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观点 |中国职业教育 从“大”到“强”,职业教育如何走出社会认同度低的圈子?
2020-05-13 11:53:03来源:100唯尔

观点 | 从“大”到“强”,职业教育如何走

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重要的一项,目前像中职,高职在教育系统中越来越普遍,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多为专业性人才。在我国家经济,科技迅速发达的过程中,这一类技术人才的作用居举足轻重。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把我国职业教育系统做大做强呢?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和未来规划吧!

据统计,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23万所,年招生930.78万人,在校生2680.21万人,每年开展各类培训上亿人次。职业院校共开设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是教育领域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虽然体量庞大、发展速度惊人,然而,职业教育在整个社会领域的认同度仍然很低,面临着如何从“大”做“强”的挑战。

一、中国职业教育的定义

什么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学校教育是学历性的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二、职业教育的现状

“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的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

据统计,2005年全国仅有中等职业学校11611所,当年招生537.29万人,在校学生1324.74万人。经过3年发展,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4767所,招生规模达810万人,在校生达205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已大体相当。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成了我国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秘诀。

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2008年及2009年,尽管国际金融风暴使许多人就业困难,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仍没有回落,分别高达95.77%和95.99%。

2012年6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2012~2015年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保持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扶持建设紧贴产业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的专业,建设既有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又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师资队伍。逐步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中国正在举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2008年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总数已经达到1100万人,在校学生总数已超过30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据了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一半。

三、职业教育的目标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

四、中国职业教育如何从大到强

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支撑。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变革。产教交融、校企协作将是这一变革的重点。

首先,提高认识,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我国目前工业化程度还不是很高,还将长期处在由劳动密集型转化的进程之中,需要数以千百万计的专门人才。这是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新生劳动力的就业,都迫切要求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来促进从业。这是社会稳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社会各界逐步消除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

其次,深化改革,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客观上要求我们推进职来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机制,推动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明确自身定位,找准与市场的接口,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通过持续加大投入和培训,强化“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健全职业资格确认和就业资格准入制度,规范劳动用工行为,保障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通过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

再次,转变思路,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从过去比较注重速度、数量转向更多注重质量、效益,处理好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的质量上,放在培养高素质学生上,放在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上,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加强交流,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和模式。加强职业教育国内和国际的交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结合,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有机协调,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从体制、机制上调动行业、企业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并积极推进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发展全民职业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四、现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1、“我国已经建成了国际上规划最大的职业教育系统。”11月16日,在<<教育与职业;杂志创刊100周年纪念会暨首届教育与职业学术年会上,教育部职成司司长王继平如是说。

王继平介绍,现在,全国1.23万所职业院校开设约10万个专业点,年招生总规划930万人,在校生2682万人,每年培训上亿人次。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工业和现代效劳业等范畴,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教育已经具有了大规划培育技能技能人才的才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开展供给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支撑。“多年来,职业教育坚持了90%以上的高就业率,走出了一条我国特征的职业教育开展路途。”王继平说。

2、跟着“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加快,围绕着严重建设项目工程沿线国家对铁路、管道、公路、港口、通讯等相关范畴的专业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这促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协作。“职业教育在国外比在国内更受欢迎,真实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王继平表示。

3、高职院校该走什么路

可以说,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合理当时。

从经济开展的需求来看,我国基本上拥有了国际一流的科技立异人才,但短少一支巨大的可以了解现代科技知识并受过专门训练的技能操作人员部队,这将会成为制约经济开展的“瓶颈”。

马树超引证2017年我国高级职业教育质量年度陈述指出,高职院校每年300多万名毕业生中85%以上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52%来自乡村家庭,这对缩小城市和乡村教育开展的距离意义特殊。

马树超看来,中职现在最大的应战是办学才能较弱。多年来,教育部坚持普职招生规划大体相当的准则,把中等职业教育摆在遍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突出位置,进步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份额。“实际中,因为中职办学才能不强,一些院校开端举行高中复读班,办升学教育。”马树超曾通过做过调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校达不到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范。“这个份额在50%以上。”马树超说,有的学校专业集中,一所1万多人的学校,2000多人集中在一个专业。

而关于高职来说,重点在于进步习惯社会需求的才能。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级职业教育立异开展行动计划(2015—2020》;中提出,到教育部将支撑当地建200所优质高职院校。怎么建设真实优质的高职院校,马树超以为,一是要从国家对教育质量定位的时代特征,开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局观,从国家要求以及外界评估等方面来了解职业教育的实质意义。二是高职教育要构成新型质量观,推进优质院校建设要注重产出的质量观,即注重高职院校的效劳贡献率、国际影响力目标、习惯社会需求等才能建设。三是既要注重建设一批产教交融的高水平专业,也要注重做好双师型教育团队建设,完善教育教育质量监测与保障机制。

4、开展职业教育,合理当时

十九大陈述中指出,优先开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深化产教交融、校企协作。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系统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开展培育高素质劳动者的严重使命。

“经济社会开展正在进入智能互联时代,职业教育要习惯这个改变,活跃推进人才培育形式变革和其他变革。坚持共舞与敞开,共舞就是推进职业教育与其它各行业、与各部门的共舞,不唱独角戏,一起协作共谋开展;敞开是对外对内都要敞开,以敞开的国际视野,考虑怎么办妥有我国特征的职业教育。”王继平说。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马-敏的调研也显现,县城中职学校大约有70%~80%的学生来自乡村,他以为,职业教育发挥着“拔穷根、挪穷窝”、完成继续脱贫的活跃作用。

马树超看来,职业教育现在面对的最大应战是产教交融、校企协作,这将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变革的重点。产教交融、校企协作不深化,最直接的表现是专业教育难以习惯工业晋级和职业岗位快速改变的需求。

5、职业教育接下来怎么走?

“下一步就是要办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关键是做强中职、做优高职、做大培训、做好职业启蒙,在要素构成和布局结构上完成合理装备;另一个是促使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杰出的沟通、联接。”王继平表示。职业教育强而不壮,“我国职业教育规划很大,但还不强。”我国职业技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科院高职研讨中心主任马树超在会上表示。

当时我国经济开展已进入提质增效的重要时期,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把“人口盈利”变为“人才盈利”,施行立异驱动开展是底子出路。

“产教交融是校企协作的晋级版,是把工业最先进的元素融入职业教育的教育进程,真实处理了职业教育教什么的问题。”马树超以为,现在职业院校缺乏与工业对接的条件,更多寄希望于财政投入来改进办学条件。“实际上,财政投入永久跟不上工业技能设备设备改变的要求。”更重要的在于,“要健全企业参加职业教育制度,鼓舞企业面向社会发布职业教育陈述,学校要进步协同立异才能,构成具有区域特点的专业特征,构成效劳工业开展的优势。”马树超说。

通过上述内容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国家的职业教育已足够规模化,但是大而不强。要做到产教交融,校企合作,需要把工业最先进的元素融入职业教育的教育进程,真实处理职业教育叫什么的问题。院校与工业对接,才能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以上内容就是华律网小编的分享,如果大家有更深层的思考或疑问,请大家通过线上咨询的方式分享。

笔者以为,职业教育必须改变“摊大饼”式的扩张,严格控制规模和数量,走“以质量为本”的内涵式发展轨道。职业教育从“大”向“强”迈进,可采取如下举措:

一是走质量化道路。我国高职和中职院校在校园建设、办学资金、教学实验设备、师资储存等方面长期滞后,即使发展到今天,不少学校依然处于“积弱积贫”的固化态势。如果继续过度追求规模和数量,就是有增长无发展,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无助于提升自身的品牌和质量。所以,各地既要严格限制新增或改建高职、中职院校,严格限制新增专业,又要在稳定招生规模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招生数量。其中,尤其是要控制和逐步削减技术技能含量较低的人文社科类学校、专业和人数。

二是走集团化道路。集团化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即通过自愿或行政主导等方式,将若干所高职、中职学校和相关企业组合成一个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化可以提高决策水平、统筹各校发展方向和思路;可以在重大项目上集中主要资源;可以建立更高平台,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师资;可以整体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在生源市场上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尤其重要的是,有相关企业参与的职教集团能够最大限度地推进校企合作、创新发展、产品研发等,从而实现各校、各企业多赢格局。

三是走国际化道路。从整体实力和水平看,我国职业教育与世界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还有较大差距,需要主动“走出去”,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和思想,做到“洋为中用”、不断实践;同时,还要“请进来”,聘请发达国家的知名职教专家前来传经送宝,让更多的领导和师生从中受益。

作者 | 胡解旺,系嘉应学院发展规划与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来源 |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