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如何深化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和各项任务给出了答案
2020-05-14 12:00:20来源:100唯尔

教育热点|如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今年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最为关键的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总要求,坚持服务宗旨,把握需求导向,主动调整职业院校办学功能、专业结构,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高职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中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要求。

如何使职业院校学生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方案》提出,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这在谢俐看来,正是用改革的办法“补短板”,捅开“天花板”,接上专业学位硕士和博士,成为一个完整的职教培养体系。

据悉,教育部已出台相关规定,对首批职教本科试点学校师资队伍、实训课程、教学体系、技能培训等作出明确要求,保证试点学校四个“坚持不变”——办学方向上坚持职业教育类型不变,培养定位上坚持技术技能人才不变,学校名称上坚持职业教育特色不变,培养模式上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变。下一步,还将逐步完善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各项制度,保持试点学校和专业职业教育属性和定位,大力推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另外,谢俐还表示,按照《方案》将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就是要持续深化改革,从入口上解决职业教育类型不突出、吸引力不强、生源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发挥“职教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加快建成开放灵活的教育,使不同性格稟赋、兴趣特长、素质潜力的学生享有更多样的教育选择和更畅通的学业提升通道。

国际职业教育的趋势

现阶段,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学目标便是进行终身教育。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之下,人的职业教育被当做是人日常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荷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开放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报考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职院校进入高职院校的比例逐渐上升,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10%发展为如今的55%。而芬兰作为另一北欧发达国家,在教育方面也是实施了初中、高中的两级分流,更加注重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职高学生在经过相应的专科考试后,便可以进入到多可技术院校机构当中,从而实现了高职、普通高中以及高校的相互交流合作。

而为了切实拓宽从中等职业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英国、德国、法国等欧美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赋予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同的平等地位,从而为接受了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机会。

上世纪60年代以及之前,法国、英国等国家的中等职业教育具有不可塑性,也就是说学生在选择了中等职业教育之后,便无法在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这就使得一段时间内的中等职业教育缺少足够的吸引力,面临着无学生可招、学生综合水平低、学习积极性极差等问题。

为了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并促进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转化,法国在上世纪70年代设立了一种新的学习制度,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再经过两年的深入学习,便能够获取报考普通高等教育的资格,这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鼓励是显而易见的。

同样的,在德国,过去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级职业教育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不够、相互渗透性也较差,为了切实提升双元制教育的吸引力,促进教育的公平性,近年来德国各州逐渐规定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倘若具备继续职业培训资格,那么便可以报考普通高等院校,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造。

再者,为了提升学生的教育水平,发达国家也同样开展了综合高中这一教学方针,通过这一方针的实施,能够有效实现学生教育分流时间的推迟,切实提升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质量。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未来接受高等教育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就业情况,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另外,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出更加高质量的工作人员,也是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另一重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外的教育学者首先需要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录加以介绍,拓宽专业在社会各行业领域的宽广程度,为接受了中职教育的毕业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渠道。

我国职业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未越凸显。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

职业教育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让人亲切、激动,更催人奋进,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前进动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首先要实现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从国家建设角度看,我国人力资源既有保障文化科研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有支撑技术技能提升的组成部分;从国民个人成长成才角度看,有学科发展成才,更有技术技能成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职业教育,要注重职业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对综合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劲。适应这一需要,职业教育也要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学生全面素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职业教育,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学生资助,促进教育公平。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然而,近3000万职业教育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中等职业学校上述来源的学生就大约占85%的比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职业教育,要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职业教育,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中要“以生为本”。目前的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行为习惯有待改进是现实情况。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内涵和精神实质

《方案》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教育战线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1.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

2.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3.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和各项任务

一、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狠抓教学、教材、教师,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

三、促进产教融合。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经验,坚持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

四、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做优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

五、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专业建设,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组织选派骨干教师海外研修,推动校企人员双向流动。

六、实施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要主动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等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

七、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要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要在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同时,督促地方落实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加强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

八、厚植各方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要牵头落实好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项职责,做好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形成政策合力。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优化高技能人才结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5日在国家开放大学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优化高技能人才结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孙春兰考察了国家开放大学“互联网+大学”展示中心,详细了解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建设情况,听取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汇报。她指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以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政策红利不断集聚和释放,各项改革举措开始落地见效,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任务,职业教育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要继续推进职业教育重大政策、重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孙春兰强调,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要深入实施提质培优三年行动计划,针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着力补齐教学实施、师资队伍等短板,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和水平。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资格准入、任用管理等制度,注重从企业选聘教师,优化教师队伍能力结构。要实施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完善教材选用制度和教学用书目录,增加实训实操教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核评价机制。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税收、财政等政策,激励各类所有制企业兴办职业教育。要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起来,严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质量关,加大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促进学习成果积累转化,为技能人才终身学习、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深化职教改革,建立围绕技能素养的人才评价模式很关键

职业教育人才评价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以往职业教育人才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从评价内容看,侧重学校教育的内容,侧重普通教育的内容,在职业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尤其是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相对薄弱。

从评价方式看,存在着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张皮”现象。社会化证书主要适用于职业领域,并没有考虑学校职业教育特点和要求,两者不融通,难以在同一个培养方案中和教学过程中落地,增加了学生培训和考核的负担,也增加了学校组织工作的负担。

从评价主体看,缺乏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缺乏权威的有公信力的培训评价组织参与。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国家对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做了较大幅度减少,而社会上行业企业和培训组织开发的职业证书良莠不齐,存在口径宽窄不一,适应范围不广和规范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学校和学生在选择时无所适从。

从评价效果看,缺乏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评价机制。由于缺乏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整体设计和制度支撑,导致教育系统与其他相关部门在职业教育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上没有形成合力。

此外,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是一个大的范畴概念,应该也包括应用型本科教育乃至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目前在职业教育的高层应用方面如何科学地进行人才评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还基本处于空白。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的原则

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要建立起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建立的原则如下:

一是坚持学生中心。评价制度改革和建设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制度设计、评价内容、培训考核、成果认定等方面都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方便学习,有利于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标准引领。“1+X”制度下,对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的评价与证明是学校教育的普遍性与不同行业企业职业要求的特殊性的有机结合,是教育系统内部标准和行业企业等社会用人标准的有机结合。要改变以往以学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标准,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纳入人才质量评价之中,用标准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从源头上推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三是坚持书证融通。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依据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解决以往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两张皮”的问题。

四是坚持多方协同。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1+X”制度下的人才评价必然是多方协同的体系。这既包括组织开发国家职业标准的人社部门和制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包括负责开发证书、培训考核学生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还包括实施教育主体的职业院校。这几方面必须协调配合,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工作体系,其中教育行政部门在“1+X”试点阶段必然起着统筹协调的作用。

本文综合整理于网络,部分内容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