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高职需要更高质量的师资,高职一流师资,怎样养成?聚焦高素质打造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
2020-07-22 11:29:39来源:100唯尔

   高职需要更高质量的师资,高职一流师资,怎样养成?聚焦高素质打造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如何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老师质量,把建设一流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育一流职教师资、培养一流高职教育人才衔接起来,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广大职业院校感触渐深的痛点和难点。结合部分职业学校的教育改革探索,围绕国家级教学名师如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流师资的激励与使用等问题,我们策划组织了本版内容,与你共同关注——新时代一流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中的一流师资培育,希望能够给全国1300余所高等职业教育带来有益的启发和有效的借鉴。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大众往往有这样一种认识上的误区:高职不如本科,高职学生不如本科学生,高职的师资水平也不如本科学校。

  对于这个观点,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蒋先立认为“必须纠偏”:单纯以学历层次来区分高职和本科,是简单化的做法。而以学校层次不同来区别定位学生、教师的水平高低,更不可取。从实际情况来看,相较于本科院校学生,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的确存在考分低、学业底子薄的情况,这也的确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生源现实。而正是因为学生入学门槛相对较低,更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有一大批懂得这些学生的学习特点、善于发掘唤醒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负责任的好老师。同时,职业教育锤炼技术技能、直接服务产业企业的教育教学特点,又使得高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接地气、更偏重于实用。也就是说,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有系统的操作技术的学习和能力养成。这无形中给高职教师提出了更多元更高的能力储备要求和教学要求——不仅教知识,还要教技术技能;不仅教本事,还要提精神。换言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更得是能手、多面手。

  蒋先立说,高等职业教育确有一大批既能“传道”又能“授业”的教师存量,但是,我们需要更高质量的师资,因此培养与新技术、新产业、新需求相契合的接续性的教师队伍,也成为希望走在一流建设前端的院校的一项重大任务。

  而实际情况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培育自己的优秀师资时,又往往面临诸多问题,蒋先立举例说,目前的考核压力大,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学服务、文化传承的压力都平移到每一位教师身上,教师们疲于应付;同时,高层次双师型人才难引进、留不住,教师专业发展后劲不足;绩效激励政策捉襟见肘,激励机制和措施难以形成实效……

  职业院校系列努力打造成长好平台

  有需要,有困难,这就自然给高等职业教育的领导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如何培育高等职业教育所急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面对几大共性问题,院校的探索进行得有条不紊、思路清晰。

  职业院校把握压力度,让教师奋斗成长

  职业教育教师成长既要有一定的压力,又要免除无谓的过多压力,才能释放教师能力成长的新动能。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在努力精准把握这个压力度。一方面,深职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评职称时看质量不看数量,在干部和教师中对应工作成绩能上能下;另一方面,深职院强调对教师的尊重,每年选评15位“教书育人标兵”,连续三年评上的教师可以实现免考直聘,以此让教师通过自己的拼搏,赢得岗位上的成就感、事业上的荣誉感、生活上的幸福感。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也在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注重激发教师内在活力。比如降低科研和论文在评价中的比重,更加突出师德,重视能力、业绩贡献。而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坚持为教师提供“三心换三心”的师资服务,即学校以热心、诚心与爱心服务教师,让职业教育老师们能够安心、专心、舒心地任职任教。

  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培训平台,实现能力成长

  职业教育师资的一大特点是兼具知识性和技能性,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双师型”。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双师素质占到了82%,其主要的做法就是学校大力引导在职教师进入企业实践,以可操作的灵活模式确保全校教师都有机会沉入企业展开专业实践。同时,学校还积极加大教学科研团队的培训培育力度,出台办法遴选校内教学科研优势团队,以此锻造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拉动教师整体能力提升。

  而地处高端产业地的深职院,则依托深圳的产业优势,与比亚迪、华为等一流企业合作产业特色学院,大量吸纳产业界高层次人才加盟学院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深职院大幅提高待遇,以最高4倍的课时费,聘请企业优秀人才到学院授课,从而做好了课堂也激活了教师主动性。

  职教教师队伍分层管理,激发教师内生成长

  院校有大小,教师能力有区别。如何带动教师全员发展提升,是各校整体师资建设的一大重点。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很明确:设立专职师资工作机构,成立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而在各二级院系又相继成立教师发展分中心,由此就形成了“两级构架,三层联动”的教师发展体系,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专业领军人才和“名师工程”展开各自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及培养。这种分层分类的教师培养体系,取得了有的放矢的作用,让不同层次教师能有效取得各自的能力提升。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则在出台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同时,构建教师分类发展体系,按照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技服务型三类管理教师队伍,以校级教师发展中心管理平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对标厦门产业加强专业建设,立项培育建设高原、高地、高峰“三高”专业,相应动态调整各专业招生指标、奖励性绩效,同时厘清专业提升与淘汰机制,通过分层分级的项目立项建设、教师提升计划等激励措施,形成环环相扣的激励闭环,从而激发教师团队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形成一支有职业尊严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期待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政策调整培厚师资底色

  教师成长离不开院校内部的主动作为,积极努力。而同时,院校本身的局限也决定了相关努力仍有待更高层面的政策完善,从而给予这种努力以持续的支撑。这必然让高等职业教育对师资建设的外围环境寄予厚望。

  优化院校师资绩效,激发活力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栾永斌院长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加快落实政策措施,特别是落实学校在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适当降低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学校担任全职实训教师的门槛,鼓励企业的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进入职业院校兼职从教,吸引相当数量的企业优秀人才进入学校,以丰富院校师资多元储备。同时,学校绩效分配工资总额的上限应合理放宽,鼓励学校全方位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社会服务,所取得的收益可参照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不纳入工资额控制基数,进行合理有据的分配,以此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院长唐宁回应了绩效分配的这一呼吁。绩效封顶总额不变这个问题,曾困扰该校多年,经过3年的努力,学校实现了一些小突破:合理提升总量——厦门市允许学校将社会培训服务收入的30%纳入绩效总额。因为有了这个增量,就自然提高了教师收入,也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激励支持职业院校和企业互聘共用教师资源

  政策调整必不可少,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秋明认为,吸引和鼓励地方政府出台专项优惠政策,要以“职业院校专业群”对应服务于“区域产业群发展”,让职业院校和企业互聘共用教师资源,让产业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在校企双方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职业培训等方面都实现“深度合作”,从而打造锻炼出一大批熟悉企业技术、了解教育教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而研究出台“大国工匠”进校园的鼓励措施也不可缺少,要把大国工匠留在高等职业教育、把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引入校园,充分发挥“大国工匠”在职业院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就应该破解各类工资、业绩奖补的政策瓶颈,出台激励政策,以利快速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立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个本质特色,形成上下结合、实事求是的政策环境,落实高效激励、真诚服务、有效约束的现代化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水平的关键。如何激发教师的内生成长动力、怎样让教师以校为家、让院校管理与教师发展休戚与共,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探索实践的方向。而由此正在形成的一流的服务意识、一流的管理能力、一流的校园文化,也正汇聚成流,推动一流师资的养成,促成一流院校的成型。

  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一半

  “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这一目标。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教育部教师司司长任友群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对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了决策部署。《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133.2万人,其中,中职专任教师83.4万人,高职专任教师49.8万人。“双师型”教师总量为45.56万人,其中,中职26.42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1.48%;高职19.14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9.70%。“‘双师型’教师数量逐渐增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我们还是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任友群说。

  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来源,《实施方案》给出明确路径,提出推进以双师素质为导向的新教师准入制度改革,构建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体、产教融合的多元培养培训格局,完善“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

  《实施方案》提出,“自2019年起,除持有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生外,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自2020年起,除“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外,基本不再从未具备3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

  《实施方案》还提出了“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盘活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双师型’教师队伍倾斜”“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位,畅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兼职从教渠道”“推动形成‘固定岗+流动岗’”等一系列措施,拓展双师型队伍来源渠道。

  建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

  除了“双师型”教师的入口关,《实施方案》还重点关注了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

  《实施方案》提出,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分明,覆盖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各类课程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修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研制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专业标准。通过健全标准体系,规范教师培养培训、资格准入、招聘聘用、职称评聘、考核评价、薪酬分配等环节,推动教师聘用管理过程科学化。同时,还要引进第三方职教师资质量评价机构。

  《实施方案》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出规定,包括“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与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通过跟岗访学、顶岗实践等方式,重点培训数以万计的青年骨干教师。”“加强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培养,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一大批首席专家。” “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推进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累计1个月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

  《实施方案》还要求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探索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培育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把国家职业标准、国家教学标准、1+X证书制度和相关标准等纳入教师培训的必修模块。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建立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多元参与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试点开展专业课教师技术技能和教学能力分级考核,并作为教师聘期考核、岗位等级晋升考核、绩效分配考核的重要参考。

  建设100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为实现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标,《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支撑措施。

  支撑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施方案》提出“校企共建职业技术师范专业能力实训中心,办好一批一流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专业。”

  支撑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的需求,《实施方案》提出“建设100家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

  支撑高水平人才队伍,《实施方案》提出建设 1000 个国家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和1000 个国家级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人才需要,打造一批覆盖重点专业领域的“国家工匠之师”。

  此外,还将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组织教学创新团队骨干教师分批次、成建制赴德国等国家研修访学,学习国际“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每年选派1000人。

  为进一步激发职业院校教师的积极性,《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不纳入单位工资总额基数。”

  作为配套措施,教育部已联合相关部委启动了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遴选建设工作。此次发布会上同时公布了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名单,中国铝业集团、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102家企业入选。据介绍,首批基地主要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重点产业和养老、护理等民生紧缺领域的企业。基地将承担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国家级培训任务,接收教师进行工程技术实践、专业技能培训,与职业院校互派人员交流兼职、开展产业研发合作等工作。

  此次发布会同时发布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任友群表示,教育部在总结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制定工作经验,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研制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旨在提高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生的培养质量,这也标志着我国三级五类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体系正式建立。标准在工匠精神、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指导、创新创业、双师型教师等方面凸显职教特色。教育部将于2020年组织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填报,开展认证试点工作。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记者 高靓 于珍)

  (光明日报记者练玉春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19年01月15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