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政策解读:职业教育助推新基建,学校职业群建设在行动
2020-06-16 20:21:54来源:100唯尔

新基建也成为两会的焦点,新基建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 当前,我国的在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较滞后,在线教育机构水平良莠不齐,服务质量差异化大,教师素养还需要提升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新基建对在线教育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认为,随着2019年领先运营商纷纷开启5G商用,以大视频业务为代表的5G+新基建在教育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后疫情时代,教育同样需要新基建,5G建设可从村村通走向户户通,扩大教育领域的区域性普及程度,降低网络学习的成本和费用,也可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重构学习中心和学习流程。 在这方面,国内也有部分教育企业探索新基建辅助教育业务的发展。培养高端IT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机构千锋教育近日宣布,其精心打磨的Python、云计算学科技术课程在阿里云学习中心上线,通过输出高新技术课程,为更多学子提供专业的IT技术提升服务,从而推进新基建领域技术人才的培养。

学校的职业群建设从需求侧企业职业要求出发,倒推供给侧职业培养模式建设,相对于专业建设内涵更贴近于企业,贴近于市场。职业群建设完成后,学校的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训设施将更加适应市场需求,通过校企融合,专家进校等方式实现社会资源共享,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或升学教育,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助力“新基建”。

一、瞩目:何为新基建

若问2020年的热词,“新基建”一定榜上有名。从中央到各省,推出近40万亿的“新基建”清单。无一不在强调。中央多次表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全国两会首次将它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把其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这次,新基建终于正式站上风口。

那么何为新基建?“新基建”指的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传统的“老基建”,“新基建”更加着眼于“新”,即面向未来,面向科技领域。按照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概念的定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

2.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

3.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

在全球经济深陷空前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亟须挖掘新潜能,增添新动力,新基建因而格外引人瞩目。新基建不仅将能源、交通、网络通信、电力行业将带来重大变化,而且包括互联网、智慧城市、医疗、教育、物流、零售、制造业在内的几大行业将迎来巨变,它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全面战略转型的新支点、新引擎:

短期看

通过新基建领域产业的发展,可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激活主体、维护安全、稳定供应,促进应用、带动消费。

中期看

有利于加速推进智能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赋能,推进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基建的融合,畅通软硬网络连接通道,提高数字经济渗透率,展现数据生产要素价值,完善要素市场体系。

长期看

更是有利于推动地区和国家治理组织、机制、制度的优化,进一步推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向统筹协调复杂系统的方向深化改革,形成由智能技术推动的改革新红利,实现产业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及城乡融合发展。

二、后盾:职业教育助推新基建

“新基建”需要大量的科研、管理型人才及技术、技能型人才做支撑。人才培养需要完善的教育体系和长期的投入。

目前,新基建所需的人才缺口极大,如各类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各层次人才也有着极大缺口。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新基建所需的社会应用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的重要阵地。

为了助力新基建,从国家到地方都颁布了多项政策: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2019年开始,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职业院校在10个左右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支持技术技能人才凭技能提升待遇,鼓励企业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

10个左右领域做起,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强调职业技能证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将校内的职业教育和校外的职业培训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且以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为重要目标。

三、反思:职业教育该怎么做

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但大而弱的问题十分明显,根据最新的《全国职业院校评估报告》显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有一半以上不达标。主要原因是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一边是海量的资金投入到“新基建”中,一边是支撑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的职业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究竟怎样才能让职业教育更好推进新基建建设?

第一,国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完善职业教育相关配套制度,投入资金,同时鼓励各界为职业教育投资。教育是百年大计,中国职业院校90%以上的学生都来自普通家庭,职业教育为平民阶层、弱势群体提供了最基本的教育保障,完善职业教育配套制度不仅可以保障他们今后能够有能力进行技术类工作,也能为他们提供进一步提升的敲门砖。

第二,社会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加强产教融合。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用约10年时间,总体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解决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使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推进以校企合作为重点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形成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工学交替模式;制订和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法规;有利于加快形成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领域。

第三,职业教育学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学师资等各项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职业院校进步还要靠自身。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要求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这种转变不仅要靠国家扶持、社会投资、更要职业院校切实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新基建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