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陈衍:“职业教育4.0”要来了?你准备好了?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启示
“职业教育4.0”: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历经改革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新职教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力。过去认为,职业教育就是跟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教育,今后,职业院校职业教育4.0应该成为面向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成为技术应用、改良、革新的主力军,提高职业院校面向现代化企业的直接贡献率。
自2013年4月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概念后,“4.0”的说法便遍地开花,“教育4.0”之谓也紧跟而来。不过从政策到实践,从研究到宣传,“职业教育4.0”的理念倒甚少提及。在产业更新换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注意到职业教育从1.0到4.0的升级与转型。
职业教育1.0萌芽于前工业化时期,发展背景是农牧和养殖文明时代,典型特征是以“学徒+工具”为中心,在劳动过程中实现师徒相授。职业教育2.0产生于工业化初期,发展背景是机器工业文明时代,典型特征是以“学生+设备”为中心,充分运用教材这一载体,以及从学堂到学校这一现代化主体。职业教育3.0成长于工业化中期,发展背景是商业文明时代,典型特征是以“员工+基地”为中心,努力实现课业与职业的衔接、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探讨职业教育4.0,首先要理清在上述基础上其所借鉴、衍生的工业4.0的内涵。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这一革命或者方法将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2015年5月8日由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显然呼应了工业4.0这一大趋势。2025规划特别强调“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担任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培训主体的职业教育在4.0时期,将会深耕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以“职业人+互联网”为中心,所培养的技能人才在能力规格上突出体现“智、综、群、责”四个字,一切教育教学改革将因此而变。
一是职业教育将成为重“智”的教育。智能化是工业4.0的第一特质,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是工业4.0项目的三大主题。产业智能化也意味着工作性质智能化。职业院校毕业生不再从事繁重体力劳动,传统蓝领、灰领、白领、金领界限将逐渐淡化。技术技能人才将不再是一个操作工的角色,而是成为生产过程监控员。
二是职业教育将成为重“综”的教育。工业4.0将会导致工作分类的减少,每名员工的岗位权限则会增大,传统的把一个人的岗位细化分解、进行卓别林式工作的时代将一去不返。这一工作范围的变化,意味着职业教育一直主张的专门教育,也就是单专业教育,将转变为综合教育,具体体现为专业群教育。
三是职业教育将成为重“群”的教育。工业4.0超越于3.0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团队协同,其消弭的是以个人分工为基础的个人独立操作。先进的技术保障了一个成员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快捷、直接的沟通。这种工作方式的变化直接要求职业教育不仅仅要培养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专业合作能力。
四是职业教育将成为重“责”的教育。工业4.0时代也是最注重环境保护的时代,它要求民众必须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要成为国际社会反复强调的绿色技能教育,这是职教要承担的大责。针对个体来讲,要培养学生在工作价值取向上予以转变,由“产品导向”转为“用户导向”,具有更大责任心,满足顾客更多元的需求。
【作者:陈衍系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得以显著提高,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然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发展理念较为落后、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较为陈旧等问题,未能有效满足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遭遇阻碍。德国作为世界上职业教育较为发达和完善的国家,其“职业教育4.0”概念的提出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带来启示性作用。
NO.1.“职业教育4.0”提出的背景
随着“工业4.0"这一概念于德国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的正式推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到来。为适应劳动的数字化转型,培养具有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人才,2016年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BMBF)和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联合倡议“职业教育4.0”人才培养框架,强调人才数字化技能和素养的提升。“职业教育4.0”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关键主题。
NO.2.“职业教育4.0”的核心内容
"职业教育4.0"的核心内容是“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比如灵活的学习与工作场所、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开放的教育资源;二是帮助提高职教培训中学员的数字化技能;三是支持企业参与数字化学习网络的构建,如共同开发和利用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技术资源。
NO.3.“职业教育4.0”的特点
01.鼓励开发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工业4.0”概念下,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纷纷出现,职业院校毕业生和技术技能人才无须进行繁重劳动或者机械的操作,而是监控整个生产过程。在智能工厂中,虚拟技术得以广泛使用,学习场所和工作场所更加灵活,职教人才可以主动利用开放的大数据与教育资源,提出个性化数字解决方案。
02.提高学员的数字化技能
未来的工厂不再需要简单的劳动力,而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与思维能力的专业数字化技能人才。“职业教育4.0”不仅重视双元制高等教育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会不断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数字化技能培训。
03.重视双元制职教师资培训
“职业教育4.0”下的师资培训呈现双元制的特点,职业院校与参训企业应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与应变性,培养出具有解决现实生产问题能力的师资队伍。为此,德国联邦教研部、联邦职教所给予政策指导与经济资助,协助动态调整及优化已有的教学内容,对双元制职教师资进行再培训。
04.支持企业参与数字化学习
网络的构建随着“工业4.0”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逐渐趋于数字化、智能化,对各个职业岗位信息技术运用、数字化操作的要求日益提高。“职业教育4.0”的愿景下,未来的职业分类和定义将发生重大变化,信息技术运用、数字化操作将成为关键能力,对某一类职业的定义也会更加模糊。比如机电一体化的钳工不再是普通的钳工,车辆技术从业者将具备灵活操作软件的能力。
启示
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德国立足“工业4.0”进行职业教育改革,积极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德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应吸收借鉴“职业教育4.0”理念,结合国内职业教育发展实际,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促进职业教育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有效整合职业院校信息平台资源,推进信息平台体系建设,为职业院校学生构建理实一体的实训环境。
2)加强面向数字社会的人才培养,围绕“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领域密切相关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培养大批具有前沿专业知识、数字化操控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推进数字化专业课程建设,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所有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虚拟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使得学生具备适应职业要求的数字化技能,学会更为主动地提供解决方案,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