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毕业季-求职季专题:如何应对HR的激将法和“请翁入瓮”式语言陷阱+撕逼后,总结出来的“怎么说人话”!
2020-05-30 19:30:00来源:100唯尔

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你的相关工作经验比较欠缺,你怎么看?

今天参加面试的有近10位候选人,如何证明你是最优秀的?

如何应对HR的激将法和“请翁入瓮”式语言陷阱?

在面试中,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有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候,面对HR的「咄咄逼人」,我们甚至会哑口无言。

实际上,为了探测我们的智慧、性格、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HR经常会提出一些看似苛刻的问题,这都是HR的语言陷阱。那么我们要如何正确识别这些语言陷阱,从而巧妙地绕开呢?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在很多面试场合,HR为了试探求职者的心理素质,往往会采取“激将法”的策略来故意刁难。不管面试官提出怎样的问题,求职者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状况。

“激将法”遮蔽的语言陷阱

这是面试官用来淘汰大部分应聘者的惯用手法。采用这种手法的面试官,往往在提问之前就会用怀疑、尖锐、咄咄逼人的眼神逼视对方,先令对方心理防线步步溃退,然后冷不防用一个明显不友好的发问激怒对方。

如:“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的是经验丰富的人”,“你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面对这种咄咄逼人的发问,作为应聘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无论如何不要被“激怒”,如果你被“激怒”了,那么你就已经输掉了。那么,面对这样的发问,如何接招儿呢?

如果面试官说:“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我确信如我有缘加盟贵公司,我将会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

如果面试官说:“你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

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据说内向的人往往具有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品质,另外我善于倾听,因为我感到应把发言机会多多地留给别人。”

如果面试官说:“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

你可以幽默地说:“听说比尔盖茨也未毕业于哈佛大学。”

如果面试官说:“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你可以巧妙地回答:“据说,21世纪最抢手的就是复合型人才,而外行的灵感也许会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势,没有条条框框。”

挑战式语言陷阱

这类提问的特点是,从求职者最薄弱的地方入手。

对于应届毕业生,面试官会设问:“你的相关工作经验比较欠缺,你怎么看?”对于女大学生,面试官也许会设问:女性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你怎么看?

如果回答:“不见得吧”、“我看未必”或“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么也许你已经掉进陷阱了,因为对方希望听到的是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而不是简单、生硬的反驳。

对于这样的问题,你可以用“这样的说法未必全对”、“这样的看法值得探讨”、“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恐怕不能完全接受”为开场白,然后婉转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面试官有时还会哪壶不开偏提哪壶,提出让求职者尴尬的问题。如:“你的学习成绩并不很优秀,这是怎么回事?”“从简历看,大学期间你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这会不会影响你的工作能力”等等。

碰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求职者常会不由自主地摆出防御姿态,甚至狠狠反击对方。这样做,只会误入过分自信的陷阱,招致“狂妄自大”的评价。而最好的回答方式应该是,既不掩饰回避,也不要太直截了当,用明谈缺点实论优点的方式巧妙地绕过去。

比如说,当对方提出你的学习成绩不很优秀时,你可以坦然地承认这点,然后以分析原因的方式带出你另外的优点。如,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很优秀,是因为我担任社团负责人,投入到社团活动上的精力太多。虽然我花在社团的心血也带给我不少的收获,但是学习成绩不是最优秀,这一点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当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一直在设法纠正自己的偏差。

如果面试官说:“刚刚毕业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而我们公司需要的是社会阅历丰富的应聘者。”那么,你可以微笑回答对方:“如果我有幸成为贵公司其中一员的话,我相信我能很快成为一个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也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倘若面试官说:“你毕业的学校很一般啊,我们通常都是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这时你可以说:“乔布斯、比尔•盖茨都是没有毕业的肄业生,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也不是出身于名牌大学的,所以我认为学历和文凭并不代表一切。”

而如果面试官问你:你所学的专业与申请的职位不对口,那么你觉得能胜任该项职位吗?你可以这样回答:“虽然我不是专业出身,但或许恰恰是因为这一点,我能在工作中产生更多的灵感和创意,因为作为外行,我没有太多的思维定式,不必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

在面试中屡战屡胜的Michael就有过一次这样的面试经历。Michael的学习成绩并不算顶尖,面试咨询公司时,这便成了考官发起攻击的要害:“你的成绩好像不太出众哦,你怎么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呢?”

Michael不慌不忙:“除了学习,我还有其他活动。不是只有成绩才能反映人的学习能力的。其实我的专业课都相当不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当场测试我的专业知识。”Michael巧妙地绕开了令人尴尬的问题,将考官的注意力引导到他最拿手的专业知识上。

诱导式语言陷阱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面试官往往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条件,诱导对方做出错误的回答,因为也许任何一种回答都不能让对方满意。这时候,你的回答就需要用模糊语言来表示。

如:“依你现在的水平,恐怕能找到比我们企业更好的公司吧?”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么说明你这个人也许脚踏两只船,“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你回答“NO”,又会说明你对自己缺少自信或者你的能力有问题。

对这类问题可以先用“不可一概而论”作为开头,然后回答:“或许我能找到比贵公司更好的企业,但别的企业或许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如贵公司重视,机会也不如贵公司多;或许我能找到更好的企业,我想,珍惜已有的最为重要。”

这样的回答,其实你是把一个“模糊”的答案抛还给了面试官。

还有一种诱导式的语言陷阱是,对方的提问似乎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如果你选了,就会掉进陷阱。比如说,对方问:“你认为金钱、名誉和事业哪个重要?”

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三者当然都很重要。可是对方的提问却在误导你,让你认为“这三者是相互矛盾的,只能选其一”。这时候切不可中了对方的圈套,必须冷静分析,可以首先明确指出这个前提条件是不存在的,再解释三者对我们的重要性及其统一性。

你可以这样组织语言,“我认为这三者之间并不矛盾。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追求事业的成功当然是自己人生的主旋律。而社会对我们事业的肯定方式,有时表现为金钱,有时表现为名誉,有时二者均有。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去获取金钱和名誉,三者对我们都很重要。”

引君入瓮式语言陷阱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虚构一种情况,然后让求职者做出回答。比如“今天参加面试的有近10位候选人,如何证明你是最优秀的?”这类问题往往是考察求职者随机应变的能力。无论你给自己列举多少优点,别人总有你也许没有的优点,因此正面回答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你可以从正面绕开,从侧面回答这个问题。

你可以回答说:“对于这一点,可能要因具体情况而论,比如贵公司现在所需要的是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虽然前来应聘的都是这方面的对口人才,但我深信我在大学期间当学生干部和主持社团工作的经历已经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也是我自认为比较突出的一点。”这样的回答可以说比较圆滑,很难让对方抓住把柄,再度反击。

有时,面试官还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对琐碎的工作是喜欢还是讨厌,为什么?”

这是个两难问题,若回答喜欢,似乎有悖现在知识青年的实际心理;若说讨厌,似乎每份工作都有琐碎之处。因此,按普遍心理,人们是不愿做琐碎工作的(除非特殊岗位,如家庭钟点工),即考官明知故问,我们可以推测出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工作态度”。

我们可以这样表述自己的态度,“琐碎的事情在绝大多数工作岗位上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的工作中有琐碎事情需要做,我会认真、耐心、细致地把它做好。”

这句话既委婉地表达了大多数人的普遍心理——不喜欢琐碎工作,又强调了自己对琐碎事情的敬业精神——认真、耐心、细致。既真实可信,又符合对方的用人心理。

在各种语言陷阱中,最难提防、最具危险的,可能要算“引君入瓮”式的语言陷阱。

比如,你前去应聘的职位是一家公司的财务经理,面试官也许会突然问你:“您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我(总经理)要求你1年之内逃税100万元,那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当场抓耳挠腮地思考逃税计谋,或文思泉涌立即列出一大堆逃税方案,那么你就上了圈套,掉进了陷阱。因为抛出这个问题的面试官,正是以此来测试你的商业判断能力和商业道德。要记住,遵纪守法是员工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比如,你正要从一家公司跳槽去另一家公司。面试官问你:“你们的老板是不是很难相处啊,要不然,你为什么跳槽?”也许他的猜测正是你要跳槽的原因,即使这样,你也切记不要被这种同情的语气所迷惑,更不要顺着杆子往上爬。如果你愤怒地抨击你的老板或者义愤填膺地控诉你所在的公司,那么你一定完了,因为这样不但暴露了你的不宽容,还暴露了你的狭隘。

面试中,面试官也许会设计出各种各样不同的语言陷阱,但是只要看准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

此外,在HR的各类语言陷阱中,若论最具“杀伤力”的,也是最难以提防的,可能就是“请君入瓮”式的语言陷阱了。比如,你是一名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去应聘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HR可能会问你:“如果公司聘请你做财务经理,那么你如何在一年之内为公司避税70万?”

当你听到这样的问题以后,就一定要谨慎了。如果你当场就说出一大堆偷税漏税的方案,那么你很有可能已经栽进HR的语言陷阱里了。他们抛出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想考察你的职业道德是怎么样的,要知道,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每个员工最基本的职业底线。

再比如,你从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HR会问你:“你为什么会选择跳槽呢?是不是你们的老板很难相处?”从表面上看,HR似乎是在询问你跳槽的原因,但是求职者切不可被这种同情的语气所迷惑,更不能沿着他的思路说下去。如果你在HR面前义愤填膺地抨击前任老板和上司,那么你必然遭到HR的淘汰,因为这样不仅暴露了你心胸的狭隘,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你的职业道德素质。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跟傲娇的设计师愉快沟通?

且看HR小王和HR小黄的话术:

HR小王:

你好,图片做得很棒,非常能够表现主题。

但因为是校园招聘主题,还是要更加欢快一些,

下次做的时候可以尽量用暖色系哈。

总之,棒棒哒,继续努力。

HR小黄:

你好,图片收到了,有空的时候能改一下吗?

校园招聘主题呢,最好能让大家一目了然,快速接收到信息,

文案部分可以字号再大一点,色调可以再亮一些。

当然,如果能直接换张图就更好了。

有空的话,能不能试着改改?

咱们挨个分析一下。

小王同学,最大问题是:

走了太久忘了为什么出发。

全文都在鼓励,并没有明确提出让对方修改。或者说,她以为自己隐晦地表达了,对方应该能get到。

小黄同学的问题更严重。

第一句话就让设计师修改,而且斩钉截铁。

如果我是设计师,第一时间就炸毛了,都懒得听后面的解释,哪怕有道理。另外,傲娇的设计师们,可能最讨厌“逾越专业界限”的修改意见。意见提的太细,设计师内心os应该是:你行你上,你专业你来改啊。

那么该怎么修改呢?

“您好,招聘海报给领导看了,她直接说:这根本不是你的最好水平啊。(这次校园招聘活动影响力挺大的,这次老板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呢,帮你打造个人品牌,提高认可度,所以她会比较在意啦)

我想,这个海报主色调是灰色背景,确实没有凸显你的水平,而且我觉得确实压抑了一些,直观感受。马上要亮相了,或者咱们微调一下?”

显然最后改的这一版,会让人更舒服一些,而且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前后对比,从这100字的沟通话术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高效沟通的技巧。

1、牢记沟通目的,不妥协

做任何事情,永远不要忘了为什么出发,最终目的是什么。

这次沟通的目的,就是让设计师修改,没有商量的余地。

小王的第一版,纯粹是在鼓励。对于要修改这件事,说得很隐晦,模棱两可。

这样沟通的结果很可能是,对方回答:好的,那我下次注意。

小王回来哑巴吃黄莲,沟通失败,目的没达到。

任何事情都不要,走了太久,忘了为什么出发。终极目的,不能妥协。

2、换位思考,为对方考虑,让她欣然接受

很多人觉得沟通很难,是因为他们觉得沟通就是“说服”。

但,强行说服并不容易,也非常容易把局面搞僵。

尤其是跟傲娇的设计师群体沟通。良好的沟通,本质上都是共赢。

想让对方欣然接受,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研究他的需求是什么。

比如这次,一场招聘的活动,在公司内和公司外影响力很大,而且这位设计师刚来没多久,希望得到认可,如果因此能借本次活动的影响力,打造出自己的个人品牌,那就更好了。

这个需求,设计师本人没说过,但按常理可以推断出来。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说服,让她明确知道这件事情对她的收益,事情就简单多了。

从结果上来看,这种沟通就不是一种苛责,双方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益关系。

这件事,说出来显得很有心机,但本质不坏。

确实,我们做事,就是希望大家能共赢,并不是完全利己主义。

任何沟通都是一样,如果你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去研究对方的需求,那一定不可能愉快沟通。

3、说服式的沟通,结论要放在最后

沟通有很多种,我们这次是典型的说服式沟通”,顾名思义,你最后是要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所谓说服,一定是难的,需要循序渐进。

小黄的方案,上来第一句就是:你能不能抽时间改一下。

这是犯了大忌,会使沟通一开始就陷入敌对状态。

所以,说服式沟通,结论一定要放在最后。

保证对方认可了你的想法,最后再说结论,接受起来容易很多。

当然,这里要补充一句。

如果是跟你的上司沟通,那是:汇报式沟通,方法就截然相反了。

跟上司沟通,要先说结论,再解释原因。

因为老板最想听的是结论,如果结论他接受,后面的解释压根不需要浪费时间了。

沟通更高效,准确。

这两种沟通方式完全不同,一定不能用错了场合。

4、激将法

“领导提了一点意见,她觉得你可以改得更好。”

“领导说,这完全不是你的最好水平。”

——这两种说法,是不同的,第一种很平庸,第二种其实是一种巨大的肯定,肯定她可以做得更好。

这样的激将法,是比单纯的“好棒”“棒棒哒”这种不痛不痒的鼓励,要真诚得多。

5、注意用词细节

话术的最后一句,原本的方案是:不如再改改?

我改成了:或者咱略微调下?

虽然只改了几个字,细微差别,但其实不同:

改改:叠词,这个背后的行为想象是“改改改”,改好多遍。

微调下:很轻,给人的感觉是只要改动一个地方,分分钟搞定。

哪种更容易被接受?显而易见。

以上5点,就是我做HR期间,在和设计、产品等部门斗智斗勇的沟通秘籍。

这些技巧,其实适用于很多场合,背后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是相通的,希望大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总之,在面试交流的过程中,HR会设计出各种形式的语言陷阱,但对于求职者来说,只要你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又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HR的各种提问,那么你就不会栽进HR的语言陷阱里。

小张在大四九月份毕业季伊始就开始大量投递简历,但在接到了一家用人单位的面试通知后她很紧张,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准备好,整整一夜总是考虑见到面试考官后应该说些什么,翻来覆去睡不好觉。第二天当小张见到考官的时候,立刻脸红并感觉心跳加快。回答考官的问题时,一直在结结巴巴。从招聘单位出来,小张感觉很沮丧,觉得自己好像只适应校园的生活,不能适应校外的世界,她开始思索要不要继续考研。试分析她问题出在哪?

简历海投,求中奖概率一样的面试,刚毕业的时候大多数求职毕业生有同样的问题,少数可能稍微好一点点。大量投递简历,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职业发展缺乏长远思考,没有目标所以不知道如何准备面试,也就没有根据目标开展的丰富、的全面的准备,心里没有底,也就无法从容的面对面试。如果有一个明确的求职方向,简历是围绕这个方向优化,知识储备也是围绕这个方向进行的,面试准备也是向这个方向开展,面试肯定能够从容应对。至于面试现场过于紧张原因,我估计是大学时候除了跟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能说上几句话,跟陌生人打交道不多。也可能是没什么社会经历吧。不过不要担心,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当然,考研也是一个选择,现在就业形势不行,读研可以缓一缓,又可以提升学历。

继续去面试的话,有几个小建议;

1、应届生面试内容很简单,首先就是要自我介绍,相信面试前也准备了这个,自我介绍这部分,不管毕业多少年,面试环节都省不了。可以面对镜子中的自己,或者对着同学,一遍一遍的自我介绍,直到能顺利讲完,不结巴。

2、要想清楚,你是优势就是应届生。不要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自卑。也不需要准备太多的东西,毕竟也没有,也不要纠结回答的对不对。招聘要求就那么几条,简单准备一下。

3、多面试几家,练练手,见的多了就好了。

4、可以面试前喝一点点酒,放松一下,话会多一点,不能喝的话就不要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