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职业教育与科学规律
2020-07-02 19:56:53来源:100唯尔

6月30日,2020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有幸与“科学”结缘整天。

上午十点,在家参加线上“第十七届中国科学家论坛”(2020健康中国与科技创新(院士)论坛)。我应邀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客座教授身份,作了题为“弘扬世博精神,重塑创新文化”的半小时报告。

上午的论坛主要围绕“健康中国与科技创新”,专家和企业家进行了多方面的沟通交流。印象比较深的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一并重要;“中、阴阳”,中辕中医,30天学会中医基础;乌金石的治疗应用等。

下午在科学会堂参加“2020市职教社举行第三期职业院校长沙龙暨专家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众多校长与专家聚焦保障就业和民生问题,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就发挥职业教育在稳定和扩大就业中的作用纷纷建言献策。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中华职教社主任周汉民,总结讲话中指出并强调:第三期沙龙聚焦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相关措施如何贯彻落实汇智聚力。

我们首先要为国分忧,即使面对再多的困难和问题,也要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和使命,努力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保就业措施贯彻落实好。我们要积极建言献策,针对“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目标,就师资问题、教学质量、政策配套、办学主体、证书体系这五个关键问题形成建言;我们要发挥职教社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探索作为协调主体,在推动联盟协同招生,分类精准教学,校企协同育人,共享就业资源几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要看到在疫情常态化形势下,职业教育线上和线下的结合也要常态化,应大力发展线上职业教育的能力。

上海市中华职教社专职副主任胡卫宣布了《关于聘请李进等21名同志为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委员的决定》。他指出,发挥好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是我们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手段。本期职业院校长沙龙与专家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相结合,就是为了体现专委会的“智囊团”优势,更好地发挥出凝心聚智、建言献策功能。本人有幸被聘为专家委员会委员。

会议结束后,我特意在附近的复兴公园散步。一边欣赏美好的风景,一边回顾会上职教社领导及校长和专家们的发言。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目标,对中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提供了相当大的动力和压力。

从整天接触的相关“科学”因子,我对“职业培训与科学规律”进行了三方面的初浅思考。

一是需求与供给的相匹配

“3500万人次与扩招200万人”这是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新时期提出的新需求。对这新需求,就产生了全国地区发展的相对不平衡。有的地区需求不足,有的地区需求却还不够。去年,有的地区扩招100万还不足,只能把一些原本不相关的人扩招进来。当然,这个需求主要是针对稳就业、扩就业提出的。

有需求当然要有相适应的供给匹配。而我国区域中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资源也是不均衡配置的。这些教育资源包括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教学设施的配置、教学课程的创新设计,以及教学社会实践的环境等。由于不均衡配置,面临这新的需求,相应的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和提升还是不足的。有的资源配置比较强,但生源不足,或者受政策限制,不便开展社会培训等。如一些民办的职业院校在开展广泛的社会职业培训中,就受到一定的政策限制。

需求与供给关系中,还有一个结构性问题。既然新的需求比较大,传统的生源不够,我们就可开拓新的生源途径。比如有专家提出的“中小企业家+”培训,终身教育培训,针对上海的支柱产业,开发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的高技能培训等课程。既然供给资源不够,我们可开拓一些相关职业教育培训协会(学会)机构资源,让他们可作为平台牵头组织开展社会化、专业化的职业培训。包括拓展线上培训平台等。

二是投入与产出的相平衡

这次提高培训人次和扩招培训人员等,有政府资源配置,也是社会市场资源配置。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有一个投入与产出的相对平衡要求。

政府的投入有政府绩效基金的评估要求。企业的投入有相对成本与利润的要求。无论哪方面,都必须强调教育培训的“真实有效”性。2019年上海提升职业技能补贴培训任务为100万人次。全市全年完成职业培训106.64万人次,其中补贴培训100.72万人次。上海每年社会企业培训补贴资金有好多个亿,全国3500万人次的培训,扩招200万人,这些教育培训的质量究竟如何?教育培训的课程和培训的人员技能是否符合要求?由于忙于应付培训目标中的数量要求,因而对质量要求就疏于应对。因此,对这次教育培训人次和培训人员的提高与扩招,当务之急要建立一个教育培训质量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这个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如何创新新型职教体系、教育培训质量的目标要求、数量目标的细化或修正等。如专家提出:是否将培训人次优化为“培训人时”等。培训人员中,是否可增强对新型农民工、贫困山区青少年的技能培训,以及拓展成年人在养老产业、社区服务、文旅产业、体育休闲健康产业等领域的专业技能培训等?同时,对于这些培训人员要有不同领域的专业培训考核程序,颁发相关权威性教育培训证书。

三是枢纽与节点的相衔接

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上海又是支援全国贫困地区的重要贡献城市。在围绕3500万人次和200万学员的工作中,从“枢纽与节点”关系中来思考整个城市群中的需求与供给的相匹配。承接载体空间的大小,也决定投入与产出的不同效应。从上海的一座城市,放大到整个城市群中41个地级市,上海作为超级枢纽(平台),其他像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等,作为所在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等,教育培训人次和教育培训人员,特别是教师及教育培训设施等,可以通过扩大范围的调剂及相应评估考核,从而达到“高质量、一体化”的总体发展要求。

构建枢纽与节点的网络链接体系,重要性在于更能充分发挥现有的长三角职教联盟、中华职教社联盟等联合机构的作用,通过其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对优化都市圈、城市群的供给与需求资源配置赋予其协调发展功能。同时,让一些大企业产业和教育集团、外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等,也能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职教培训目标工作中,让全社会的职教培训资源都能快速高效地运转起来。

2021年的世界技能大赛即将在上海举行。目前的筹赛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开展。能否充分把握好这一机遇,让今明两年的职业教育培训与其有机结合,需要在“枢纽与节点”上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路径。

2019年通过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5年内在全国试点布局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上海作为首批试点城市,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所谓“产教融合”,其核心就是“大产业与大教育”在门类、效能、资源”等方面的相适应、相匹配和相衔接。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中难度最高之一就是重点产业门类的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有效布局和整合。要避免走产业同质化竞争老路,相应千亿级、万亿级规模的重点、支柱性高新产业,其原本忽略的相应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就要予以重视配套,并融入到大产业、大教育体系中。近两年的政府职业教育培训目标要求就可列入到重点项目清单、相关政策创新清单中。

2020年7月1日

原创作者:城乡建设和旅游专家施蔷生 熟年人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