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汤建军:如何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
2020-05-08 10:23:20来源:100唯尔

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必然有一个强大的教育系统,而一个强大的教育系统又必须是完善的。那么,它就必须包含几乎所有的教育类型。不仅要有基础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也应该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以下就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相关教育话题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是今年两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不只有高等教育这一条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百花争艳。加大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力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升级标准化高中建设,继续加强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前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端口搭建职业体验平台

  所谓的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其中职业教育包含的面有最广,理所应当重视。

  

  职业教育之花,有着一番不同寻常的春天。特别是在举国上下都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今天,凸显“工匠精神”和品质手艺的职业教育,对于解决就业难、推动高质量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今天,不少人对职业教育,还带着一份天然的“傲慢与偏见”。大多数人对受教育成才的默认轨迹相一致: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就业……看起来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前就有报道指出,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某中学寒假期间,就向学生群发短信,提醒“不要和职高生混”。虽然这只是个案,但联想到身边,一些家长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把孩子送进职业学校的现状,我们就能明白职业教育的举步维艰。

  这些年,我区教育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通过实施“技能致富计划”等,累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城乡实业人员等87万人次,为全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培养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度还不很高,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还不很对路,与企业合作还不很紧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还不很强,就业质量还不很高,一些产业、企业真正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没有培养出来,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

  一边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一边却是部分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供需市场的互不契合,既折射出我区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的滞后,也是在拷问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生产力,今天的教育关系着明天的发展。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的“蓝领工匠”,已是大势所趋、时不我待。浙江绍兴职业技术学校推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沈阳中德新松职业教育集团并购了有百年历史的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等等,也是为了适应智能时代催生的人才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倘若我们还不转变观念,不站在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角度来办好职业教育,不能够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不去把课堂设在产业园区、设在企业、设在工厂车间,摒弃“在黑板上耕田”“在课本上开机器”的传统做法,职业教育精准对接社会发展用工需求的作用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如此也就谈不上更好地适应我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了。

  

  幼儿园与中小学阶段的教育

  “幼儿园与中小学阶段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承担着为适龄儿童上好‘社会第一课’的责任。”在代表米磊看来,如何走好基础教育这一步,已经成为我们培养与世界接轨的创新型人才,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关键问题。“我国少年儿童竞争压力大、课业负担重仍然是社会普遍问题。虽然陕西不断发布‘减负令’,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但在升学压力下,少年儿童课业压力过大导致失去自由探索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时间和精力。”

  “创新跟自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米磊建议从教育导向出发,以减少学生学业压力为目标,形成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政策环境。

  “我建议陕西省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比如鼓励高校自主设置包含不同专业的专业组,选考科目中只要有一门与拟报院校专业组的科目要求一致,即满足填报该院校专业组的科目要求,在招考政策方面充分贴近学生兴趣、匹配学生能力。对高考成绩采用分段赋分法,同时规定该部分成绩仅占总成绩的50%,其余50%成绩由学业水平测试、高校自主招生面试、在校平时成绩等共同决定。类似政策已经在上海、浙江平稳落地,家长和学生都乐于接受这种新模式,而社会实践的表现也更加证明了它的可开展性,这一举措也值得陕西借鉴。”

  米磊认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不均,是教育恶性竞争与青少年负担过重的根源。“建议陕西充实省内教育资源,同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其他地区流动。在政策上指导全市各中小学校组建教育集团,结合各个学校情况,将强校与弱校相搭配,组成紧密合作型、半紧密合作型、松散合作型等教育集团,为打破学校之间的资源壁垒打好基础。在集团内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师资、统一研训、统一考核等运行机制,让各类教育资源在集团内实现自由流动。河北省邯郸市教育局采取这一系列方法,建立了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合理机制,部分弱校学生的成绩得以迅速提升,学校的社会满意度及美誉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剧场现象’愈演愈烈,一旦一个家庭开始为孩子补课增负,其他家庭为了防止自己的孩子落后,也会争相为孩子补课,最终所有家庭选择报名补习班、兴趣班等,占用少年儿童大量课余时间,创新探索时间大幅减少。”米磊表示,要引导家长形成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教育观,营造创新型人才需要的良好社会环境。“具体来说,就是适当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减少课外负担。建议陕西省推行中小学免费托管政策,以质量过关的素质教育代替良莠不齐的课后辅导。由学校提供丰富课程,如体育、科学、手工等兴趣课程,供中小学生在放学后自由选择参加。据我了解,河南郑州已经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免费托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提升。”

  素质教育推进“体教融合”将家风理念贯穿始终

  推进“素质教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两会上,不少代表就如何提升素质教育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代表孙文文认为,要进一步推进“体教融合”,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质量和效益。

  “如今体育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体教融合’也是大势所趋。可以让体育与教育完美融合,把体育素养渗透到教育之中,让学生文化知识和体育精神双丰收。”

  孙文文建议,“实行体育与教育系统‘选材一体化’‘文化学习和训练一体化’‘竞赛工作一体化’等工作机制的‘体教融合’。出台更为可操作的体教融合政策,形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体教融合一体化选材与输送机制。让参加训练的运动员能够就近上学、竞赛工作和成绩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幼儿和学生参加到体育训练中,扩大后备人才的选材范围,促进各个年龄段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蓬勃发展。”

  素质教育的提升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代表陈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人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一定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是一个人一生的初始化教育,对每个人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陈宏建议,从学前教育阶段起,以学校教育为引导,以活动和课程为载体让学生和家长将家训、家风、家教的理念精髓根植于心,关于家庭教育形成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提倡并设置专门课程,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培训、亲子社会实践活动,引起家庭关注,以促进家庭形成良好家风,使家校形成合力,让孩子在成长中身心健康,拥有美好人生。

  特殊教育改善教育保障条件保证资源教师专职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以及特殊教育自身的发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已经成为孩子们享受公平教育的有力措施。

  “在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和《陕西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等政策的支持下,咱们陕西很多学校开始接纳特殊儿童入学,而且部分学校也建设了资源教室。但特殊儿童教育还有很多提升空间。”省人大代表陈万顺告诉记者,“但目前西安普通学校专业资源教师师资还有待完善。普通学校能够达到配备专业资源教师、能够有专业的督导老师、普校教师能够接受充分的专业培训,是家长和普通学校的最主要期待。”

  “融合教育的质量还要再提升。有些特殊儿童的普通教师基本上没有经过融合教育的基本培训,绝大多数老师对于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持有质疑或排斥态度。已入学的特殊儿童学业跟随困难、入班混读、入班就座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陈万顺建议,要改善特殊需要儿童接受融合教育的保障条件。

  “首先是尽快落实资源教师编制和配备。根据融合教育试点小学的特殊生数量,确定资源教师在岗人数,保证资源教师的专职化。其次,建议成立融合教育指导机构,负责总体督导全市特殊教育儿童的落实,建议每年组织有特殊儿童就读的学校校长和教师、业内特殊教育专家以及特殊儿童家长代表、进行特殊儿童教育通识培训和研讨。并尽快形成个别化融合教育体系并落实。”

  “我也希望加强对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的监督与考核。开展专项督导,建立家长评价和反馈机制,以杜绝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流于形式。”陈万顺说。

  

  吕斌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一书系统总结了教育战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所取得的成果。职业学校必须以《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抓手,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实里走、心里走。只有深入领会落实重要论述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办出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落实优先发展战略,实施“守土尽责”行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而职业教育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他们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作为职业学校,必须做到主动服务适应国家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地方发展需要、主动适应学生发展需求,才能做到超前培育“第一资源”。当前,职业教育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规模上不去,就意味着职业教育很难获得更大发展。因此,要走好规模扩张这步棋,职业教育就必须主动开拓阵地,既要在增量上下功夫,也要落实好质量提升,实现稳中求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新人培育”行动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职业学校必须自觉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始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真正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同时,职业学校也应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提升教育质量

  首先,职业学校必须完善并提高教育质量,尤其要注重改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大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其次,职业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应该始终坚持学中做、做中学,推动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制度。最后,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国际化办学,既要“引进来”,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又要“走出去”,与世界分享中国经验和发展成果。

  落实弘扬工匠精神使命,实施“工匠锻造”行动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职业学校的办学精髓,也是职业学校的重要特色。职业学校必须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工匠精神、怎样培养工匠精神等问题,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从培育职业理想、爱业情怀、敬业精神、勤业态度、精业素养、劳动观点、执着品质、合作意识、规则理念、节约精神、清廉形象等入手,把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找准着力点,点面结合,才能实现培养行家里手、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落实第一标准要求,实施“名师培养”行动

  职业学校在发展中,必须着力引导教师自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主动承担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任务,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在教师管理方面,职业学校应当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通过“名师工程”、“双师素质培养”、“导师制”、“青蓝工程”等途径,培养职业教育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针对部分师德失范教师,可实行师德失范者“一票否决”制。

  落实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部署,实施“党建引领”行动

  职业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擦亮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底色,使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