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教育部:职业教育改革已经进入“考证时代”,“1+X证书制度”如何才能落地有声?
2020-06-10 20:02:28来源:100唯尔

在职业教育领域“1+X证书制度”提出以来,便引起了关注,那么“1+X证书制度”是什么含义?出台的相关背景又是什么呢?现在就来一次性说明白作为职业教育主力军的高职院校,也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参与者。要把这一新制度落地落实,院校要拿出有效办法,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什么是1+X证书制度

“1”为学历证书

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2019年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试点工作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试点方案》提出,自2019年开始,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从10个左右职业技能领域做起,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院校以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为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国家开放大学等积极参与。

培训评价组织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对标准质量、声誉负总责,主要职责包括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考核颁证等,并协助试点院校实施证书培训。教育部将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面向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相关工作的社会评价组织,以社会化机制公开招募并择优遴选参与试点。

落实职业教育改革政策: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书证融通是关键 ,“三教”改革是支撑。

顶层设计是基础。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1+X证书制度试点作为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设计,将撬动学校教育理念、治理模式、体制机制以及资源配置等全方位变革。学校党委、行政必须加强统筹领导,从顶层设计出发全面落实“1+X”证书制度。学校应成立“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和专业项目实施小组,调整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材建设与选用委员会,修订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经费管理等制度,从而在组织、制度、经费等方面给“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试点院校要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积极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促进院校人才培养、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等方面的优势,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专业课程未涵盖的内容或需要强化的实训,组织开展专门培训。鼓励试点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在面向本校学生开展培训的同时,积极为社会成员提供培训服务。考核站点一般设在符合条件的试点院校。

书证融通是关键。“X”证书是一种新型证书,有别于传统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企业认证证书。为此,职业院校要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优化课程设置,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纳入教学内容,使学历证书体现的专业教学内容基本覆盖对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从而实现书证融通。另外,必须积极建设职教“学分银行”,构建普通教育证书与职业等级证书互通互认的国家资历框架,与全球相应框架接轨,从而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三教”改革是支撑。落实“1+X”证书制度,依靠学校教师、现有教材、传统教法是很难达到要求的,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三教”改革。师资方面要与行业企业合作,探索教产岗位互通、专兼教师互聘机制,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特别是围绕“X”证书课程模块,组建模块化的创新教学团队。教材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开发方法和表现形式,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立体化、活页式教材,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实时互动、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泛在和个性化学习。

教育部将结合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积累与转换,促进书证融通,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

建立健全进入院校内各类证书的质量保障体系

1+X”的质量保证

“1+X”证书制度的成败还取决于“X”证书的质量。这就需要从证书的开发、培训以及考核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建立起质量保障体系。

首先是证书开发的质量保障。培训评价组织要汇聚龙头企业、院校专家,聚焦国际先进技术领域,高质量开展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站点建设以及考核颁证等。

其次是证书培训的质量保障。职业院校要统筹专业群资源,将证书体现的岗位或岗位群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有机融合,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质量开展“X”证书的培训工作。

另外,还要建立起培训评价组织、试点院校的“进入退出”机制,全流程控制证书质量。

《试点方案》强调,要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培训评价组织监督、管理与服务机制,建设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专家库和招募遴选管理办法,定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培训评价组织的行为同时接受学校、社会、学生、家长等的监督评价。教育行政部门、院校要建立健全进入院校内的各类证书的质量保障体系,杜绝乱培训、滥发证,保障学生权益。

《试点方案》明确,教育部负责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整体规划、部署和宏观指导,对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工作负监督管理职责。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型企业要积极参与实施培训。中央财政将建立奖补机制,引导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和考核工作。

近期将首批启动5个职业技能领域试点

根据《试点方案》要求,近期将首批启动5个职业技能领域试点,并于2020年下半年进行试点工作阶段性总结。日前,教育部委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经过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专家遴选、公示公告等程序,在建筑工程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物流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5个领域遴选确定了参与首批试点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关于“1+X证书”疑问解答

1+X证书制度试点的目标任务和试点内容是什么?

目标任务:自2019年开始,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从10个左右领域做起,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以社会化机制招募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以下简称培训评价组织),开发若干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有关院校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通过试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构建国家资历框架。

试点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培育培训评价组织

二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是融入专业人才培养

四是实施高质量职业培训

五是严格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证书发放

六是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

七是建立健全管理、监督与服务机制

1+X证书制度试点的范围是什么?

一是试点职业技能领域。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20个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率先从10个左右职业技能领域做起。

二是试点院校。试点院校以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为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国家开放大学等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示范(骨干、优质)高等职业学校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入选学校要发挥带头作用。

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以下简称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对证书质量、声誉负总责,主要职责包括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考核颁证等,并协助试点院校实施证书培训。

培训评价组织应能够凝聚有关行业领域龙头企业、院校专家,在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考核管理、证书发放等方面具有一定经验和实力,颁发的有关证书行业企业高度认可,有对应的企业真实岗位或岗位群。培训评价组织需要有一个扶植培育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根据《试点方案》,将按照在已成熟的品牌中遴选一批、在成长中的品牌中培育一批、在有关评价证书缺失的领域中规划准备一批的原则,面向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相关工作的社会评价组织,以社会化机制公开招募并择优遴选参与试点。

试点院校如何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试点院校党委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按有关规定加大资源统筹调配力度。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选择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确定参与试点的专业。

二是统筹专业(群)资源,深入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有关专业教学标准,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选派教师参加有关培训。

三是根据在校学生取证需要,对专业课程未涵盖的内容或者需要特别强化的实训,在培训评价组织支持下,组织开展专门培训,同时可面向社会成员开展培训。

四是符合条件的院校按程序申请设立为考核站点,配合培训评价组织实施证书考核。

五是管理和使用好有关经费。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承担哪些工作?

负责指导监督本区域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主要包括:

一是根据有关条件和要求,组织做好区域内试点院校的申报和备案工作。

二是指导院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和考核工作。

三是会同省级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激励教师参与试点工作的有关政策,将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考核的相关工作列入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范畴,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师资培训纳入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等。

四是配合省级有关职能部门研究确定证书培训考核收费管理有关政策。

五是帮助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职责是什么?

一是负责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整体规划、部署和宏观指导,对院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工作负监督管理职责。

二是建设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专家库和招募遴选管理办法。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公示公告。

三是组织制订有关标准化工作指南,指导培训评价组织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四是组织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和院校培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五是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探索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

如何保证X证书的质量?

一是开发高质量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充分发挥培训评价组织的作用,按照相关规范,联合行业、企业和院校等,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开发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二是严格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证书发放。培训评价组织负责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与证书发放。考核内容要反映典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体现社会、市场、企业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强化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考核站点一般应设在符合条件的试点院校。

三是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培训评价组织监督、管理与服务机制,建设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专家库和招募遴选管理办法,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公示公告。加强有关工作指导,定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培训评价组织的行为同时接受学校、社会、学生、家长等的监督评价。

在试点工作中,关于基础条件和经费保障方面有什么考虑?

《试点方案》指出,各省(区、市)在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向参与实施试点的院校倾斜,支持学校教学实训资源与培训考核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学校建好用好学校自办、学校间联办、与企业合办、政府开办等各种类型的实训基地。要吸引社会投资进入职业教育培训领域。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方式,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型企业要积极参与实施培训。

《试点方案》明确,中央财政建立奖补机制,通过相关转移支付对各省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予以奖补。各省(区、市)要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和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