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职教劳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劳动育人模式的探索
2020-05-04 20:50:10来源:100唯尔

职教劳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劳动育人模式的探索

作者:滕跃民、忻喆、张华

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劳动教育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旨是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专门劳动技术人才,劳动教育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实践途径.当前,高职院校应针对其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建构一个综合的劳动教育体系:完善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劳树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劳动教育的资源投入.

20189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强调劳动教育应当“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在这之前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口号性的内容居多,实质上的内容偏少;宏观指导为主,微观实施欠缺,因此,急需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与之相匹配。

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的基本定义是为了某种目的或在被迫情况下从事体力或脑力工作。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幸福和光荣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是为社会自觉地开展不计报酬的劳动。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关于劳动的观点,指出“在劳动过程中,教育也发展了”,明确提出教育起源于劳动,这也早期关于教育起源的权威观点。

劳动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将劳动纳入教育,也不是通过劳动去完成教育。劳动教育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使学生懂得劳动的伟大;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习惯,以勤俭劳动为荣、奢侈懒惰为耻的品质;是将学习作为学生的主要劳动,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才能担负艰巨的建设任务;是积极开展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简而言之,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在观念上要尊重劳动,行动上要热爱劳动,境界上要快乐劳动和创新性劳动。

可以说,教育离不开劳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更离不开适应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提出,对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狠抓劳动教育,要将‘劳’纳入教育方针,要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指导大纲,要多种方式加强劳动教育,要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中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里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一项里就提到“大力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劳育为本。

五者的关系应该如图1-1所示:

1-1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劳育为本

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阵地,加强劳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新时代高职校园的新风尚。

1.以劳健体,劳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精气神和身体素质。中华儿女历来有勤劳节俭、崇尚劳动的优良传统。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学业压力的增大,“望子成龙”的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业,许多原本应由孩子身体力行的简单家务劳动,也一概由家长大包大揽,造成了青年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轻视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由于缺乏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缺乏基本的劳动和体育锻炼,青年学生整体身心素质呈现下滑趋势,不少学生更愿意宅在家里、宅在宿舍,不愿意与社会、他人交流和沟通,从而影响了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十几年如一日开展劳动教育,以班级为单位划分小组,学生们身着印有“我的区域我负责”的绿色马甲,分工负责开展特定范围的卫生保洁、修剪草坪、秩序维护等劳动,培养了学生的阳光心态和健康体魄。

2.以劳育人,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观念。通过劳动,学生容易产生对劳动、科学和技术的兴趣爱好,并能激发出巨大的热情和力量。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毕业生必须先有一技之长,做到“手脑并用、双手万能”。而一技之长除了遵循“一万小时定理”进行刻意训练,别无捷径。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将劳动状况与劳动态度纳入人才培养考核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编写了劳动教育教材,并分配专门的学时学分。同时,学校制订劳动流程、劳动标准、劳动检查等多项制度,将劳动教育和10小时义务劳动纳入评先评优评价体系。系统化的劳动教育,使全校上下形成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通过劳动教育,学生们增强了做有益于社会、国家的劳动者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践行靠双手实现梦想、用劳动创造价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个人的辛勤诚实劳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换来洁净的环境、合格的产品、温馨的服务。

3.以劳立志,劳动教育能够磨炼学生的专注精神和坚强意志。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精益、专注的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敬业是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精益就是劳动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劳动教育最能直观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质量意识。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通过劳动教育,以诚实劳动立身,将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融入学生血液,促进学生养成责任意识,树立质量观念,学生经过思想和行为上的磨炼,有利于形成对工作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观念,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

4.以劳促创,劳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就是追求突破、追求革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比如汉唐以来的耕犁、龙骨水车、水磨;比如木工祖师鲁班在劳动中发明了伞、锯子、曲尺、墨斗;桥梁专家李春建造了举世闻名的敞肩圆弧拱形赵州桥,比西方早了600多年,1400多年来稳固如初;再比如说“火药微雕”的徐立平、“蛟龙两丝”的顾秋亮等一大批大国工匠,助力中华民族九天揽月、深海探龙。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通过劳动教育,对于劳动工具的改进、劳动组织方式的优化、其他领域新技术在传统劳动中的运用等,都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该有新的任务,它应该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奋斗精神、工匠精神,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从根本上促进学风建设和德育培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劳”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具有根本性意义;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当今的劳动更在于“智造”而非仅“制造”,劳动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尚进尚新,以“有本领” 的面貌实现自己的时代担当,为国家的发展壮大提供 “智造”支持。

充分认识推进劳动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当前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都明显提高,教育效果也有了初步的改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最主要的问题是劳动观念的长期缺失,劳动教育缺乏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

从社会层面来讲,“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轻视劳动、歧视劳动者的现象时有发生。从高校层面来讲,劳动教育并未单列,师资、场地、经费都无法得以保障,更没有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严重缺失,以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公益活动充当劳动教育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从家庭层面来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其他可以什么都不用做”。从个人层面来讲,年轻人攀比、好逸恶劳的思想越发严重,很多人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没有脚踏实地的务实境界,不愿通过诚实劳动、辛勤劳动获取自己的劳动果实。

科学系统全面地设计劳动教育

我国早期的劳动教育模式是以训练学生的劳动技术技能,确保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主,随着时代的进步,劳动教育模式正不断调整和发展其内涵与途径,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将目光落在人的生命成长和未来生活需要的层面上,将培养人的劳动素养放在首位。而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技术人才为目的的实践本位的教育类型,正充分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我们可以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最适合深化劳动教育意义、拓展劳动教育理念、发展劳动教育形式的教育。

1.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高校首先要着眼时代新要求,完善制度体系。一是完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的各个环节都要有劳动教育的任务要求说明,增加劳动教育时间和劳动实践比重,考虑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二是注重教育方法,要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并轨。结合工匠精神和奋斗精神培养,采用显性和隐性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三是加大经费保障,严格考核管理,促进劳动教育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四是结合工匠精神、奋斗精神,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打造劳动教育“金课”,增强劳动教育互动性、趣味性、创造性和感染力、吸引力。五是引导学生知行合一,躬身实践,促进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溢美、以劳出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六是调动教师积极性是关键,除了宣传教育,还要使老师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可以改善学风,提高教学质量。还要与老师的切身利益关联,在教师的考核、晋升和评奖中进行考量。

2.高校要立足学生新特点,推行“1+1+X+Y” 的劳动教育模式。

第一个1”是“一把手工程”,学校一把手挂帅,并主持和推进劳动教育工作。第二个1”就是以“第一课堂”为核心, 聚焦理论课程(课堂教学要把学习态度、平时分数计入最终成绩)、实习、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包括工具的维护和保养、打扫卫生),显性与隐性方式相结合。还要积极拓展的“X”的内容: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实践,拓展劳动教育路径:包括邀请专家学者、劳模代表、优秀校友开展主题讲座、学术论坛,宣传劳模事迹、打造工匠精神,为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认识、传播劳动精神、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提供支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等校外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接轨寝室、课堂、学校环境的维护整治,植树等;融入军训活动,军事理论课等。增加“Y”的内容:营造热爱劳动的氛围,聚焦学生发展,培育时代风尚,要注重典型宣传,加强正向激励,开展最美劳动者等评选活动,优秀学生首先是优秀劳动者,在校园中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风尚。

高职院校应当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思想,努力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意识和劳模精神,应既重视劳动教育的过,又重视劳动教育的效能,从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实践活动和生活场景多个维度,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创新和发展劳动教育的育人模式,进而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作者滕跃民 忻喆 张华:《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03月。

作者黄华系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纪委书记、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81023日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