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面对高职院校扩招,,再次扩招“加码”背后意欲何为?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方向如何接招?
高考改革后的新高考以来,2020年这届高考生中,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和海南省的考生是新高考第二批体验者,从全国来看,2020届高考生算是2021年新高考大面积实施前的最后一届了!2019年,高职百万扩招如期“交卷”,2020年新的命题接踵而至。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看来,这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肯定,同时赋予了高职教育新的职责和使命。继“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高职扩招200万,向职业教育释放了哪些信息?面对新一轮扩招,职业院校如何“接招”?高职院校是否“接得住”,又能否“消化得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并不是个轻松的任务,不少院校面临着教育经费拮据、师资缺口大、办学条件难以满足要求等困难。面对高职院校扩招,,再次扩招“加码”背后意欲何为?高职院校如何接招?
“收得下、学得好、出得去”是扩招给高职的新要求,正在倒逼高职转型改革。在重庆,一些高职院校正在以扩招为契机,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创新,进行着积极的探索。
6月18日,重庆先进制造职教集团成立,包括职业院校和企业共61家会员抱团发展,展现校企合作的优势,也吹响了山城落实高职扩招的集结号。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的任务。一石激起千层浪,高职院校是否“接得住”,又能否“消化得了”,成为大众最关心的热门话题。
“收得下、学得好、出得去”是扩招给高职的新要求。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吉胜认为,扩招倒逼高职加快转型改革,利用新动能实现弯道超车。
高职院校扩招不是个轻松的任务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重庆多家职校,从去年扩招任务的完成情况看,示范校、优质校的占比相对较大,许多学校招生爆满,已经超负荷运转;而那些经济欠发达、办学条件弱、专业设置缺乏特色的院校,则存在“吃不饱”的现象。尤其是那些为数众多的民办高职院校,往往因为收费标准问题而面临想招而招不到、招不足的尴尬。
重庆市教委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高职办学经费可能是最大的挑战。按照“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当不低于12000元”的要求,各地总体情况达标,但扩招后一些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将变得更加拮据。另外,师资缺口大,也是地方和学校普遍面临的难题。
今年高职扩招的招生群体与去年差别不大。2019年,农民工、新兴职业农民、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等非传统生源约52万人,占总扩招人数的近一半。
全国1423所高职院校,要在今明两年扩招200万,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
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胡卫表示,他在调研中发现不同地区、学校、专业招生冷热不均;一些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由于年龄偏大,且部分已婚,出于机会成本和费用支出等考量,整体报考意愿不高。
有职校校长对记者表示,从过去一年的扩招工作中,真切感受到了一些困难:很多有学习技能需求的劳动者,不知道国家这项政策,不知道如何进入高职院校;学校因为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尚未做好接收社会生源的充分准备,对生源的学习基础、学校如何转变教学模式存在担忧。
办学条件亟须改善,可能是每个校长感受到的最直接的压力。
重庆一所职校校长对记者表示,此次扩招为全日制招生,学校办学条件亟待改善,目前不论是生均教学用房还是宿舍、实训基地,硬件条件均难以满足扩招需求。
高职院校再次扩招200万,生源从哪里来
扩招200万,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第一道坎便是,生源从哪里来?如何招?
在2019年高职扩招中,除了应届高中毕业生外,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四类人员”也被纳入招生计划。“今年,职业教育应进一步释放扩招红利,积极将此次疫情中就业影响较大的‘四类人员’纳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刘晓说。
然而,综合去年“百万扩招”的任务完成情况,示范校、优质校优势明显,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条件较弱的院校则存在“吃不饱”的现象。“如此冷热不均、供求失衡的现状,既是首次扩招的问题呈现,更表明今明两年扩招存在挖潜空间。”永嘉学院副院长王寿斌认为,各级政府要加大区域内的职教资源统筹力度,在做好名校优校有序“扩容”的同时,重点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或给予政策倾斜,或给予专项建设扶持,或协调区域内优质学校与一般学校结对帮扶。
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是,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非传统生源普遍年龄偏大,出于机会成本、文化程度受限等因素考量,整体报考意愿偏低。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朱小峰对此认为,面对这类扩招群体,高职院校应采用社会化办学方式,开展分散办学。比如,可以依托社会培训机构的场地资源,让扩招的社会类学生就近学习。在浙江,设备齐全、功能丰富的农村文化大礼堂也可以成为扩招人群的学习场地。场地的使用,可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实现。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何树贵则表示:“高职院校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明确扩招的重要意义,防止‘招得到就招’的随意思想,特别是‘双高’院校,更要创新扩招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拓展生源渠道,在提高招生数量和质量等方面为高职扩招树立典范。”
何树贵同时建议,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培训基地、合作企业等优势扩大扩招生源。“‘育训结合’是构建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新要求,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有培训机构,参训人群中蕴藏着丰富的扩招资源。”2019年,杭科职院充分利用与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建退役士兵培训基地的优势,扩招录取退役军人333人。
高职院校再扩招考验职业院校承载能力
面对扩招200万,高职院校的资源承载能力是个更为现实的问题。诚如刘晓所言:“到了考验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时刻。”
教育部近日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为256.67万人,普通高校师生比为1∶17.95。其中,本科院校师生比为1∶17.39,而高职院校师生比已达1∶19.24。
王寿斌坦言,近年来,为了应对扩招需求,高职院校紧急补充专业师资成为普遍现象。然而,新进年轻教师的项目化教学经验不足,博士生、研究生科研实力强而教研专项弱,一些来自行业、企业的师资又常常存在“会做不会讲”的问题,教师水平还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要求。
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师资缺口将更大。郑亚莉说道:“为确保扩招后的师生比,如何打造一支符合‘四有’标准、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成为关键。”她建议,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保障,出台关于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培养培训、考核评价、待遇保障及兼职教师聘用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同时,支持校企合作共育,指导、推广一批有效的“校企互聘、成本分摊、绩效激励”师资队伍建设方法。
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振洪看来,师资的招聘与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和积累。为了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队伍,金职院启动引培“三项计划”。“尖峰计划”旨在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聚集和培育一批教学、科研、技能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攀峰计划”通过实施人才聚集和梯队工程,对高端人才重点引育、优秀教师重点支持、潜力新人重点指导;“百工首席计划”即遴选各工种(专业)技术技能最突出的教师100人进行资助培养。
高职院校生源不一样,培养标准也要变化
近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受教育部职成司委托,对扩招后20余个省市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情况做了分析。发现很多学校以扩招为契机,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学生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创新举措,行之有效。
比如为帮助更多社会生源协调好学习与工作、家庭的关系,很多学校采取了弹性学习模式。实行送教入企,根据企业生产规律设计“小课程体系”,实施“旺工淡学”的错峰教学。还有学校分类制定培养方案,为学生量身定制“选学菜单”,根据学生来源不同、合作企业产业背景不同,实施“一类型一方案”“一企业一方案”“一人一规划”,构建“通用文化课+公共专业课+企业特色课”的课程体系等。
由于高职招生的生源和过去不一样了,学校的培养标准也肯定要有所变化。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院长赵月望告诉记者,学院从2019年开始与重庆科技学院合作开展“3+2”高职专科—应用本科人才贯通培养试点。学院“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两个高职专科专业对口重庆科技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以满足铁路行业对轨道交通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填补了重庆市本科院校没有开设轨道交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空白。目前,该院该试点专业已连续招收2届共180人,学生报考踊跃,学习积极性很高。
高职院校有质量扩招的关键是因材施教
除生源、师资外,保障高职有质量扩招的关键在于培养过程。而这一过程,随着高职生源结构的变化也更为复杂。有些学校专业扩招人数不平衡,一些专业仅招收十几人,是混合组班,还是单独组班?扩招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类型不一,教学如何实施?
“过去可以拿着一套人才培养方案去培养学生,但现在,学生的基础、兴趣、目标等不尽相同,学校也应该设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培养方案。比如,学习形式、学习内容、资源平台是否能做到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是否也应多样化?”刘晓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郑亚莉指出,高职生源多样化的特征,需要当代高职教育突出因材施教这一主题。学校要充分调研“非传统生源”的学习背景、动机及目的,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确定教学计划,充分提升学习育人的成效。与之对应的,是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制订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比如鼓励开展线上教学、分散教学等。
王寿斌对此也有自己的思考:“以‘按需充电’为特征的‘扩招生’群体,求学目的更明确,高职院校必须以务实的专业教学、有针对性的职场引导,来增强其专业学习的获得感和体验感。唯有如此,才能帮助他们实现求学目的,逐步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最终达成‘两百万扩招’的战略目标。”
事实上,“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这正是浙江省教育厅对扩招后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诚如何树贵所言:“高职扩招后,人才如何培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高职院校既要打破传统人才培养的束缚,也要破解传统教育教学的羁绊;既要创新多元培养模式,又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学生培养:力求课堂与工作岗位无缝连接
陈吉胜认为,一些高职院校教学在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方面,存在重职轻人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上存在重显轻隐的问题,在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上存在重理轻实的问题,在管理制度和评估上存在重校轻企的问题。面对扩招,高职院校必须作出相应调整,才能让社会学员“学得好、出得去”。
为此,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人职匹配就业模型的高职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完成了22门课程标准、教学材料、教学资源的开发,推进了教与学、考与评、管与控等方面的理念更新、行为改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赵月望告诉记者,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重庆轨道交通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校改革试点工作得到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选派经验丰富的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专业教师中来自企业的双师教师占60%以上。
记者在该院看到,这里建设有国内一流的国家级城轨与高铁技术共享实训基地,试点专业的学生共有约一年时间到企业顶(跟)岗实习实训。该校在教学中把专业课程标准与企业职业标准对接,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企业教师参与对学生的教学和考核,可确保毕业生质量更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工作。
“扩招倒逼高职院校加快转型改革的步伐,需要高职院校的校长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对类型教育内涵有新的认识,对高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等类型教育的特征有新的理解,要在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教学资源、课程设置等方面加快改革,对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对接国家稳企业保就业的目标,真正激发出新的改革发展动力。”有职教专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