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能阅卷系统应用前景及未来趋势
21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
从精准教学的角度而言,高频度的教学日常数据采集变得越来越密切。
目前老师大量的时间被小型考试,如课堂测验、周测等高频次测验的批改所占用,被迫压缩了备课、精准辅导的时间。
智慧阅卷方案可自主使用,操作便捷高效,识别率高,有助于实现家校互动。适合全科考试及作业的自动批改,主客观混合阅卷计分,题卡合一,有痕批改,及时提供成绩报表。有助学情分析(分数报告、正答率分析)专业题库可以无缝衔接到软件,教师个人题库也可以方便编辑。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纵深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云方案的普遍应用,“未来学校”、“未来教育”成为教育主流议题,智慧教育方案日渐走入各学校,服务于新形态、新样态下的“未来学校”,需要更为有效、有力的评价方式。
人们不禁要问,作为教育者,在信息化时代,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潜心改革?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搞好学校的现代化管理,办有特色的学校?如何建设智慧校园、创建智慧教育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不断深入,信息化教育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系统的结构和形态正在发生着转型与变革。
一系列改革政策和制度的出台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了指导: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构建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十九大报告中表明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网络教育”;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颁布,明确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提出要着力推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也正是得益于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纵深持续发展,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智慧教育方案已经快速走进学校,如阅卷方案、信息资源互联系统、线上教学方案,等等。
数据采集助力精准、个性化教学
“教育信息化,简单说就是让教学插上科技的翅膀,经历了早期萌芽到近几年高速发展,再到今天的扩张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几个阶段。”在陆海洲先生看来,信息化2.0时代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机遇,人们对未来学校美好愿景的畅想,实用化产品亟待开发和运用,教育界的信息化效力也亟待改观。“关于未来趋势,我的判断是,无地域、无空间限制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家校合一精准、个性化辅导将大有市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途径,家长可以方便了解孩子的学业情况,老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
精准教学的实现,与教和学中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息息相关。
首先,从精准教学的角度而言,高频度的教学日常数据采集变得越来越迫切。比如北上广很多教育局都要求学校常态化的学情数据均要上报,做完测验就结束已经成为历史形态,现在需要进行学生知识点的梳理和考试分析。而要对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足够了解,势必需要信息化手段才改善和实现,包括可视化地呈现知识结构的掌握程度。
其次,老师需要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精准、个性化辅导。
有调查发现,目前老师大量的时间被小型考试,如课堂测验、周测等高频次测验的批改客观题、计分、登分等占用,被迫压缩了备课、精准辅导的时间。事实上,一直以来,繁重的作业批改和考试阅卷成为一线教师的难点和痛点,且往往对教师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这其中不乏猝死、大半夜“做噩梦”等。媒体曾报道,广东佛山潘老师在飞机上“空中判分”,并在5小时的旅途中完成210份试卷的评阅工作而受关注,当事人潘老师却说其实很多老师都忙,他出差的前一天晚上也是加班改卷改到凌晨两点。
化解阅卷压力,让工作更轻松更高效,一直是教育行业关注并思考的问题。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技术手段简化阅卷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已经成为教育行业进行考务改革、降低阅卷压力的主要途径。智能高效的阅卷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既是教育界的普遍呼声,更是有效减轻老师工作负担、解放教师生产力、提升教育教学效率的现实需要。
阅卷系统为家校合一提供精准大数据支持
一是让老师们快速自察,减少备课、讲评、研究讨论的盲目性;二是让学校领导的测试工作变得客观、公正,少打扰教师的工作;三是让学生和家长不因现代化而丧失传统但人性化的方方面面;四是破解学校因经济条件和管理能力落后而对新技术门槛的望而却步。
学情数据可以通过课堂测验、周测、月考、期中期末考等考试得失分中进行分析,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一些阅卷方案可以做到这种分析,但是目前的机器阅卷方案主要集中在大型考试中,且数据的采集不够密集,参考性不够高,也不够及时。
和一般机器阅卷方案不同的是,教育信息化阅卷方案无需专人驻场,可自主使用,操作便捷高效,识别率高,有助于实现家校互动。更重要的是,它适合全学科考试及作业的自动批改,主客观混合阅卷计分,题卡合一,有痕批改,及时提供成绩报表,有助学情分析(分数报告、正答率分析)专业题库可以无缝衔接到软件,教师个人题库资源也可以方便编辑。
通过将阅卷系统引入高频次的课堂测验、周测等,可密集采集学习数据,解放老师阅卷压力。调查显示,教育信息化阅卷方案可切实为老师节省一半的时间。
精准量化、即时测评是智慧教育的趋势
面对广泛的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教育信息化课堂测验阅卷方案将被广泛应用到学校日常教务中,从而帮助全国各学校用量化、精准的科技手段,实现老师减负增效、家校配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智能阅卷所带来的变化可以从老师、学生、家长、学校四个层面体现出来。
对老师而言,可自动批改作业、自动统计试卷分数、自动生成学科成绩报告,有助于个性化教学;对学生而言,可实时掌握自己的知识盲区,完善知识体系,及时查缺补漏;对家长而言,可实时掌握学生学情;对学校而言,最直接的作用在于,全面掌握学校教学质量,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果,合理制定学校教师业务水平提升计划,提升学校教育竞争力。
“互动是有成本的,及时的反馈带来及时的激励。”教学研究要变得落地,离不开数据的支持,唯有精准、有效,研究和跟踪才能替代说教,让教师、学生借助积极的良性竞争而发愤图强,进而促进师生将更多的关注点、交流点放在知识点上,避免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中的厚此薄彼,促进师生关系更和谐。
“急迫感是一种资源,稍纵即逝,正因此,要考完试马上讲评,而且这当中,感召的方法不是苛求结果,而是揭示本质,引导问题。”正因此,陆先生对“准确的测量”无比在意,“基于准确测量、精准量化,才能呈现差别,产生公信度、激发力和鞭策力,并激发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