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以五四青年之担当:教师学生复课开学的“战位”上须答好灵魂之问
2020-05-09 15:58:00来源:100唯尔

  青年怎样,中国就怎样,百年沧桑岁月,无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已然凝结成一种“超时空”的永恒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国青年,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用汗水、智慧和热血镌刻下属于青春的刻度,谱写出一曲曲壮美的青春之歌。抗击疫情,关乎国家前途,关乎民族命运,年轻一代,奔走在疫情一线,担当起青春责任,我们看到了“永不弯曲的青年脊梁”。“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稳步走向“双胜利”,更加需要广大青年发挥重要作用。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复课开学是走向“双胜利”的标志之一,但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双胜利”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还有很多的潜在的风险要攻克,青年学生作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先锋力量,在复课开学的“战位”上同样要传承五四精神,要肩负重任,也被寄予厚望,需要在复课开学的“战位”上答好灵魂之问。

一、答好爱国三问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1935年9月17日,南开大学新学年“始业式”上,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校长向学生们连问了三个问题。彼时,正值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张伯苓对学生们说,如果你是中国人、如果你爱中国、如果你愿意中国好,那么,就请你们自省,请你们一定要为家、为国、为公团结起来。张伯苓的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仍然需要我们一代一代这样问下去、答下去,才能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最深厚的底气、最有力的支撑。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中华民族的青年用经过时代洗礼与淬炼的青春交出了“爱国三问”的优异答卷。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一代代青年满怀赤子之心,走在时代前列,引领风气之先,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

  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心怀强国梦想,身系国家安危,投身伟大斗争,只争朝夕、大展宏图,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同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进,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特别是在人民有难、国家需要的时候,广大青年挺身而出、全力以赴,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书写出壮丽的青春篇章。

  对于“00后”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经历这场抗击疫情的重大斗争,无疑弥足珍贵,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这场重大斗争中,“00后”的青少年学生无论是在“居家战疫”还是在线上学习、志愿服务中所展现出的勇敢与坚强、担当与责任,令人动容,对“爱国三问”的回答令人振奋。

  随着战疫“战位”从家庭到校园的转移,“00后”的青少年学生要站牢校园防疫全链条,要打好个人防护战、学习战,此时,铸牢“双胜利”的思想武器就更为重要。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愿意中国好!——作出这样的答卷,首先需要明确,青年拥有爱国之情是不够的,更多的还是要用自己的实践和奉献,为人民多做一些实事,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复课开学后,要更加勤奋学习,把因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更要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每一个“你、我、他”都是一个“战位”,每一个“我”的不慎都有可能造成整条防线的损失,要慎终如始绷紧疫情防控之弦,要细处着手守法律、守规则,用积极姿态,去参与和推动各项防疫工作,恪守作为公民的责任,用我们的共同守护,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繁荣。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时,高度评价张伯苓的“爱国三问”。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复课开学季,要取得“双胜利”,要求青年应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矢志爱国奋斗,奏响时代强音,将“爱国三问”问下去、答下去,在砥砺前行、接续奋斗中,交出一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二、答好爱家三问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家庭成员的相互支撑、相互温暖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爱长辈吗?我爱兄弟姐妹吗?我爱自己吗?问的是尊老爱幼、兄友弟恭、耕读传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的传统家庭美德,回答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回答不好,难免殃及家庭、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一点,

  抗击疫情中的反面案例给了我们很多警示。郑州的“毒王”郭某鹏在疫情最紧张的时期,竟然去了一趟意大利看球赛,回国后就被确诊为新型冠状肺炎,而且回国后,隐瞒境外行程,期间多次乘坐交通工具上下班。因为他的任性和隐瞒,让包括其家人在内的很多人不得不隔离,让防疫工作变的困难,让数不清的人再次无法正常生活。

  我爱长辈,不是不孝子孙!我爱兄弟姐妹,不是兄弟相煎之人!我爱自己,不是自嚗自弃之人!

  ——作出这样的答卷,必须要明确,天下之本在家,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复课开学后,加强校园防疫、课堂学习提质增效等考验才刚刚开始。疫情初期,狡猾的新冠病毒对我们发起了“闪电战”,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打响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目前,中国“战疫”的“正面战场”已取得重要成果。但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阶段,狡猾的新冠病毒变身“间谍”,时刻盯着思想麻痹之人,防护松懈之人,不能自律之人,找准弱点予以“反手一击”,进而危及无辜。所以要牢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织牢防疫安全网。

  要调整节奏,克服懈怠、作息不规律等现象,以广大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和科技工作者以及志愿服务者的精神为榜样,很好地投入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将来更好地为我们国家服务!

  还要牢记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法治是全民战“疫”的公约数,是同心抗疫关键词,造谣传谣、滥食野生动物是违法行为,不聚集扎堆、配合体温检测、出门戴口罩就是守法遵规。

疫情大考下,越是情况特殊,越是要坚持法治思维,执法司法的铁面庄严,彰显庇佑民生的制度温情。

三、答好爱群三问

  我国古代先贤主张“仁者爱人”,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爱集体吗?我爱朋友吗?我爱他人吗?

  问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问的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精神的传承。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为一次大战和大考,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积极的变化,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弘扬和践行集体主义精神是分不开的。

  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充分彰显了集体主义精神的伟力和光辉,也谱写出一曲曲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故事,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集体主义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以彰显的绚丽底色,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朽灵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个人只有依靠集体“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并且“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武汉等诸多城市采取封城封路、要求全社会非直接参与疫情防控的一线工作人员居家不外出闲逛聚会见客、要求跨城市流动人员返回家中必须居家自我观察14天等等非常规的措施,无一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最广大人民早日结束这场恶魔般的新冠肺炎疫情。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阶段,扫码、亮码、测温、健康情况报告、一米线排队乃至校园、小区的封闭管理及严格的管理措施,同样是为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最广大人民早日战胜这场恶魔般的新冠肺炎疫情。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面展现集体主义大爱精神的镜子,既能映衬出高尚者的灵魂,也能检视出自私者的丑恶。我们要警惕疫情防控中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病毒”,那就是试图破坏社会稳定和谐的各种谣言、为着个人自由置他人生命安全利益于不顾的各种“不自觉”和“不自律”等等。

  我爱集体,不是害群之马!我爱朋友,不是千夫所指之徒!我是值得信任之人,不是无信之流!——作出这样的答卷,必须要明确,集体主义是以社会中人们根本利益的一致为基础、以追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谐共生为价值目标的道德原则,二者互为道德的评价标尺,通过每个单位、每个小区和每个个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将每一个小贡献汇聚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大贡献。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触及灵魂的考验,在全民抗“疫”的大集体中找准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坐标,以英勇战斗的姿态、更加顽强的意志、合乎法治的方式,不断传递人世间的善良和大爱,汇聚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集体主义磅礴力量。

大家要理解:“一米线”阻断的是病毒的传播,守护的是文明,联结的是心灵的温暖。不聚集扎堆隔离的是疾病传染源,守护的是集体安全,联结的是友谊桥梁。健康情况报告阻断的是疾病传染链,守护的是法律权威,联结的是诚信。落实并严格执行防疫制度要求隔离的是各种“不自觉”和“不自律”,守护的是防疫工作全链条,联结的是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每一个“你、我、他”。

四、答好爱“天”三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把天地自然看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因此认为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应该是寄予深切的关怀与同情,即所谓“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强调人应“上下与天地同流”,天、地、人三者共存共荣,视自然宇宙及万物皆为有情,即所谓“天地含情,万物化生”。儒家“天人合德”的思想即是以宇宙至善为基础

  建立起来的,他们所以视宇宙为至善,是因为它表现了大公无私之德,如

  《吕氏春秋.无私篇》说:“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庄子的“观鱼之乐”、苏轼的“其身与竹化”、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亦如是”,以及程明道因窗前茂草而见“造物生意”等,均可反映出中国古人

  对自然宇宙有情的看法。我爱自然吗?我爱生命吗?我爱未来吗?问的是天道,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大自然在说话。大自然母亲存在了超过45亿年,是她抚育了所有的生命,她象母亲一样公正,为我们设下了生存法则,也期望我们能遵守,如果我们不在意环境,她就会惩罚你。

  我爱自然,不是环境杀手!我爱生命,不是规则破坏者!我爱未来,不是梦想粉碎机!

  ——作出这样的答卷,必须要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

  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上升到人类文明形态的高度,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把生态文明上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根本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重要内容,提出中国将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在人与自然关系由恐惧崇拜到利用征服再到破坏性利用,转而走向和谐共生的崭新文明形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代青年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优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思想,倡导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环境、爱护生态、绿色发展。

  当前,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生态文明建设,对废弃口罩、废弃防护物品等医疗废弃物,科学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无害化处置医疗废弃物,切实作好各类消毒用品的适当使用与处置,严格防范化学品的二次污染。

  为了肩上的责任,为了心底的善良,为了渴望的生活......每一种伟大都由平凡书写,每一个奇迹都由奋斗创造。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愿意中国好!—我是祖国的忠诚卫士!

  我爱长辈,不是不孝子孙!我爱兄弟姐妹,不是兄弟相煎之人!我爱自己,不是自嚗自弃之人!—我是家庭的忠诚卫士!

  我爱集体,不是害群之马!我爱朋友,不是千夫所指之徒!我是值得信任之人,不是无信之流!—我是集体的忠诚卫士!

  我爱自然,不是环境杀手!我爱生命,不是规则破坏者!我爱未来,不是梦想粉碎机!—我是大自然的忠诚卫士!

  青少年学生们,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已经复课或即将复课的我们,在复课开学的“战位”上答好灵魂之问,发出我们的诤诤誓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