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李玉明:中职教学有效课堂系列研讨|中职课堂教学诊改如何克服“难”和“累
有效课堂系列研讨|中职课堂教学诊改如何克服“难”和“累”
在中职学校当任课教师是怎样一种体验?全国很多地方的中职教育也办得有声有色的同时,在这些中职学校的课堂上却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讲,搞小动作、玩手机甚至睡大觉的学生大有人在。而此时教师的状态是管也管不下来,说也说不应,教师情绪不佳,甚至相当烦躁。课堂气氛沉闷,也没有师生互动,导致教学效果十分的不理想。
职校和其他学校相比,有时学生对你的不屑一顾,少数学生的蛮不讲理,会让教师心累。无论怎么艰难,老师干的是良心活,还是要做好本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育人教书。而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读三年,在毕业时,既没有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没有学到一计之长,也达不到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毕业时就面临着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外界认为读职业学校也学不到适用的东西,长此以往,便形成恶性循环。
在职校当老师,先育人,再让他们学知识,学一技之长。从课堂入手是推动中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开展课堂教学诊改是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环环相扣、有一定难度的行动研究。因此,“难”与“累”可以说是课堂教学诊改的普遍特征,“难”主要体现在观念与设计层面,“累”主要体现在专业与技术层面。结合日常实践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推进中职课堂教学诊改。
马上行动。 推进课堂教学诊改,没有灵丹妙药,立马行动、赶快“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诊改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各有作用。随着总结阶段的完成,又意味着新一轮诊改的开始,如此往复、坚持下去,就会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诊改目标,建立良性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深入进去。 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诊改需要诊改技术支持。一是观察问题要聚焦。诊改工具要聚焦课堂教学诊改中的关键问题,不一定面面俱到,因为随着教研活动进一步深入,问题会不断得到解决,这也是课堂教学诊改的魅力所在。二是观察点要有针对性。观察点要与研究的问题直接联系,反映问题的主要矛盾,要充分考虑观察对象,不能一刀切。三是观察点的内涵要界定清楚。选择完观察点,接下来要对观察点进行界定,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支撑。四是诊改要设立底线。涉及体现课堂教学是否规范与科学的常规性观察,要同等对待、从严要求,如体现学科素养的观察,包括学科或专业术语是否准确规范、是否掌握了学科课程标准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全面了解学科核心素养或专业发展动态等,关涉教师是否胜任教学工作,要一视同仁。
跳出来看。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课堂教学诊改的直接动因,因此设计课堂教学诊改要考虑一所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日常的课堂教学观察紧密结合起来。所以,从“教师”诊断视角看,课堂教学观察能为落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因为促进教师发展的措施与对策的有效性,最终都要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聚焦课堂开展课堂教学诊断,能够起到“以点看面”的效果。
重视证据。 设计课堂观察工具要以收集有效数据为原则,让数据“说话”,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是课堂教学诊改的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没有数据支撑没有说服力的,也无法为教师改进提供依据;所谓难点是指课堂教学是复杂的,一节课呈现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到底选择记录哪些数据是难点。由于课堂教学情境是现场生成的,虽然有预设的成分,但是也有意外的成分,因此观察工具要既能记录到课前“预设”情景,也能记录到课堂现场生成的“意外”情境,既要预定也要适当“留白”。
不迷信数据。 过度依赖数据会迷失诊改意义,比如有的学校用学生的“抬头率”作为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指标,“抬头率”高,说明教师教学效果好,学生都在认真听;反之说明教学效果不好,理由是学生都“睡着了”,教师讲得肯定不好。用“抬头率”作为衡量一节课好与不好的指标,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从教学管理角度看,有合理的一面,因为这个指标非常好采集,只要教室有摄像设备就可以办到,省时省力。从促进教师发展角度看,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因为课堂教学是复杂的,包括教师教的因素也有学生学的因素,还有可能涉及学校办学条件因素,单凭“抬头率”来评价教师教学的好坏缺乏说服力。
行动研究。 在课堂教学诊改的准备阶段,基于学校办学愿景,建立课堂教学的目标链和标准链;在实施阶段,聚焦课堂教学实践,诊改已有教科研成果;在总结阶段,总结归纳诊改结果,巩固发展教研成果。整个诊改过程的实质是组织教师开展校本行动研究,可供选择的课堂教学诊改的问题也是多样和有限的统一体。所谓“多样”,是因为影响中职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这种“多样性”导致课堂教学诊改选题空间存在广泛性;所谓“有限”,是因为可以诊改的“问题”是有限的,因为影响中职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大多在“远离课堂的地方生长着”。开展行动研究的形式与方法也是多样态的,只要能体现学校的自主性,能聚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任何一种行动研究的方式和方法都可以探索和实践。
作者:吉林省延边州教育学院职教部主任 李玉明
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