报考方面将会受到一定限制。

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升学?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通过技能高考、高职单独招生、五年制高职等途径升入高等学校学习。

另外,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电大教育等形式的非全日制高等教育,获取高等学校文凭。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怎样?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有着严格的标准,从2014年起,教育部已经公布了230个专业教学标准,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也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同时也是社会用人单位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 需要从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去追寻。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经历了高峰—滑坡—止跌回升—再次下滑的过程, 不同的发展阶段, 既有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 也有教育自身结构调整的要求。站在新时代, 中等职业教育仍然应坚持以改革促发展, 在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找准定位, 发挥好基础作用。

改革开放后, 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带动职业教育在恢复中发展, 在调整中提高。1978—2016年,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1.整顿调整时期(1949—1957年)。这一时期中等职业教育一方面对旧有学校进行改造和调整,另一方面通过专业院校培养、短期培训等形式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大量干部和技术人才,学校数量、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均大幅增长。

2.曲折发展时期(1958—1977年)。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发展需要,产生了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以及城市职业学校等学校类型。但“大跃进”时期,片面强调学校和学生数量的扩张,产生了诸多问题。虽然经过调整逐渐恢复,但随后而来的“文革”又使中等职业教育秩序被严重破坏。

3.快速成长时期(1978—199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工作开始着重以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黄金发展时期。结构单一化的问题开始逐渐缓解,学校和在校生规模快速增长,再次达到了高峰。就办学质量而言,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增加,学校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等都得到了改善。

4.大起大落时期(1999—2009年)。这一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受政策影响而大起大落。国家实行中等教育体制改革后,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急速下降。高等教育开始扩招后,中等职业学校的优秀生源被挤压,一部分优秀办学主体被剥离。随后,面对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急速下降的局面,国家迅速进行政策调整和部署,并且积极提供资金支持。

5.内涵建设时期(2010年至今)。这一时期,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出现了短暂的复兴时刻,但并不是由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力所致。从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中也可以看出,不再仅仅追求规模的增加,而是将发展重点放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是中等职业教育提升吸引力、加强内涵建设的必经之路。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征

1.国家需要的主导作用。国家需要服务于国家发展,在经济上,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及改革开放后,得益于稳定的经济增长,中等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在社会文化心理上,世纪之交,国家需要和传统的社会文化心理不谋而合,普通教育成为人们的首要选择,导致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危机;在政治上,“大跃进”和“文革”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泛滥和瘫痪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快速恢复、发展,都充分体现了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

2.人本思想的逐渐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印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基因里,表现在教育领域主要是强调人的内在潜能,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以国家需要为主导的同时也不断兼顾人本思想,并且在不断融合中越来越趋向于以人为本,注重人之为人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和选择。

3.内在发展的动力不足。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也应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而存在,保持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内在发展动力不足的情况,直接外在表现就是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良好教育需求,且无法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而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从而成为发展的短板之一。

高职扩招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走向

1.打造升学发展空间。中等职业教育可以参考美国模式,以升学和职业双重准备为目标,通过中职升高职、专科升本科、本科升硕士的形式,逐步打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上升通道。技术技能型人才上升渠道的打通以及高职院校对中职毕业生天然的青睐性,为中职学生的升学提供了绝佳的外部环境。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结合高职招生特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升学指导,提高学生的升学率,为他们打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2.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在办学形式上,应该积极开拓多元渠道,不仅仅要关注学历教育,也要积极关注非学历教育。同时,在办学上也应该加快整合,合并或实行联合办学,实现规模效应。在专业建设上,除了需要积极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外,还要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特征,形成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专业特色和专业集群优势。在课程开发上,应协调中、高等教育机构以及行业组织等共同建设,建立以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多元课程体系。在师资力量上,应加强“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对于新教师的引进重点关注实践技能方面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本校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

3.重塑良好社会声誉。一方面,需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与初中和小学的合作,对初中生和小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启蒙教育。另一方面,应当通过社交媒体积极宣传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发展意义,不断加深民众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和理解。此外,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宣传教育,不仅仅针对小学和初中教师,同时也针对职业学校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