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职业教育投研】从职前教育到订单培养,职业教育头部大公司新品牌带来更多的可能|《创:投纪》李灿 Jerry
2020-05-09 15:25:52来源:100唯尔

  【职业教育投研】从职前教育到订单培养|创:投纪

  大家好!欢迎关注14期《创:投纪》

  民办职业教育,“政治正确”与市场需求缺一不可,如果能够在考虑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助力社会需求中的产业发展,弥补被投企业的短板,实现共同成长,就一定能够取得回报。同样,一个伟大企业的诞生,也一定是在为人类历史进步做出贡献的同时,被社会所成就。因此,只有以社会赢、国家赢、企业赢、资本赢作为共同基础的项目,才有可能获得持续性发展。(本文全篇4216 字,阅读时间 5 分钟)。

  最近,好几次被拉参与过会教育赛道的项目,竟然在不同的地方与机构都有涉及到“定向培养”的职业教育项目。

  所有这类项目商业设计的“痛点”逻辑是教育与就业的脱节,当然,这是个老话题,人才"生产"与"销售"的不能衔接,高校(也包括职业院校)学生接受的理论学习并不实用,导致走出校门就失业的尴尬频现。记得有段网上热烈讨论有关有关蓝翔与清华的争论,我们抛却“孰高孰低”的辩论,背后折射出的也就是这个问题。

  所谓“校企互为职教主体,应深度合作,共推职教发展”的理念, 其实早已成为职教界毋庸置疑的共识。

  对学校而言,需要面向市场和企业实施“订单”办学,学校就可以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要准确定位。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教材、教学方法都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做文章,有助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对用人单位而言,“量身定做”的人才,能更直接地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化,降低培训成本,节省培训时间,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更重要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将更具前瞻性和主动性,带来人力资源开发理念和方式的转变。

  2018年,教育部官网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通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职业学校,设置学生实习、学徒培养、教师实践岗位;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在职业学校设置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机构。

  赢渔认为,国家提出“产教融合、校企融合”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传统行业正在转型,国家花费巨额财力引进了许多先进设备和技术,但是国内应用人才有限,设备升级了,人才升级却面临困难。第二,许多新兴行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通讯等,难以在高校内培养出人才,因为高校的设备、教学、思维还停留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与新兴行业发展不同步。

  但一面是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一面是每年都是“毕业生就业难”, 教育市场化,民办教育与资本办学是深化改革的方向,但在具体的投资与运营路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职业教育领域,根据赢渔的观察,应该是这样的发展路径:由职前教育到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教育混合制),最后到纯市场主体的民办学校资质,螺旋式的逐步进阶。

  职前教育,这个中间通道连接了两个世界:一个校门之内,一个校门之外;一个单纯天真,一个充满挑战;一个迷茫无助,一个需求明确。

  大批职前教育培训机构崛起的背后,是每年数十万级递增的毕业生数量。本世纪十九年以来的增长幅度达到679%。刚毕业和工作两年的年轻人踌躇满志,却对面前一切感到陌生。他们对明确的职业规划、专业技能培训和面试技巧等都有需求。

  相对在头部企业职优你(Unicareer),其成立于2014年,已获得四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3亿元,上一轮融资为 2017 年 6 月宣布的由新东方及昆仲资本联合领投的 5000 万 B 轮融资。目前,平台续费+复购率达到48%,半年营收突破5,000万元。

  赢渔还关注到一家机构是「容艺教育」,成立于 2012 年,由主持人李霞,联合导演管虎、演员黄渤、经纪人黄烽、制片人胡晓峰、电影营销专家张文伯等知名从业者一同创办,并于 2015 年获得来自优酷的千万级天使轮投资,2016 年获得新东方和管虎、黄渤个人的千万级 Pre-A 轮投资。

  目前,容艺教育主要从事泛娱乐产业的人才培养,实训课程开设了包括经纪人、制片人、艺人、编导、营销、短视频制作七大专业。就业方面,每位学员都有负责其就业指导的老师,帮助他们学成后去对接影视企业,学员就业率达到95%。除了北京校区外,去年容艺还在成都展开了校企合作,通过和当地两所二本学院合作,成立了容艺影视学院,拓展学历教育。

  培养从高校走出就能快速入行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高校教育(含职业教育)在职业实训上的脱节,正在行业人才的进一步稀缺,而这“最后一公里”的,孕育着很多商业与创业机会。

  而进而向上游渗透及深度拓展,比较突出的形式是校企合作,落地民办学校。校企合作的模式中,由四方参与者构成,包括政府、社会资本方、校方、企业。

  在这个模式中,企业参与者,可以是注资方,可以是就业提供方,或者是两个角色兼备。

  在这个模式之下,科大讯飞、博通、陕西金叶控股等均有全资或占比较高份额的民营高校。政府为民办高校提供师资支持、企业与社会出资支持运营,校方培养学生,直接对接相关企业,学生作为培养产品输送企业。这些企业参与者即是以上提到的两个角色兼备。

  民办学校的注资方都要相对大的资本,那么对于以产品而非资金驱动的创业项目而言,哪里是切入点?我目前的理解是,主要在B2B教育信息化方面。即为校方提供:学生数据化教材、老师作业批改系统、实时响应答疑系统等信息化与新硬件服务。

  “避虚向实”具有现实意义。作为资本方,“政治正确”与市场需求缺一不可,如果能够在考虑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助力社会需求中的产业发展,弥补被投企业的短板,实现共同成长,就一定能够取得回报,。同样,一个伟大企业的诞生,也一定是在为人类历史进步做出贡献的同时,被社会所成就。因此,只有以社会赢、国家赢、企业赢、资本赢作为共同基础的项目,才有可能获得持续性发展。

  投资是一件没有标准的事情。赢渔还关注到4个企业,很有参考价值。这4家企业的共同基础是都能达到PE投资的要求,同时基本上都符合被并购或者上市的要求。4家企业的名字就不透露了,分别用ABCD代替。

  A企业主营通信人才教育业务。通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人才需求,中兴、华为这些大企业都有自己的教育部门,但在人才培养上做的不好,因为企业不懂教育。高校虽然懂教育,但不了解企业需求,于是A企业应运而生。A企业的创始人曾是中兴高管,十分了解企业需求,他团队内部也有懂教育的人,于是几个人一起出来创业。目前A企业已经与230所本科院校和大专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这些学校合作开设课程,同时向这些学校售卖培训用的设备。学费分成和设备销售是其盈利来源,学校通过分配学分的方式让A企业的课程成为学习科目,并支付相应的学费。目前A企业已经成为通信培训行业的龙头企业,18年净利润达到了7000万人民币。

  B企业主营手机售后维修人员培训业务。企业创始人原为某市人社局领导,对人社、教育有很深了解。华为最初和5家培训公司合作,逐渐发现B企业培训出来的人员业务素质更好,最终决定将B企业作为售后维修人才培训的唯一合作伙伴。B企业现在也开始为富士康输送人才,并开展了智能制造人才的培训工作。B企业的培训体系很务实,给人的印象就是“为企业服务而生”,完全按照企业需求定向培训,输送人才的精准度和匹配度都很高。目前B企业已与超过300所的高职院校合作,这些合作院校都是经过B企业筛选的、具备一定水平的学校。

  C企业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给高铁和城铁提供服务的培训学校,目前在校生超过5万人。国家高铁里程在不断增长,决定修建地铁的城市也越来越多,这两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攀升。C企业主要向各地交通局、交通站、高铁站输送人才,目前已与800多所中职院校开展合作,同时开展无人机、3D技术培训。企业创始人是平民阶层出身,拼搏精神很强,但是对全部培训项目的驾驭能力有限,目前只有高铁乘务专业的培训做的比较好。C企业的学员规模是一大优势,可以轻松应对各地铁路局动辄上百人的需求,服务能力很强。它在业务上已经过了爆发增长阶段,但仍有增长空间。

  D企业为制造业提供人才招聘服务,向企业工厂输送蓝领,规模很大,现在每年有超过10万人通过这家企业获得就业。D企业创始人的格局和思路很不错,他的目标是建立中国最大的蓝领服务平台,其对标的是一家规模超过千亿的日本企业。蓝领工人转岗率高、流动性大,他们在换工作同时需要不断提升技能,D企业通过提供培训和就业引流,替企业做招聘。上岗前,D企业可以给这些工人提供技术培训,此外,还会在就业、跳槽、考试、贷款甚至相亲等方面为工人提供服务,从而打造一个黏性平台。17年D企业的利润是3000万。D企业的创始人是清华系出身,有学术背景,专业能力强,具备拼搏精神,并且有格局。D企业的培训大多是外包出去的,目前正在建立属于自己的学校和教学体系,三年时间里,学员从800人增长到了8000人。

  这4家企业都与学校开展了合作,不同学校以及各地教育部门也会提出不同的合作要求,包括要求培训企业提供师资、引入教学体系、解决就业等。

  D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托管了一所具有800名学生的中职学校,这种情况很少见。首先,一所具有800名学生的中职学校很难实现收支平衡,财政负担重。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和政府协调,托管学校,企业能够控制预算,而且还能招收很多外地生源,创造价值,这是政府需要的,所以会很乐意接受。但是目前国内有能力托管中职、高职院校的企业可能只有四五家,而他们对中职院校的关注又非常少,因为现在国家学习德国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更多时候还是以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为代表,不鼓励中职院校。其次,自下而上的托管很难,企业要有政府资源,要有教师资源,要有培训体系,否则难以全国化,也就很难做大。

  职业教育赛道相较教育行业其他赛道而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赛道。一是基于传统职业教育包括学历职业教育(民办学校)的学生主体给大众形成的刻板印象是:相对较差的生源。二是传统类别(传统职业考试、职业技能)的头部职业教育产品,保留了上一个十年积累下来的模式、经验,缺乏像VIPKID这样新型产品给资本和市场的活力与刺激。两个因素累加起来,整个赛道显得有些沉闷与缺乏关注。

  但就第一个因素,从商业角度,前者学生数量总体与高专普本在校生相近,是不可忽略的一个群体,且根据国家职业人才建设规划,民办学校在校学生数还需要提升、需要引入社会资本优化培养条件,对应的是民办学校B端信息化产品,其中会形成一个更大的市场需求量。就第二个因素,基于新技术,跨过地域与物理实体重模式局限,可能诞生对标传统职业教育头部大公司的新品牌,给相对缺乏活力的传统职业教育领域带来全新的可能。

  总的而言,对标传统职业教育头部产品的新机会、职场人新型职业技能提升与终身学习的需求,将可能为整个赛道带来属于新一时代的头部版图,不妨进一步投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