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弥渡精准扶贫工作日记:职业教育——教育扶贫的排头兵
在职教文化扶贫工作中,“治贫先治愚”。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除了客观原因之外,同群众知识贫乏、观念滞后、视野狭窄、思维陈旧有密切关系。通过各类职业教育活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帮扶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帮扶农民工接受职业培训、东西职业院校合作扶贫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职教扶贫目前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职业院校实施、各类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的局面。在2019年10月16日的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说:“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排头兵,是见效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扶贫方式。”事实上,大理州2017、2018年招生普职比为1∶1.1,连续两年实现职业教育招生超过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全国每年职业教育毕业生将近1000万人,超过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这些学生毕业后,在各行各业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脱贫攻坚的有生力量。
扶贫先扶智,职业教育持续发力
就读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有将近一半来自贫困家庭,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心智尚未成熟,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三年的职业高中经历,让这些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2018年的教师节,弥渡职中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师生座谈会上,有一位男同学说,“初中时候的我很叛逆,不爱学习,觉得老师没什么了不起。我见了老师不但不会主动的问好,还把头扭到一边或者故意避开老师。进入职中两年,老师对我们这些成绩落后、性格顽皮的学生没有放弃,而是认真的为我们传授知识,教授技能,让我重新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如果初中毕业之后就走向社会,我肯定会后悔的……”而这名学生,现在已经顺利通过了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步入大学校园,开始崭新的人生。
教师领读弟子规
技能扶贫,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李红斌和普晓骏,分别来自苴力镇白云村和寅街镇后海村的建档立卡家庭。2017年,他们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政策的支持下,从云南山区来到江苏,就读于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车身修复专业。在2020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项目的比赛中,李红斌同学荣获车身涂装项目一等奖,普晓骏同学荣获车身修复项目二等奖。
截至目前,大理州已经有一千多名建档立卡家庭的初中毕业生,通过东西协作计划到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就读职业高中,学习到最先进的职业技能。这些学生职业高中毕业后,有的升入大学继续深造,有的留在当地大型企业,有的回到家乡工作,通过知识和技能改变了命运,家庭摆脱了贫困。
东西协作、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工学结合等多元化模式,为职业教育开拓了广阔的发展道路,注入了强大的生命活力,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阻断代际贫困,职业教育有奇效
弥渡职中在教育扶贫中积极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长期以来,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了高考综合班和大专班。高三时,学生既可以参加技能高考,也可以选择就业。电子电工、烹饪、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在校学习,掌握了专业技能,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实习,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而且成功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2017年至今,弥渡职中输送589名学生到北京、福建、广州、湖北等地实习,绝大多数学生实习结束都留在当地企业工作。2015-2019年,弥渡职中高考本科率维持在30%左右,专科上线率100%,数百名学子考入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学院等高等院校,毕业以后在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家中出省就业或者考入大学的第一人。他们的就业和成才,有效阻断了家庭代际贫困的传递。
职业教育,培养行业先锋的摇篮
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教师的辛勤付出,职教学生的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职校毕业生在制造业、服务业、养殖业等涌现出一大批行业先锋。弥渡职中涌现出钟顺和、杨晓波、何有刿等优秀毕业生。
钟顺和,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其企业带动了五千多户农民及大理州的畜牧业发展,每年为养殖户带来上亿元的经济收入,实现了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为大理的生态建设、洱海保护、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绿色GDP的创造探索出了一种新型模式。
杨晓波,新街镇大陈家营村人,毕业于弥渡职中,投资建设了弥渡县晓波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弥渡县最先建设的正大生猪代养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职业教育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还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具有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特殊功能:通过教育引导,给贫困家庭子女植入脱贫致富“基因”,让他们奋发努力,成长成才;通过技能培训,帮助贫困人群掌握脱贫致富技能,提高自身“造血”能力,逐渐斩断贫穷之根。
图/文 新街镇西庄村扶贫工作队 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