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正当其时!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很多企业加速了“互联网+”转型的进程,“云会议”“云课堂”“云竞赛”等新形式纷纷出现。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加快运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进行技能人才培养,也是正当其时的重要措施。
“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有现实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促进企业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这些政策中尤其强调职业技能培训。
比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中提出:
“对职工等重点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企业需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开展适应岗位需求和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广泛组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在全国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培训,三年培训100万新型学徒”,等等。
国家对于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视,不仅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更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尤其是在当下的复工复产过程中,企业既需要进一步通过技能培训提高生产效率,更需要选择灵活的培训方式,在保障企业职工健康的前提下,满足企业开展技能培训的需求。因此“互利网+职业技能培训”作用愈加凸显。
人社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也提出,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创业需要,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并提出2020年要实现“511”线上培训目标。
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培训机构和用工企业都应该利用之前的“互联网+”积累,积极开展在线职业技能培训,并利用“互联网+”平台,满足专业设置与行业相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相对接的需要。
成功的“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能够实现既分散又集中。与“互联网+”结合后,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是灵活,即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学员灵活选择课程和讲师选择,通过网上学习、师生互动、习题训练等灵活的方式达到培训效果。尤其是成熟的“互联网+”培训平台的课后回放和在线互动功能,能够大大提升学员的学习弹性和时间利用率。
这种无纸化的学习快速便捷,不仅能够突破线下学习的许多限制,还有利于学员收集和储存学习资料;既能够满足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又能实现导师对学员点对点深入辅导,提升学习氛围,还能实现实时排名,督促学员进行自我提升。
此外,成熟的“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与传统的普通自选网课式培训存在较大差别,前者注重的是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理论+实训相互穿插、所学即所用等,能够激发学员的主动性,有效保障培训效果;后者则更多注重的是教,与实际操作是脱节的,培训效果难以把控。
“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多方合作
如何有效组织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呢?根据政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大力创新线上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为减少人员聚集,各地企业可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门户网站、移动APP、微信等多种渠道,扩大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各地政府可根据产业发展和就业工作实际,组织待岗、返岗和在岗企业职工,以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群体等参加线上培训。
2.紧盯当地政策措施,夯实线上培训基础
依托有关部门线上培训平台,劳动者可免费参与重点培训课程。各地企业可积极利用有关培训机构等在疫情防控期间免费开放的线上培训资源进行培训,并加大对延迟返岗的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线上培训的力度。
3.加大线上培训资源整合,丰富线上培训课程资源
职业培训机构可以将职业道德规范、通用职业素质、就业指导、工匠精神、质量意识、劳动者法律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消防环保和健康卫生、疫病防控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纳入线上课程开发内容。
各地有条件的职业培训机构应积极争取进入本地补贴性培训机构目录(“两目录一系统”)。同时,与技工院校合作,打造优秀线上教学课程,实现资源共享,为延期开学的技工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训练提供便利。在此过程中,可充分发挥技能大师等优秀高技能人才作用,组织开发绝招绝技、技能及工艺操作法等技能训练微课,提升线上培训效果。
4.完善职业培训知识库,加强线上培训配套服务
各地培训机构可适时跟踪人社部发布的新职业,加快培训教材开发,为“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基础保障。各地政府也应抓紧机遇对企业新型学徒制、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培训机构设立等实施线上申请或备案。
5.把握政策红利,加快发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各地应强调对线上培训的调度、统计和管理,建立劳动者职业培训电子档案。培训机构与企业要紧抓政策优势,加快落实线上职业技能培训。
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构建成熟的“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还需要有效的政策以及培训机构的充分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