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高考报名人数创新高与高等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的因果联系
7日,1071万考生走进考场,2020年高考大幕正式拉开。
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人数为1071万。这个数据还是让我惊讶了不小,要知道,自从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以来,全国高考考生人数在2008年曾经有过一次峰值,考生人数为1050万。想不到在2020年高考,全国报名人数能够再创历史新高,那么在考生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对于2020年高考生意味着什么呢?
这场高考注定不平凡。这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高三学生转入网上学习、网上备考,高考被迫延期一个月。这一年,新高考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正式落地实施。这一年,自主招生取消,强基计划启动,高职连续第二年大扩招。
高考录取率在增加,原因在于高职的大幅扩招
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明确提出了高职扩招100万的目标,正因为此,2019年的高考录取率大幅增加,达到88%之多。要知道,2016-2018年的高考录取率在80%-81%。但是大幅扩招的学生流向了哪里呢,基本上被各地专科院校录取。2020年考生创历史新高,高职大概率会延续以往扩招计划,所以并不会增加考大学的难度!
高考人数的创新高,考生对于名校的竞争更加激烈
每个考生都梦想考进一所很不错的大学,像国内的985/211、双一流名校、本一批次院校、公办本二批次院校,但是这些学校每年的招生计划是整体稳定的,在考虑师资力量、专业设置、教学设备、学校声誉等多方面的因素下,往往会严格控制学校的招生回规模,简单一句话,它们的核心目标在于“质量”而非“数量”。考生规模的大幅增加,势必会加剧考生对名校之间的角逐,直白点说,2020年考取一所名校难度增大了。
高考报名人数创新高,高等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
近年来,随着高校录取模式多元化,招生计划在高考统招、综合评价招生、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等途径中分流。2019年,高校在河南省按照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择优录取的考生共123人。也提醒考生,在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考生想要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除了拼高考成绩,更要多手准备升学途径,尤其对于高考大省的考生来说。
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总体较2019年将有所增加,但总体录取率或趋于平稳,保持近几年的水平。随着重点高校或知名高校本科放缓扩招,部分高校本科甚至适度减招,说明真正上名校,甚至上本科院校的考生数量并没有相应增加,名校、本科院校的实际录取率不升反降,本科、重点名校竞争将加剧,同时热门专业竞争也更加激烈。
对20届考生来说,要在保持好心态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高考成绩,在多元录取的今天,早规划、多准备,力争考入自己理想的学校!
高考报名人数达1071万
教育部日前公布,2020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071万,突破了2008年的峰值1050万,创造了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历史新高。
与2008年不同的是,如今我国高考的录取人数也在不断攀升。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总人数达到了914.9万。而2008年,本专科招生总人数为607.66万。
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1.6%,在学总规模也首次突破4000万人,我国高等教育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
高职百万大扩招任务完成,今明两年将继续扩招200万
2019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计划,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又一轮大扩招。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高职扩招共116万人,百万扩招如期顺利完成。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设有19个专业大类。招生规模的扩大,倒逼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驶入“快车道”。2019年,“双高计划”“1+X”证书制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等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措施逐步落地实施,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转型的重要一步,也为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供了契机。2018年12月,教育部开始布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自2019年至今,教育部分两批公布21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更名为大学。
确保考生安全健康,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高考,为确保考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叫停线下聚集性考试,高考整体推迟到7月7-8日举行。与高考相关的一系列招生考试工作也有所调整。
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工作,提出原则上高考前不组织现场校考,要求高校尽可能减少校考专业范围。对于确须组织校考的专业,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鼓励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对于专业性强且拟继续组织校考的高校,鼓励先通过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对报名考生进行初选,在高考后再组织现场校考。据悉,今年共有199所高校组织了艺术类专业线上考试录取或初选。此外,“强基计划”有关时间节点顺延一个月,体育类招生考试延迟至6月举行。
确保公平公正是高考的基本价值取向。3月31日,教育部召开部署2020年高考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到必须坚持“公平第一”,切实把疫情对广大考生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复习备考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教育公平。
取消自主招生,实施“强基计划”
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资格
2020年1月,“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不只是自主招生,对于艺术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其他特殊类型招生工作,教育部也对资格审核、考试报名、考务管理等各项工作明确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规范。
保送生方面,自2014年起,保送生人数开始大幅缩减,从每年拟录取6000余人,下降至2000人左右。2020年,全国仅有51所院校拟录取保送生2042人,为历年来最低。教育部规定,2017年秋季及以后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不再具有保送资格条件。这也就意味着,2020年起,保送生招生取消对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保送资格条件。目前,仅有四类学生仍具备高校保送生资格: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
“强基计划”招生中,数学、物理相关专业招生院校数量最多
2020年起,教育部决定在36所试点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也称“强基计划”),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各试点高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的招生院校数量较多。其中,数学、物理相关专业的招生院校数量最多,各有31所。除此以外,个别高校在核科学与技术、力学、基础医学等关键学科领域也设置了招生专业。
就学科实力来说,各高校在“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上集中了各自的优势力量。据统计,有超过半数的试点高校招生专业的相关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A等级(包括A+,A,A-)。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学2020年招生的“强基计划”专业相关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获得了A+,可以说是最强阵容。(注:由于与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学科分类不匹配,该统计中不包括历史学相关专业。)
“强基计划”不单单是招生计划,也是培养计划,与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36所试点高校在发布招生方案的同时,也发布了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单独编班,学科交叉培养,强化通识教育,实行导师制,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机制等。如,山东大学设计了“3+1+X”模式进行本硕博衔接式培养。南京大学不仅单独设计培养方案,甚至明确承诺“每生一项目、一导师、一游学”。上海交大则把“强基计划”纳入该校王牌培养模式“致远书院”,为每一个“强基计划”学生建立单独的成长档案。清华大学新成立的日新、致理、探微、未央、行健五大书院是“强基计划”方案的一大亮点,也是清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一次创新。
高考成绩是“强基计划”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作为高校选拔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强基计划”在招生选拔中,对学校数量及招生规模都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据不完全统计,31所试点高校今年总共计划招生人数为3750人(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同济未公布具体招生人数)。其中,南大、西安交大、上海交大、中国科大计划招生人数最多,均为210人,中国海大、中国农大、中央民大、电子科大计划招生人数最少,仅为30人。
高考成绩是“强基计划”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有35所高校规定,“强基计划”录取时的综合成绩中,高考成绩占比为85%,南开大学更是提高到了9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教育在线高考研究院执笔人:李马英夏、徐明磊
微信公号(中国教育在线)原文标题:直击高考:高等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