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有理由和必须高质量健康发展,要想增加职业教育吸引力,“升学与就业”必须当作一回事来做
2020-07-04 22:39:09来源:100唯尔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政策静好,改革开放40年发展到今天,职业教育已经撑起的中国全民教育的半边天,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也具有非常特殊的教育地位,但对于部分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者和学校,还不能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准确定位,本文就特此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升学与就业” 孰轻孰重的问题进行探讨。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有理由和必须高质量健康发展,要想增加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升学与就业”必须当作一回事来做。中职教育遇到的最大利好因素,是升学道路的不断畅通和向高层次延伸。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升学本身没有错,问题是在实施教育的时候,难免有重蹈片面追求升学率覆辙之嫌。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逐步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所处的位置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具有非常特殊的教育地位。首先,它既是中等(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大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它既具有与普通高中教育相同的教育对象和不同的培养目标,同时又具有与高等职业教育不同的教育对象和相近的培养目标。第三,它既要面对教育对象大多是初中阶段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同时又要面对社会各阶层对中职教育的不了解、偏见甚至是诋毁。第四,它承担了以中等技能型人才选拔为目的的普通高中教育无法承担的最重要的教育责任和社会责任。因此,如此特殊的教育和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之多、压力之大、要求之高显而易见。

、】  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就中等职业教育自身而言,近年来尽管国家、省、市三级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投入了大量人、财、物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从硬件建设到软件建设有了明显的变化,但是由于“普高热、中职冷”等人们观念、现实和制度的原因所导致的生源匮乏、专业重叠、质量较差、体系割裂、模式单一、管理多头、各自为正、师资不配套、学历层次低、实训跟不上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生的培养质量和中职生的就业前景以及中职学校的招生。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则是中职教育遍地开花、不见硕果的普遍办学效果,最终引发的社会影响就是规模不小、花钱不少、质量不高,造成了中职学校毕业生很难适应即刻面临的就业岗位,产生的消极后果则是用人单位不愿意选择中职学校毕业生或选择之后的再培训,进而形成了招生、办学和就业的恶性循环。面对以上困境与压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打通中高职一体化,包括“三校生高考”“单招”“推免”等加快中高职衔接、提升学生学历层次的积极政策,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中职生的深造渠道,拉动了中职学校的招生,提升了中职学校的办学吸引力,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和困惑。

  中等职业教育遭遇的困惑

  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该如何把握学生学习技能和升学的尺度?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目标明确界定了其培养目标为“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毫无疑问,学习技能是为了给学生奠定就业本领,升学则是为了培养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如果背离了这一点,那么它就偏离了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方向,这样一来它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唯一区别就是使文化基础不同的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这两个不同的办学渠道,实现向高一层次学校的人才输送与选拔而已,而不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前,一些学校把职业教育办成了高考补习班,将唯一目标确定为参加高考,这是有悖职业教育办办学方向和目的的。

  解决中职学生“升学与就业”矛盾的对策

  毋庸置疑,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有了更高更新的要球。这种要求包括职业技能、综合素质 职业技能培养,因此“技能与升学”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中职毕业生就业:宜疏不宜堵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提升职业学校办学层次和学生的学历层次已经成为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解决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培养与升学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

  笔者认为,一是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不能偏离,偏离则失去其职业教育属性;二是增加职业学校“3+2”“2+2+1”“五年一贯制”等提升学生学历层次的招生计划,使更多的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学历层次符合就业市场的要求;三是探索科学合理的职业学校学生升学遴选办法,可以采取入学两年后进行考试考核测评遴选的办法,一方面可以保证高一级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和未来的办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低一级职业学校的学风转变和质量提升。

中职改革课程设置:在教学管理中,技能课程和基础文化课程的安排该如何权衡?

    前不久,我对甘肃省酒泉市七个县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实习生所做的调查显示,高中起点的学生和中职起点的学生在岗位上表现出显著的不同,高中起点的学生在自律意识、学习能力、领悟水平、提升空间大、综合素质等多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文化知识基础不同所导致的学生综合综合素质也不一样。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进行必要的调整。一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重点设置基础文化课程,不设置任何专业(理论和技能)课程。文化基础知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能力、专业理论课程的理解与接收能力、职业技能的掌握能力影响非常之大。二是从二年级开始重点设置部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程,少量设置专业技能课程,以求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融合。三是从三年级开始不设置文化基础课程,集中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和实习课程。这种课程设置思路一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以及知识与技能的相互过度衔接;二是有利于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集中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避免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的教学安排过于分散的问题;三是有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方面的改革与突破。避免在教师教学方面出现重知识,轻技能;重传承,轻发展的问题,在学生学习方面出现机械记忆、浅层理解、简单应用的问题。

  总之“升学榜上有名,就业脚下有路”,这就是中职学校的优势所在。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撑起了中国全民教育的半边天,所以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对中等职业教育“升学与就业”孰轻孰重的问题,应该有一个更明确的关系并且达成共识,这就是升学与就业都应“两手抓”。在这个共识下,让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走入高校继续深造,对于那些不能或不愿继续深造的学生,也能让其在步入社会之前有一技之长,真正实现“以服务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职教目标。

  本文作者:高建仁 高爽

<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卫生学校 金塔汽车维修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